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沿着歌德的足迹/带上一本书去旅行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徐鲁
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图文并茂的真是旅行体验,浪漫细腻的诗性文化情怀!一部献给青少年的行走天下之书——真正意义上的“行走”,永远是文化的行走、心灵和精神的行走。

“带上一本书去旅行”系列是诗人、散文家徐鲁近年来所写的旅行、纪游美文的精选。《沿着歌德的足迹》系列图书之一,包括四辑共41篇。徐鲁的文字兼有华美、浪漫与温润、雅致的书卷气息,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男性的妩媚、才情与迷醉。远方的风景,异域的文化,还有那种前世回忆似的乡愁……给读者带来一种穿越时空的会晤与邂逅的美妙。

内容推荐

《带上一本书去旅行》系列图书是著名诗人、散文家徐鲁近年来所写的旅行、纪游美文的精选。这些美文记下了作者在巴黎、普罗旺斯、耶路撒冷、罗马等欧洲城市,以及中国的香港、新疆、香格里拉、湘西等地区的履印和感受。徐鲁的文字兼有华美、浪漫与温润、雅致的书卷气息,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男性的妩媚、才情与迷醉。远方的风景,异域的文化,还有那种前世回忆似的乡愁……给读者带来一种穿越时空的会晤与邂逅的美妙。

《沿着歌德的足迹》系列图书之一,包括四辑共41篇,如牛津漫步、剑桥的书香、浅水湾的落日、香港的离散与追忆、在以色列的小镇上朗诵、西陵峡夜未眠、采石矶头哀诗魂、追寻苏东坡的屐痕、灯塔的故事等篇章。

目录

鸢尾花和星空

牛津漫步

剑桥的书香

巴伐利亚森林的启示

沿着歌德的足迹

科隆的小矮人

布勒门市的童话铜像

安妮的声音

鸢尾花和星空

童话的北欧

在以色列的小镇上朗诵

浅水湾的落日

香港的离散与追忆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小镇

多少楼台烟雨中

西陵峡夜未眠

采石矶头哀诗魂

追寻苏东坡的屐痕

神农架纪事

千古一哭“望夫石”

山河册页

清江石头记

流动的飨宴

香格里拉组曲

智慧的大海

春在溪头荠菜花

少年行

村路带我回家

石榴飘香

让我慢下来

有九畦芸豆的地方

春在溪头荠菜花

故乡在哪里

让马可·波罗流连忘返的桥

诞生在水流边的智慧

从浮桥到拱桥

夕阳下的赵州桥

让马可·波罗流连忘返的桥

风雨中的万年桥

我的文化之旅

中小学语文课本和试题中的徐鲁作品

试读章节

我们可以再想象一下:古老的、漆黑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性情古怪、走路无声的黑袍博士,古老的烛台,拉丁文的羊皮书卷,黑洞洞的壁炉,迷宫般盘旋而上的楼梯,肃穆的回廊和围墙,荒无人烟的花园和草丛,通往古老餐厅的无数级台阶,被厚重的窗帘遮住的高高的刻花玻璃窗户,古旧的钟楼,无人居住的石头小屋……如此古老和神妙的地方,难怪电影《哈利·波特》会选择在牛津基督学院作为“魔法学校”的外景和内景。而菲利普·普尔曼的长篇魔幻小说《黑质三部曲》的故事背景,也是在这座具有神秘的中世纪风格的古老的都城里。“乔丹学院”“布里埃尔学院”……虽然出自作家的虚构,但是,它们却坐落在真实的牛津城里。

“在牛津大学的各个学院中,乔丹学院最为富丽堂皇,也最为富有。也许它还是最大的学院,尽管这一点谁也拿不准。学院的建筑环绕在三个不规则的四方庭院周围,从中世纪早期到18世纪中期各个时期的建筑都有。”而且,“作为实验神学的中心,不管是在欧洲还是在新法兰西,乔丹学院没有任何可以与之匹敌的对手。”小说里如是写道。

牛津和剑桥一样,有着举世无双的学院制、荣誉学位制、导师制,还有专门训练政治家和哲学家的“辩论社”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一起谈天、喝咖啡、交流学术思想的生活和学习传统。优良的学术氛围和教育传统,自由宽容的学风,是牛津文明、智慧和思想的精华。大师们的灵魂的召唤,浓郁的书香的濡染,高贵的古典精神的启迪,是一代代牛津学子们无限的财富。

牛津有39个风格不同、各自独立的学院。有趣的是,许多学院名称都与剑桥的学院名称一模一样,如三一、皇后、圣约翰、基督、麦特兰等等。每个学院都有自己足可炫耀于世的名胜或代表人物。不朽的童话名著《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作者卡洛尔。就是基督学院的一位数学讲师。本名叫道奇森。,据说,维多利亚女王非常喜欢看这本童话,于是她写信给卡洛尔,表示渴望拜读他更多的作品,不料她收到的卡洛尔的新书,竟是一部厚重的、近乎“天书”的《平面代数几何概论》。自然,女王陛下只好望着厚厚的大书哭笑不得了——她可是看不懂呀!

这件小事也反映出了牛津的教授们的幽默和风趣。是的,牛津人是崇尚智慧与幽默的,尤其是那些教授们。有这样一个笑话:牛津近郊的查卫河上,有块专供教授们洗浴的“教师乐园”。一天傍晚,一艘载满女生的平底船忽略了“女士请勿入内”的告示,擅自驶入禁区,吓得那些正在“乐园”里跳“脱衣舞”的教授们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结果,有位教授急中生智,拿起毛巾赶紧蒙起自己的脑袋,而其余部位却任其暴露。事后大家笑问这是怎么回事,教授回答说:“我的学生们只认得我的脸哪!”

教授们崇尚智慧、幽默和风趣,学生们自然也深受影响。每一个牛津的学生都拥有学校指定的一位导师。导师负责指导学生们的学业和品行,帮助学生安排和制订学习计划。师生关系一般都非常融洽,亦师亦友。导师们都懂得:牛津大学决不培养“绵羊”式的学生,而是培养具有负责精神的人。这样的人今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能触类旁通。

牛津的学生们在轻松的气氛里学习,既好学又爱玩,甚至经常搞点“恶作剧”,其乐无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王佐良先生,是20世纪40年代的牛津茂登学院的毕业生。他回忆当年在牛津“大厅”里进餐时的情景说:凡牛津的正式学生。一般都要在所属学院的“大厅”里吃上至少三个学期的饭。所谓“大厅”,就是饭厅兼课堂,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可以同时吸纳的地方。他在这里念书时,正值战后英国经济紧缩,新任政府厉行节约,对学生们的主要食品也定量供应。早饭时,每个学生手托一盘,里面有一小块黄油,大家都是很吝啬地、“有计划”地吃。谁也不愿一口吞下。鸡蛋也是每周配给一两个。但是有些好心的英国同学常常从乡下的家里或农场弄来一些鸡蛋送给大家吃。

在“大厅”里吃饭,还有不少“规矩”。如迟到了或者无意中说出了什么粗俗不雅的话来,那是要受罚的。只要有人看到或听到了什么,总是先大喊一声:罚!受罚者便买来啤酒,盛在一个很大的银杯里,请大家传着喝。学生们这样笑着闹着,也就不觉得饭菜清淡了。院士们也在大厅里进餐。不过他们的餐桌放在一个平台上,和讲台差不多,叫作“高桌”。院士们吃得比学生们好,饭菜都是另做的“小灶”,还有多种佐餐酒。院士们优雅地吃完饭后,一般还要一边喝着诱人的葡萄酒,一边各逞才智谈笑一番,当然,免不了也会开开无伤大雅的玩笑。

大厅四壁挂着历任院长和重要院士的巨幅油画肖像。一代代师生就在这些赫赫有名的“先贤”的注视下吃饭。虽然“学校的饭天下一样,总是大锅菜,卫生而无味道”,但是,有这么多的高贵伟大的历史人物相伴,又是身处这样庄严和智慧的大厅里,学生们自然也不觉得什么清苦无味了。P6-9

序言

法国诗人瓦雷里曾经有言:每个家庭的每个成员心中,都会隐藏着一种说不出的厌倦感。甚至想逃出去过自己的自由生活。但是每个家庭中同时又拥有某种古老和强大的力量,把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共餐,并且完全舒畅地表露出各自的心情。

也许,只有在漫游世界之后,你才能体会到“回家”的幸福。正如人们热衷去追寻旅途的快乐一样,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也都渴望和需要一个叫作“家”的地方。漫游是一条通往天宇之路,但是,大路的尽头,往往是自己熟悉的故乡的炊烟。

细心的影迷也许还记得安德鲁·麦卡锡这位20世纪80年代好莱坞当红的奶油小生。他曾参演过一部优秀的电影《七个毕业生》,给在那个年代正上小学或中学的一代少年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麦卡锡后来转行从事幕后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后毕业的少年人,可能就不太认识他了。推算一下他的年龄,此君如今已近半百,正和我们这代人同龄。可不是吗,那个年代当红的一代明星,包括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秦汉和林青霞这样的银幕上的金童玉女,到今天不都是年过半百,属于公公婆婆级了。

就像林青霞渐渐从电影明星转为作家一样,俊美小生麦卡锡除了原本是好莱坞的演员兼导演之外,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旅行作家。他从少年时代起就酷爱旅行。他认为漫游世界、到一切陌生的地方行走。比一直待在同一个地方更为容易。许多人视旅行为奢侈,可是麦卡锡经常用一次次的自助旅行向你做出了证明,漫游世界比待在家里更“省钱”,甚至可以“挣钱”。他的“秘诀”之一,就是尽量“不走空路”。例如当他遇到《国家地理杂志》的一位编辑时,便会想方设法让对方答应雇用他,他也有办法让对方相信:不论是去过或是没去过的地方,只要他愿意,都可以挖掘到最煽情和最感人的故事。所以,多年来,麦卡锡居无定所,一直“走在路上”。

一个人在漫长和未知的旅途中,自会遇到和经历各种各样意外的故事。今晚会在哪里入眠?常常根本无法预想。麦卡锡曾说:“我常常未经计划就会前往一个地方,不知道要在哪里住宿,也不认识任何人。我每次都想要看看,自己如何继续,我是否能照顾自己。结果往往发现,自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和恐惧。而一旦回家之后,就能够更轻易、更乐观地去面对未知的事情。虽然演艺可以让我看起来像是一个自信的人。但是旅行更能帮助我找到自己。并且将人生的信念注入虚有其表的身躯中。每次旅行归来,我都觉得自己又成长了许多。”

有一次,麦卡锡在亚马孙河流域漂流时,遇见了一个患了重病的小女孩。他说服同船的乘客救援了这个无助的小女孩。就在这次有点汤姆·索亚式的历险故事中,他那颗一向习惯于独自漂泊和游荡的心,突然产生了一丝想落锚登岸的渴望。接下来,在前往中美洲的旅途中,他又看到了许多像他一样,从繁华的大都会纽约漫游到那里的人。他们让他更为迫切地去思忖“离群索居”或“安居乐业”的可能性。

他甚至也想到了小说家毛姆笔下的画家高更:有一些人,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伙伴们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来说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的亲友中始终落落寡合。在他们唯一熟稔的环境里也总是喜欢只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使他们远游异乡,去寻找一处可以永久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祖先的习性和癖好,叫这些漫游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乡土。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到这正是自己的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只有在这里,他们才终于安静下来……

接下来的一个事实是:这个有点像培尔·金特一样的漫游者麦卡锡,仿佛已经历尽沧桑,而终于在异域的旅店里慢慢体悟到:回到自己出发的地方,安静下来,从此过上居有定所的日子,或许并没有他一直所想象的那么可怕,而且,说不定也会十分的美好。

没有出走,就没有归来;没有漫游,就没有回家。麦卡锡用自己多年的行走和感悟完成的那本旅行之书《为了回家,所以旅行》,实在是一个曾经试图逃避现实、脱离周围熟悉的环境,甚至释放自己对家庭和现实的说不出的厌倦感的旅人,献给这个世界的最真诚的内省和心灵告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7: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