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50周年的时间节点,展望未来,复旦国政,今天的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有着更大的责任承担。中国和世界都在发生深远的变化,准确地理解这些变化,妥善地应对这些变化,前瞻地引领这些变化,关系到中国在未来的持续发展以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本着卓越为公的精神,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对社会、国家和世界有担当和有贡献的学院。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也是一个我们必须完成的使命。《半个世纪的足迹--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建系五十周年纪念文集》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编著。
《半个世纪的足迹--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建系五十周年纪念文集》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为纪念该系成立五十周年而编撰的纪念文集。纪念文集共分往事回忆、学海拾遗、励志小品、学生名录、教师简历五个部分,以期从不同的、通常被忽视的侧面来反映该系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国际政治系之一的面貌和教师及校友的风采,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折射我国国际关系专业的发展历程。
一、往事回忆
刘星汉:我从教之路的开端
李幼芬:1950年到1964年教学经历的点滴回忆
颜声毅:我在国政系五十年
倪世雄:往事并非如烟(国政系往事回忆二则)
樊勇明:特殊年代的印记
朱建艺:耳濡目染,授吾以渔
桑玉成:“237”情结
吴心伯:华府访学记
苏长和:复旦国政求学记
信强:师恩难忘:复旦国政求学侧记
包霞琴:8317——青葱岁月的记忆碎片
陈云:我的班级,我的大学
蒋昌建:复旦国政纪事
薄燕:我的导师
吴澄秋:代表国政系的两次出访
沈逸:我的复旦国政经历
林牧茵:走进曾经遥远的复旦国政
二、学海拾遗
陈志敏:做国际关系的学理性政策研究
吴心伯:准确揭示21世纪中美关系的新格局
陈玉刚:国际关系理论的权力转移
潘忠岐:外交政策——一种冒险的艺术
唐世平:与“口号型/呼吁型”文章决裂!
黄河:跨国公司与公共外交
朱杰进:G20的定位与机制化建设
沈逸:以治理求安全
——从“棱镜门”事件看全球网络空间新秩序的建构
张骥:中国外交决策体制呼唤制度创新
徐以骅: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杂谈
三、励志小品
倪世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
——追忆与探索
苏长和:治学四境界的感想
潘忠岐:最不能糊涂的是对自己
陈志敏:中国高校国际关系学科的新气象
张建新:漫谈收藏与学术
张骥:与学生书二则
陈玉聃:“茉莉花”里的中国与世界
徐以骅:在2004年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陈玉聃:在复旦大学校庆106周年升旗仪式上的讲话
四、毕业生名单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本科毕业生名单(1964级—2010级)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毕业生名单(1976级—2011级)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毕业生名单(1987级—2011级)
五、教师名录
历年教师名录
现任教师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