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修道院(全译本)》是法国大作家司汤达的又一部长篇力作,在法国与《红与黑》齐名。本书是以复辟时期的意大利生活为题材的。它反映了一七九六年拿破仑进军意大利带来了资本主义,一八一四年拿破仑失败后,意大利又沦于奥地利统治下的这一历史过程,以及意大利各家族之间的争斗和时代思想的冲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巴马修道院(全译本)/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法)司汤达 |
出版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巴马修道院(全译本)》是法国大作家司汤达的又一部长篇力作,在法国与《红与黑》齐名。本书是以复辟时期的意大利生活为题材的。它反映了一七九六年拿破仑进军意大利带来了资本主义,一八一四年拿破仑失败后,意大利又沦于奥地利统治下的这一历史过程,以及意大利各家族之间的争斗和时代思想的冲突…… 内容推荐 司汤达的《巴马修道院(全译本)》描写了主人公法布里斯英俊单纯,出身贵族家庭,在争风吃醋中,杀死了情敌,被投入监狱。狱中,又爱上了监狱司令的女儿克莱莉娅,两人爱得死去活来。法布里斯的姑妈是宫廷贵妇,暗恋着法布里斯,救出了法布里斯,并让他当上了总主教。克莱莉娅违心嫁给了富翁,又被痴情的法布里斯所感动,与他偷情了数年后抑郁离世,法布里斯不久也随她而去。 目录 上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下卷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试读章节 第一章 1795年5月15日,波拿巴将军率领一支士气蓬勃的军队来到米兰。只要军队跨越了罗迪桥,就标志着向全世界宣布,恺撒和亚历山大的继承人在历经多年来的风雨后终于归来了。意大利这个沉寂多年的民族在这段时问内见证了诸多杰出和勇敢的奇迹之后,终于觉醒了。一周前,当法军还没来时,他们在米兰人眼中还只是一群恶名昭著的强盗,谁只要见到皇帝兼国王陛下的军队,一定会吓破胆;至少那些纸张肮脏异常、巴掌大小的小报是这样宣传的。 中世纪时,共和主义的伦巴第人就如法国人那样顽强勇敢,他们曾经见证了德意志的统治者将自己的城市剿灭。从此之后,他们沦为了忠诚的子民,他们所做的事情,最大的就是在那些富家千金小姐出门的时候,将十四行诗印在她们粉红塔夫绸的手帕上。而这些小姐,在完成这件人生大事以后两三年的时间,往往会遇到一位异性朋友;或许在婚约的一个显眼的位置上,夫家挑选的随侍骑士的名字也能写。但这种没有丝毫热情的风俗与法国部队的突然出现所产生的轰动效应相比较,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一段时间以后,一派令人欢欣鼓舞的新气象出现了。从1796年5月15日这天开始,全国人民都发现从前他们所崇拜的是多么滑稽啊,甚至还十分恶心。新的观念的开始伴着奥地利士兵的全部撤退而崩溃。时尚为不惜一切代价的涉险所取代。很多世纪碌碌无为的日子过去之后,他们才清楚,幸福只能来自对祖国倾注全部的爱,以及为之做出勇敢奋斗的举动。持续多年的查理五世和菲利普二世…独断专制的统治,已经让他们度过了许多暗无天日的时光。自从推翻查理五世和菲利普二世的雕像之后,他们就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就在这五十年间,《百科全书》以及伏尔泰在法国不断流传,但教徒们不停地向单纯耿直的米兰人宣告:要想在天堂里获得一个想要的地位,靠学习知识和世间事物是没有用处的,只有向本堂神父一分不差地缴纳什一税,并且向神父们坦白自己的过错——即使是非常小的,才是正确的。奥地利为了让这个历史上曾经十分骁勇善思的民族受到感化,甚至向他们低价出售避免为奥军提供后备力量的特例。 米兰的军队成立于1769年,部队里当时只有二十四名身穿红军服的赖皮,他们和匈牙利四团华服在身的掷弹兵一起牢牢守住城池。虽然热情高涨,但他们极度不端的行为也让人不堪忍受。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对本堂神父耐心坦白,不然就有可能在尘世间名誉扫地;非但这样,君主体制带来的一些恼人的约束也时刻在制约着单纯正直的米兰人民。比如说,居住在米兰的替他的皇帝侄儿治理社会的大公,突发奇想地想做小麦的买卖以大发一笔横财。但结果是,农民被迫卖掉粮食,但皇帝的粮仓依旧空空如也。 有位画细密画的青年画家,姓格罗,他与部队一起到达,之后小有名气,性格骄傲。1796年5月,法军到达的第三日,他到一家很大的塞尔维咖啡馆去,在那儿听说了这个身材壮硕的大公是怎样发家致富之后,就顺手拿起一张纸张十分粗糙的冷饮价目表,并在背面画上了这个肥硕的大公;他的肚子被画成了一个法国士兵往上面刺一刀的画面,但是从肚子里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汩汩不断的麦子。我们现在把这种画叫作讽刺画,或者漫画,可在那时候,国家在强压专横的统治下,自然没有人见过这类画。自从格罗在塞尔维咖啡馆的桌上画了这幅画后,就好像一个奇观从天而降,人们连夜赶着印刷,次日,两万份画报被一售而空。 与此同时,一张布告张贴于众,目的是为法军的六百万军需而征税。虽然法军一连打了六次胜仗,征服了二十多座城市,可是军需用品如衣服鞋帽,却依然紧缺。 随着贫困潦倒的法军的到来,伦巴第成为了欢乐和愉快的海洋,这时候六百万军税的压力只有教士和数量很少的贵族能感受得到。这些士兵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他们都小于二十五岁,全军的主帅也只有二十七岁,这已经是军队里最大的了。而教徒们曾经非常慷慨的言辞如今也被这样快乐,这样充满生机,这样没有烦恼的他们给了一个很重的回击。教徒们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总是在神圣的讲坛上传扬:法国人是傀儡,因为他们毁灭一切,杀了所有的人,是出于对死刑的恐惧,所以行军中每个军队前后都有一架断头台。 法国士兵被看到在乡间的茅草房门口,哄主妇的孩子睡觉。鼓手几乎在每天的夜晚都会拉小提琴,举办舞会。因为四组舞十分深奥难懂,士兵们都不能掌握,所以也无法教本地的妇女们,却让她们来改正这些士兵跳的“蒙费利诺”、“莎特莱罗”…甚至还有另外一些意大利舞的舞步。 …… P2-3 序言 告读者 这部小说作于离巴黎三百法里的地区,是在1830年冬季。所以它与1839年发生的事毫无关联。 1830年之前很多年,当时法国侵略军正横扫欧洲,我恰好有机会得到一张住宿券,搬进了一位议事司铎的家里。那是在意大利一座很美丽的城市帕托瓦。因为住得时间久了,我与主人便有了交情。 1830年我故地重游,又到了帕托瓦,我匆忙赶往温暖的司铎家,他已经去世了,这我知道,但是我想再看一看那问客厅,我和司铎在那间客厅里度过了许多愉悦的夜晚,之后常常让我意犹未尽。我见到了司铎的侄子和侄媳妇,他们把我当作好朋友一样款待,后面又有几位友人到访,到很晚了我们才分开。司铎的侄子从佩德罗提咖啡馆带来了非常可口的桑巴荣。我们之所以谈话到很晚,主要是因为有人说到了桑塞维利纳公爵夫人,司铎的侄子看在我的面子上,把公爵夫人的很多故事完完整整地给我们讲了一遍。 “在我即将要去的那个地方,”我对他们说, “好不容易有这样的时刻。我要把你们的故事都写成小说,这样我可以用来聊以消磨寂寞的晚上。” “既然如此,”议事司铎的侄子对我们说,“让我把我伯父一直以来的札记交送给您,在巴马那一部分的下面,说到在公爵夫人的权势非常得力的那段时间里,巴马宫廷里发生的几例阴谋倾轧的事情。但是,您一定要当心!这个故事绝对不是符合道德原则的,目前你们法国正以福音书式的洁白自我骄傲,这个故事可能会给你带来非常不好的声誉。” 我目前按照1830年的原稿丝毫不加改动地发表这部小说,这可能有两方面的缺陷: 第一个是对读者来说的: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意大利人,或许读者不大有兴趣。意大利的人心和法国不太相同。意大利人真诚、友善,而且一般没有受到什么恐吓的话,他们是心口合一的。他们的虚荣心也只是偶尔会发作,不过一旦这种虚荣心发作了,就成了一种狂野,他们称之为puntiglio。结果,在他们之间,贫穷不是见不得人的事。 第二个缺陷和作者有关。 我承认,我大胆地保留了人物性格方面那些粗枝大叶的地方,不加修饰。但是,另外,我必须说明,对他们的许多地方我在道德上要给予非常严厉的责怪。为什么要让法国人的高尚品德和性格上的各种优点强加在他们身上呢?法国人最爱钱,很多时候不会为了爱与恨而去犯罪。这部小说里的意大利人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我认为,从南向北,每走上二百法里路,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光,同样来说小说也就不一样了。议事司铎可爱的侄媳妇曾经和桑塞维利纳公爵夫人认识,而且还对她非常敬佩,她请求我不要随便改动公爵夫人的经历,虽然那些经历的确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1839年1月23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