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武林兼有作家、评论家、编辑几重身份,近年来活跃在各媒介报章上,并且在致力于推动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关于儿童阅读的演讲广受欢迎。
他的童话气韵灵动,充满智慧与幽默;浸透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呵护,如一缕清泉般浇灌孩子纯洁的心灵。
中篇童话卷《葡萄牙小熊》包括曾获得过2009年冰心图书奖的作品《葡萄牙小熊》《马大哈熊爸爸》以及童话《栗子鼠》三个故事。
《葡萄牙小熊》长篇童话荣获2009年冰心图书奖;《马大哈熊爸爸》长篇童话荣获2009年冰心图书奖。三个故事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情节天马星空,充满童趣与想象力,同时语言幽默、引人入胜,是孩子童话阅读的不二选择。
安武林编著的《葡萄牙小熊》收录《葡萄牙小熊》、《马大哈熊爸爸》等三篇奇妙的童话,它们一同构成了一座变幻莫测的童话森林。在这座森林里,有一只叫“葡萄牙”的小熊踏上了寻找好朋友的旅程,有一只叫“马大哈”的熊爸爸每天都干着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还有一棵能实现任何愿望的神奇树……童话森林中,各种梦幻的角色陆续出现,各种神奇的事情正在上演。
四 半个歌星的演唱会
葡萄牙小熊早上做梦,中午起床刷牙、洗脸,然后找苹果。找一个最圆、最红的苹果。小熊叫它“香喷喷的麦克风”。
下午,是小熊唱歌的时间。
“咚咚咚。”
小熊拍了三下树干,那是告诉麻雀:请注意,我要开始唱歌了。
“稀里哗啦——乌拉拉——”
小熊的声音很大,树上的叶子被震得哗哗直响。
麻雀被吓坏了,天哪,大树要倒下去了吗?大树摇晃的时候,天上的太阳好像就要掉下来一样。
“啊,太可怕了。”麻雀想。
麻雀准备到远处躲一躲。可是,他没有办法离开,因为小熊随时都可能停下来,然后问他:“麻雀,你在听吗?”
麻雀说:“是啊,我在听!”
小熊说:“我唱得好吗?”
麻雀没吱声,他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小熊。
小熊每唱一句,都会停下来问麻雀:“这一句唱得怎么样?”问来问去,麻雀从来没有听小熊唱过一支完整的歌。
小熊又说:“哦,你没听清,对吗?我用更大的声音再唱一遍。”
麻雀忙说:“太好了,太好了。小熊你会唱抒情歌曲吗?比如说,《一只麻雀》。唧唧唧,喳喳喳,我是妈妈的好娃娃。白天去玩耍,晚上早回家。哎呀,妈妈,请你放心吧。”
小熊说:“哦,不,我不唱这种软绵绵的歌儿。你知道我是个大力士,我喜欢唱有力量的歌儿。”
“稀里哗啦——”
葡萄牙小熊唱歌的时候,麻雀再也不能逃开了。
有一天,葡萄牙小熊很不好意思地说:“麻雀,我要搞一个演唱会,你能找一些观众来吗?你是我的好朋友,我只有求你了。我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听歌的。”
麻雀为难地说:“好……吧。”
第二天,当然是下午喽,上午小熊还在睡懒觉嘛。 麻雀找来许多小伙伴,小兔、小猫、小狗、小猪,一大群。他们坐在树洞前,等待葡萄牙小熊的演唱。
小熊把苹果放在嘴边,这是他的麦克风。
“咚咚咚。”小熊敲树皮。
麻雀说:“请注意,下面由红歌星葡萄牙小熊为大家演唱。”
呱呱呱。大家鼓掌。
“稀里哗啦——”
小熊刚唱一句,观众就被吓坏了。有的塞耳朵,有的尖叫,有的准备离去。
这时,麻雀着急了。
麻雀高声说:“喂,大家可以把耳朵塞上。”
麻雀从树上扔下一片片叶子,大家把耳朵全塞上了。
小熊唱啊唱,大伙儿都在静静地听。可是,谁也不知道小熊在唱什么。
突然,不知道谁笑了一声,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全都笑了。
麻雀尖声喊:“不要笑,不要笑,小熊该发脾气了。”虽然麻雀用的是哑语,但是大家知道麻雀的意思。耳朵听不见,可是眼睛能看见呀。
于是,大家又老老实实地坐在小凳子上,听小熊唱歌。
麻雀不时向大家低头致意,好像在说:“请耐心点,小熊马上就唱完了,实在对不起啊。”
小熊唱得很陶醉,闭着眼睛,摇头晃脑。
嘿嘿,麻雀后来对妈妈说:“小熊唱歌,鬼哭狼嚎怪吓人的。”
小熊知道后说:“不是我唱歌吓人,是他们听不懂嘛。”
小熊唱完了,外面一点声音也没有。
小熊小声问:“麻雀,麻雀,他们都在听吗?”
麻雀说:“是啊,他们都在听,好入迷啊,都陶醉了。”
小熊说:“我唱完了,我正在等他们给我掌声呢。”
麻雀早都安排好了。只见麻雀用嘴巴从树上衔下一片叶子,脑袋左右摇晃两下,哗哗啦啦的掌声就像下雨一样,响了起来。
P11-14
我的儿童文学获奖作品
安武林
我常常喜欢说,获奖的作品不一定是好作品,这话是安慰那些没有获奖的作者的,其中之一就是自己:我还有一句话,没有获奖的不一定不是好作品,这是为那些真正的好作品被遗漏掉而抱不平的。但有一个基本的常识放在这里,那就是:获奖的一般都是好作品。个别走后门的例外,但这个比例太小了。
都是搞文学创作的,而评委们大多是专家,我们应当相信,一个人可以看走眼,但一群人看走眼的时候太少了。不容置疑的是,任何一种文学评奖,都会有遗珠之憾。
文学评奖,真的像高考一样,竞争很激烈,有时候很残酷。或许每一个胜出的作者,都会有如释重负之感。太不容易了。这里有实力的比拼,还有运气的招摇。
记得在八十年代中期,我曾经参加过全国中学生文学创作的大奖赛活动,我的参赛作品是诗歌。当时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鼓励奖(现在大多称优秀奖)三至五名(记不清了),我获得的是鼓励奖。当时很兴奋,感觉自己能拿个鼓励奖已经很满足了。
后来,我也参加过各种文学大奖的比赛,落榜的和获奖的比例几乎是平分秋色。但我从不气馁,也不抱怨,总想着下一次好好参赛。八十年代后期,我第一次获全国微型童话大赛奖,那时刚刚进入大学。那一次,让我喜出望外,许多儿童文学作家都排在我的后面。我刚刚开始写儿童文学,而那些大家一直是我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所以,非常惊喜。我后来才知道,那次评奖是涂去了作者名字的,主办方也感到很意外。因为名家太多了,所以把我从一等奖上拿了下来,增补了两个二等奖。最终,一等奖空缺。
不管怎么说,文学评奖都是一次实力的检阅和比拼,尽管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整体水平(我指的是单篇作品的比赛),但至少获奖作品还是显示了作者的实力。
各种各样的文学奖,我差不多都获过一些,小说的、散文的、童话的、诗歌的、单篇作品的、整本书的。有的是期刊举办的,如江苏《少年文艺》,每年都要评年度好作品奖;如《东方少年》,它举办过全国性的小说童话大赛,我获二等奖的是小说作品。最有趣的是,在《少年月刊》参加的文学奖赛,陈忠实等许多大牌成人作家也参加了。《少年月刊》给了这些大牌特别奖,这样,我的小说才获了一等奖。
每一次评奖,都会有一些故事。作为作者,不一定能知道。但知道后,就会生出一些感慨。作为评奖的组织,既要评出最优秀的作品,还要平衡,还要扶持新人,还不能伤了大牌作家,所以,每一次的文学评奖,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我的这些获奖作品,都是来之不易的,几乎每一篇都可以写个故事。我要感谢那些幕后的评委,以及喜欢我作品的读者们。我只有老老实实读书,老老实实写作,才能回报你们的厚爱和支持。
安武林是一个心上开满了鲜花的人。他的头脑一半耽搁于幻想,一半勇于思索;他的生命一半在滚滚红尘中沉浮,一半在遥远的星空下飞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这个心上开满鲜花的人,在他所栖居的大地上的深情歌唱。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汤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