《白玛岗》记述了作者陈新龙在西藏墨脱徒步的所见所闻所感。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真实细腻地记录了翻山越岭的艰辛历程,描述了淳朴厚重的风土人情,展示了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墨脱朝圣的真实感受。同时,作者也以亲身经历的生死离别,给旅游爱好者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白玛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新龙 |
出版社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白玛岗》记述了作者陈新龙在西藏墨脱徒步的所见所闻所感。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真实细腻地记录了翻山越岭的艰辛历程,描述了淳朴厚重的风土人情,展示了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墨脱朝圣的真实感受。同时,作者也以亲身经历的生死离别,给旅游爱好者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内容推荐 《白玛岗》记述了作者陈新龙在西藏墨脱朝圣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作者翻山越岭的艰辛历程,描述了淳朴厚实的风土人情,展示了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墨脱朝圣的真实感受。 人生是一场修行,旅行则是修行的一个道场!通过旅行,陈新龙对人生、对生活有了新的认知。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墨脱朝圣准备 第一节 首次进藏 第二节 拉萨朝圣 第二章 墨脱朝圣 (上) 第一节 前往派乡 第二节 翻山越岭进拉格 第三节 进入蚂蝗区 第四节 生死对话 第五节 莲花圣地——墨脱 第三章 走近墨脱 第四章 墨脱朝圣 (下) 第一节 告别墨脱 第二节 中转站 80K 第三节 嘎隆拉山 第四节 徒步的终点 第五节 回到拉萨 第五章 后记 第六章 随身物资 试读章节 9月18日,前往派乡。五点多就起床收拾行囊,约好的车子七点钟准时停在吉日客栈门口。在夜色中我们离开了圣城拉萨,奔向莲花圣地——墨脱。 清晨的天气不是很好,有些阴沉,车子里有些冷,我就蜷缩着坐在最后面,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心情。车子是金杯旅行车,加上司机一共是十个人,有一位到林芝八一镇就下车了。由于大家来自五湖四海,相互之间不是很熟悉,所以上车后基本上都是在闭曰养神,而且车窗上蒙着一层雾气,看不到窗子外边,也就没有看沿途的风光。 一个半小时后到了松赞干布出生地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大家出来去“唱歌“(所谓的“唱歌”,就是去方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代言词)。在马路边拍了两张照片,表示到此一游。 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最重要、最广为人知的藏王。他在西藏高原实现了统一,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松赞干布为巩同统一的局面,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迁都托萨并建造布达拉宫;把两藏划为六大行政区域;推广佛教;创制文字;与唐王朝和尼泊尔联姻,迎娶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并建成大昭寺、小昭寺;统一度量衡制度;鼓励民众开垦荒地;保护水利资源;开山修路以促进贸易等等。 司机一直在提醒我们不要睡觉,马上要到米拉山垭口了,垭口海拔5013米。他是担心我们会有高原反应,因为高海拔氧气不足,很容易睡着。一旦睡觉了,危险就慢慢地靠近你了。 天空中拥挤着大片的云,不过太阳还是在云的缝隙中挤出腼腆的笑脸。山口的风不大,却有些冰冷。山坡上的草已经泛黄,阳光从云缝之间透射出来,洒在枯黄的草地上,金黄色一片,枯草在阳光的怀抱中更加有魅力。山坡上挂满了无数五彩的风马旗,随风翩翩起舞,一遍一遍向神灵传递着人们的祈祷,虔诚的信徒在山上燃起松枝,抛洒着青稞。过往的路人都会停下脚步,感受一下海拔5000米高原的情怀,同时也领悟大自然的伟大。 米拉山是拉萨和林芝的分界线,也是当地藏民心中的神山,山上挂满了五彩布条,还有随处可见的玛尼石堆。五彩布条,藏语叫“龙达”。冈为龙是风,达是马,译成汉语就是风和马,所以说汉语大多数叫它“风马旗”,也有人称经旗、嘛呢旗,或经幡、风马幡。说起风马旗,在两藏到处都可以看到五色风马旗,五色指的是白、黄、红、绿、蓝五种。民谣中唱道:黄幡象征自现莲,红幡象征雨调和,青幡象征后裔长;红幡插在草坪上,如鹿角光耀眼;红幡插在屋顶上,如红火永兴旺……布的颜色在这里是有明确的寓意,即所谓西赤、东青、南黄、北绿的宇宙四方之说。在藏族人心目中,白色纯洁善良,红色兴旺刚猛,绿色阴柔平和,黄色仁慈博才,蓝色勇敢机智。常见的风马旗中心图案大都为一匹矫健宝马,马背上驮着燃着火焰的佛、法、僧三宝。四角环刻着可以排除消极影响的四尊保护神,它们是象征深刻圆满的金翅鸟,象征穿透力的龙,象征警戒状态的老虎和象征胜利的狮子。这种构图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寓意五行循环往复、生命经久不息。另还有佛像、八宝吉祥和佛经等图案,它们大多由木刻雕版印成,但也有用石刻版和金属刻版的。苯教认为:风马中的五种动物象征人类的五种组成部分,即马象征灵魂(或吉祥),鹏象征生命力,虎象征身体,龙象征繁荣,狮象征命运。一段或一句经咒散置其间,图与文相映成趣。风每吹过一次,风马旗舞动一下,就表示诵经一次,向神传达一次自己的愿望。藏民通过这种方式,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对神灵的祈求,多么智慧的藏族人!而玛尼石堆,则是用石块垒起的祭坛,在西藏的湖边、路口和山间随处可见,玛尼石上刻有佛经或各种吉祥的动物。按藏族人的习俗,人们路过玛尼石堆时,口中颂咏着经文,并围绕玛尼石堆转一圈,再添上些石块。因此经年累月,玛尼石堆会越垒越大。 翻过米拉山口,在山下我们中途休息。已经接近十一点了,大家在此吃午餐。我没有胃口,就在外边四处转悠,饭店门口有几个卖工艺品的康巴汉子,还有一位流浪歌手。歌手的年龄估计有四十多,戴着一顶黑色的礼帽,穿着朴素的两服,腰间挂着藏族乐器扎木聂。乐器虽然有些破旧,但是弹奏出来的音乐却是非常悦耳动听。 扎木聂,义名“六弦琴”,古称安姆贡丹、东布拉或冬布惹阿。木质音箱,上小下大呈瓢形,蒙山羊皮、獐子皮、鱼皮或蟒皮。琴杆为指板,无品,六根丝弦或尼龙弦,两弦一组,定音相同。札木聂于唐代从内地传人两藏,从古代壁画上,可见到既有用手拨弹的札木聂,也有用弓拉奏的札木聂。由于我不懂藏语,他也不懂汉语,所以我们无法进行言语的沟通。卖工艺品的康巴汉子会说汉语,主动给我们当起了翻译。大家给了歌手一些钱,请他给我们表演一下原生态的歌舞。浑厚的歌声,悠扬的乐声,还配着简单的舞步,无不在诉说着神奇的雪域高原上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这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修饰的歌舞,是自然的声音,是纯真的声乐。回京后时常看这些歌舞的录像,听着这些自然的乐曲,心就随着优美的音律飘荡在高原上。 午后的天气有些好转,空中的乌云散去许多,剩下的云彩不断变换着样式,装扮着美丽的尼洋河,我们沿着尼洋河一直往下游走。尼洋河风光秀丽,变化多端。蓝绿色的河水,是那样的清澈。尼洋河水流不是很急,适合于漂流。我们计划着,有时间来尼洋河漂流,想象着船在水中漂、人在画中游的惬意。蓝天、白云、蓝绿色的河水、墨绿色的森林、五彩的经幡、无数的玛尼石堆,合着点缀在河滩的牛羊群,勾勒出一幅自然、美丽的画面。P28-32 序言 为了写这篇文字,我找到曹华波的《走进墨脱》一书。读到的第一段完整文字是:“我走过这条死去活来的路之后,发誓如此地狱般的鬼途,今生今世再不重返,然而我不能,更忘不掉那魂牵梦绕的墨脱之行……”那是1994年春夏的事情。我在他这本书的序里写到:序,像纽扣,是脖子底下的那一颗。 陈新龙走过墨脱。 和陈新龙及他的妻子相识,很遥远。这里所说的遥远,是空间距离。在喜马拉雅山间,有一座世界闻名,被称为噶举派发祥地的寺庙赛卡古托。好像是九月,似乎是一个傍晚,我刚刚上完楚布寺西热大师的《因明学》课程,正在僧房整理笔记。一个喇嘛急匆匆进屋说:院子里来了几个你北京的老乡,在寺院里搭帐篷,准备晚上就住在院子里。 我赶紧跑下去。 一辆越野车后边架起两个帐篷,占据了寺庙院子的一半,看样子他们今晚是要睡在这里。从北京远道而来的帅男靓女,的确胆大。我不紧不慢跟他们搭啦话,然后邀请他们到我的房间去喝酥油茶,并且告诉他们我屋里有开水,甚至告诉他们今晚可以睡在庙里,不必在帐篷里受罪。我一而再地邀请,被他们矜持而客气地谢绝。陈新龙当时感冒得很严重,发着烧还不停地咳嗽,我赶紧给他拿了一些治感冒的药片,为了他们和寺庙的安全,我还是耐心地劝说、邀请:不知是哪句话起了作用或是我的热情坚持,终于,他们跟着我上到二楼我居住的僧房。 我说过一句这样的话:不接受别人帮助的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帮助别人的。后来聊天的时候才知道,他们这次来西藏,中途很多地方都住帐篷,包括在五千多米的拉姆拉错神湖、普莫雍错以及雍布拉康等地。他们只是不愿意给别人增添麻烦,所以就出现刚开始拒绝我的好意的场景。其实这样会让热心的人觉得他们不好客、不容易沟通。 喇嘛们送来开水,大喇嘛特意打了一壶新鲜的酥油茶。 后来通过在北京的几次交往,发现陈新龙很成熟,还知道他写了一本书。书中记述了他走墨脱的经历。因此,我们的话题就更多了。 我是1994年走的墨脱,和他走时有一个时间跨度。他所说的墨脱让我兴奋,因为熟悉,因为陌生。也在回忆,也在比较。比较了之后,有些失落。原来那么壮观的藤网桥,如今已不复存在了。 小陈是那种地道的驴友,去过很多地方。除了墨脱,他还去过西藏的阿里,山南,藏北的那曲,尼泊尔等。不仅走,还写作,拍照,研究当地的文化。这很了不起? 我以为驴友,大体分两种。一种是疯玩,玩乐,玩尽兴了就行;一种是记心得,记体会,做笔记,拍照片,研究一点当地文化。这两种不分高下,不分优劣,都是很不错的目的。但我喜欢小陈这种。或者说,在第一种的前提下,结果第二种,是最好的。 墨脱公路就要开通了,开通后的故事将以其新鲜的色彩慢慢展示。而老墨脱的以往,永远凝固在门巴和洛巴,以及走过墨脱的人的记述中。在此意义上,小陈的这本书,成为了永恒。 陈新龙年轻,处在一个令人羡慕的年龄。他要走的路还长着呢,我注视并期待。 曾哲 2011年6月15日星期三 后记 时常在想,自己去墨脱朝圣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在证明什么吗?觉得不是这样的,这只不过是户外徒步的一个小小的活动罢了。就是给自己找个空闲的时间,静静地飘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呼吸着没有被污染的空气,欣赏着没有被破坏的风景,踏着没有被污染的小道,让浮躁的心得到安宁,让自己与自己进行一次彻底的对话。虽然徒步比较艰辛,但是留在记忆中的,是徒步中每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段段艰辛的行程和一次次战胜险境的喜悦。期待的,依然是下一次再踏上远行徒步的路。 回京后,在梦里时常还是行走在墨脱,一直的走啊走,历历在目!无法忘记墨脱的那种超脱和自然。经常和同去的伙伴在网上聊着墨脱朝圣的故事,仿佛我们昨天还在一起!一同回忆那段难忘的日子,那段艰辛而又快乐的时光,一同感受那种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幸福! 时常听着来自雪域高原的音乐,感觉蓝天白云距离自己还是那么的近,仿佛触手可得。心也会随着高原特有的音律去流浪,南迦巴瓦的身影,浮现在脑海!雅鲁藏布江的清风、墨脱的神秘、背崩的艰辛、汗密的生死……把我的魂留在了高原,留在了墨脱!期待着再次走近墨脱。 辛苦、幸福的日子在不同的生活中有不同的标准,朝圣的经历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觉: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忘我的存在,刻骨的记忆以及对下一次远行的期望! 人生是一场修行,而旅行则是修行的一个道场!最后用这首《问佛》来结束这次墨脱朝圣。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关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 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 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 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凤凰、涅槃。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万法皆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 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佛曰: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曰: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佛曰: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 我问佛:世事本无常是什么意思? 佛曰:无常便是有常,无知所以无畏。 我问佛:为什么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 佛曰: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佛曰:执着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佛曰:执着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佛曰:执着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 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我信缘,不信佛; 缘信佛,不信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