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缘起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校本课程开发理论视域
第二节 国学及国学教育相关研究
第二编 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故事:基于辽宁鞍山A小学的行动研究
第三章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价值取向分析
第一节 国学教育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第二节 国学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与功能分析
第三节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价值取向
第四章 A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开发历程
第一节 A小学前期国学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第二节 “U—A—S”团队走进——“我和A小学的故事”
第三节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整体设计
第五章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执行方案
第一节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目标设计
第二节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内容设计
第三节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组织
第四节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
第五节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评价: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实践探索
第六章 润物无求,花开有声:A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
第一节 教师的成长:国学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二节 学生的成长:国学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编 结论与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余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国学是中华文明的根源和灵魂。国学经典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家统一规划的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课程中,国学教育内容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因此,因地制宜地开发国学校本课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田立君编著的《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行动研究》以辽宁省鞍山市A小学为行动研究的个案,对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通过该学校国学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实践探索生成了国学校本课程设计模式。本论文以质化研究为取向,采取行动研究作为研究策略,具体采用了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集体审议、文献收集等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多种方法之间成为互证的工具,使本研究更有意义。
本论文呈现了研究者及其团队与A小学校长、教师及学生在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中,以“冷静的头脑和热切的心”,不断探寻教育的本质,践行着教师教育的理想:用心来播种,这是教育的精华所在,也是真正的教育人所需要的。要培养出更多的用心去(从事)教育的人!本论文的研究发现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阐明了国学教育的功能,确立了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为儿童的国学。
本研究发现,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主要误区是“割裂”历史的虚无主义与神化泛化、功利化和教条化与形式化;分析误区产生原因是对国学校本课程的价值与功能认识不清,明确了国学教育的五大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去功利化”、“道法自然”及“传承与创造”为核心的小学国学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价值取向。其中,“去功利化”作为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首要原则,是课程开发核心的价值取向。
第二,构建了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设计模式:以儿童的方式亲近国学。
本研究建构了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模式。从国学课程目标确立、国学课程内容设计、国学课程组织与实施到国学课程评价,初步建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小学阶段国学校本课程开发体系。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设计开发国学校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选编采取“撮其精要,整合再现”的方式组织教材,遵循“循序渐进,有限读经”的适量原则。
第三,建构了小学国学课程内容与呈现方式。课程内容选择上体现民族核心价值观和典范汉语特色,以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为基本内容,内容编排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在国学课程体系的设计上,采取分科课程和学科渗透相结合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按照模糊性、差异性、自主性、鼓励性、全体性、知行合一六大原则组织教学;以吟咏诵读教学、情境化教学、趣味化教学和生活化教学为其基本的教学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同时兼顾教师的个人特质和内容本身的设计;把学生发展性评价作为国学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过程中的主线,强调评价标准分层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体现综合性、趣味性。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本研究阐述了在行动研究中实现教师教育敏感性培养的重要意义;大学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在合作研究中,建立互利互惠、实现双赢的伙伴关系过程的启示:一是在实践中丰富的理论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融合过程,促进大学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共同的实践性知识的增长,是互为丰富的过程;二是在行动研究方法上,学者研究、传递的课程知识具有高度抽象性,虽适用范围广,但对一线教师来说不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让他们产生没有“抓头儿”的感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我们在区域性学校整体改进的行动研究U—A—S中的一个收获;三是拿捏好彼此介入的“度”是合作见成效的关键。
国学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创新平台,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觉醒提供了契机,使教师在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实现其真实意义上的自我成长,体验到创造的幸福与生命的尊严,成就其由教书匠到教育家的理想。
最后,本论文建议因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效具有隐形性和滞后性,故不可急功近利。另外,国家应重视国学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开发与实施。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行动研究》是田立君博士与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东长甸小学三年合作研究的成果。她前后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深入到该小学开展行动研究。对该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通过该学校国学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实践探索生成了国学校本课程设计模式。她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是为国学课程的开发提供新的知识,而且通过具体的事例向我们呈现:田立君博士及其团队与东长甸小学校长、教师及学生在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中,如何以“冷静的头脑和热切的心”,不断探寻教育的本质,践行着教师教育的理想——用心来播种,这是教育的精华所在,也是真正的教育人所需要的。
本书的研究发现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阐明了国学教育的功能,确立了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为儿童的国学。第二,构建了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设计模式:以儿童的方式亲近国学。此研究建构了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模式。从国学课程目标确立、国学课程内容设计、国学课程组织与实施到国学课程评价,建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小学阶段国学校本课程开发体系。第三,建构了小学国学课程内容与呈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