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健先生的《水浒解识》,是确立在文本的精细解读与文献的严密考证基础之上的,但也很大程度上受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三侠五义》时一段话的启发。然而,在他后来研究晚清小说并撰写《晚清小说史》时,他却并没有把“谴责小说”作为自己研究的前提与出发点,而是大量查阅清代史料,广泛阅读晚清小说,深入探讨晚清小说创作繁荣之由,最后形成了如下的观点:晚清小说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小说的新小说;它是二十世纪开端中国大地上自上而下开展的改革维新事业的产物,是广大新小说家对于实现中国的民主富强所交的一份爱国主义的答卷。其中很多作品既有丰富多样的审美韵味,又具高度的思想价值和深湛的认识价值,应当重新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1979年,《水浒解识》作者欧阳健鉴于“评《水浒》运动”的失误,提出《水浒》不是反映“农民起义”的作品,《水浒》的精神在于“为市井细民写心”,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本书是作者《水浒》研究新成果的结集,卷一《水浒解识》系统介绍了《水浒》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水浒》的简本与繁本、《水浒》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等,是“为市井细民写心”说的进一步深化。卷二《人物剪影》通过对小说各类人物的细致剖析,展现《水浒》的人物画廊,有助于对作品的艺术的和历史的整体把握。卷三《捍卫水浒》批驳了以“假晶理论”贬低《水浒传》的错误倾向,肯定施耐庵开创的关心国家兴衰、人民疾苦和同情人民大众正义斗争的现实主义传统。卷四《作者探考》对1952年、1982年两次施耐庵学术考察进行历史反思,提出了正面的积极的结论。
记欧阳健先生(代序)
·卷一《水浒》解识·
《水浒》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之谜
《水浒》的简本与繁本
“为市井细民写心”的传神之作
《水浒》的结构和后半部的评价
《水浒》的研究情况
《水浒》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卷二人物剪影·
宋徽宗;高俅;洪信;梁中书;宿元景、张叔夜
王进;王伦
柴进;晁盖;宋江;杨志;鲁智深;武松;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
阮小七;李逵;卢俊义;燕青;朱仝、雷横;李俊;张横、张顺;杨雄、石秀;李应;
解珍、解宝;史进;林冲;花荣;徐宁、汤隆;呼延灼、关胜;董平、张清;戴宗;王
英、扈三娘;张青、孙二娘;孙立、孙新、顾大嫂;朱贵;时迁;李忠、周通;施恩;
萧让、金大坚、乐和、凌振、安道全、皇甫端
田虎;王庆;方腊
阎婆惜;武大;潘金莲;西门庆;董超、薛霸
黄文炳
·卷三捍卫《水浒》·
《水浒》的成书、精神与改编
兴化三大小说家论
传统文化与四大名著论纲
·卷四作者探考·
高水准的社会历史调查——1952年文化部施耐庵调查成果评估
1982年施耐庵考察的历史反思
《浙江通志》元代选举科目正讹——兼辨“至顺二年辛未余阙榜,,
之由来
在纪念“1952年中央文化部关于施耐庵身世调查”60周年和《施耐庵
文物史料考察报告》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开场白与学术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