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勒斯是宙斯与提壬斯王后阿尔克墨涅的儿子。细算起来,宙斯还是阿尔克墨涅的曾祖父。不过,既然是神话,也就不必顶真去追究这些近亲间的乱伦关系。宙斯是众神之王,他的后代必定不会弱小,因而赫拉克勒斯便成了希腊神话中著名的大力英雄。罗马神话中称之为赫丘利(Hercules)。
罗马人十分崇拜赫丘利,曾经风靡一时,科莫德斯(Commodus)、马克西米安(Maximian)等罗马皇帝都喜欢以这位显赫的英雄自居。但是,罗马神话中的赫丘利故事基本上只是沿袭了希腊神话赫拉克勒斯的版本。典故的出处,是洪佩奇、洪叶著写的《赫拉克勒斯(精)》的重要追求。精选的数百幅艺术作品插图,扩大了书中的信息量,并且都是西方人的见解与感受。这样的话,或许对我们认识西方文化会有更多的帮助。
洪佩奇、洪叶著写的《赫拉克勒斯(精)》中的赫拉克勒斯故事,散见于《书藏》《赫拉克勒斯的儿女》《阿尔刻斯提斯》《蛙》《变形记》《希腊志》《历史》《神谱》《奥林匹亚颂》《传说集》等古希腊罗马典籍,按照赫拉克勒斯的生活经历,顺序编著成书。其中普罗狄库斯(Prodicus,约公元前400年)的著名寓言《赫拉克勒斯的选择》(The Choice of Heracles),则来自色诺芬的《大事记》(Xerlophon's Memorabilia 2.1.21-34),反映了公元前5世纪赫拉克勒斯“道德化”(ethicizing)的模式。典故的出处,一向是本书的重要追求。精选的数百幅艺术作品插图,扩大了书中的信息量,并且都是西方人的见解与感受。这样的话,或许对我们认识西方文化会有更多的帮助。
瓜分伯罗奔尼撒
征服了伯罗奔尼撒半岛后,赫拉克勒斯的子孙们开始瓜分这块地方。
他们在先祖庙设了三座神坛,举行献祭,然后拈阄瓜分半岛:第一阄分亚各斯,第二阄分拉刻代蒙,第三阉分墨塞尼亚(Messene)。他们用写着自己的名字的石头作为阄,投进盛满水的瓦罐里。精明的克瑞斯丰忒斯想得到墨塞尼亚,于是他捡了一块土投入罐中,土块即刻化解了。拈签的结果,忒梅诺斯获得亚各斯,阿里斯托得摩斯的双生子获得了拉刻代蒙。这时,人们觉得没有必要再拈第三颗石子,于是克瑞斯丰忒斯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墨塞尼亚。
拈阄以后,赫拉克勒斯的子孙们各自走向自己的神坛。突然,他们发现自己祭供的神坛上都各有一只动物:亚各斯的神坛上发现了一只蟾蜍;拉刻代蒙的神坛上发现了一条蛇;墨塞尼亚的神坛上发现了一只狐狸。于是,他们疑虑重重地请人占卜,得到的结论是:“看到蟾蜍的人不宜外出,因为蟾蜍容易受伤,外出得不到保护;看到毒蛇的人最具攻击力,不必畏惧越出自己的疆界;看到狐狸的人不会攻也不会守,守卫国土要依靠诡计。”后来,这三种动物成了亚各斯人、斯巴达人和墨塞尼亚人盾牌上的标记。
独眼俄克绪罗斯的功劳当然没有被遗忘,他获得了厄利斯王国。
在亚各斯,忒梅诺斯把爱女许耳涅托(Hyrnetho)嫁给了赫拉克勒斯的曾孙得丰忒斯(Deiphontes)。他对这位女婿十分宠爱,因而人们怀疑他想把王位传给这位爱婿,结果引起他儿子们的不满,他们联合起来杀死了他们的父亲。亚各斯人虽然立国王的长子为王,但他们更看重自由与平等,因而竭力限制国王的权力。实际上,后来的亚各斯国王只剩下国王的虚名,并没有太大的真实权力。
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三个王国中,后来只有斯巴达持续了较长的时间。
墨洛珀和埃皮托斯
墨塞尼亚国王克瑞斯丰忒斯的命运并不比忒梅诺斯好。他娶阿耳卡狄亚国王库普塞罗斯的女儿墨洛珀(Merope)为妻,生了许多孩子。他是一位贤明的国王,十分关爱平民百姓,因此得罪了许多富豪,赫拉克勒斯的后代波吕丰忒斯(Polyphontes)趁机将克瑞斯丰忒斯及其两个儿子杀死,篡夺了墨塞尼亚的王位,强娶墨洛珀为妻。克瑞斯丰忒斯的小儿子埃皮托斯(Aepytus)侥幸逃脱虎口,墨洛珀派了一位忠实的老仆人将他藏在阿耳卡狄亚父亲的宫中。波吕丰忒斯得知克瑞斯丰忒斯还有一位继承人活在世上后,坐卧不安,就以重金悬赏买他的脑袋。
埃皮托斯长大后,想替父兄报仇,于是他扮成一个外乡人,独自来到墨塞尼亚,对波吕丰忒斯说:“国王,我想领取小王子脑袋的赏金,因为我认识他,我能把他交到你的手上,由你处置。”王后墨洛珀听后大惊,急忙派了一位忠实的老仆人去阿耳卡狄亚警告自己的儿子。老仆人去后,回来报告王后说,小王子已秘密失踪。于是墨洛珀认为,自己的小儿子已在这位年轻的外乡人手中丧生。悲痛之余,墨洛珀决定杀死这位外乡人,为自己的小儿子报仇,于是夜里带着老仆人来到这位外乡人的住处。正当她举剑想杀死这位外乡人时,老仆人连忙上前一把拦住,因为这时他才发现,这位年轻的外乡人正是小王子埃皮托斯。小王子醒来后,母子相认,抱头痛哭。
埃皮托斯将这次回来复仇的打算告诉母亲,三人再次进行了周密的谋划。第二天,墨洛珀穿着丧服来到波吕丰忒斯面前,告诉他刚得到小儿子确实死了的消息,并表示,她准备完全顺从他,从此过上平静的日子。波吕丰忒斯不知是计,于是吩咐宰杀牲畜,准备举行盛大献祭活动来庆祝他的胜利。这时,手执屠刀的埃皮托斯从旁边闪出,一刀刺透了他的心脏。
为父兄报了仇后,埃皮托斯继承了王位。后来因为他关心人民的疾苦,赢得了崇高的威望,以至于他的子孙不再称为赫拉克勒斯的后代,而被称为埃皮托斯的后代。P204-206
赫拉克勒斯是宙斯与提壬斯王后阿尔克墨涅的儿子。细算起来,宙斯还是阿尔克墨涅的曾祖父。不过,既然是神话,也就不必顶真去追究这些近亲间的乱伦关系。宙斯是众神之王,他的后代必定不会弱小,因而赫拉克勒斯便成了希腊神话中著名的大力英雄。罗马神话中称之为赫丘利(Hercules)。
罗马人十分崇拜赫丘利,曾经风靡一时,科莫德斯(Commodus)、马克西米安(Maximian)等罗马皇帝都喜欢以这位显赫的英雄自居。但是,罗马神话中的赫丘利故事基本上只是沿袭了希腊神话赫拉克勒斯的版本。
赫拉克勒斯具有非凡的力量,是一个半人半神的英雄。在名师的传授下,自幼便学会各种武艺和技能,杀死涅墨亚巨狮等十二件伟业是他最著名的历险故事。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些历险故事,例如寻仇欧律托斯、拉俄墨冬、奥革阿斯、皮洛斯与斯巴达,等等。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在巨灵之战(Gigantomachy)中他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一道神谕曾昭示,如果没有一位凡人参加巨灵之战,那么众神就无法杀死前来侵犯的巨灵。正因为如此,由于赫拉克勒斯的参战,奥林匹斯神才战胜了强大的巨灵。另外,忒修斯劫走海伦后,与庇里托俄斯下冥府劫持冥后珀耳塞福涅,结果被囚,赫拉克勒斯便前去将他救了出来。赫拉克勒斯的这些历险故事,充分体现了大力英雄的人物性格。
希罗多德(Herodotus)曾对赫拉克勒斯做过十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赫拉克勒斯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神,奥林匹斯山的十二主神之一,并且这个神话形象是从埃及传入希瞄的。有事实证明,赫拉克勒斯的父母安菲特里翁与阿尔克墨涅的形象都来自于埃及。埃及人曾声称,他们对希腊神波塞冬与狄俄斯库里一无所知,埃及诸神的名单中没有这些神,并且强调说,在阿玛西斯(Amasis)当政前—万七千年,埃及诸神就由八位变成了十二位,赫拉克勒斯便是其中之一。
希罗多德曾专程前往腓尼基的推罗(Tyro),考察一座备受埃及人崇拜的赫拉克勒斯神庙。这座神庙里供着许多祭品,还有两根柱子,一根是纯金的,一根是祖母绿的,每当夜幕降临时,显得格外金碧辉煌。希罗多德询问祭司这座神庙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得到的答复与希腊人说法大相径庭,说早在二千三百年前推罗城建立时,这座神庙就已经存在了。
据说,推罗城中还有一座神庙,里面供的神与塔索斯(Thasos)赫拉克勒斯神庙中的神是一样的。希罗多德便又去塔索斯考察这座神庙,方才知道,腓尼斯人出海寻找欧罗巴在这座岛上定居时,就建造了这座神庙。由此看来,即使从这时算起,埃及的赫拉克勒斯也比希腊的早五代。
希罗多德认为,希腊人修建了两座神庙,一座供着奥林匹斯神赫拉克勒斯,另一座供着凡间的英雄赫拉克勒斯,这种做法十分明智。但他还认为,不少希腊的赫拉克勒斯传说却十分荒谬。例如,希腊人说赫拉克勒斯到埃及时,曾被当地居民捉住,头上被套上一个花环,准备把他当作祭品献给宙斯。起初,他默默地跟着祭仪的队伍向前走,到达祭坛开始献祭时,方才奋起自卫,把周围的埃及人全都杀死。为此,希罗多德尖锐地指出,这个故事完全不符合埃及的民俗,埃及人向来只用洁净的绵羊、公牛犊、鹅作为牺牲,其他家畜一概都不能献祭,更别说用活人来做牺牲了!再说,赫拉克勒斯孤身—人,一个凡人的力量如何能对付得了成千上万的埃及人呢?
希罗多德还认为,赫拉克勒斯是斯基泰亚(Scythia)人的祖先。他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赫拉克勒斯赶着格里奥涅斯。(Geryones)牛来到一处荒漠,因为遇上暴风和严寒,便从战车上卸下马匹,让它们吃草,自己就披着狮皮睡着了。醒来后,他发现马匹不见了,于是四处寻找,来到了一处林地,发现附近的洞穴里有一个怪物,她的上身是少女模样,下身却长得像条蛇。他好奇地打量着这怪物,问她是否看见他丢失的马。女怪坦率地答道:“没错,这些马就在我的手里。如果你想讨回这些马,就得和我发生关系,否则我决不还你!”赫拉克勒斯想了想,便答应了她的要求。谁知她达到目的后并不满足,一再拖延,不肯还马。赫拉克勒斯不屈不挠,紧紧追逼。最终她叹了口气,无奈地说:“这几匹马迷路来到我这里,因为你,我才救了它们!现在我已得到回报,怀上了你的三个儿子。告诉我,这三个孩子长大后,如何安排他们?我是这个地方的女王,你是希望他们留在我这里,还是想让他们到你那里去?”赫拉克勒斯答道:“好吧,你照我说的去做:这些孩子长大后,如果谁能拉开我的这张弓,并把这条腰带系到自己身上,就让他留在你这里,如果做不到,就让他离开这个地方。照我说的去做,你会获得快乐的!”赫拉克勒斯给了她一张弓,一根扣子上镶有小金杯的腰带,教会她如何系这根腰带后,就告别了。三个孩子生下后,一个叫阿伽堤尔索斯(Agathyrsus),一个叫格洛努斯(Gelonus),还有一个叫斯库塞斯(Scythes)。女怪就按照赫拉克勒斯的吩咐,测试这三个孩子。老大和老二没能达到要求,便被打发,离开了家园。小儿子完成了任务,便被留了下来,建立了王国,成了厄律提亚(Erythia)人的祖先,他的后代一直继承着他的王位。至今,厄律提亚人腰带的扣子上都喜欢镶着一只小杯,据说这习惯就是来源于赫拉克勒斯的传说。
这本书中的赫拉克勒斯故事,散见于《书藏》《赫拉克勒斯的儿女》《阿尔刻斯提斯》《蛙》《变形记》《希腊志》《历史》《神谱》《奥林匹亚颂》《传说集》等古希腊罗马典籍,按照赫拉克勒斯的生活经历,顺序编著成书。其中普罗狄库斯(Prodicus,约公元前400年)的著名寓言《赫拉克勒斯的选择》(The Choice of Heracles),则来自色诺芬的《大事记》(Xerlophon's Memorabilia 2.1.21-34),反映了公元前5世纪赫拉克勒斯“道德化”(ethicizing)的模式。典故的出处,一向是本书的重要追求。精选的数百幅艺术作品插图,扩大了书中的信息量,并且都是西方人的见解与感受。这样的话,或许对我们认识西方文化会有更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