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苦本
在佛陀教化的地方,一天,有初发心出家修行的四个比丘,闲坐在一棵大树下,互相研究讨论什么是人生的大患?其中有一个人发表意见道:“人生最苦最大的忧患,我觉得莫过于色欲了。如果淫心不能断除,就没有办法人道了。”
另一个人也说出自己的感想,他道:“人生的忧患没有比饮食更重大。一旦面临饥渴的时候,什么事都干不了。”
又一个人道:“我以为嗔恚是人生最大的忧患,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嗔心会使人受无量的罪刑。”
最后一人道:“恐怖与畏惧是人间的忧患,每天生活在恐怖畏惧之中,一点也得不到安宁。”
这四个人在高谈阔论的时候,正巧佛陀走来了。因为他们所讨论的都不是究竟的答案,佛陀问他们讨论的是何事;四人依次说与佛陀听后,佛陀纠正他们的见解道:“作为一个修道者,能够时常这样聚会在一起,检讨自己对修学上的看法,这是很可喜的事。不过,听到你们方才各人所述说的理论,虽然说得有理,但却不是究竟的道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天下苦恼忧患的根源,就是因为有这个五蕴假合的色身,身是造成一切忧苦的根本。因此,我们把身称为是苦器。饥渴寒热,烦恼惊怖,色欲怨祸,都是由于身体感受得来的;劳心极虑,忧畏万端,众生互相残害,以至于在六道中沉沦,生死不息,也都是由身体造出来的。要想脱离这世间的苦,就必须求得寂灭,这样才算是真正的离苦。摄住贪欲的心,熄灭嗔恚的火,对世间虚幻的外境,用淡泊的态度去对付它,这样久而久之,寂灭自然会现前了。”
四个人听了佛陀的开示教导后,发大惭愧心,勇猛精进地加功用行,很快地证得圣果了。
长者女
有一天。难国王派遣了使者来到舍卫国的阿难邠坻长者的家中。长者看见使者长得短小丑陋,黑凶如鬼,不高兴地问道:“使者,谁差遣你来的?有什么贵事?”
使者以粗暴低哑的声音回答道:“难国王派我来的,他听说长者有女儿,名叫三摩竭,长得端庄秀丽,为舍卫国中第一美人,所以难国王要娶长者的女儿给他的太子做妻子。这里还有难国王写给你的书信,交给你观看吧。”
这个问题使长者感到非常困难。嫁吧,这一个国家的人都是短小黑丑的人;不嫁吧,又会得罪国王。他感到困惑犹豫,实在不能解决的时候,来到佛陀的地方,请问佛陀道:“佛陀!难国王派遣使者到我家来,说是要为王太子迎娶我的女儿,不知道嫁好呢?还是不嫁好呢?”
佛陀回答道:“长者!不要紧,把你的女儿嫁给他吧!有福的人,嫁到什么地方都会幸福的,你放心吧!”
长者听了佛陀的指示,很安心地把女儿嫁到难国王的国家去。
果然三摩竭长得天香国色,美艳秀丽,难国王和太子见了非常满意,便在深宫里,设宴召请他们的老师尼犍若陀弗外道。正是灯烛之光相映红的时候,难国王和夫人叫王太子和新娘出来向他们的国师行礼致敬。
三摩竭听说是国王和夫人的命令,不敢怠慢地跟随丈夫出来,一见尼犍外道的丑黑如鬼的相貌,简直和罗刹恶鬼无异,便惊讶地还回内宫,闭门不出。
这时候,尼犍国师对国王说道:“这女子的来路不凡,你去问一问她的老师是谁?”
于是,国王把话问后,三摩竭答道:“我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是怎样的人。可以见他吗?”
“可以的,我的老师,有大慈悲,大神通力,烧香遥请即到。”
难国王大喜,三摩竭随即在花园中,设香案,而且用香汤沐浴后,烧香作祈祷道:“慈悲的佛陀呀!现在难国王不知有佛陀,因而希望佛陀明天和诸比丘,劳屈圣驾,来到我这里度化他们。”
佛陀在禅定中,知道三摩竭的祈愿,就令诸比丘各以神通变化,随意赴三摩竭的恭请而来。
到第二天,诸比丘以神通力各乘龙凤虎豹牛马孔雀,从空中徐徐而来至宫中。
三摩竭和难国王欢喜迎接,并设佳肴供养,佛陀给他们宣说因果之法后,尼犍外道和国王都愿意皈依佛陀为弟子。
长者的女儿三摩竭在这个国家里,也更受人的敬爱了。P3-6
大藏经九干余卷,名词、文句、义理,都不是一个初学佛法者所容易探求的。在现在佛教出版界中,佛教大众化的读物,实在太少了。初学者的信心是虔诚的,初学者的智心是空虚的,为了要把佛法给大众普遍接受,《佛教故事大全》确是大家看得懂的一部书。
在佛教徒偏重信仰修持而不重视智慧理解的今日,出版一部一千数百余页的书,是一件为法牺牲的精神。不过,我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体解大道,长养信心,把书中的故事广为宣扬,自觉觉人,功德无量!——星云大师
“法师!佛教里哪一本书,我们才看得懂呢?”
这一句话,我行脚在各地,常常听到有人问我。说来真惭愧,对于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我竟然不知怎样回答才好。
《大藏经》九千余卷,名词、文句、义理,都不是一个初学佛法者所容易探求的。在现在佛教出版界中,佛教大众化的读物,实在太少了。初学者的信心是虔诚的,初学者的智心是空虚的,为了要把佛法给大众普遍接受,《佛教故事大全》确是大家看得懂的一部书。
记得十年前,我应某地佛教会之请,在市区中心每周作一次佛法演讲,时间定为每次两小时。在这两小时的演讲中,如果半小时还不穿插一个故事,听众就会逐渐减少:但一讲到故事,听众又会逐渐增多。那时,我就深深觉得故事吸引人有莫大的力量!
本来,翻开佛经,大都是故事体裁,像《阿含经》、《经律异相》等,可以说大都是佛陀和弟子之间的片断故事:就是大乘经典,如《大宝积经》、《华严经》、《维摩经》等,其--文体也都是最生动的故事!把佛陀的言行,结集为经,成为故事的体裁,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佛陀度世的苦心。《佛教故事大全》的编著,可以说是体会佛心,适应大众需要的一部通俗的读物。
佛法,不容否认的,其艰深之处,皆因系阐扬宇宙人生的抽象的哲理,为了给大家接受,这需要具体的故事帮助说明。我平时讲法给人听,或是听人讲,每讲到难以给听众明了的地方,引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比喻说明,总会获得大家一个会心的微笑。可见故事比空洞的哲理,使大家容易铭记于心。佛法的宗要,也主张事理圆融。
《佛教故事大全》是由慈庄、慈惠、慈容、慈莲、慈嘉等所编著的。慈庄和觉珍、慈宜等主持佛教文化服务处,慈莲是儿童班的教师,慈惠、慈容、慈嘉系幼儿园老师。两年之内,在她们教课的余暇,能把这五十余万字的巨著完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她们都是二三十岁的女青年,能有这么大的热心毅力,研读佛经,著文宣扬,可以说,佛教青年在佛教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佛教故事大全》计有故事四百余篇,她们写好后,交给我审阅,我细读一遍,觉得这些故事,有的是依佛经改写的.有的是搜集各书刊上发表过的加以重编的。内容可说都非常忠实于佛典,但在情节上表达得还有不足的地方,而且.佛经中的故事仍多,也不止这四百余篇。虽然如此,但这已经是一部内容丰富、叙述简明的大众读物了。
本书依其内容性质,装订成册,分为十篇:
一、供施篇二、因果篇三、信修篇四、悔愿篇五、忍进篇六、智愚篇七、苦空篇八、本生篇九、弟子篇十、警语篇
像这样的分法,便于给弘法布教者参考,但并不一定确当,例如在供施、因果等篇中,好多篇是本生谭。而并未完全收进本生篇中。又如一个故事,内中讲到供养、布施,可是又涉到忏悔、发愿,所以本书分类,只是一个大概的划分,这应该在此告诉读者。
在佛教徒偏重信仰修持而不重视智慧理解的今日,出版一部一千数百余页的书,是一件为法牺牲的精神。不过.我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体解大道,长养信心,把书中的故事广为宣扬,自觉觉人,功德无量!
1961年1月15日写在宜兰念佛会
本书以简明生动的笔触改写佛典中的有趣故事,将佛法的教义与智慧蕴含其间,既能借此全面了解佛教知识,又能启迪身心,明心见性。慈庄法师编著的《佛教故事大全(信修悔愿篇)》史上最全面的佛教故事结集,收录佛教故事近500篇。《信修·悔怨篇》,以近百篇故事,喻佛法之理,诠释信愿与忏悔的力量与功德,给人信心,给人欢喜。
《佛教故事大全(信修悔愿篇)》为星云大师弟子慈庄法师等所编著的近500个佛教故事,内容主要为对佛经中各种经典故事的改写与阐发,使之通俗易懂,并借以更生动更富趣味地阐明佛法艰深晦涩的教义,宣扬慈悲、喜乐、智慧、和谐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是对佛教知识常识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