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定风波著的《儒家天下(通经致用的年代史上十大口水战)》从汉武帝下诏向天下士子征问治国良方,董仲舒上“天人三策”讲起,详述了从西汉开始到东汉期间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这一历史过程,涉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决狱”、王莽建立新朝的历史过程、东汉的“党锢之祸”等重大历史事件,解析了两汉儒家知识分子与朝廷在思想及行动上的离合,有助于读者了解汉代历史知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儒家天下(通经致用的年代史上十大口水战)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还是定风波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还是定风波著的《儒家天下(通经致用的年代史上十大口水战)》从汉武帝下诏向天下士子征问治国良方,董仲舒上“天人三策”讲起,详述了从西汉开始到东汉期间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这一历史过程,涉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决狱”、王莽建立新朝的历史过程、东汉的“党锢之祸”等重大历史事件,解析了两汉儒家知识分子与朝廷在思想及行动上的离合,有助于读者了解汉代历史知识。 内容推荐 通经致用,这是今人已不会再相信的事情,但那,曾经是许多人安身立命的所在。 读圣贤书,这是今人已认为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曾经,那是很多人澄清天下,为民请命的力量源泉。 天人感应,春秋大义,诗礼传家,这似乎都是很遥远的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那,曾经影响了一个民族数百年,上千年。还是定风波著的《儒家天下(通经致用的年代史上十大口水战)》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年代,那个通经致用的年代。 目录 第一章 存亡续绝 天人三策 1.都是秦火惹的祸 2.孔子的七重外壳 3.好先生与好学生 4.六经的命运 5.大一统理论 6.天下第一策 7.天命与情性 8.四个难题 9.天人第三策 10.天道与人心 11.天不变道亦不变 第二章 天地阴阳 王道三色 12.《春秋繁露》 13.天人感应宇宙论 14.阴阳五行系统论 15.新阴阳家 16.五行的新应用 17.防灾攻略 18.求雨与止雨 19.董仲舒的新王道论 20.三色世界 21.汉朝的颜色 第三章 春秋大义 原心定过 22.春秋笔法的秘密 23.春秋笔法之用 24.微言大义 25.张三世与存三统 26.《春秋》的社会发展史 27.为人处世之道 28.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 29.复仇有理论 30.原心定罪与春秋决狱 31.春秋决狱的技巧 32.原心定罪和自由心证 33.必也无讼乎 第四章 异端叠起 古经之坷 34.王官学与百家言 35.博士制度之变迁 36.五经博士 37.古文经学之问世 38.异端的学者 39.古代世界之重现 40.古经之争立 41.挑战者刘歆 42.时来天地皆同力 第五章 古文真伪 周礼治国 43.穿越者王莽 44.社会风气之流变 45.换个角度看王莽 46.春秋大义到周礼治国 47.两个故事 48.不靠谱的古文经书 49.康有为的反对者 50.不靠谱的伪经考 51.刘歆真造假了吗 52.顶层设计时代之终结 53.禅让制度之复活 54.谶纬之学 55.孔子的狗血剧情 56.谶纬的命运 第六章 宗师终现 一扫众讹 57.今古文之优劣 58.后汉今古第一战 59.昙花一现的博士 60.经学统一运动 61.后汉的经学和政治 62.回到董仲舒 63.一代宗师的诞生 64.名师高徒 65.一生布衣复何求 66.小统一时代 第七章 诗礼传家 昏冠乡射 67.诗三百的用处 68.《毛诗》的传承 69.孔子的见解 70.礼仪之邦的维护者 71.三礼的价值 72.礼学笔记 73.礼的法则 74.长大成人之礼 75.成家立业之礼 76.婚礼“六步曲” 77.洞房花烛与共牢而食 78.公平竞争之礼 后记 跋 试读章节 剧情其实很狗血。 很多年前抱错的两个孩子,造成了很多年后一场悲剧——啊,不对!这是傅红雪。 很多年前两位前辈误读了一本武功秘籍,造成了江湖一个大门派的分裂,自相残杀,人才凋零——啊,又不对!这是华山派的气剑二宗。 很多年前两种不同文字的经书,造成了儒家内部的大分裂,其争斗历时两千年——啊哈,这下终于对了!这是经学的两大派别。 融合儒道阴阳为一体,打造儒家新纪元,开创了一个全民学经、通经致用新时代的董仲舒,大概没有想到,一百年后,另一种版本的经书会横空出世,并拉开经学两大派系的大斗争。 要怪只能怪秦朝的那把大火——我指的是项羽烧的那把。 有同学要问了,为什么不怪秦始皇和李斯烧的那些火呢?那些火可比项羽烧的要厉害得多,也要广泛得多。是的,你说得都对,可谁叫项羽烧的是最后那一把呢? 秦始皇说了,我一生就做了两件大事:一件事是消灭了六国,另一件事是消灭了旧文化。灭六国这件事被无数人说了无数遍,基本上是肯定的居多,原因无非是统一总比分裂要好,又无非是郡县总比封建要好,还无非是,神州地方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没有个强有力的领导层,能行吗?但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见,这些人要么觉得封建也有封建的好处,要么觉得秦始皇创立的制度,是两千年专制社会的开始。 不过对于秦始皇消灭旧文化的事,就是否定意见居多了——原因嘛,大约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实在是一个喜欢“朝后看”的民族。西方文化里,理想国在海外,亚特兰蒂斯在海外,而美国的大片里,科幻题材不知凡几,他们的理想世界,总在那遥远的地方,在天边,在将来;而咱们的黄金时代,则总在过去。尧舜禹汤,贞观之治,康乾盛世,那都是很好很好的。所以世风总是日下,人心总是不古,而如果把市面上的古书全部销毁,把电视里所有的古装剧全部删掉,很多人恐怕会瞬间无所适从吧? 秦始皇做的就是这样的事。 他消灭的旧文化有:旧文字——所有的繁体字都一律不准用,全部改成李斯创制的简化字;旧礼乐——所有的封建礼俗一律要消除,新社会的一言一行,以法律为准;旧家族——封建社会大家庭一律进行拆分,成人之后,父子必须分家,结婚之后,兄弟必须分家;旧城市——什么临淄、大梁、定陶、蓟城、郢都这些历史文化名城,一律进行破坏,新世界的中心只有一个,那就是咸阳;旧历史——六国的史书一律销毁,那些书对新制度极尽诋毁之能事;旧书籍——最最根本的,是所有的旧书,全部没收、焚烧,旧社会旧文人写的东西,一律按大毒草论处。谁家要是藏了旧书,烙铁、铡刀和绳子,随便选一样——注意,这不是美剧《越狱》第四季,绳子不是用来逃跑的,是用来向阎王报到的;这也不是大清朝十大酷刑,烙铁不是用来屈打成招的,而是用来具五刑的,这是大秦朝的七十二种死法。别挣扎了,爱读书的人们,知识分子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他们将成为劳动人民的一员,修城墙,筑陵墓,种庄稼,扫厕所…… 不过,秦始皇却给自己留了个后门儿。也就是说,虽然普天之下的旧文化给消灭干净了,旧书籍给焚毁得很干净,但在咸阳宫中,却留了那么些个旧东西。书留了一些,以供秦始皇欣赏——啊不对,是批判。人也留了一些,以供秦始皇咨询——啊又不对,是改造。 那些人被称为博士。 什么叫士?士曾经是贵族的最底层,后来是平民的最上层,再后来,差不多就是知识分子。士是无恒产而有恒心的那些人——士就是明明过着农夫的日子,却有着王侯一样的社会责任感的人。什么叫博?博就是什么都懂,博就是跟文艺男聊政治,跟科学家谈穿越,跟文科生谈元素周期表,跟理科生谈日期变更线。所以那些人就是所谓“通古今”、“备顾问”的。 这些人里有儒、有道、有阴阳,可能还有墨啊兵啊什么的,反正是百家都有,不过总数只有七十人,据说七十这个数目是为了向当年齐国的稷下学宫致敬。区别是,齐国稷下学宫是向全社会开放的,而秦国的博士是给皇帝特供的专家团队。 P1-3 序言 老虎有爪子,熊有掌,蝎子有尾巴,而人有口水。牛会顶,马会踢,蜜蜂会蛰,而人会骂。狼会把别的动物咬死,鹰会把别的动物啄死,蛇会把别的动物毒死,而人会把别的人“用口水淹死”。 呜呼,口水之义亦大矣!古书上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儒墨相争,孟子把墨家的言论称之为洪水猛兽,口水泛滥起来,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又如黄河泛滥而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先贤们慎对口水,实在是防微杜渐哪!治口水也如治洪水一样,疏胜过堵啊! 口水既然这么厉害,自然很早就被人类当成“生化武器”。人类学家说,语言的产生是人类进化的重要阶段,听说尼安德特人之所以被晚期智人淘汰,正是因为后者有语言而前者没有,可见口水真的是能淹死人的。古书上还说,仓颉造字,有鬼夜哭。因为文字一旦出现,即使千里之外,仍能骂人。鬼魅害人,也要天时地利人和,夜路不行,危路不入,鬼魅也没什么招儿;而人却能骂人于千里,气死人于无形,难怪人越来越多而鬼越来越少了。 等到世上的其他动物都在人类三尺垂涎的鼓动下渐渐消亡,如果没被关进笼子里,多半也端上了餐桌,准备和口水亲密接触的时候,口水战也开始了。古人打仗,往往找几个善骂的,在阵前向对方辱骂,轻则挫对方士气,重则对方“将不胜其忿”而大出昏招,有时久攻不下的围城,竟给“骂”开了。 口水战实在也是文明的标志、时代的进步。古人曾经云过,“君子动口不动手”,近人也曾经云过,“要文斗,不要武斗”。现在的那些东夷人和西夷人,时不时在国会上打架。蛮夷就是蛮夷,真是不及我华夏多矣,须知这世上有很多完全不用动手就能达到目的的办法。清朝有人为钗黛的优劣争得“几挥老拳”,真是斯文扫地,斯文扫地啊!哪怕在墙上写上几句什么“喜欢林黛玉的是小狗”,或“喜欢薛宝钗的是乌龟变的”,也要文明得多啊。所以如果在菜市场看到两位大妈吵得面红耳赤,掉了一地的生理器官,一定不要生气,须知我们人类与那些只会动拳头的猩猩表亲们的区别,也就在那两片上下翻动的嘴皮子上了。 古罗马人特别推崇演讲术和雄辩术,善于讲演善于辩论者备受追捧,名满天下,有些人甚至在临死前把遗产赠送给他们。文明就是文明哪,哪像那些来自北方的日耳曼蛮子,天天就知道打打杀杀。我们华夏作为东亚文明的中心,自然也不逊色于西方。两千年来,有多少场重量级的口水大战,令后人至今想望其风采。 口水战又名舌战。想当年,有多少青年才俊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封侯拜相,位列公卿。可恨那韩非,自己说话不利索,也不许别人说话;又可恨那孔丘,自己不会甜言蜜语,却说别人“巧言令色,鲜矣仁”,以至千年以来,大道之不行也久矣。看今天的粉丝之争,明清之争,中西医之争,不仅不能把祖宗家业发扬光大,简直是一代不如一代。靠着这些口水战,慢说什么六国相印,就是六盒月饼也混不到啊。本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又岂能不把这些口水大战写出来呢。 有人又要问了,什么样的大战才能入选“十大”呢?史上的口水战可谓多矣,但够得上“十大”的,第一是级别够高,第二是影响够大,第三论战水平够给力,第四还要双方力量够均衡。如果力量相差悬殊,那不叫战,那叫殴,比如雍正把曾静关在牢里,像审犯人似的一问一答,最后声称对方被自己说服,那就不叫战,而叫殴;如果只见一方骂骂咧咧,另一方置之不理,那也不叫战,那叫攻,比如宋儒辟佛,却不见和尚来辟儒,那就是攻;如果一方动口,另一方动手,那也不叫战,那叫谁骂我我就打谁,比如清流东林们和宫里的残疾人互相看不惯,一个会骂,另一个就会杀。十大口水战就是十次华山论剑,东邪打西毒叫华山论剑,东邪打欧阳克就不能叫华山论剑,东邪打官兵当然更不能叫华山论剑了。 当然还有人不服——你说那个是“十大”,我偏觉得这个是“十大”。很好,孺子可教,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第一战就从谁能进“十大”开始。但是别忙,我还没说出哪个才是“十大口水战”呢,又为什么这些才是十大口水战?等细细说完了,再来分辩计较。 在请出十大口水战之前,再来一段《口水歌》吧。古人作文如作画,讲究反复滃染,又如做川菜,要把味儿做足。我既要“存亡继绝”了,又岂能不再滃染一回,也算是提纲挈领了。 鸿蒙开辟,六合炜炜。 天倾八极,地裂四维。 有圣人出,荐为五味。 辛甘交伐,乃有口水。 其形若何,淫雨霏霏。 其采若何,云蒸霞蔚。 其生若何,宿鸟惊飞。 其地若何,驴唇马嘴。 儒墨相攻,猛兽洪水。 盐铁善论,国事堪为。 两汉经学,今古谶纬。 牛李互斗,士族式微。 熙宁新旧,汴京遂围。 鹅湖之会,旧事堪追。 释家老子,高下者谁? 立宪革命,其辞萋斐。 国学西学,洋奴夏鬼。 救亡启蒙,甘冒不韪。 雄哉口水,取齐亡魏。 壮哉口水,变乱宫帏。 神哉口水,食之可肥。 至哉口水,皆言可畏。 圣人用之,天下称美。 奸人用之,人间鼎沸。 能不慎哉,口水之威! 一言可兴,一言可毁。 人身百物,以此为贵。 如尚疑之,必召谤诽。 后记 又有了一段本来不会有的文字。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字数有点多,所以存在删减问题。不过与第二卷不同的是,这一次并没有两个方案,因为显然的事,虽然古代礼仪也非常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古文经学的得意之处,可比起今古文之争的过程来说,甚至比起今文经学的天人感应春秋大义来说,这些丧葬什么的,分量都是显然不够的。离主题么,也更远一点。 所以删减的部分,当然是古代礼仪,只是到底删哪些礼留哪些礼,就稍有些讲究了。礼义的部分当然是要留的,而五礼的大部分,基本上都是些简要介绍,既不详尽,用处也不大,不必留。八礼之中,丧葬够详细,也够重要,可一来这是凶礼,连刘向郑玄都把它放到八礼之末,二来又详尽得过头了,说起来要费许多文字,三来对于今天的人来说,生养的价值远大于死葬。所以想了想,就拿掉了。 对于古人,重丧葬是有意义的,而生前奉养则问题不大,毕竟父母没有去世之前仍然是一家之主——至少对大户人家是这样,贾母需要考虑儿女们奉养她的问题吗?而对于今人,生养则成问题——很多人老了连收入都没有;而死葬呢,没必要也没有机会用三年时间完成一个繁复的礼仪了——你停灵三个月试试?所以墨家之薄葬,再加以生前善加奉养,倒更买在些。 至于昏冠或射礼,虽未必也能实行,可意义却是在的。毕竟现代人,对于成人之礼过于缺失,此为不及古人处。对于成家之礼又过于奢华,而婚礼最重要的那些部分却没人记得了,此为过于古人处。射礼呢,今天的人一旦参与竞争,或无下限只以争胜为务,美其名日为国或为别的什么争光,或干脆让,打友谊球,好像摆明了别人不被让就一定赢不了一样,又好像别人会把这个被让的当成荣誉而不是耻辱一样,这就是既过而又有不及了。所以从另一个角度多少了解些,并不是坏事。 当然,如果你一定要除昏冠外的礼仪,包括丧葬都要加以详细了解,当然也可以读帖子或博文,或其他类似书籍。 只是对于我来说,也只好如此而已了。毕竟对于这本书来说,现在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存在,甚至,也许还是更好的存在呢。 是为跋。 书评(媒体评论) 以嬉笑怒骂之笔墨再现两汉经学的灿烂星空,还原独尊儒术的来源去脉。 ——雾满拦江(知名历史作家) 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第一次交锋,复活故纸烟云里的意识形态之争,对后世影响深远.不可不察。 ——押沙龙(知名历史作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