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牛棚杂忆/季羡林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季羡林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自己跳出来

好景从来不长。我快活到了一九六七年的夏秋之交。

此时北大的革命小将,加上一些中将和老将,早已分了派。这是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三国演义》上说得好:“夫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在是到了分的时候了。

在分裂之前的一个短时期之内,北大曾有过一个大一统的局面。此时群众革命组织只有一个,这就是新北大公社。公社的头子就是那位臭名昭著的所谓“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作者之一的“老佛爷”。此人据说是“三八式”,也算是一个老干部了,老革命了。但是,调到北大来以后,却表现得并不怎么样。已经是一个老太婆了,却打扮得妖里妖气。她先在经济系担任系副主任。后来又调到哲学系,担任总支书记。她寅缘时会,在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上签了一个名,得到了中央某一些人的大力支持,兼之又通风报信,这一个女人就飞黄腾达起来,一时成为全国的中心人物,炙手可热。但是,我同这个人有过来往,深知她是一点水平都没有的,蠢而诈,冥顽而又自大。每次讲话,多少总会出点漏子,闹点笑话。在每次开会前,她的忠实信徒都为她捏一把汗。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时竟成了燕园的霸主,集党政大权于一身,为所欲为,骄横恣纵。

有压迫就有反抗,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于这样一个女人,有的学生逐渐感到不能忍受。于是在新北大公社之外,风起云涌,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革命组织。大都自称为某某战斗队,命名几乎全取自毛泽东的诗词,什么“缚苍龙”战斗队,什么“九天揽月”战斗队,又是什么“跃上葱笼”战斗队,诗词中可以用来起名的词句,几乎都用光了,弄到新组成的战斗队没法起名的地步。至于战斗队的人数,则极为参差不齐,大的几十人、几百人;小的十几人、四五人;据说还有一个人组成的战斗队。成立手续异常简单,只要贴出一张大字报,写上几句“东风吹,战鼓擂,看看究竟谁战胜谁”,再喊上几句“万岁”,就算是成立了。不用登记,不用批准,绝没有人来挑剔法律程序。当时究竟成立了多少战斗队,谁也不清楚。即使起有考据癖的胡适之先生于九原,恐怕他也只能认输了。

这时学校里大字报的数目有增无减。原来有的墙壁和搭的席棚早已不敷应用。于是又有一大批席棚被搭了起来,专供贴大字报之用。大字报的内容,除了宣布某某战斗队成立之外,还有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大字报。有的大字报只有四五张,五六张;有的则扩大到九十张,甚至百张,大有越来越长之势。附近的居民有的靠捡揭下来的大字报卖钱为生。据说有的学生则靠写大字报练习书法。据我个人的观察,大字报的书法水平确是越来越高,日新月异。这一个“文化大革命”的副产品,恐怕很多人会想不到吧。  用大字报来亮相的战斗队,五花八门,五光十色。最初各占山头,后来又逐渐合并。从由少变多,变为由多变少。终于汇成了两大流派:一个是正宗的、老牌的、掌权的新北大公社,一个是汇集众流、反抗新北大公社的井冈山。可以说是一个在朝,一个在野,有如英国的保守党和工党。两派当然要互相斗争,这斗争也多半利用大字报表现出来。英国的保守党和工党怎样斗争,我不大清楚。据说他们是颇为讲究“费厄泼赖”的。在中国,则不大管那一套洋玩意儿。只管目的,不择手段;造谣诬蔑,人身攻击;平平常常,司空见惯。因此就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叫做“派性”。这种新东西,一经产生,便表现出来了无比强大的力量。谁要是中了它的毒,则朋友割席,夫妻反目。一个和好美满的家庭,会因此搞得分崩离析。我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对抗外敌时都没有这么大的劲头,而在两派之间会产生这样巨大的对抗力量!有人贴出大字报:“老子铁了心,誓死保聂孙!”这是何等惊人的决心!如果在建设四化中有这个劲头,我们中国早就成了亚洲第一条大龙,后来的四小龙瞠乎后矣。

现在时过境迁,怎样来评价这两大派呢?在当时,在派性猖狂的时候,客观评价根本上不可能的。现在我觉得可以了。两派基本上都由年轻的教员和学生组成。由于种种原因,老头参加的是不多的。两派当然都有各自的政纲。但是,具体的内容我看谁也说不清楚。论路线,两派执行的都是一条极左的路线,打、砸、抢、抄,大家都干,不分彼此,难定高下。有时候,一个被诬蔑成有问题的教员或干部,两派都抓去批斗。批斗的方式也一模一样。两派都有点患迫害狂的样子,以打人为乐事。被打者头破血流,打人者则嘻嘻哈哈。打人的武器颇具匠心。自行车链条,外面包上胶皮,打得再重,也不会把皮肉打破,不给人留下口实。那一位“老佛爷”经常打出江青的旗号,拉大旗,作虎皮,借以吓唬别人。对立面井冈山也不示弱,他们照样打出江青的招牌。究竟谁是江青的最忠实的信徒,更是谁也说不清楚了。但是,两派之间有一个极大的区别:新北大公社掌握北大的大权,作威作福,不可一世;而井冈山则始终处在被压迫的地位。这很容易引起一般人的同情。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两派的政纲既然是半斤八两,斗争的焦点只能是争夺领导权。“有了权,就有了一切”,这是两派共同的信条。为了争权,为了独霸天下,就必须搞垮对方。两派都努力拉拢教员和干部,特别是那一些在群众中有影响的教员和干部,以壮大自己的声势。这时两派都各自占领了一些地盘。当权派的新北大公社占有整个北大,“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井冈山只在学生宿舍区占领了几座楼。每一座楼房都逐渐成为一个堡垒,守卫森严。两派逐渐自己制造一些土武器。掌权的新北大公社财大气粗,把昂贵钢管锯断,把一头磨尖,变成长矛。这种原始的武器虽“土”,但对付手无寸铁的井冈山,还是绰有余裕。井冈山当然不肯示弱,也拼凑了一些武器。据说两边都有研究炸药的人。在这剑拔弩张的情况下,两派交过几次手,械斗过几次。一名外边来的中学生就无缘无故地惨死在新北大公社长矛之下。

这真正是你死我活的搏斗,但中间也不缺少令人解颐的插曲。主斗者都是青年学生,他们还没有完全脱离孩子气。他们的一些举动迹近儿戏。比如有一次,两派正在大饭厅里召开大会进行辩论。唇枪舌剑,充满了火药气味。两派群众高呼助威,气氛十分紧张、严肃。正当辩论到紧急关头,忽然从大饭厅支撑屋顶的大木梁上,嘭的一声,掉下来了一串破鞋。“破鞋”是什么意思,我国人民,至少是北方人民,都明白的。那一位“老佛爷”就有这样一个绰号。事实真伪,我们不去追究。正在这样一个十分严重的关键时刻,两派群众都瞪红了眼睛,恨不能喷出火焰焚毁对方。然而从天上降下来这样一个插曲来,群众先是惊……

目录

不是序

牛棚杂忆

自序

缘起

从社教运动谈起

对号入座

快活半年

自己跳出来

抄家

在“自绝于人民”的边缘上

千钧一发

劳改的初级阶段

大批斗

太平庄

自己亲手搭起牛棚

牛棚生活(一

牛棚生活(二

牛棚生活(三

牛棚转移

半解放

完全解放

余思或反思

后记

跨世纪文存

新世纪新千年寄语

龙抄本《牛棚杂忆》序

《平凡而伟大的学者——于道泉》序

《文韬武略宝典——(论语)与(孙子兵法)》序

九十述怀

槛外人语

《百年百篇文学经典散文卷》序

对陈寅恪先生的一点新认识

长生不老

我和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的家

悼念赵朴老

清华梦忆

一点希望

《董秋芳译文选》序

欢送北大进入新世纪新千年

《重返巴格达》序

序言

不是序

青岛出版社要出先父季羡林先生的书,一套十几种,都是谈论人生的文章,想让我写几句话作为序。老爷子对于人生有许多参悟,可谓极其深刻。这些参悟,绝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他自己生命的总结。这些参悟十分宝贵,大多写于他生命的晚期,可以说是用生命换来的,希望大家仔细读读,以吸取其中有益的东西,作为指导自己生命的参考。

我并不敢为先父的著作写序,但青岛出版社的盛情难却,只好写点不是序的序,以应所求。正好前些时,我也充数加入了谈人生者的行列,胡乱写了一篇短文,题目是《也谈人生》。我想把这篇短文抄在下面,就算交卷了吧。也谈人生

谈论人生者多矣。

然而究竟什么是人生?答案必定众说纷纭。以我之见,人生是人的生命的一个过程。有始有终,有头有尾,明确无误。对每个个人说来,人生只有一次,而且为时甚短。而对于人的集合体的人类说来则不同,它也有生命,也是有始有终。不过,它的周期要长得多。至于人类的生命是否只有一次,现在还不好说。

人生有没有意义?人类又有什么意义?我说,人生是有意义的,而人类则是没有意义的。询问人类的存在有没有意义,就等于询问地球或宇宙的存在有没有意义一样,是得不到答案的。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它的意义就在于为没有意义的人类工作、服务等等,其目的不外乎是使人类生活得更好并得以延续。我这样说,恐怕会遭到反对,可是你细想一下,或许就会同意我的这种说法。

人生既有这样的意义,我们就要把它过好。如何过好一生,道理多了去了。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探讨出来的人生之道也多了去了。我觉得,不管道理有千条万条,人生的最大意义是在于劳作,也就是劳动、工作。因为,只有每个人都劳作,个人才能生存,血脉才能延续,社会也才能生存、延续。所以,一个人既然获得了生命,活在世上,就要劳作,就要辛勤劳作,使自己得以生存,使家庭得以繁衍,使社会得以昌盛,使国家得以富强,使世界得以发展,也就是使人类得以存在并很好地延续。

所以说,劳作的人生意义大矣!

至于说人类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或许会有许多人不赞成这种说法。我们不必为此展开辩论,更不必给对方扣什么大帽子。因为有意义也好,没有意义也好,反正人类是现实的存在,你又是其中一员,你有义务使它发展延续。你只要这样做了,你的人生就具有了意义,或者说价值,并不一定要去理会人类存在的意义。如此而已。阿门!

季承

2015年3月

内容推荐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老先生对其在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此书对“文革”的残酷性揭露的让人不寒而栗。他出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总结教训和“经验”,让更多经历过的人出来说话,让更多知情者出来说话,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编辑推荐

《牛棚杂忆》是一本用血换来、和泪写成的书,它不为仇恨和报复而写,而是怀着爱与祝福,期待那场浩劫可以成为我们民族的一面镜子,照见人性的恶和善、丑与美,让人们时时警醒,不再重蹈疯狂。如此,作为一个记录者,作者季羡林这段九死一生的经历,也就能够因为被阅读而获得其意义和价值了。本书还收录了先生的《跨世纪文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3: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