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家收留寂寞的店,坐坐,别再满眼都是困惑。
曹力所著的《愿你在平淡的日子里不忘美好》收录19位资深咖啡馆创始人的梦想对白,用温暖治愈你那颗不快乐的心,发酵你内心深处的情愫。
雕刻时光庄崧冽、参差咖啡王森、著名歌手许飞、畅销书作家麦洛洛、十二倾力推荐
献给那些心怀小小星辰却又囿于格子间的年轻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愿你在平淡的日子里不忘美好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作者 | 曹力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去一家收留寂寞的店,坐坐,别再满眼都是困惑。 曹力所著的《愿你在平淡的日子里不忘美好》收录19位资深咖啡馆创始人的梦想对白,用温暖治愈你那颗不快乐的心,发酵你内心深处的情愫。 雕刻时光庄崧冽、参差咖啡王森、著名歌手许飞、畅销书作家麦洛洛、十二倾力推荐 献给那些心怀小小星辰却又囿于格子间的年轻人。 内容推荐 我们在年龄上长成大人,内心却像孩子一样容易悲伤。 所以,我们渴望有这么一个地方: 有那么一点不真实,有那么一点小美好, 还有那么一点空间让我们去逃避现实, 而,文艺咖啡馆满足了我们这些小小憧憬。 曹力所著的《愿你在平淡的日子里不忘美好》记录了知名广播电台主持人曹力与十九家全国各地咖啡馆负责人、创始人的梦想对话,书里记录的不是简单的对话,也不仅仅是开店的经验分享,更有每家咖啡馆的背后故事:拉萨的邮筒咖啡,店主为了等待曾经的爱情;大理的柿子树咖啡,因为爱上这里的天,所以选择留下;成都的“双鱼哲”,是丈夫给妻子的梦想小窝……背后的故事,正是文艺咖啡馆的属性,因为浪漫而文艺,因为故事而特别。 目录 序 就这样,倾我所有过一生 Chapter 1 那些文艺咖啡馆里的小情怀 咖啡情缘 雕刻时光里的秘密 寻常巷陌处的气质 爱在西塘咖啡店 MS-Bamboo里的miss 治愈系叁咖啡 参差咖啡的艺术 Chapter 2 走,去咖啡馆和幸福私奔 蜗时光 一个人的大理 西西弗矢量 柿子树 有氧书吧 时光里的老麦 藏在童话里的沐咖啡 Chapter 3 咖啡馆,梦想的另一种表达 今日咖啡 Friends’House 喵星人的秘密基地 我在拉萨等你 梦想的另一种表达 一个人喝着拿铁 试读章节 爱好是属于个人的 在欧洲,咖啡馆文化已有二百年了,早已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19世纪很多文艺界人士的作品都是在咖啡馆里完成的,奥地利的许多咖啡馆都有很悠远的历史故事,主人甚至会告诉你当年莫扎特是坐在哪一个位置。 一位奥地利诗人是这样描写咖啡馆的:一个好的咖啡馆应该是明亮的,但不是华丽的。空间里应该有一定的气息,但又不仅是苦涩的烟味。主人应该是知己,但又不是过分殷勤的。每天来的客人应该互相认识,但又不必时时都说话。咖啡是有价格的,但坐在这里的时间无须付钱。 “雕刻时光”应该是国内最早的一批文艺咖啡馆其中的一家。1997年11月28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刚毕业的大学生庄崧冽和自己心爱的妻子在北大门前一条充满人文气息的小街上开了一家文化咖啡馆,并给它起了一个充满电影意象的名字——“雕刻时光”。 从名字到摆设,在1997年做这样一家店需要勇气,更需要梦想。在很多国人只听说过星巴克的年代,来自台湾云林乡下,爱书、爱电影的文艺范儿的小镇青年庄崧冽努力创造着自己的咖啡梦想。是什么能让这家店走到现在而且越来 越好,究竟是怎样的人让文艺范儿发挥到了极致?我很好奇。后来,我看了他写的《时光捕手》,也因我做读书节目的缘故,有机会以这本书为契机和庄先生聊起了他的故事和感想。 从台湾考到北京上大学,毕业了没事做,又已经结了婚,那时的庄崧冽突然有些迷茫,留在北京干什么呢?找不到工作,又爱喝咖啡,那就开一家咖啡馆吧。 开店的第一笔钱是妈妈给他拍戏的钱。当时写了剧本,向在台湾的妈妈要了一笔钱,一共20万,后来全都用来开了咖啡馆。 庄崧冽想象中的咖啡馆,要有木地板、书架,当然还有放电影的投影设备。学电影的庄崧冽并不想因此“转行”,而是希望将电影工作室与咖啡馆结合。这种两者合并的办法很聪明,既兼顾了自己的爱好又能对外获得利润。只不过最后电影工作室做不下去,咖啡馆倒是很好地生存了下来。 爱好是属于个人的,你不能强加于别人。而咖啡馆则是满足客人的,客人觉得舒服、喜欢,才会常来。 想起我身边一位朋友很喜欢电影,前几年在成都一个新开发的类似于北京798的创意楼群租下一个一百平方米的铺面,开起一家类似咖啡馆的店。之所以用“类似”这个词,是这家店的构造像咖啡馆,但主要是组织看电影活动。店主通过自己的渠道拿到一些独立影片,那些爱电影的文艺青年就会来看,有时收门票,有时靠饮品收入。我去过几次。 但发现一个问题,没有活动的时候就没什么人来。因为将活动去掉,独立成为一家供人聊天休闲的咖啡馆时就失去了吸引力,不论是咖啡的口感、场所氛围还是服务等方面都要欠缺很多。然而活动不可能天天办,爱看这种电影的文艺青年也毕竟只是一部分,比较小众,就算每天都有活动也不能保证每人都天天来。后来附近又开了两家大型的咖啡馆,这家店只好转让了。不过,再后来这位朋友在一家影院附近又开了一家新店,人流量好,配合电影的主题,提升了饮品的品质,比之前的店要好很多,这也许就是沉醉自我世界和满足大众需求之间的博弈吧。 试想,庄崧冽如果一心只是开一个工作室,而没有把重心放在咖啡馆的打理上,相信“雕刻时光”也许会有另外的命运,也许会多一个“庄导”吧。 那时,店里还有一台21英寸的电视机,常常会放一些法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的电影。毕竟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庄仔也一直都有解不开的电影情结。“电影是一种综合的元素,会带给人思考与感动。”而这一无心插柳之举后来成了雕刻时光创立之初的一大特色。 P23-25 序言 就这样,倾我所有过一生 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和咖啡馆有怎样的联系,没想过自己会开家咖啡小店,没想过因为工作又接触到这么多全国各地的咖啡店主,没想过自己做起了咖啡馆文艺分享联盟、在各地咖啡馆里办艺术展、排演原创近景话剧,更没想过会写本关于“咖啡馆”的书。 也许人生就是由许多的“不曾想到”组成的吧! 在电台实习那会儿,大我一些的“正式工”们带我去酒吧玩。大学还没毕业的我格外青涩,在此之前从未进过酒吧,于是去那样的场所显得很不自然,不爱喝酒,更不爱跳舞。想聊聊天,耳边却是震耳欲聋的慢摇音乐,后来只能被傻傻地灌酒,然后去外面吐。常常要玩到凌晨两三点,坐在出租车上,看着外面的路灯,常在想:我何时才能真正长大?怎么就不能成熟fashion一点呢?怎么就那么拘谨放不开呢?不行!我要改。 直到有一次,我跟川大一位心理学博士聊天,提起这个片段,道出自己的困惑,希望她能帮我想办法。原以为博士一定会告诉我怎么更外向、怎么更适应酒吧。意外的是,她却说:“你不用改,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式。难道不去酒吧就不fashion了吗?有的人喜欢热闹,有的人喜欢安静,有的人喜欢看山水,有的人就是喜欢高楼大厦。这个应该跟随自己的感觉,怎么舒服怎么过。” 这段话给了我很多启发和鼓励,我开始逐渐踏实地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不跟随别人。我发现:像咖啡馆这样的地方常常让我感到舒服,即便那时也许不爱咖啡,也不懂什么小资什么文艺,只觉得有甜点,有咖啡,一个人,一本书,一下午,如果咖啡馆里能照射到阳光,这是再好不过。静谧、温馨、恬静……这样的感觉真好。 后来,我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馆,在四川师范大学校门外,很小,也很文艺,很多人喜欢。然而我收获的不仅仅是“金钱、朋友和故事”这些所谓开店成功的元素,还有更多生命中的意外感触。 通过这家小店,我找到了自己最舒适的生活方式和特质。没有提前设计,就按自己想要的感觉装扮咖啡馆,格子桌布、巧克力色沙发、绿色的门、摆放很多的书,还有慵懒的音乐,再亲手画些海报和小装饰……居然后来被很多人说成“小清新”。才发现,我原来是个十足的文艺青年。 我拿起相机,在城市中游走,拍下那些觉得美好的瞬间,后来干脆做成明信片,放在店里展览出售。因为在大学门口,我又特意拍了“川师”系列的明信片,很多来这所大学游览的人或是毕业季的学生尤其喜欢。后来我又拍了“幸福成都”系列,来此求学的学生总喜欢买上几张寄给外地的朋友。 拍明信片的日子,让我回想起初中的时候,自己特别想当摄影师,拿着傻瓜相机在同学中“招揽业务”,拍一套十张的写真25元。当时我还挺会算:一卷最便宜的乐凯胶卷是22元,只要有一个人来我这拍了,成本就回来了。后来还真给两个同学拍过。于是,我干脆在现在的咖啡馆里做摄影服务,为客人拍摄店内或校内的写真摄影。用一大面墙将好看的照片放在上面,对摄影服务进行推广。做起了“咖啡馆生活随拍”,化妆和服装由客人自己准备,省去这上面的费用可以以很低的价格为他们拍摄,学生也很乐意。将自己的爱好与咖啡馆融合,赚钱成了顺便的事,重要的是自己热爱并快乐着。 我还在店里做网络和实体联动营销。桌牌上宣传网店,网店里卖些自己做的手工珠链,在店里消费后去网店购买还有优惠,在咖啡店的玻璃橱窗有我收藏的音乐CD,可以出售,也欢迎客人用旧书换CD。 那时我简直把这个小店折腾得“天翻地覆”。就这么一个小地盘,花样百出,效果不一,不过都是附属在咖啡馆基础服务上的软性推广服务,成本很灵活。 后来,我一边工作一边管店,节奏有些忙乱,必须要停下来思考和准备了,就像我们工作了很久要去充电学习或者放松一样。尝试了很多,却还没有好好去梳理,我必须要更多地了解学习,才能进步,不然也许店就只是目前这个样子。 如何调整呢?是一边开着一边调整,还是干脆先转让?我选择了后者,一方面是因为无法估算调整和投入更多的时间,这期间,房租和店内的事务会一直压在我身上;另一方面,店铺的位置离我的家太远,从南到东,即便我有什么想法也总是等到我工作有空才能过去实现,不能及时打理,仅仅由店员看着没多大意义;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个人更偏向于咖啡馆的文化创造方面,过小的面积有些难以施展,迟早会另起炉灶,倒不如先做决定。 在没有房租的压力、没有烦琐的事务操劳的日子里,我开始寻找咖啡馆的意义、思考更好的经营方式。因为自己“玩”了一次咖啡馆,也对咖啡馆的很多方面好奇,当自己不急于马上开一家咖啡馆的时候,反而可以慢下来去感受每一家咖啡馆的点滴过往了。 走进每家咖啡店,不再是单纯地图个享受,会自然地去观察这里面的设计小细节,看到贴心或者有意思的地方会记下来。有时坐车偶然路过城市里我原来没有注意过却看起来不错的咖啡馆,不忙的时候我就会去坐坐,像旅游一样,去一个自己没去过的地方。试想,如果把自己所在城市的每个有意思的咖啡馆都体验一遍,也不是简单的事。有人说,旅行就是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到一个别人熟悉的地方,那么不用去远方,就在自己的城市里,在那一家家不同风格、不同感觉的咖啡馆里,一定也会收获不同的感受和故事吧,从体验的角度来说,和环游世界有着同样的意义吧。 为什么咖啡馆能够有这样的体验呢?也许是文艺咖啡馆都有一种“情结”在里面。我觉得文艺咖啡馆就是一个比现实生活更美好的场所,有那么一点不真实,有那么一点小美好,有那么一点空间让我们去逃避现实,未尝不好。 文艺咖啡馆应该是有很多不同的可能的,除了咖啡,里面可以有很多艺术的体现,所以我发起了“中国咖啡馆文艺分享联盟”。在这个联盟里,我们挑选适合在咖啡馆展售的独立艺术达人的作品。考虑到不占用太大空间,我们一般选择明信片、手机壳、本子、杯子、小装饰画等便于展示交流也很实用的物件。咖啡馆配合展出,每三个月更换一次作品。如有客人买走作品,咖啡馆与我们有分成:如没有售出,可以全部退回。我们承担运费,对作品做了推广展出,也是好事。 我自己一家一家地去谈,选择适合的咖啡馆,所谈的咖啡馆都觉得艺术推广与零售的结合,是件双赢的好事,愿意尝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谈下十几家店,第一批作品就是我自己设计的“梦想”系列,三个月下来,很多咖啡馆给了我满意的回馈,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于是我就成了这些咖啡馆背后制造艺术小展览的人。然而我的个性并不只是想做这样的“艺术品批发商”,而是希望更多地关注咖啡馆里的其他可能。相比于经营,我更加愿意去感性地体味咖啡店的故事。经营方式非常重要,但同样重要的还有咖啡馆本身带给人们的生活价值。 2013年12月,我带着几位我的表演系学生,在两家咖啡馆分别做了一次经典戏剧表演沙龙和西南地区首部咖啡馆原创近景话剧《我不是橡皮人》,还在计划2014年做一个“梦想力艺术房间”,打造一个低成本、低压力、实用的文艺空间,继续咖啡馆的更多可能。 我记得去香格里拉的个夜晚,在独克宗古城闲逛,路过广场上大家欢乐的锅庄,走进了一家咖啡旅馆的院子,没有人出来招呼我,一面不大的墙上贴着来自四面八方来这里喝咖啡或住店的人们的留言。我随意看了一张,应该是位女生写的,说自己失恋失业生病,不好的事情全被赶上,然后跑到香格里拉来散心,发了几天呆,想通了很多事;第二张是一位带父母来旅游的人,说终于实现了全家旅行的愿望……借着昏黄的灯光,伴着小雨,我看了五六张,感慨万千一家店成了收集生活的场所,一家咖啡店,绝不仅仅只是用来赚钱的。 我开始继续寻找咖啡馆的故事了,店主的经历、客人的故事也好,如何赚钱也罢,我都很愿意去记录和倾听。也许因为职业的特质,加上我做访谈节目多年,更加关注于事件中的“人”。我在自己晚间的广播节目里开设了“你好,文艺咖啡馆”板块,专门邀请全国各地的文艺咖啡馆店主聊聊他们的故事。这成了我每晚和听众一样的期待。后来我开始整理和他们的对话,除了总结在经营上的方法,还有咖啡馆里的故事以及让我很有感触的生活哲思。 北京、上海、拉萨、成都、厦门、武汉、南京、大理、重庆……每每听店主说起他们的故事,都像一种时光的纪念。叁咖啡的许鹏把差异化的文艺风格越做越大;参差咖啡的王森依然让他学院的每一家小小咖啡馆充满魅力;雕刻时光的庄崧冽依然随性地创造着自己的文艺世界;拉萨邮筒咖啡美女老板还在一边做咖啡一边等着心上人回心转意;厦门的猫墅咖啡馆依旧快乐并忙碌,泡咖啡馆容易,开咖啡馆难啊;大理的墨龙咖啡书店的CC和Jeson还是那么淡淡地过日子;北京的那间咖啡馆一定又多了不少的咖啡伴侣;成都文艺咖啡馆里的他们继续享受着自己的安逸小日子;还有西塘的咖啡小店依然延续着年轻人自由生活的梦想…… 一本书不可能将全国大大小小所有的咖啡馆故事全部记录下来,但或许未来可以。我愿意写下更多,记录更多。这里收录的咖啡馆中,有我曾经去过印象深刻的,也有我没去过却很好奇的;有已经非常成功的,也有朋友去过给我强烈推荐的。他们目前的经营状况和方式不一,规模有大有小。我试图通过书中的文字,为有同样咖啡馆愿景的朋友借鉴经验,也吸取不足。更重要的是了解他们在实现咖啡馆梦想路上的所思所感,感受那些咖啡馆里的温馨过往。 咖啡馆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场所。不管你是否和他们一样想要开间小小咖啡馆,还是对这些可能就在你身边的咖啡馆的故事好奇,都希望这里面的文字或多或少给你一些答案。不过,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热爱你的人生,这才更加重要。 曹力 2014年1月1日于成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