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鬼是中国革命洪流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从红小鬼到大将军,他们用自己的一生书写着那让人军徽沸腾的传奇!
十四五岁本是该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龄,他们却挺起胸膛,走进了革命的大熔炉,决意用信念打造中国的明天。他们用对革命的热爱获得了战友和领导喜爱,而被亲切地称为“红小鬼”。他们年龄虽小,却作战勇敢,在战场个个生龙活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也书写了人生新篇章:士兵、班长、排长……直至成为闻名天下的大将军。这本由蒋斌著的《从士兵到将军——13位红小鬼到大将军的征战历程》就是以王近山、韩先楚、洪学智、李天佑、皮定均、秦基伟、吴克华、杨成武等十多位实现伟大人生蜕变的开国元勋为核心,详细讲述了他们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以飨读者。
这本《从士兵到将军——13位红小鬼到大将军的征战历程》由蒋斌著。
梭镖到钢枪!
士兵到将军!
简简单单的一杆梭镖,却是自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血气和勇敢。他们甚至都不太明白革命真正意味着什么,就操起那极其简陋的梭镖,投入到革命洪流中。
革命,无论他们是万恶的地主、恶霸,还是企图灭亡中国的日本侵略者。饥饿、重围、长征、死亡,他们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困境和艰险;冲锋、杀敌、中弹、流血……他们气势如虹,不断地用自己的勇敢、无畏谱写着自己的士兵传说。
血路,当路成血路,勇敢的士兵已经百炼成钢成为革命潮流中的指战员。他们用自己对战争的阅读力,指挥所属部队打出一个又一个的生死战、一场又一场的凯旋归,让敌人在枪炮声中颤抖。
喜战争,看电视,看《我的团长我的团》;爱血战,看图书,就看《从士兵到将军》!书里不仅有团长,有士兵,更有从士兵成长为团长、师长、将军的血海人生!
一、咬子弹惊地主魂
“要枪?我见都没见过,哪来的枪?”
就一群穷泥腿子们还想玩枪,土财主刘大福斜了堵在门口的穷棒子们一眼,不急不慢地吐出几个字。
“死老财”,人群中有人低骂。有人则喊道:“没枪,有大洋也行。你给
刘大福面色一沉,然后笑问:“谁想要大洋?红安县城国军30团的刘团长前些天从我这借了100大洋,要不你帮我拿回来,我分你一半。”
人群一下子沉寂下来。国军30团1000来号人,手中那可是实打实的真家伙。红安县到村里也就两顿饭的工夫,刘大福要是攀上这座靠山,即使大家伙拿了他的大洋,只怕也是有命拿钱没命花。
刘大福笑眯眯地看了门口的人群:要钱没钱、要势没势的穷泥腿子听了几天红匪的妖言就想翻天,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信不信国军大刀砍脑袋。
对于红匪,刘大福虽然没有接触,却也听说过。远的不说,本乡本土的詹才芳詹裁缝就是红匪,白天背着个布包大街小巷的四处吆喝:“卖布、剪衣服喽!”可一到晚上,就往穷棒子人群中钻,散布共产共妻的妖言。
“妖言是杀不死人的,想白要老爷的钱,下辈子吧。”刘大福转过身,踱着碎步往宅子里走去。
“站住!死老财,你给我站住!”身后传来一声怒喝!刘大福“霍”的转过身:“30团的刘团长见了老爷我也得尊称一声刘老爷,哪个不长眼的兔崽子敢咒我死!老爷我今天要打断你的狗腿!”
阮大婶一把捂住身边王文善的嘴:“找死啊!死老财也是你个毛孩子能喊的,你以为是喊你那头大水牛。”
王文善是地主李德生的放牛娃。家里穷得叮当响,眼看家里揭不开锅,王文善的父亲长叹一声,把9岁的王文善送到李德生家当放牛娃,跟在牛屁股后边混口饭吃。
长叹有无奈,也有痛楚。王家几百年的家产居然在自己手中败了个精光,真不知道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
朱元璋打江山那会儿,王家的祖先蒙古王爷立下大功。朱元璋一高兴,不仅将他封在湖北黄安当王爷,还特赐汉姓“王”。皇恩浩荡,王家在大明朝可以说是混得风生水起、有滋有味。大明朝灭亡,清朝开国,王家也是几百年兴旺,虽然不是王族,却仍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房产有房产,要地契有地契,人前人后谁不笑脸相迎、躬身相送。到了自己这一辈,自己更是千般恩宠集于一身。要说这事也邪了门,王家兄弟六人,居然只有自己这根独苗,整个家族的香火都系在自己这个年少的公子哥身上。
千般恩宠和千斤重担系于一身的公子哥还在死读圣贤书,一场瘟疫就已经席卷黄安。城里顿时哭声震天,家家户户都是一身丧服。王家更惨,六房长辈全部病死,丢下公子哥和万贯家财。
家门不幸,少不更事的公子哥伤心欲绝,无心打理家业。偌大的家产被骗的骗,典当的典当,抢的抢,偷的偷,一下子就去了大半。
黄安城里的恶棍看得眼热,带着几个地痞就上门来要赔偿费,说王家大办丧事时严重影响自己睡觉。
公子哥本来就是郁火中烧,一看有人欺上门来,操起桌上的水果刀就扎了过去。恶棍无事都要赖三分,一看机会来了,抬着胳膊就迎了上来。告官、买官,官痞联手,将王家的家产拿了个七八成。几经折腾,公子哥成了泥瓦工,靠给人打短工糊口。儿子王文善一到九岁,想喝口粥都得掂量一下,最后一咬牙,送到地主家放牛混口饭吃。
P2-3
他们人未成年,却勇如虎、猛如豹。有的人15岁就敢怒视胖大恶绅,有的人16岁就敢抱着敌人滚悬崖。他们年纪虽小,却有胆有识、聪明机灵。有的人13岁就主持全县的团委工作,有的14岁就敢乱军从中救教官:他们人没枪高,志比天高。
十四五岁在现在是赖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龄,他们却已经挺起胸膛,走进了革命的大熔炉,决意用信念打造中国的明天。他们用自己对革命的热爱,获得战友和领导的喜欢,亲热地称他们为“红小鬼”。
自古英雄出少年,他们在战火中不断地磨炼自己。英勇、善战,战场上他们如猛虎一般,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闻风丧胆。他们用敌人的血、敌人的命宣誓着对革命的支持和热爱。他们用一次又~次的英勇,书写着自己人生的新篇章:士兵、班长、排长……
他们是英勇的战士,也是用兵如神的战将。何处用兵、何时进退,就如呼吸饮水一样自然。战争还未开始,胜局却已经落幕。他们用兵或者儒雅,手中虽无羽毛扇,风度却不输诸葛孔明;他们用兵或者威猛,手中虽无方天戟,攻城略地却不亚关张;他们用兵灵变,如行云流水,不拘天时,不限地利。
他们虽是战将,却知人缘的轻重。他们或者以善战深得上级喜欢,或者因多才得上司青睐,关键时候能做事、做好事。
他们冲锋陷阵,在枪林弹雨中受过伤、中过弹,却从容地由红小鬼成长为将军,靠的是胆识、经验、强壮的生命力,当然还有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