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补天(昭通师专2006级学生顶岗支教纪实)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任继敏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任继敏所著的《补天(昭通师专2006级学生顶岗支教纪实)》真实记录了昭通师专2006级学生在昭通市四个县顶岗支教的经历。尽管他们当时只是顶岗,只是支教,只是实习,只是临时“替补”,但他们却扛起了教师的“责任”,撑起自己头顶的那片蓝天,让那些因为缺乏师资而不能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乡村中小学得到及时的补给,顺利完成了“普九”的验收工作;也为贫瘠而闭塞的乡村小学带来了新鲜活力,更为农村孩子推开了一扇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户”,让一双双闭塞已久的眼睛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内容推荐

任继敏所著的《补天(昭通师专2006级学生顶岗支教纪实)》围绕昭通师专2006级学生在昭通市还未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工作的4个县顶岗支教的经历展开,充分反映了实习学生们支教中的困难、勇敢担当、教育责任感以及教学能力的锻炼等方面内容,也反映出当前我国贫困地区教育缺失及不足之处,有一定的警醒意义。书稿附有实习学生们的实习感悟,体现出了此次顶岗支教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及影响。

目录

第一章 实习新政——顶岗支教

 一、何为顶岗实习

 二、传统实习的弊端

 三、顶岗实习的构想

 四、抓住机遇,迎难而上

第二章 千“军”共赴——补缀杏坛

 一、肩承重担,各补其位

 二、五色杂石,异彩纷呈

第三章 走进乌蒙——生存之战

 一、磅礴乌蒙,不泥不丸

 二、人蚊大战,肌肤相亲

 三、首战饮食,砥砺意志

第四章 坚持不懈——梅香扑鼻

 一、适应环境,进入角色

 二、忠于职责,快速成长

 三、临危受命,创造佳绩

第五章 坚守岗位——赤子之心

 一、踏破水鞋,风雨无阻

 二、身兼数职,刻苦钻研

 三、生死考验,拒绝退缩

第六章 守望牵挂——慈母情怀

 一、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多

 二、好记性不如烂相机

 三、各级领导送温暖

 四、别样的精彩

第七章 距离之美——相互发现

 一、母校,爱你不易

 二、“优”的考量

 三、离别的剪影

第八章 自豪骄傲——满载而归

试读章节

一个只能上几节课或者无法上课的实习周期,其“教师教育”的作用可想而知。这还是比较正式的实习方式;“自主实习”和“预就业”的效果更无从考察。

由于缺乏岗位的实践和检验过程,师范教育也就存在着严重的课程体系缺失。大多数师范毕业生是半生不熟的“概念教师”:在校期间只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教师教育”的最后完成主要依靠走上教学岗位之后的自悟,“教师”的最后塑造完成主要是“自学成才”。这样,师范教育就没有完成“合格教师”培养的全过程,输出的毕业生是未经检验的“产品”。

“合格基础教育师资”的标准是师范生毕业之后能直接胜任中小学教师岗位职责。教学实践应该安排在学校的教师培养过程中,而不能留到毕业之后。

以我自己为例,20世纪80年代初期毕业于昭通师专中文专业,那时的学制是两年,实习被安排在第四学期,为期四周,四个人一组。除去第一周的见习时间,平均分配下来一个人只有四节课的上课时间。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整个实习过程讲了两篇课文,第一篇是华罗庚的《统筹方法》,另一篇是宋人沈括的《活版》。

上第一堂课时,我整个人心慌意乱,完全不知所云。我为《统筹方法》准备了两节课的内容,却只用30分钟就把全部内容“背”完,站在讲台上尴尬地看着学生“失语”了,像一段木头呆立在讲台上,不能自主地糊涂着。那时唯一的感觉是希望时间停止在慌乱中,恨不得有把快刀能“咔嚓”一声把多余的十分钟剪断抛到九霄外去,急切地盼望下课铃声。虽然站在讲台上说不出话来,却能清醒地看到时间被无限延展薄如蝉翼、漫无边际地流淌开来无法收拢。十分钟比一个世纪还漫长。

第一堂课连自己都掌握不住,更无从掌控和管理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篇课文《活版》也没有多大的改观,时间把握不好的问题克服了,又出现了其他问题。可以说完全不是在上课,而是自言自语、自问自答地“演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而已,台下坐着的几十个学生似乎完全与自己无关。  后来参加工作正式走上讲台,我用了一个学期才慢慢适应三尺讲台的宽度和长度,逐渐摸索出一些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完三年的初中课程后再上初一时,终于有点像个真正的老师了。

读了两年的师专,学了一些理论知识,却只是在身份上做了一个前期的概念准备。从学生到老师的成长和转变基本上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自学成才的。要把“概念教师”置换成熟练掌握教学技能的真正教师,至少得有半年至一年的教学实践才行。

时隔二十多年我还清楚地记得实习的细节,就是因为那时四周的实习过程完全没有达到相应的教师培养目的。可是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三十多年间,师范院校在体制、学制以及培养目标、模式等方面进行着各种改革;也在不断探索和改革实践教学。但是在各种教育观念的此消彼长中,各类师范学校的实践教学不仅没有得到加强,反而有弱化的趋势。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师范院校的“师范性”越来越弱,拼命地向“综合性”看齐,试图拓宽自己的生存空间,结果是丢了自己的长处,短处也没有得到“增长”,导致师范生素质越来越低,遭到诟病,生存空间反而越来越窄。

一直以来,学界都在强调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拥有高超的“教学技艺”,鼓励和引导教师们做“灵魂工程师”,而不是“教书匠”。但目前“教师教育’,过于重视“教学艺术”的理论传导,忽视了技能实践培训,培养“教书匠,,尚有一定难度,更何况具有高超“教学技艺”的“灵魂工程师”。

在教师实践教育的培训上,师范教育远远不及驾校和医学院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驾校要培养一个合格的司机,要求学员必须驾驶足够的里程才能领到驾照,因为驾车时间和里程不够,驾驶技术就不可能过关,当然不合格。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必须在医院临床实习一年以上才算合格的毕业生,医生一出差错就跟生命联系在一起的后果警醒着培养学校必须重视实践。

驾驶员和医生作为技术性职业,强调操作层面的熟练和精湛,以达到自动化为目的,成为庖丁似的“匠人”是一种应该追求的高级职业境界。“教书匠”绝对不是教师职业的最高境界,但是如果不经历“教书匠”的阶段,怎么能跨过它成为教育“艺术家”呢?所有艺术都是在技法熟练、“得心应手”后表现出来的“妙手偶得”。

“技艺高超”包含了“技”和“艺”的共同高超。技是技能,艺是艺术。技能不熟练,谈何艺术?像演奏乐器,没有熟练的演奏技能和技巧,连流畅、完整的曲子都不能贯成,艺术表现力从哪里说起呢?就像绘画,没有熟练的线条和色彩勾画技能,连起码的形和色都描绘不准,何谈艺术表现力?所以,教师教育首先应该注重“技能的培训”,技能熟练了才有心境追求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技术层面的熟练是创新的前提,熟练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后,才有可能谈到创新。

P4-5

序言

2008年秋天至2009年夏天,昭通师专2006级的1 000名学生和几十名教师奔赴昭通市还未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工作的永善、盐津、彝良和镇雄四个国家级贫困县,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支教实习活动,为这四个贫困县顺利完成“普九”验收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顶岗实习生们认真的工作态度、坚韧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当地师生的普遍赞扬。

这1 000名顶岗支教实习的学生,散落到永善、盐津、彝良和镇雄四个贫困县200多个师资严重缺乏的中小学里,填补了当时因为师资缺乏而留下的很多空缺和漏洞。他们在那些以前极少为外人所知道的深山学校里坚守了一年,在乌蒙高原的大山深处真切地感受到了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艰难和困苦。这一年的经历,让大多数参与此次活动的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有些同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甚至得到重新确立,毕业后勇敢地奔赴到落后的乡村小学里,用稚嫩的双肩担当起农村基础教育那份沉重的道义和责任。

尽管他们当时只是顶岗,只是支教,只是实习,只是临时“替补”,但他们却扛起了教师的“责任”,撑起自己头顶的那片蓝天,让那些因为缺乏师资而不能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乡村中小学得到及时的补给,顺利完成了“普九”的验收工作;也为贫瘠而闭塞的乡村小学带来了新鲜活力,更为农村孩子推开了一扇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户”,让一双双闭塞已久的眼睛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他们以“准教师”的身份演绎了当代乡村教师的奉献与无私;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责任和道义;用欢笑与泪水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

他们像女娲炼的五色石,带着各自的颜色、各自的性格、各自的风采补缀在昭通农村基础教育贫瘠的天空上。

他们留给我们一份欣慰、一份感动,一份自豪……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7: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