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若功,他大器晚成,在昆明当过知县,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爱民如子,深得当地民众爱戴。金作武以较翔实的史料,以传记的方式,还原了清朝清吏清官朱若功的光辉形象。朱若功对后人立志、为人、做事、创业、齐家仍有激励作用,每个读完《清官朱若功》的人都会从中获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清官朱若功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金作武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朱若功,他大器晚成,在昆明当过知县,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爱民如子,深得当地民众爱戴。金作武以较翔实的史料,以传记的方式,还原了清朝清吏清官朱若功的光辉形象。朱若功对后人立志、为人、做事、创业、齐家仍有激励作用,每个读完《清官朱若功》的人都会从中获益。 内容推荐 金作武著的《清官朱若功》是一部人物传记,记叙了武义桐琴清朝清吏清官朱若功登进士科,任职昆明、呈贡县的人生经历,讲了他开仓赈灾、革除陋习、添置义产、直言谏诤、据纳贿赂、执法不挠等深得民心事迹,为当地百姓颂扬,为读者还原了一个勤政清廉的清官形象。 目录 序 上篇 朱若功传记 1.“长毛”下跪 2.身世溯源 3.“朱若”加“功” 4.县衙救父 5.荣登进士 6.为民除害 7.灾年施粥 8.以诗言志 9.善政养民 10.摆“怪虫”宴 11.喜雨之图 12.板桥造涵 13.禁卖妇女 14.褒扬义士 15.正圣位说 16.治理“黑龙” 17.严惩忤逆 18.故事拒贿 19.哭笑两县 20.劝耕之图 21.推广水车 22.严惩巡捕 23.智斗恶棍 24.捐俸兴学 25.精心修志 26.代理臬宪 27.带回五“两” 28.晚年余辉 29.魂归明招 中篇 朱若功诗文 咏挽纤 望雨 训儿孙 狮岩 新建忠孝节烈祠记 禁画夫子像详文 太华山龙王庙祈雨题匾 祭落水洞文 正圣位说 给石鼻倪贞九置买学田照 板桥造涵洞勒碑序 复少宰沈暗齐同年书 上云贵总督高书 新建三纲祠碑记 附:朱若功为三纲祠撰联 呈贡县志序 祭告处州府金华府城隍文 又告邑城隍文 又告土地文 胜因寺施粥记 本宗重修谱序 程氏重修家谱序 岩下杨氏修谱序 上夫山朱氏续谱序 续修赵氏宗谱序 延陵吴氏续修宗谱序 先妣徐孺人行状 先府君纯庵公行状 本宗叙功记 主祭仪 孝悌节义特传 宏绪公传 济仲公传 藻修公传 焚黄祭文 济仲公六十寿序 赵太姻母巩太夫人七里荣寿序 饮宾 媳程氏墓志铭 下篇 记颂朱若功文选 段家政:朱若功在滇政绩考 朱若功传 颖迪:学斋先生传 朱光洛:学斋公自述 张人崧:文林郎知昆明县事学斋朱公墓志铭 王思训:昆明邑侯朱公德政序 朱光洛:皇清诰封文林郎显考学斋府君行状 诰敕两篇 昆明县三纲祠纪盛碑文 《望雨喜雨图诗》同名诗 蔡升蓉:览朱氏谱牒暨学斋先生省耕、望雨二图 周彬、谢忠履:学斋朱父老台寿诗 朱鸿飞:咏朱若功 附录 叶一苇:民先·朱若功 朱若功家族世系图 后记 试读章节 1.“长毛”下跪 在桐琴一带民间,盛传“长毛”下跪的轶事。 清咸丰十二年(1862),溃不成军的一批“长毛”,也就是太平军,在武义一带烧杀掠抢。他们杀人如麻,无恶不作,造成到处尸首遍野,日无见一人,夜无鸡犬声,野无耕种,村无炊烟。据《赵宅村志》记载:是年兵乱,赵氏宗祠被焚,27人被杀害,42人被抓走。 一天,一批“长毛”放火烧了下仓村后,来到隔壁的“祥昌”村,在村口看见有座两层的骑街亭(古时经过此处,文官须下轿,武官须下马),村里有座二层堂楼,门有高竖两根旗杆,正堂悬有匾额,上有朱漆金字“进士”。他们料想这里出过官,一定会有金银财宝,蜂拥而人,在楼上楼下翻箱倒柜,折腾了大半天,没找到一点值钱的东西。有一“长毛”骂道:“穷光蛋,当的什么官?”有的说:“把房子烧了!” 这时,有一“长毛”看见板壁上放着两卷纸,想用它当火头烧房子。解开绳子一看,原来是两幅各八尺长的画像。一幅名为《喜雨图》,绘一官员头戴官帽,手持雨伞在望雨的情景,题有范启仲诗一首“农不能耕可奈何,雨珠雨玉总蹉跎。如今雨雨真珠玉,点点从天洒太和。”另一幅名为《劝耕图》,绘一官员带着衙役,挑着馒头,慰问耕农的情景。 有一“长毛”见画,肃然起敬,告诉同伙:“此乃我们的父母官,是清官,快快来拜!”于是,两个“长毛”各举一幅画像,其他人纷纷跪地,对着画像叩拜. 拜毕,有一“长毛”说道:“难怪这么穷,原来是清官的家。”众“长毛”在“祥昌”打地铺住了一宿,次日离开。“祥昌”村因为有了这两幅画庇护,躲过了一劫,未有一间房屋被烧掉,全村安然无恙。 原来,这批太平军来自云南一带,这幅画是云南呈贡、昆明人士为褒扬朱若功而作的。 朱若功在云南任职和这两幅画,距离此时已有100多年,为什么杀人如麻的“长毛”对朱若功敬畏如神?朱若功在云南当官时做了什么让百姓感恩戴德的好事? 2.身世溯源 朱若功的先祖名朱黻,家居浙江丽水库川,据《白革朱氏宗谱》记载,“千廿八公,讳黻者,性豪迈,喜游行,且谙堪舆家言,名山胜概,罔不历览,道经武义白革,羡其山水秀丽,风俗淳朴,遂自库川析居之,是白革朱氏公实肇基一世祖耳。” 据考,朱黻于宋宝庆年间(1225—1227),边釆药边打猎,来到武义白革定居,繁衍后代,愈传愈盛。到了第十代后裔,有一名叫朱峤(1471—1548)的年轻人,来到白革山东麓芦北村陈财主家打长工。陈财主在离村5里的田畈建有两个粮仓,分上仓和下仓,朱峤白天在田里劳作,晚上住在上仓带看守仓库。后来,娶马氏为妻,生二子一女,曰渐财丁两旺,繁衍成村,遂取“吉祥昌盛”之意,把“上仓”改名为“祥昌”。 朱峤第五代后裔朱家辅(1609一1658),字君翼,改名文止,有兄弟三人,排行第三。他正直刚方,且有超人膂力,能文能武,智略过人;家亦饶裕,重义气且轻财乐施。时逢白寇猖獗,为上宪招为乡总统领,群寇闻而不敢骚扰四邻,百姓得以安宁,赠有“干城伟器”匾额褒奖。 家辅娶徐氏,生二子,长子取名长祀(1628—1696,字颖,号春圻),次子长祚(1634—1699,字锡类,号纯庵)。 朱家辅奉上级命令前往靖江御寇,家业荡空,而堂兄朱家范(1620—1648),娶李氏(1616—1645),婚后未孕,继长祚为子,长祚娶东干徐氏为妻,生有二子一女。长子若鱗(1661—1709,字曰绍),次子就是朱若功。 P2-5 序言 上仓村是我的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自十八岁参军以后,本人一直在外地工作,很少回上仓村。从小就听大人说,我们上仓在清朝出过一名进士,叫朱若功,他大器晚成,在昆明当过知县,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爱民如子,深得当地民众爱戴。记得“文革”之前的每年春节期间,他的后代们都会把他的像和遗物,摆在下厅正堂供大家瞻仰;孩提时代常在“进士第”牌匾下和旗杆石旁玩耍。因为当时自己年少,对朱若功的认识也很肤浅。 前天,金作武先生寄了一部《清官朱若功》的传记清样给我,并要我为其作序,深感荣幸,只是本人才疏学浅,见少识拙,怕写出来的序配不上《清官朱若功》此书。接书后,我一口气读完,让我对朱若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朱若功出身农家,家境贫寒,从小养成了勤奋、勤劳、勤俭的好习惯,为以后的仕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朱若功对人生有目标,有追求,并且有锲而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精神。他33岁中举,43岁高中进士,53岁出任知县,在当时算是高龄了。朱若功做人诚实守信,一辈子做好人,行好事,难能可贵.朱若功的为官准则:“宁迂无巧,宁板无圆,不侮餵寡,不畏强暴。也不无故丧一命,也不无故黜一人前程。”做官以后清正廉明,勤政爱民,躬身亲为,尊儒兴学,除暴安良,去弊正风,重农厚民,深得民心,得到了当朝的肯定和褒扬,也值得时下为官者借鉴。读后让人感觉到朱若功就是人民心目中的清官、父母官形象,无论你官有多大,若为官不廉不仁,民众是不会把你当作父母官的,只有像朱若功这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受万民爱戴的,才是人民心目中的真正的父母官。 金作武先生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以较翔实的史料,以传记的方式,还原了清朝清吏清官朱若功的光辉形象。朱若功对后人立志、为人、做事、创业、齐家仍有激励作用,每个读完《清官朱若功》的人都会从中获益。 胡锦翔 2014年5月26日于瑞安 后记 老成谁慰虎贲思,恃惆风流俗尽时, 九宴才名曾射第,百年耆旧相丰仪, 碧江剩有归田赋,金马空传附泪碑, 把臂僧庐夸矍铄,三春烟雨重含悲。 昆明勋业垂青史,熟水曲刑接紫阳。 这是康熙丙辰年,时任武义知县张人菘为朱若功写的诗和挽联,也是对朱若功一生的高度评价。 我老家上夫岭下村距朱若功故乡上仓村不到10里,我从小就对朱若功的轶事有所耳闻。20世纪80年代,曾去采访过朱若功裔孙朱亦禄、朱跃法、朱旭南等老前辈,将朱若功“县衙救父”、“访耕图与行乐园”等故事整理成文,编人武义县和金华市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2012年春到朱若功的故居寻觅遗迹,一排简陋的清代建筑彰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加深了我对这位父母官的崇敬,遂打算整理出版一本实录朱若功生平的书。于是,利用工作之佘开始搜集查阅《朱氏宗谱》、《昆明县志》、《呈贡县志》等史籍和相关资料。 2013年上半年,写成《清官朱若功》初稿,送请武义县委常委、桐琴镇党委书记王志强审阅,得到了他和镇长张智祥的大力支持。 由于书中主人公生活的时代至今已跨越300来年时空,武义距其为官之地云南有数千里之遥,占有的史料有限,而所集资料又多为古文,朱若功的遗物(如两顶轿子、题为《省耕》、《望雨》的两幅画和大量书籍)在“文革”中毁于一旦。幸好有好友朱连法先生对本书的材料加以补充和编排,县文化馆余建华先生对古文进行认真断句和校译,研究馆员唐桓臻先生予以鼓励并为本书题写书名,还得到朱公后裔朱耀宗、朱涛升、朱友中、朱南方、朱明勇等先生的大力帮助,本书才得以顺利完稿付梓,正所谓“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受天之祐,寿考万年”,朱若功生动立体、勤政惠民的光辉形象未因岁月而淹没。 在此,谨向所有指导帮助我的领导和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并对录入本书有关文章的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谨请读者、行家赐教。 金作武 2014年5月2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