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抗战精神,光耀千秋!
张洪兴所著的《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是我国第一部全面阐述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著作!
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全面反映中国各领域抗战概况及其历史贡献的普及读物,弘扬中华民族抗战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华民族抗战精神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张洪兴 |
出版社 | 白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抗战精神,光耀千秋! 张洪兴所著的《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是我国第一部全面阐述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著作! 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全面反映中国各领域抗战概况及其历史贡献的普及读物,弘扬中华民族抗战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内容推荐 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为抗击强大的日本法西斯战争中,英勇不屈、顽强抗争、前赴后继、不畏牺牲,为中华民族解放所铸就的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影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凝聚着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展现了中华儿女的不屈意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在继承、丰富和发展优秀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质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 张洪兴所著的《中华民族抗战精神》共分三编:上编对抗战精神的形成、内涵、特征、历史作用进行了提炼和总结;中编对全民族各领域的抗战概况、代表人物及其历史贡献进行了集中展示;下编对抗战精神的当代价值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求读者能够清晰了解本书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目录 上篇 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总论 第一章 中华民族抗战精神形成的历史过程 一、“九一八”事变发生,全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抗战精神的孕育 二、七七事变的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战精神的形成 三、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中华民族获得解放,抗战精神得到弘扬 第二章 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主要内涵 一、万众一心、勇赴国难 二、不畏强暴、敢于牺牲 三、一往无前、百折不挠 四、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五、伸张正义、维护和平 第三章 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重要特征 一、鲜明的时代性 二、高度的组织性 三、空前的广泛性 四、顽强的拼搏性 五、非凡的创造性 六、忘我的无私性 第四章 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历史作用 一、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迅猛觉醒 二、促进了中国人民的空前团结 三、培养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意志 四、坚定了中国人民的必胜信念 五、铸造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 六、丰富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智慧 中篇 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伟大展示 第五章 东北义勇军勇赴国难 一、东北义勇军抗战概况 二、东北义勇军著名将领及战役 三、东北义勇军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第六章 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 一、东北抗日联军战斗历程 二、东北抗日联军英模及重要战斗 三、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第七章 八路军激战华北 一、八路军的创建与发展 二、八路军英模及其战绩 三、八路军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第八章 新四军鏖战华中 一、新四军的诞生及发展 二、新四军英雄模范 三、新四军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第九章 华南游击队奋战敌后 一、华南游击队的抗日斗争 二、华南游击队英模典范 三、华南游击队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第十章 国民党军队正面抗敌 一、国民党军队抗战过程 二、国民党军队主要英烈及战役 三、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第十一章 广大民众空前参战 一、人民群众的抗日活动 二、人民群众英模典范 三、人民群众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第十二章 少数民族奋起抵寇 一、少数民族的抗日事迹 二、少数民族英雄代表 三、少数民族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第十三章 民主党派同心御侮 一、民主党派的抗日活动 二、民主党派英模典范 三、民主党派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第十四章 台港澳同胞英勇救亡 一、台港澳同胞的抗日斗争 二、台港澳同胞英雄人物 三、台港澳同胞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第十五章 海外侨胞倾力助战 一、海外侨胞对抗战的支持 二、海外侨胞英模典范 三、海外侨胞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第十六章 国际友人多方支援 一、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二、国际友人著名代表 三、国际友人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下篇 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当代弘扬 第十七章 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土壤之中 二、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充分展示 三、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第十八章 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是增强中华民族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一、有利于增强民族的爱国意识 二、有利于凝聚民族的团结力量 三、有利于激发民族的奉献精神 四、有利于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 第十九章 弘扬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一、弘扬中华民族抗战精神,加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二、弘扬中华民族抗战精神。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三、弘扬中华民族抗战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弘扬中华民族抗战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中华民族抗战精神形成的历史过程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首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摆脱外来压迫、实现民族解放、走向民族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不仅雪洗了百年耻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战争中,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人间奇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光辉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浴血奋战,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顽强搏斗,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锻造出熠熠发光、彪炳史册的中华民族抗战精神。中华民族抗战精神内涵概括为:“万众一心、勇赴国难;不畏强暴、敢于牺牲;一往无前、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伸张正义、维护和平”。这5个方面揭示了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思想内涵,彰显了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指出了铸就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主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中华民族抗战精神凝聚着中国人民的伟大优秀品质,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在继承、丰富和发展优秀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质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 一、“九一八”事变发生,全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抗战精神的孕育 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华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和面临亡国灭种危险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血与火的斗争中孕育产生的。 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就形成了以中国为主要扩张目标的大陆政策。蓄谋侵略中国,妄图称霸亚洲,因此成为世界东方的战争策源地。从19世纪后半叶起,日本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在14次对外侵略战争中,就有10次是对中国的侵略。1874年发动了第一次武力侵华,进犯中国台湾;1879年吞并了与中国清朝保有特殊关系的琉球国;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强迫清廷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北京;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与俄国争夺中国的土地控制权。侵占了中国辽东;1910年又吞并了与清朝关系特殊朝鲜。通过侵略战争,日本不仅侵占了中国大量领土,掠夺中国大量财富和资源,而且还获得了在中国的驻兵权及其他特权,在东北地区占据了居高临下的优势地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乘对德做战之机,公然出兵占领中国山东半岛,并于1915年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急欲变中国为其殖民地。1917年,日本以进攻苏俄为名,派大批军队开入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侵犯我国主权,不断攫取在我国东北的权益。 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日本的侵华活动更加猖獗。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两次召开“东方会议”,图谋进一步侵略中国,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提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加快了实施新大陆政策的步伐,两次出兵山东制造了济南惨案,不久又制造了皇姑屯事件。 1929年末至1931年初,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严重经济危机冲击日本。为了摆脱危机,日本当局更是迫不及待地急于从扩大对外侵略中寻找出路,攫取新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进行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1931年,日本处心积虑地在我国东北制造了“龙井村事件”、“万宝山事件”和“中村大尉事件”等,侵犯我主权,屠杀我居民,为武力进攻我国东北寻找借口。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的柳条湖自行炸毁一段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当夜向沈阳北大营发动突然进攻,“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军不战而退,处于国破家亡境地的东北广大民众和一部分东北军爱国官兵,违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拿起武器,组织起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向日本帝国主义奋起还击。至1932年夏秋之交,义勇军总数已达30万以上,抗日活动遍布东北各地。 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及时地发表宣言做出决议,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批驳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号召人民拿起武器,开展游击战争,用民族战争驱逐日本侵略军。在派出大批党团员奔赴东北各地,参加、支持、协助风起云涌的义勇军抗日斗争的同时,还派出杨靖宇、魏拯民、赵尚志、周保中、张寿篯(李兆麟)、李延禄等许多干部,奔赴中国共产党在群众工做基础较好的地区,组建抗日武装。同时,在部分义勇军的基础之上,组建了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反日游击队。从1932年初开始,东北的中共党组织先后创建了磐石、海龙、延吉、和龙、珲春、汪清、安图、巴彦、汤原、饶河、珠河、密山、海伦、宁安等十几支反日游击队及反日同盟军、救国游击军。游击队创立伊始,兵力较少,但指战员信念坚定,做战勇敢。他们活动在南满、东满、吉东和北满等广大地区,四处出击,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东北后,其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为转移国际对其侵略中国东北的视线。减轻其推出“满洲国”的压力,在上海建立桥头堡,制造事端,燃起新的侵略战火,直接威胁南京。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向上海闸北发起进攻。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的带领下奋起抵抗,多次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由于国民党政府仍坚持不抵抗政策,中日双方签署《淞沪停战协议》,日本取得在上海驻军的权利,第十九路军不得不离开上海,赴福建剿共,第五军则撤退至苏州、南京一带,日本侵略者在上海的势力得到不断扩张。 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停止,不久即进犯热河、察哈尔两省。1933年1月,日军进占山海关。3月,日军攻占承德并向长城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发起进攻,驻守长城防线的国民党军奋起抵抗。长城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在华北所进行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广大爱国官兵冲破国民党政府的重重阻力,进行了近3个月的战斗,给骄横一时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自己也做出了重大牺牲。长城抗战失败后,国民党政府被迫与日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华北从此面临严重危机。 P3-5 后记 本书初始于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央及有关部门领导、专家撰写了一些关于抗战精神的理论文章,大量报刊、报纸、电视台等媒体经常谈到抗战精神,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仔细研究了这些文章,并查阅这方面的书籍,却发现在宏大的抗战题材的作品中,并没有这方面内容的书籍,我深感到,中华民族14年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奋勇杀敌到底是一种什么精神?为什么在众多著作中忽略了这方面的研究?于是我萌生了撰写《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想法,为这个想法而激动,同时自嘲自己太不量力,这是一部宏大的题材,凭什么我能当此重任?心中刚刚燃起的火苗转眼间就被熄灭。然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激情在燃烧、总有一种愿望在期盼、总有一种使命在召唤。于是,我开始行动起来,收集文章、查阅档案、购买书籍、实地考察、走访学者,无论白天黑夜。真正进入这个课题研究时,我才感到它的分量是多么巨大,研究史料浩如烟海。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曾经一度想到放弃,但出于对事业的热爱以及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感,最终坚持下来,转眼几年时间就成为过去,终于完成这部50余万字的书稿。回首过去,不仅感慨万千,从准备写到出版,已近10年。 什么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为抗击强大的日本法西斯战争中,英勇不屈、顽强抗争、前赴后继、不畏牺牲,为中华民族解放所铸就的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影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凝聚着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展现了中华儿女的不屈意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在继承、丰富和发展优秀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质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 为了更好地阐述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我把该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对抗战精神的形成、内涵、特征、历史作用进行了提炼和总结;中编对全民族各领域的抗战概况、代表人物及其历史贡献进行了集中展示;下编对抗战精神的当代价值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求读者能够清晰了解本书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近几年,日本右翼势力逐渐抬差别,不仅公开抹杀战争罪行,明目张胆地参拜靖国神社,祭祀战争罪犯,而且还频繁向中国挑起事端,中日关系到了抗战胜利以来空前恶化的程度。为了警醒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也为了当年的悲剧不再重演,弘扬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意义重大。很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当前爱国主义教育读本,更期盼广大部队官兵和青少年能够从这本书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激励。 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许多人给予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在书稿即将付梓之际,我的心中充满感激之情,有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的心意要表达。 首先,我要感谢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李振锟主任,他对本书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单位工作计划,并申请财政基金给予资助,使我能够安心地完成后期工作;车迎坤副主任对本书的出版给予许多好的建议,并尽力为我创造工作条件,最后他们都对书稿进行了审定。 其次,要感谢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赵俊清、黑龙江省委党样王诚宏老师,他们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对本书进行神读,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并提出很多宝贵意见。还有在各方面给予我支持和激励的好朋友江玉章、刘福臣、任希贵、贾程秀男等。 再次,要感谢白山出版社的领导和责任编辑朱忠义主任,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太多的心血。还有出版社的各位工作人员,没有你们的努力也就没有这本书的成功。 我还要感谢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是你们的作品文章给了我创作的灵感和便利,没有你们的成果,也很难有我这部作品的问世。 总之,在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出版有着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抗战精神光耀千秋! 作者 2014年6月1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