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基是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忆象五十年--我的艺术与生活》是他对生命过程的记录,是他对故乡的深情眷念,是他走向生命尊严的必然追求。
本书包括《我的石阡》节选、光阴的故事、艺术既是我们的前生也是来世三部分内容。本书语言生动有趣,内容图文并茂,让人一读难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忆象五十年--我的艺术与生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启基 |
出版社 | 贵州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启基是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忆象五十年--我的艺术与生活》是他对生命过程的记录,是他对故乡的深情眷念,是他走向生命尊严的必然追求。 本书包括《我的石阡》节选、光阴的故事、艺术既是我们的前生也是来世三部分内容。本书语言生动有趣,内容图文并茂,让人一读难忘。 内容推荐 陈启基是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忆象五十年--我的艺术与生活》是作者陈启基用散文形式,图文并茂地记录了自己从小至今的生活,学习,绘画历程。 目录 序一:让历史回到真实的个体叙事/王林 序二:艺术既是我们的前生也是来世/张小涛、幺哥访谈 《我的石阡》节选 光阴的故事 艺术既是我们的前生也是来世 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纤夫与渡船 县城东面的五老山脉,像父亲一样高大、雄伟、宽厚、仁慈。每天太阳从它的头上冉冉升起,普照大地。靠城边而过的龙川河,又像母亲一样端庄、温柔、秀美、源远流长,养育着石阡子民。 龙川河又名石阡河,古称龙底江。来源于白沙柿坪。流往白沙、月亮岩、地褓、甘溪、中坝、汤山镇、大沙坝,在杨家坪乡的关鱼梁进入思南境内,过塘头,在两江口入乌江。河流全长100多公里,流域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石阡的土地,石阡的人民离不开这条母亲河的滋养。龙川河流域随着人类的进化,历史的变迁,形成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上游最近的湾塘至下游的大沙坝这二三十公里流域就有许多人类文明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古迹。 石阡人民的生活,自古以来与外界的联系,除了靠仅有的从五老山至石固走江口和走镇远的古驿道外,最重要的就是龙川河的航道至思南了。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知府郭原宾主持疏凿龙川河下游的木根洞、母猪滩一带九处横壅巨石,使舟楫下可达思南,上可达石阡府前,成为石阡与外界的交通枢纽。1935年9月,龙川河木根洞、母猪滩、鸡公滩、牛挑尾、石板滩主要险滩进行大规模整治,因而运盐木船载重量达2。2吨。航道整治后,三五天一趟,每年石阡市场销盐数万斤。县城盐号多达19家。 小时候,听惯了“盐船”这个词,盐就从思南、塘头运上来。有一年,因思南、塘头的船都调去支援抗战了,土匪又来抢劫,还杀死了几个护盐队员,致使石阡的盐价上涨,一时供应紧缺。 我们家就住在米市坝靠河边的街道上,打开后门就是河滩。在家里也常听到纤夫们的号子声。我不知道他们从思南到石阡要经过多少艰难险阻,经受多少日晒雨淋。 9月,天还炎热,我在河边用石头砸鱼。有一种叫吭丝鱼(黄腊丁)的小鱼喜欢躲在浅水区的石头底下,我用一块石头去砸水下的另一块石头,这种鱼就会被震昏,搬开石头,鱼就漂浮起来,再用一根柔软的枝条把鱼串起来,提在手上。这时听到由远而近的“嘿一一吼!”“嘿——吼!”的号子声,我扭过头去,他们己快到大桥底下了。这一带水有点深,纤夫们的腰也慢慢直起来,他们用手松了松肩上的绳子。过了大桥,纤夫们又开始弯下腰,双手下垂,绳子直直地从他们肩上延伸到船头,号子声又重新响起来。不一会他们的腰又直起来了,船已经平缓下来,纤夫们开始在收绳子了,船慢慢停靠在石码头旁边许多船只满载货物,伴随着纤夫们“嘿一一吼!”“嘿——吼!”的号子声,一步一步地逆水而上,将货物拉到石阡。 这样的大船,大约有10多米长,2米左右宽,船舱两边的木板已变成了浅灰色,舱顶用竹席子盖着,船头宽宽的,船尾细而向上翘,仿若一条大鱼。我用手摸摸这宽大、结实的船沿,这船可爱极了。纤夫们松了一口气,瘫软地倒在船头和船尾上。一会儿,一个约四十来岁的人光着上半身爬起来,走进船舱,掏出烟杆,吸起草烟来,并对躺下的几个伙计说了些什么,一个人就穿好衣服上岸进城去了。我慢慢靠近了他们,只见一个个都赤裸着上身,露出黑油油的背膀,有几个虽不很健壮,但身上的肌肉还是一小块一小块地突凸着,有的还冒青筋。他们都穿宽大的土布裤子,还有很长的灰色裤腰,脚上穿草鞋。他们爬起来,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其中一个走进沙滩,搬起一堆石头在堆砌灶。这时从船舱里走出来一位端庄的中年妇女,背上背个一岁多的小孩,小孩耷拉着脑袋睡着了。妇女手里提着一个铁锅,朝那砌灶的地方走去,显然他们要开始做饭了,拣来的柴火也开始冒烟了。突然小孩哭了起来,可能是被烟熏哭的。这时我想到手中提的鱼,我很胆怯地对妇女说:“给你!”这妇女用手摸摸我的头说:“小娃,多谢你,我们不要你的鱼,你拿回去吧,可能你妈妈还在等你呢!”我拿鱼的手已经伸得直直的,无法收回来,便把鱼放在河滩上,扭头就跑了。我没有直接跑回家,而是站在很远的地方,回过头来看他们。妇女向我挥手致谢,微笑了,我不禁也微笑了。 自那以后,我就特别注意听纤夫的号子声,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一听到这号子声就感到特别亲切,仿佛那妇女还在向我招手、微笑…… P45-46 序言 让历史回到真实的个体叙事 王林 历史一旦过去,就只能存在于遗物、记录、叙述与阐释之中。而现有体制规定的叙事模式,一切相违的东西皆被视为机密而不得解,由此官修史成为被遮蔽的历史。 去蔽历史的要求必然求助于个体叙事。尽管个体叙事零碎、片面,不无记忆模糊性,也不能排除叙述者的意图性,但这种叙事的真实性有人负责,并可进行参照和比对。其细节性与具体性难以被空壳化和概念化,因此与真实最为接近。众多个体叙事有一种力量,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方向并以不同叙事方式指向历史的本来面目。在中国学界,以历史阐释的主观性来否定历史真实的必要性,是一帮御用文人的机会主义策略。面对正在兴起、无处不在的个人回忆录和口述史,他们将无能为力。 此所谓“礼失求诸野”。 陈启基一直生存在野地之中。他在贵州五十年人生经历,既是中国社会经历变迁的投影,又是当代艺术发生过程的案例。陈启基的写作方式,就像他的为人,天然而质朴,坦率而真诚,从不虚妄,从无夸饰。我们在他的文字中经常可以发现断裂,那是记忆的断裂处,无须修补也无法修补。甚至他不想去寻求某种叙事的统一性,其实过度的修辞方法反而会损害直言不讳的真实。于是我们在他的回忆中,读到了那些已经被遗忘或正在被遗忘的故事:1984年“清污运动”波及贵州,公安局竞以洗印人体模特照片为由抄家、抓人、关押、审讯;1987年贵阳《现代艺术展》以装置等观念艺术为主,美协主席董克俊居然请来了市长剪彩;1989年前后一群贵阳艺术家以“人·生命与信仰”为题,策划实施行为艺术活动长达三年之久,等等。其叙述之生动、描绘之细致,让人身临其境。往事并不如烟,也不会因主流叙事的强大而烟消云散。往事的追寻不仅是消遣,而是为了捕捉记忆,揭示真实。 这是诚实的陈启基所作的一件诚实的工作,做得很认真很地道。我谨以此序向陈启基先生致敬。 后记 某日,在家中翻箱倒柜,整理书籍资料,冷不防,挖出了许多陈年“老窖”,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货”。当年丢在那里,再也没去理会。如今翻出来,记忆犹新,那些历史的文字和影像图片,记载了当时的思绪和情景,以及在那些艰苦岁月里的忘我劳动。它们犹如一幕幕电影镜头在身边掠过。记得当时最激励我的一句话,是罗马尼亚雕塑家布朗库西所说,大概意思是:要像将军一样指挥,要像奴隶一样干活。在这些资料中有批评家张建建上世纪八十年代刊载于《美术思潮》的几篇文章和图片……还有鲜为人知的实施了长达三年的行为艺术图片……有著名批评家王林、管郁达等先生的批评文章……这些历史的记忆以及后来不断在旅途中留下的痕迹…… 有一次我对戴冰讲起此事,他觉得很有意思,建议我用散文形式,记录下当年与艺术有关的人和事,作为该书的一个部分。这种以文字记忆和现场图像的历史组合,增加了可读性、完整性和层次感,体现了一部分人在那个时代的艺术历程。 六年前,《我的石阡》一书得到戴明贤先生和戴冰的帮助和支持,并亲自润色和作序。六年后《忆·象五十年》又得到戴冰担任此书的总策划。父子二人先后帮助我出版两本书籍真是难得的幸事,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在这里还要感谢董克俊先生和董重长期以来在艺术上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和关怀。董重还帮助我策划了几次个展。感谢廖国松先生和王剑平先生在文字上的大力帮助!感谢在艺术上一直关注和支持我的王林先生、管郁达先生、张建建先生。还要感谢张小涛老师、刘素玉老师、王家增老师、宣宏宇老师、杨冬冬及蓝庆伟先生、王娅蕾女士。感谢女儿,陈艺为本书的设计、编辑。感谢邵萍女士及所有对本书支持和关心过的朋友们! 最后,我要感谢贵阳市宣传文化基金对本书的资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