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描山绘水,或写景状物,或谈古论今,掘悠久历史的内涵,发追昔思古之幽情,隔着百年的烟云,莱茵河畔的风光与历史,在维克多·雨果的笔下熠熠生辉。《莱茵河(精)》便是他的作品,此书集现实、历史、想象、回忆、梦幻于一体,构成了独特的雨果风格旅行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莱茵河(精)/雨果文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法)雨果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或描山绘水,或写景状物,或谈古论今,掘悠久历史的内涵,发追昔思古之幽情,隔着百年的烟云,莱茵河畔的风光与历史,在维克多·雨果的笔下熠熠生辉。《莱茵河(精)》便是他的作品,此书集现实、历史、想象、回忆、梦幻于一体,构成了独特的雨果风格旅行记。 内容推荐 《莱茵河(精)》是雨果游记散文的合集,包括《莱茵河》《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之游》《法兰西和比利时之游》三部分。在这本游记中,雨果描山绘水,写景状物,谈古论今,内容包罗万象。其知识之渊博,文笔之流畅隽永,想象之丰富多彩常令人惊叹不已。本书并非仅仅是旅行的记录,雨果也不仅仅是个记录人。其最珍贵之处不在表面,也不在于对旖旎风光的描述,而在于对其深邃的思考。 目录 雨果游记,政论与纪实文学作品序言 莱茵河 从巴黎到茹阿尔堡 夏龙一圣梅努一瓦雷恩 爱克斯拉沙贝尔 ——查理大帝之墓 科隆 伊巴赫纪念馆 瓦尔拉弗博物馆 莱茵河 圣高阿尔 救火!救火! 英俊的佩科班与漂亮的波尔朵 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 沃尔姆斯一曼海姆 海德堡 ——给路易B先生的一封信 斯特拉斯堡 布赖斯商地区弗赖堡 巴塞尔 苏黎世 沙夫豪森 莱茵河瀑布 威卫—奇隆堡—洛桑 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之游 阿尔卑斯山 卢塞恩—比拉特山 卢塞恩 伯尔尼—里矶山 船夫们——给路易布朗热 弗里堡札记 去爱克斯—勒—班途中 法国南方和勃艮第 阿维尼翁 马 赛 马赛 奥利乌尔山口 土伦 土伦苦役船 德拉吉尼昂 比利牛斯山区 卢瓦尔河—波尔多 巴约讷—藏尸所 比亚里茨 毕生 从巴约讷到圣塞瓦斯蒂安 圣塞瓦斯蒂安 帕查热 在帕查热周围 勒佐 潘普洛纳 山中小屋 关于西班牙的札记 从巴约讷到波城 从波城到科特莱 科特莱——给路易布 马尔卡多激湍旁边 吕 兹 奥列龙岛 法兰西和比利时之游 布列塔尼和诺曼底 默朗—埃夫勒 布雷斯特 卡纳克 南特 图 尔 埃唐普 蒙特罗—古龙朱埃 索瓦松—库西—拉翁 阿贝维尔一吕城 勒特雷波尔—致路易布朗热 迪耶普—费康—埃特勒塔。 拉洛什—居荣 夏特尔 富惹尔—梅因 圣马洛—蓬托松 圣马洛——致路易布朗热 圣米歇尔山 库唐斯—圣罗 失去的漫游 瑟堡 伊夫托 题解 试读章节 从巴黎到茹阿尔堡 朋友,正如我已写给您的那样,前天上午大约十一点,我离开了巴黎。我出城走上通往漠市的路,左边是圣德尼,蒙莫朗西;山丘的尽头,是S—P葡萄坡。当时,我满怀柔情默默地向你们道别;我凝视着平原深处隐约可见的巴黎城,直到拐弯看不见。 您知道,我喜欢旅行,每天赶路不多,毫不疲惫,没有行李,独自一人带着我童年的老朋友维吉尔。和塔西佗,悠闲地坐在轻便马车中。于是,您便知道我的随身物品了。 我选择了通往夏龙的路,因为我几年以前已经走过去向苏瓦松的路了。由于破坏者所为,现在这条路已无诱人之处。南特伊·勒奥杜安已失去了弗朗索瓦一世时期建造的城堡。维勒尔一科特莱将瓦洛瓦公爵那漂亮的庄园变成了行乞的场所。这里几乎同所有的地方一样,雕塑与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的创作、16世纪的优雅都在刮刀与石灰浆下不体面地消失了。达玛尔丹摧毁了它高大的塔楼,从塔楼上,原可清楚地眺到九法里。以外的蒙玛特尔高地,它那从上至下的大裂缝产生了一条谚语,我从未搞明白:“这就像正开怀大笑的达玛尔丹城堡一样。”当年,漠市的主教同尚贝里伯爵发生争执时,曾带着其手下七人避难于这个古老的城堡。今天,达玛尔丹像一个失去老伴的鳏夫,它再也不能引发谚语,而只能产生以下的文学记载,这是我从那里经过时,逐字逐句抄下来的,我也记不清是在旅馆的哪一本小书,一本展开的地方志上抄下来的了。 “达玛尔丹(塞纳一马恩省),建在山丘上的小城。盛产花边。旅馆:圣安娜。名胜:堂区教堂,大市场,一千六百居民。” 由于当时那个被称作驿车“司机”的专横之人给我们吃晚饭的时间太短,我无法证实,说达玛尔丹的一千六百居民都属名胜范畴,这有多大的可信程度。因此,我选择了通往漠市的路。 从克莱市至漠市的途中,晴空万里,一路坦途,然而我的马车轮子却坏了。您知道,我是属于“勇往直前”之类的人,马车抛弃了我,我也放弃了马车。正好,这时一辆驿车经过,是杜萨尔驿车。车上只有一个空位,我坐上了。就这样,在弃车之后十分钟,我又“继续赶路”了,栖身在驿车顶层,一个驼背和一个宪兵之间。 我来到了茹阿尔堡,这是个美丽的小城,我很高兴第四次来到这里。小城有三座桥,有漂亮的岛屿,河中央有座古老的磨坊,一座石拱桥将它与陆地连接,还有一座路易十三时代的漂亮楼阁,这楼阁据说曾属于圣西蒙公爵,而今天却落入了一个杂货商之手,完全变了模样。 如果圣西蒙公爵确曾拥有这座古老的住宅,我怀疑他在维达姆堡的出生地庄园是否能够更加显示其领主的气势,对于体现他伯爵与贵族的高贵面貌来说,那座庄园建得并不比茹阿尔堡这个迷人而庄重的小城堡更好。 现在正是旅行的最佳时节。田野上到处是收获的人群。收割刚刚结束。这儿,那儿,到处可见大堆的麦垛,堆积了一半的麦垛就像在叙利亚见到的已开封的金字塔一样。割下的麦捆堆放在山丘坡地上,如同斑马的背部花纹。 您知道,我的朋友,我旅行中所寻觅的,并非什么惊人事件,而是某些思想和感受;为此,事物的新鲜感就足够了。另外,我很容易满足,只要有树,有草,有空气,眼前有道,身后有路,我的感觉就很好。如果处在平原地带,我喜欢宽阔的视野。如果处在丘陵地带,我喜欢意想不到的风景,而在每个山丘上,都有这样的风景。刚才,我看到了一个迷人的山谷。山谷的左右两侧,是高大的山丘,丘陵上种植着农作物,分割成许多方块地,看起来很有趣。这儿,那儿,可见一些低矮的茅草屋,屋顶好似连着地面。在山谷深处,有一条河流;映人眼帘的是一条长长的绿色带,一座锈蚀虫蛀的古老石桥飞架水流之上,将大路两端连在一起。——当我在那里时,一个运货马车夫正在过桥。这是一个高大粗壮的德国马车夫,衣服鼓胀胀,裹得紧紧的,显得邋里邋遢,就好像是凸肚的高康大被一辆八匹马牵引的四轮车拖拉着。在我眼前,阳光明媚,道路随对面山峦的起伏蜿蜒向前,路上,成排的树影好似一把缺了几根齿的大黑梳子。 这些树木,这把树影梳子(您可能感到好笑吧),这个马车夫,这条白色的道路,这座古老的小桥,这些矮茅屋,这一切都在向我微笑,使我愉快。一条这样的山谷,加上头顶的苍穹,就足以使我满足了。我是车中唯一观赏这种风景的人。其他的旅客们不停地打着哈欠。 换驿马时,我感到很有趣。我们停在旅馆门前,随着铁器相撞的哗啦声,马来到我们面前。大路上有一只白母鸡,乱草丛中有一只黑母鸡,一个钉齿耙或一个废车轮躺在角落里,一群弄脏了的孩子在沙滩上嬉戏。在我的头顶上,卡尔五世、约瑟夫二世和拿破仑的肖像吊装在一块陈旧的T字形铁支架上做招牌,这些伟大的皇帝们今天只能用来为旅馆招徕顾客了,旅馆里到处传出…… P3-5 序言 雨果游记、政论与纪实文学作品序言 柳鸣九 除了戏剧、诗歌、小说作品外,雨果还从事游记、政论以及纪实文学、见闻录的写作,并且收获甚丰,这一大批成果是雨果的散文作品。 如果说雨果的戏剧、小说以及相当一大部分诗歌,都主要是他文学想象的产物的话,那么雨果的散文则主要来自他本人的现实生活,是他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如果说他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心绪与感受,主要是以抒情诗来表达的话,那么,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见闻、经历与思想,则完全是记录与表述在他的散文作品中。他的游记是他多次漫游生活的实录,他的政论是他社会政治斗争中的思想观点的表述,他的纪实作品与见闻录,是他对自己所经历过的历史事件与社会生活的证词,他的文论则是他对自己的作品与创作意图的说明解释。文学史上一些作家从事散文作品写作,往往是从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状态、日常生活以及身边琐事中汲取灵感与材料,但雨果在这些方面的灵感几乎都被他的抒情诗占用了,他只把自己社会生活中那些“实”的天地留给了自己的散文写作。于是,在雨果的散文作品中,我们就较少见到空灵心绪、浅谈妙论、酬和应答、感时抒怀、风花雪月、花鸟鱼虫等等细轻柔巧的东西,而往往更多见到厚重与扎实。 在游记散文方面,雨果的第一部重要的作品是《莱茵河》。1838年8月18至28日,雨果曾在香巴涅地区做过短期旅游,1839年8月30日至10月25日,雨果与他的情妇朱丽叶,在阿尔萨斯、瑞士与普罗旺斯地区做过一次长途旅行,1840年8月28目至11月2日,雨果又与朱丽叶畅游了菜茵河地区,在旅途中,雨果一般都在当天把自己的印象、见闻与观感写下,作为信件报道寄给在巴黎的妻子阿黛尔,1842年他把三次旅行中的信件以《莱茵游记_一致友人书》为名结集出版,只不过1840年之游中一大部分信件,到了散文集中日期都人为地改为1838年,构成散文集的第一部分,1839年之游中的信件倒成为文集的第二部分了。 《莱菌河》是一部极为出色的游记,它以流畅的文笔,优美的记叙风格,生动而丰满地展现出了莱茵河流域的壮阔风光,雨果在蝣记中,不仅有敏锐的自然审美情趣,而且还有广阔的历史视野,较之于景物美色,他似乎更注重莱茵河流域的人文风物,从古老的教堂与城堡到历史的博物馆与坟墓,他以此掘悠久历史的内涵,发追昔思古之幽情,成功地表现出了菜茵河有一种悲壮的惊心动魄的史诗般的性格,从而使游记具有了一种和谐而深邃、优美而雄浑的美。还值得注意的是,雨果在游记的最后加了一篇说理的洋洋大文,《结论》,他有意识地针对法、德两国的深刻民族矛盾,力证“菜茵河应该是团结两国之河”,并且提出了他自己的方案,其宏大的理想、浪漫的胸襟、深刻的思考与精彩的表述,颇具王者的豪气。《莱茵河》出版后深得广泛赞誉,巴尔扎克曾评它“是一部杰作”。 在以上三次旅行之后,雨果与朱丽叶又做过一次漫游:1845年7月至9月,在比利牛斯山区与西班牙。同样,他沿途记下了他的印象见闻作为信件报道,这些信件连同1839年雨果在阿尔卑斯山区之游中写的信件,在他逝世后的1890年结集为《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之游》一书出版,这是雨果的第二部游记散文。而早在以上三次旅行之前,当雨果与朱丽叶相爱的初期,他们于1834年8月,1835年7月至8月与1836年6月至7月,前后三次旅游了法国的布列塔尼地区与诺曼底地区,又于1837年8月旅游了比利时与诺曼底,这几次旅行中的信件与1839年旅行中关于法国南部省区与布尔哥涅地区的信件,则结集为妊法兰西和比利时之游》一书,是为雨果现存的第三部散文游记。后两部游记虽然不如《菜茵河》那样具有历史内容的凝聚点,但同样以完美的新闻报道风格与超凡脱俗的灵感灵性,展现出了这些地区风光风物的五光十色。雨果是一位很出色的业余画家,他多次旅行的记事本上,充满了他随手作出的大量速写画,取景优美,角度不凡,笔触轻灵,情景醒目,颇有伦勃朗的遗风,但渲染的浓墨又如煤烟,并充满了幽深神秘的气氛与浪漫主义情调。这些画均随同散文出版,使雨果的游记成为文学史上少有的图文并茂并出自同一手笔的佳作。 雨果政论作品有三部,即《小拿破仑》、《教皇》与《至高的怜悯》,《教皇》以反对天主教为论题,《至高的怜悯》则是对封建君主的权力的批判,这两个问题,在两书问世的70年代末期,已经不是时代社会发展中的焦点问题,而且作者的某些见解,只不过是在不同程度上重复了自己过去的思想而已,这两本书,当时出版几近无声无息,社会反应甚微,而在今天当然更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比较起来,《小拿破仑》一书则是当时激烈政治斗争的产物,与当时法国千万人的现实生活、现实利益与现实思考紧密相关,它是法国乃至欧洲历史上一次重大事件的反映,代表了当时法国的正直人群的思想观点与心声呼喊,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而于雨果,则凝聚着他对路易·波拿巴这一个曾经是政治盟友而今是政治死敌的野心家的全部透彻的认识与满腔的愤怒。 1848年6月补选中,雨果与路易一拿破仑-波拿巴同时被选入了制宪议会,冒险家出身的路易·波拿巴利用自己名义上是拿破仑家族的后代,阴险地准备实现自己主宰法国的政治野心。他伪装出赞成自由民主的姿态,主动逢迎拉拢雨果,雨果天真地信以为真,不仅在议会中为波拿巴登上总统宝座大力清除阻碍,而且利用他所控制的《时事报》为波拿巴大造舆论,对波拿巴当选为总统出了大力。随着波拿巴的真面目日益暴露与雨果日益成为议会中左派的领袖人物,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1851年5月与9月,雨果两个在《时事报》工作的儿子查理·雨果与弗朗索瓦·雨果,前后目言论问题被判刑入狱,更标志着雨果与波拿巴成为针锋相对的政敌。1851年12月2日,波拿巴发动武装政变,宣布称帝,雨果作为左派议会领袖组织了抵抗委员会,发表了《告人民书》,并进行了街垒战。反抗斗争很快就被残酷镇压下去,雨果躲过了搜捕,于12月11日逃离法国抵达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抵达布鲁塞尔的第二天,他便开始动笔写揭露波拿巴政变的《一桩罪行的始末》,但由于见证材料缺乏太多以及出版方面的考虑,雨果决定先发表一本抨击性的政论,他于1852年6月14日开始写作,于7月1 2日即完成了他的政论杰作《小拿破仑》。 《小拿破仑》的写作为时不到一个月,可谓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实出自一种罕见的爆发力,这爆发力就是作者满腔急不可待、必喷发而出的仇恨与愤怒,这是被欺骗者、被侮辱者、被损害者、被镇压者长期郁积起来的仇恨与愤怒,它像滚烫、炙热的熔浆从十二月事件这个火山口喷发而出,其冲劲实具有雷霆万钧之力,其中挟带着像火石一样足以给对方锐利灼痛感的咒骂、讽刺,但这决非气急败坏之下而易于语塞或不中要害之作,它是强有力的檄文,是令人折服的起诉书。雨果的《小拿破仑》虽然没有达到马克思论析路易·波拿巴的著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那样社会阶级分析的高度,但对波拿巴的人品、阴谋、伎俩做了深刻的揭露与俏皮辛辣的讽刺,是对当时已成为法国皇帝的窃国者的一次毁灭性的抨击。它义正词严,既充满了凛然正气,又是以崇高经典的风格与丰富多样的笔调写成的,在世界政论作品中实为非常精彩的杰作。法国著名作家、法兰西学院院士莫洛亚,就曾对此书做过这样礼赞式的评价:“这是一部十分激动的即兴作品,一份有着伟大的拉丁传统的控诉状,里面有西塞罗的激情、塔西佗的气势与尤维纳利斯的诗意。这篇出自诗人手笔的散文作品,跌宕起伏,抑扬顿挫,洋溢着有节制的奔放激情,这正是诗歌美的所在。语气时而是预言家的厉声痛斥,时而是斯威夫特的幽默。”(《雨果传》第八部第一章) 1 851年12月逃亡到布鲁塞尔的第二天就开始动笔的《一桩4I#的始末》于次年5月完成初稿,但直到1877年才得以出版。就其内容而言,它是《小拿破仑》的姊妹篇;就其性质而言,则是一部大型的纪实文学作品,它如实地记录了雨果在路易,波拿巴1851年政变中的亲身经历与见闻,从军事政变的突如其来,到反抗起义的失败以至随之而来的大屠杀,在这里,参加了反政变斗争的斗士成了见证者与历史学家,他在愤怒中要把这桩罪行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不愿意有任何遗漏。在他笔下整个事件几乎每一小时的进程始末,每一个重要的场景画面,都详细准确地记录了下来,使《一桩罪行的始末》成为了历史事变的一轴时序长卷,一本极为真实并“流淌着当时实况的鲜血”的巨型证书,它也像《小拿破仑》一样,同时具有文学与历史的双重价值。 在雨果散文遗产中,《见闻录》是一部男具宝贵的文史资料价值的书。雨果从青年时期起就有不定期写日记的习惯,主要记叙他作为文化名人与社会政治活动家的见闻、交往以及所参与的活动,他坚持这个习惯,直到晚年,整个一生留下了厚厚几大卷的札记。雨果逝世后,这些札记于1887至1899年结集为《见闻录》陆续出版问世。由于雨果成名早,他活动的跨度有半个多世纪之大,而且,他见证、参与了20年代直到80年代法国几乎所有重大的文学艺术活动与社会政治活动,他的《见闻录》也就具有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对诸如塔列兰之死、拿破仑遗体被运回巴黎、《悲惨世界》中芳汀题材的来由、七月王朝的倒台、巴尔扎克的葬礼等等这些社会新闻都有所记载。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法国19世纪文化、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逸史。这些札记出自雨果大量清晰的印象与敏锐的观察,对事物有栩栩如生的描述,对人物有真实传神的勾画,文笔洒脱,情趣兴味盎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