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区域创新系统(多创新极共生演化模型与实证)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李子彪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主要内容与框架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评述

 2.1 区域创新系统的由来

 2.2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创新极内涵、特征

 3.1 创新极内涵界定

 3.2 创新极数学描述

 3.3 创新极结构与特征

 3.4 创新极功能

第四章 创新极形成条件、临界规模与类型

 4.1 创新极形成条件

 4.2 创新极临界规模

 4.3 创新极的类型

第五章 创新极的网络结构

 5.1 创新极网络结构分析方法选择

 5.2 基于SNA的创新极网络评价方法

 5.3 创新极网络结构分析实例

第六章 区域创新极演化模型

 6.1 无精英企业创新极演化模型与仿真

 6.2 存在精英企业创新极演化模型与仿真

第七章 区域创新极间技术溢出概率研究

 7.1 创新极技术溢出研究文献评述

 7.2 创新极技术溢出定义

 7.3 创新极间技术溢出概率模型

 7.4 创新极间技术溢出概率实证研究

 7.5 创新极间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第八章 区域创新极间技术溢出测度方法与实证

 8.1 创新极技术溢出测度研究评述

 8.2 创新极技术溢出测度方法

 8.3 唐山市创新极技术溢出测度实证

 8.4 邯郸市创新极技术溢出测度实证

第九章 区域创新极共生模式研究

 9.1 创新极共生模式分析方法与样本选择

 9.2 唐山市创新极共生模式实证

 9.3 邯郸市创新极共生模式实证

 9.4 区域创新极共生模式与演化

第十章 多创新极共生演化动力模型研究

 10.1 多创新极共生演化成因与驱动因素

 10.2 多创新极共生的原理与模式

 10.3 多创新极共生的区域创新系统演化动力模型

 10.4 唐山市区域创新系统的实例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钢铁产业创新网络知识合作调查问卷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61个产业投入结构列向量技术相似度矩阵C与技术距离

 矩阵D 的Matlab代码

后记

内容推荐

李子彪编著的《区域创新系统》以区域创新系统的刻画和描述为研究对象,定义区域中符合特定条件的创新型产业为创新极,提出区域创新系统是多创新极共生演化系统的观点,给出了多创新极共生演化模型。本书详细研究了创新极的内涵与特征、形成条件与临界规模、结构与演化模型;创新极间技术溢出概率和溢出模型;多创新极共生模式和演化模型,最后以唐山市和邯郸市两个产业结构相似的区域进行实证,得出了结论。

本书适合创新管理、科技政策研究人员、政府管理人员、经济管理专业的高校师生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阅读。

编辑推荐

李子彪编著的《区域创新系统》总体布局采用了发现问题——提出理论—实证理论的思路。首选通过选题研究和文献分析发现现有的区域创新系统的描述和刻画仍不能为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现有的研究与区域经济实践和需求尚有一段距离,因此提出“什么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问题。其次给出观点,将区域中满足特定条件的创新型产业定义为创新极,从演化角度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多创新极共生演化系统,进而引入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生态学理论和遗传算法分别研究提出创新极内涵与特征、形成条件与临界规模、结构与演化模型、创新极之间的溢出概率与溢出模型、多创新极共生模式与演化模型等,同时对提出的这些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一实证,并得出结论。实证对象和数据主要取自河北省的唐山市和邯郸市,因为这两个区域发展历史、产业结构、经济分布等比较相似,通过此二区域的实证比较,不但可以解决本书提出的理论观点,还可以总结提出资源型区域的一些其他共性问题,对实际也有一定的启示。研究开拓了区域创新系统新研究的新视角,在系统认知上克服了以往“静态、与经济相脱节”等瓶颈,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新刻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