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自序
第一章 “人传的龙”?——龙的艺术形态与背景
1.潜龙期
2.成龙期
3.游龙期
4.帝龙期
5.曚昽期
6.总结和前瞻
第二章 仁义道德四字的古今意义
1.为什么要澄清仁义道德这四个字?
2.仁
2.1 “仁”的东夷背景——“天伦”的初意
2.2 “仁”以复礼,最终为公
2.3 仁求实践,克己向上
2.4 “仁”的现代意义
3.德
3.1 德字的流变
3.2 “德”字新意及其概念的整体架构
3.3 “德”字的现代应用和修炼方法
4.道
4.1 途、道和导
4.2 常道和异道
4.3 依附自然规律的道术
4.4 道的并合和求新
4.5 道的盈缺
4.6 道的取舍
5.义
5.1 “义”字的流变和概念架构
5.2 非建制的义——纯义
5.3 半建制的义:忠义、结义和道义
6.仁义道德的新概念架构
第三章 《易经》并不神秘
1.《易》的社会历程
1.1 卜辞、八卦与《易经》
1.2 《易》的兴衰略历
2.《易经》与儒道的关系
2.1 《易经》与老子
2.2 《易经》与孔子
2.3 《易经》与《易传》
3.《易》的文字、象数和推断模式
3.1 《易经》的文字
3.2 《易》的象数
3.3 《易传》的推断模式
4.一套全面解《易》的假设
4.1 《易经》所载的实物和史迹
4.2 作者是谁?
4.3 作者的历史背景和《易经》的具体内容
4.4 作者的身份和用意
4.5 《易经》和《书经》的互相补证
4.6 一个容易读通《易经》的方法
5.结语
第四章 《诗经》的真情
第五章 《武经七书》和中国兵法
第六章 传统社区的贫困化和重塑
第七章 城、墟、镇与工商转型
第八章 蓝色中国——海外活动的兴衰
第九章 华夏文化会中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