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解周易大全(全译插图版经典图解畅销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贺华章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易经》的起源

《易经》的年代太久远了。不过,根据现在考古学、古天文学的成就,并结合古代的一些文献,还是能够大至描绘出《易经》成书的梗概与脉络。揭示《易经》的起源,对正确了解《易经》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本书开篇先谈一谈《易经》的起源及成书过程。

1.伏羲画卦

似乎很多人都知道是伏羲发明了八卦,伏羲“一画开天”的典故成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但在讲伏羲画卦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人类的历史,因为这是伏羲画卦的大背景。

当初我们人类的祖先手里拿着一块石头来到树下生活时,不过是其他凶猛肉食动物的一种美味食物。可是人类并没有消亡,反而在百万年后成为这个地球的统治者,一些曾经以人类为食物的凶猛动物,如今已变得弱小而可爱,成为人类的一种宠物(如猫和狗)。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人类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其实只有两个字——智慧。来到树下,走出森林的早期猿人,手里拿着一块石头或手里拿着一截木棍,开始了战胜自然、求得生存的新旅程。可是这点装备,是无法与剑齿虎、鬣狗、狼群及狮子群抗衡的,人类无法逃脱被吃掉的命运。于是,人类只得选择另一种生存之道:择地而居,远离凶猛的野兽,到食草动物多的环境中去求发展,到更安全的自然环境中去求生存。于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便在早期猿人中逐渐形成。并且,这种智慧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发展。在血缘家族式的原始群中,年长的猿人以口传身教的方式,将自己从上一代得到的经验及自己的经验相结合,然后传给下一代年轻的猿人。而一些聪明的猿人则在前辈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创新,比如发明了石斧、标枪等更好的武器,发明了人工取火及创新了更好的生存方式,于是早期猿人过渡到了晚期猿人阶段,接着进入早期智人阶段——人类便开始进入一种流浪式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也称游猎生活。早期智人追逐着猎群向全球各地迁移,他们一方面逃避着猛兽的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找着猎物和能够采集到的植物性食物。武器的发展使人类生存更加容易,各种猛兽已不再是人类的最大威胁,人们此时可以用标枪战胜巨大的猛犸象,鬣狗也成为人们捕猎的对象。而此时人类仍然摆脱不了自然灾害对生存的威胁,不过通过前辈的各种经验,也懂得了一些防范措施。比如通过地震或火山前的征兆及早逃避等。

弓箭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晚期智人时期。此时,母系氏族公社取代了原来的家族血缘公社,人们的通婚方式由原来的族内血缘婚变为族外群婚。接下来,在中国大地上,便出现了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人——伏羲。

伏羲是距今1万年左右的人物。在他之前,人类已,有几百万年的历史。如果从世界范围来看,已有400万年;如果从中国范围来看,从巫山人到伏羲应有200万年的历史。在这几百万年的历史中,人类积累的知识以口头的方式一代一代承传下来,并且不断创新与发展,成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当然,也有很多知识因一些原始群的灭绝而没有流传下来)。这些智慧的结晶,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生存指南。

在现代社会,有人想要写一篇关于动物习性的论文,只要论据充足,论述合理,并且能够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就可以因此而名利双收。可是在原始社会则不行,如果有人在原始群中发布了错误的动物习性的观点并被大家所接受,则会导致整个原始群被野兽吃掉的后果。由此可见,原始社会的知识,是极其注重实用性的。一些没有很好继承和发展前人的智慧的氏族或部落,会被自然界所淘汰;一些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智慧的氏族或部落,则会得到良好的生存与发展。

可以想象出,人类社会发展到母系社会阶段是多么的不易!这其间有多少无知无能者被历史所淘汰!

P24-27

目录

《易经》八卦与世界万物

编者序:探究中华文化之源

自序:世界上最智慧的书

本书内容导航

上部

 第一章《易经》的起源

伏羲画卦

神农时代

黄帝时代

周文王拘而演周易

神秘的爻辞

易学流派

 第二章《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先秦的诸子百家

秦始皇焚书独留《易》

汉代盛世易学大发展

唐、清盛世修《易》

《易经》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易经》基础知识

五行、天干、地支

太极与八卦

《易经》中的象、数、理

《易经》中的占

八卦与二十四节气

朱氏九图

《周易》卦歌

下部

 第四章《周易·上经》

卦一 乾

卦二 坤

卦三 屯

卦四 蒙

卦五 需

卦六 讼

卦七 师

卦八 比

卦九 小畜

卦十 履

卦十一 泰

卦十二 否

卦十三 同人

卦十四 大有

卦十五 谦

卦十六 豫

卦十七 随

卦十八 蛊

卦十九 临

卦二十 观

卦二十一 噬嗑

卦二十二 贲

卦二十三 剥

卦二十四 复

卦二十五 无妄

卦二十六 大畜

卦二十七 颐

卦二十八 大过

卦二十九 坎

卦三十 离

 第五章《周易·下经》

卦三十一 咸

卦三十二 恒

卦三十三 遁

卦三十四 大壮

卦三十五 晋

卦三十六 明夷

卦三十七 家人

卦三十八 睽

卦三十九 蹇

卦四十 解

卦四十一 损

卦四十二 益

卦四十三

卦四十四

卦四十五 萃

卦四十六 升

卦四十七 困

卦四十八 井

卦四十九 革

卦五十 鼎

卦五十一 震

卦五十二 艮

卦五十三 渐

卦五十四 归妹

卦五十五 丰

卦五十六 旅

卦五十七 巽

卦五十八 兑

卦五十九 涣

卦六十 节

卦六十一 中孚

卦六十二 小过

卦六十三 既济

卦六十四 未济

 第六章《易传》

系辞上传

系辞下传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序言

自序 世界上最智慧的书

从古至今,在全世界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其发行量之大、争议之多、影响力之强、历世之久者,大概只有中国的《易经》。中外很多学者一致认为世界最为智慧的书籍只有三本:一是中国的《易经》;二是印度的《吠陀》;三是欧洲的《圣经》。可见,《易经》确实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

《易经》博大精深,包括象、数、义、占四大部分,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汉朝时期,汉武帝正式建立了中国的科举制度,并将《易经》列为儒家五经之首。从此以后,《易经》一直是儒家必修的首要经典。唐朝宰相虞世南曾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唐朝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日本明治维新时的组阁原则是:“不知《易》者,不得入阁。”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称:“《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并在其自传中承认他所创造的正反合辩证逻辑定律,得自《易经》的启发……由此可见,《易经》对世界的影响是如此的深远而广泛!

在中国,《易经》不单是儒家的经典,道家、兵家、农家、医家、法家、小说家、杂家等等,无不将《易经》思想尊为圭臬,所以说易学思想贯穿了中国古代所有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枢纽与精髓。

如今,人们对《易经》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它是一本中国古代占卜用的书籍;有人认为它是一本中国古代的哲学著作;也有人认为它是古代的一部史书;还有人认为它是史前文明留给人类的无字天书……其实,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不同看法,主要原因便是人们对《易经》的领会不同。因为《易经》包罗万象,既有古文基础知识,也有古代历史知识,还有阴阳、五行等易学基础知识。为了让人们更全面深入理解这部震古烁今的经典,我编写了这本《图解周易大全》。

本书特点:

第一,本书是目前最全的版本。既可以使普通读者对《易经》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又便于专业人士精研。

第二,本书综合古代易学成就并结合当今研究成果,较为详尽地讲解了《易经》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与易学有关的各种基础知识,使《易经》不再是一本“天书”。

第三,书中精选了一些与《易经》有关的典故来说明易学中的哲理,不但增强了趣味性,而且使书中的哲理更为易懂,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第四,本书配有精美的插图,版面美观,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步入易学之奥堂。

当然,为读者奉献最好的精品书是我的美好愿望,但由于编写仓促,难免存在纰漏,还望广大读者给予斧正。

内容推荐

《图解周易大全(2014全译插图版)》由贺华章著:

独一无二的学术奇观:《周易》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它的古老和深邃使它当之无愧为“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在中国古代史上,易学专著达三千余种,形成人类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学术奇观。

教授们的评价:冯友兰教授说:“《周易》是宇宙代数学。”被誉为“中国脊梁”的梁漱溟教授说:“《周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张岱年教授说:“《周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典籍。”

《易经》不再是“天书”:本书综合了古代众多的易学知识,结合今人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易经》的起源、成书过程、发展历程等。翻开本书,《易经》不再是“天书”。

全卦辞:六十四卦图解系统,详细分析每一卦。

全爻辞:三百八十四爻,爻爻均有精美手绘图画。

全插图:大量古易图和历史名画,带你体味古人为科学的艰辛付出。

全占断:掀开易学占筮原理,让你在玩索中占筮未来。

全基础:从零学起,循序渐进,任何人都可以读懂周易。

编辑推荐

贺华章的《图解周易大全(2014全译插图版)》详细介绍了《易经》的起源、成书过程、发展历程。一、对于很多人来说,《易经》的六十四卦不如《易经》的起源更有趣。在解读六十四卦之前,本书用200多页的篇幅介绍《易经》的历史,包括与其有关的人物、典故、神话故事、理论学说。二、《图解周易大全(2014全译插图版)》对《易经》原文的每卦、每爻都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并配以大量精美手绘插图。以图解文,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易经》原文中的深邃思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4: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