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红色记忆上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朱纪华//俞克明//徐建刚//邢建榕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为了铭记这段艰难曲折而又可歌可泣的历史,以史鉴今、以史资政、以史育人,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俞克明、徐建刚和上海市档案局(馆)朱纪华、邢建榕精心编撰了这本《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红色记忆上下)》,并由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隆重推出。这本书以故事手法,生动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间跨度里党在上海留下的足迹,图文并茂,通俗可读,书中吸收了不少党史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发现,史料丰富,视野开阔。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的今天,这本党史通俗读物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内容推荐

如果党也有籍贯的话,中国共产党的籍贯便是上海。兴业路上的那座青砖白缝的石库门房子,便是她呱呱坠地的产房。

从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共举行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三次在上海。二十八年间,中央领导机关有三分之一以上时间设在上海。党的众多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邓小平、陈云等,都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与共产国际联系的据点,左翼文化的阵地,统一战线的堡垒,都在这里。

朱纪华、俞克明、徐建刚、邢建榕主编的这本《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红色记忆上下)》以故事手法,生动展现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间跨度里党在上海留下的足迹,图文并茂,通俗可读,书中吸收了不少党史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发现,史料丰富,视野开阔,体现出了对于党史研究成果在内容表现和出版样式创新方面所做的探索。

目录

总序李琪

专家导言熊月之

建党时期

一枝独秀《新青年》以民主批判专制,解放思想;以科学说明真理,摆脱蒙昧

“五四”中的上海学生中华志士多,爱国亦千秋

蔡和森留法条条道路都能寻找振兴中华之路

建党前夕毛泽东在上海湘江直连黄浦江,留得千秋脚印在

上海工人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记取良辰,红旗飞舞,走上光明路

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和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登高一呼群山应,神州今日起风雷

弄堂里的外国语学社渔阳里中真理在,至今犹唱革命歌

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石破天惊,望日出,看霞起

俞秀松:第一任团书记少年立志报国时,破浪飞舟誓献身

李启汉力止海工人学校上海工人好勤学,习武习文翱翔飞

中国共产党诞生焰焰烧天明灯悬,自此红遍满神州

一大代表李汉俊楚天儿女走四海,寻得真理救中华

董必武在建党时期群英结党救中华,脱颖人来换彩霞

李大钊海上萍踪特抒政理合南北,未许主张泯浊清

英美烟厂大罢工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胜利

李达与人民出版社书籍散布火种,火种燃烧大地

陈独秀组织召开中共二大坚信共产主义真理

上海平民女校妇女有文化,妇女要自立

朱德寻找真理万里寻正道,他年擎红旗

孙中山与陈独秀号角一声惊睡梦,叱咤风云挽沉沦

“东方红色大学”创办新学校是为了关闭旧监狱

五四时期的张闻天鹤呜九皋,大鹏展翅

三曾里中共中央机构岂是寻常百姓家,蕴藏地覆天翻事

《国际歌》第一个翻译者从来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和皇帝

毛泽东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立百代业,开儿女胸襟

周恩来与中共四大披荆斩棘寻常事,经纶妙策定方轨

邓中夏与二月大罢工雨暴风狂天地昏,高歌昂首是工人

侯绍裘办学革故鼎新千载事,照人肝胆是侯生

五卅惨案南京路上血如海,壮士浩志气如虹

《热血日报》写尽胸中无限事,敢抛热血护正气

陈云和商务印书馆罢工运动浦江江潮浪涛高,亦赖持旗弄潮儿

毛泽民办印刷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开先河的通信图书馆传播文化,增长民智,读书有益,不在大小

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当年年少正翩翩,奋身学做擎天柱

上大学生余泽鸿辗转江湖云海间,拼将鲜血换自由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工人阶级一声吼,万马奔腾天地换

“四·二”政变血腥的屠杀掩盖不了墨写的事实

工人领袖汪寿华浑身是胆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

营救陈延年龙华桃花红万朵,都是烈士血染成

赵世炎血洒枫林桥龙华授首见丹心,浩气如虹铄古今

浦东工人领袖杨培生临终犹唱国际歌,狂飙为我自天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小蒸农民暴动强敌手中铁,农友衣上血,若为自由故,头断肢可裂

贺龙赴湘鄂西龙归大海,翻江倒海

“向太阳”的蒋光慈冲破白色恐怖,迎来前途光明

“杨铁人’杨匏安杀头何足惜,名节最堪珍

陈赓特科传奇能受天魔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

罗亦农被捕牺牲慷慨就义刑场去,为花欣作落泥红

聂荣臻在特科和军委龙潭虎穴何足惧,行走险道如等闲

法庭上的斗争正义有时迟到,历史永远公正

庄行暴动曙光初晓,霹雳一声,二十年后,再看天下

中共中央秘书长邓小平沧海横流,青年已显栋梁材

1929年陈毅上海之行南北来回,艰途千里,将军信使,功不可没

彭湃、杨殷狱中纪实世代承继民族魂,苍穹永震正气歌

诛杀白鑫案那些忽视历史的人会因为重蹈历史而受到惩罚

有“红色摇篮”之称的大同幼稚园红色摇篮,红色育人

第一座红色秘密电台长空万里一瞬,不须跋山涉水

隐秘在上海的中央文库烈士写成的档案,档案记录的烈士

左联成立前的小插曲写得文坛千秋在,至今人唱百年歌

吴亮平首译《反杜林论》从西方窃得火种,照耀神州一角

邓拓在光华大学得侔前辈追真意,便是今生入世诚

左联作家柔石天作帐幕地作床,敢将毛锥化长矛

慷慨赴死的欧阳立安慷慨赴刑场,少年发冲冠

张恺帆狱中诗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

从《前哨》到《文学导报》谁说书生不如战士,站在前哨的书生

史沫特莱行走美亚,义结中华

杨度入党众里觅他千百遍,终成百炼正果身

龙潭勇士钱壮飞是英雄创造奇绩,是奇绩造就英雄

恽代英从容赴死人皆有一死,君已重千秋

“小开”潘汉年辛苦挥戈造惊雷,深入虎穴心不惊

史量才革新《申报》几十万读者胜过几百万军队

“革命老板”熊瑾玎斤斤志与秋霜洁,皎皎心同朗月照

刘少奇创建“赤色沪西”黄浦江畔奋雄鹰,冲锋陷阵勇如潮

十九路军淞沪抗战万众一心,救亡第一

火焰般的《铁流》——江流不转,霜欺更艳

瞿秋白与鲁迅知己情深凄风苦雨寒天短,最难得知心伴

“伍豪事件”真相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共舞台事件爱国无罪,爱国有罪?

铁骨铮铮帅孟奇青山不老,绿水长流,铁骨铮铮,永世流芳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民众教育为民众,教育民众为救国

新闻界“慧星”恽逸群敢操三寸毛锥,书写世间阴暗

茅盾写《子夜》黑暗场景的光明向望,光明前夕的黑暗场景

廖承志被捕和出狱少年识得救国术,敢将牢狱坐穿了

行走天涯何宝珍烈士流血不流泪,牢狱血凝巾帼魂

红队传奇招来豪气,扫去妖氛

社会学家陈翰笙娃娃教授,天下奇士;走遍欧亚,风云百年

《大众哲学》风靡中国一本书行走万里,一本书吓破敌胆

轰动全国的“新生”事件说皇帝,道皇帝,闲话皇帝遭查封

毛泽东与冯雪峰谈鲁迅巨人需要认识巨人,巨人才能懂得巨人

杂文家唐弢不似鲁迅,近似鲁迅,匕首文体,文体匕首

爱国女英雄李林归国女英一代天骄投笔从戎驰骋万里

顾准与潘序伦苦练始为奇迹,奇才肇成奇迹

孙冶方找党只要心似金钿坚,铁鞋踏破有觅处

“人民的喇叭手”邹韬奋窃恐邪恶摧大众,敢将民主写生活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胡乔木以笔代枪以笔化作大刀长枪,战斗学坛南北东西

夏衍写《包身工》人间疾苦,民族灾害

冼星海在上海此曲应是天上有,竞向人间奏几回

方志敏手稿传递记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

毛岸英兄弟赴苏此去万里度若飞,一瓣心香有深情

《渔光曲》享誉中外曙光升起,响彻四海

“救国会灵魂”胡愈之忍看神州将陆沉,不救中华誓不休

痛失鲁迅大星陨落日,东南有余哀

营救七君子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战略大转移为民族解放,驰骋南北

《大公报》记者范长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毛泽民接运巨款此行不空行,终得意愿归

下册

抗日战争时期

郭沫若归国去国十年余泪血,登舟三日见旌旗

麦新创作《大刀进行曲》时势造雄歌,雄歌激人心

抗日烽火中诞生的《救亡日报办报为救亡,救亡要办报

潘汉年与八路军驻沪办事处拓展救亡工作,开辟统战阵地

支援新四军的2s辆汽车莫叹前途路艰险,车轮滚滚千里行

话剧《保卫卢沟桥》同仇敌忾今日事,请看卢沟桥上血

“抗战血泊中的一朵奇花”有志不在年幼,救亡人人有责

钱亦石创办战地服务队鞠躬尽瘁,死后而已

从同福里到慎成里机关社会化融入家庭,机关家庭化扎根社会

军委书记张爱萍鸟翼蓝天,英雄自有用武之地;鹏程万里,雄鹰展翅扶摇青云一

田汉在上海抗战第一线剧人爱国,爱国剧人

欧阳予倩改良京剧旧瓶装新酒,三分文化,七分政治

“孤岛”时期“洋旗报”报名虽改,旗色不变

赵朴初救护难民共道人间有慈悲,岂忘雪里寸心丹

上海民众慰劳新四军皖南军部冬意浓,又是新篇入史诗

保卫江海关为中华民族争国格,为炎黄子孙续青史

《西行漫记》震撼世界让延安走进世界,让世界知道延安

《鲁迅全集》编印国之瑰宝,民之精神,藏诸名山,传诸其人

郭大力、王亚南合译《资本论》政治经济学不朽宝典,人类思想篇光辉结晶一

沈鸿:陕甘宁边区工业之父天时地利人和,英雄大有用武之地

搏击风暴的“青鸟”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星期小剧场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周信芳气节感人更有江南伶杰在,歌台深处筑心防

怀久女中护校斗争有智有勇有胆,有识有限有爱

于伶《花溅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孤岛”上的“抗大”讲习社会科学,参加抗日救亡

潜伏在“岩井公馆”谁说书生无胆识,龙潭虎穴任纵横

《茶花女》东渡事件银幕处处亦战场,此时有声胜无声

传奇特工袁殊敌营十五年,目断千山阻

护邮斗争维持邮政名誉,保护独立人格

出差汽车司机大出丧如此壮景如此血,叫人如何不垂泪

茅丽瑛之死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阿英史剧写春秋看欣欣舞台民志奋进,仰孜孜万里人气勃发

星期聚餐会联络感情,交流信息

1940年公用事业大罢工斗争要有组织,组织才有力量

爱国教育家刘湛恩士可杀,不可辱;生也荣,死亦哀

朱惺公“为国效死”战时忠魂,千秋笔墨,一朝义愤,千古馨香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到中国人的一生是应当这样度过的

女作家关露心有灵犀,诗文相通

新四军创办江淮大学教育无里外,春风化育人

潘汉年与“镇江事件”兼程步马急,落日水云横

朱家店伏击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天亮运动黑夜将走到尽头,曙光已来到眼前

牺牲在台湾的革命烈士朱枫烈士血染新中华,枫叶红于二月花

新四军淞沪支队在上海浦江儿女系长缨,纵横两岸缚苍龙

拯救美国飞行员志在抗日,同仇敌忾

上海地下军一次武装斗争的预习

解放战争时期

公祭于再烈士你的血照亮了路,我们会继续前进

上海摊贩事件正义的行为是无敌的

法电工人大罢工工人阶级是最有经验最聪明的

助学与敬师谁重视学生,谁尊重教师?教育兴,国家旺;教育衰,国家败

学生请愿求和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把秧歌舞扭到上海去历经四个春秋,终于走进上海

“越剧皇后”袁雪芬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唱戏

臧大咬子事件蛮横的美国兵,廉价的中国血

六二三反内战运动善良的愿望,不可能有善良的成功

马斯南路周公馆当年虎穴摧凶焰,今日神州奋健翮

周恩来在上海倾杯吐臆,良朋喜旧,感君衷情,不厌高深

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冷雨萧街天亦泪,秋风碧浪海频嘶

董必武智勇双全和战纷纭无定计,安危旋转赖通儒

青少年的明灯《新少年报》长夜漫漫何时旦,赖有童报报春晓

范文澜主编《中国通史简编》一部巨著震宁沪,长传神州五十年

卢绪章:与魔鬼打交道的人深识狼性,与狼共舞

“二九”惨案爱用国货有罪,不卖美货有罪?

十老上书少者失怀,老者不安

“厂长”卢志英中国革命基石就是这样筑成的

香港学习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迎接解放,迎接胜利

协泰行为党筹集活动经费与魔鬼打交道的人

“国民党少将参议”许彦飞辗转敌营九年,证成正果归来

解冻生活指数的斗争民以食为天

破产的“青年训导班”算尽机关一场空,公理自在人心底

金都血案总是败国闹剧多,街头演出全武行

中共中央上海局统帅有力,三军逞能

影业掌门阳翰笙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此去经年,更有千种风采,百种情趣一

《八千里路云和月》从生活中寻找题材,从题材中丰富生活

上海舞潮案红灯绿酒非醉迷,今日舞场似战场

王孝和怒斥特刑庭黄浦江上精诚在,碧血长同天地参

小学教师“反饥饿”群情群愤,群威群胆,众志成城,足可铄金

利群书报社事件反对内战,反对独裁;要求和平,要求民主

《文萃》三烈士,临风放酹都成血,地上人哭地下人

王元化主编《展望》孤军奋斗方寸地,犹有此花着意妍

伞兵三团起义倒行逆施,众叛亲离

资源委员会护厂护产留人器材易得,人才难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驶向光明的重庆号此篇可视传奇谈,语不惊人亦便休

“三毛之父”张乐平笔下彩墨,人间辛酸,救救孩子,拯救社会

江湾军火库大爆炸战斗在敌人心脏里

秘密党员金山智者顺势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四二六大逮捕黎明前的疯狂,必将见不得光明

交大双雄——穆汉祥和史霄雯他们在黎明前死去,却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将军在黎明前死去杜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张澜、罗隆基营救记风雨本同舟,安危亦共济

永不消逝的电波李白烈士

张困斋血溅黎明前且是昏夜必有终,鸡鸣林角现晨曦

毛泽东亲选陈毅市长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

丹阳集训雄师百万,纪律是决定一切的

粟裕战上海运筹帷幄,决策千里,指挥若定,胜券在握

血战月浦攻必克、守必固,血肉之躯,坚似钢铁

瓷器店里打老鼠震撼人心的历史瞬间

刘昌义投诚城市楼房保护第一,人民生命财产第一

保护上海电信局和国际电台从此千线万路,尽归人民囊中

上海回到人民手中第一面红旗,永远不落的红旗

后记

试读章节

南下上海

在上海的沪西,有一处名叫小沙渡的地方。这里建有许多纺织与面粉工厂。在厂房周边,逐渐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工人聚居区。1920年11月的一天,这里发生了一件新鲜事,一个看上去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在工友们的围观下,将一张写有“工人半日学校”黑字的白纸条,贴在了自己住所的大门上。

这个年轻人名叫李启汉,1920年刚满22岁,湖南江华县人。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里共有五个孩子,李启汉排行老大。父亲李士藩是个穷秀才,虽没有太多钱,但仍全力支持李启汉读书。他也非常好学上进,因成绩优异,得以进入湖南省会长沙的岳云中学。

李启汉进入岳云中学两年以后,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了。突然进发的爱国热情激荡着每个热血青年的心,李启汉也不例外,即将高中毕业的他没有想着再进大学深造,也不打算回家过安稳日子,而是积极投身学生运动之中。

恰好此时,另一位出生于湖南的学生领袖邓中夏陪同一名北京学生代表来到长沙,他们此行的目的是鼓动湖南学生们一起来响应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声援“五四”运动。李启汉以岳云中学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了有关会议,由此结识了毛泽东、邓中夏等湖南学生运动的领袖们。1920年1月,湖南人民“驱逐军阀张敬尧运动”进入高潮,毛泽东率领一个“驱张代表团”前往北京请愿,李启汉作为其中一员,也随同北上。

来到北京的李启汉,找到正在北大国文系读书的老乡邓中夏,借住在他的宿合里,两人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邓的介绍,他开始在北大旁听李大钊等人的课程,接受马列主义宣传和教育,同时还参加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各项活动,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奋斗目标。

到了夏天,李启汉突然放弃北大旁听的机会,起身离开了北京。原来,他要前往上海,去拜访另一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陈独秀。在上海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陈独秀的寓所中,李启汉见到了陈独秀,结识了俞秀松、陈为人、罗亦农、许之祯等人。他加入了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并负责在工人群众中开展活动。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上海给了李启汉广阔的活动舞台,他主动深入群众中间、了解工人疾苦,满腔热情地宣传着马列主义,逐渐成长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工人运动领袖。

半日学校

在开展工人运动的过程中,李启汉深刻感受到工人群众对于知识文化的渴望。因为缺少文化教育,大家往往无法理解马列主义的宣传口号,对自身受压迫和剥削的现状也缺乏了解。要做好工人工作,必须提高工人们的文化素质,要提高文化素质,必须开展基础教育。李启汉和同志们萌生了要开办一所针对普通工人的补习学校的想法。

为了更贴近工人群众,学校选址沪西小沙渡。李启汉租下日商内外棉九厂的6间小工房,楼下3间打通连成一体,做大教室使用。楼上则划分成一大一小的两间,小间是李启汉的卧室兼办公室,大间则成了工人们的活动室。因为没有通电,教室里只能挂盏煤油灯用于夜间上课的照明。

补习学校终于在1920年的秋天正式开课了。李启汉考虑到工友们在工余才有时间读书,特意将课程分成早晚两班,“半日学校”由此得名。刚开始时,工人们对这个新鲜事物还有些顾虑、参加的人并不是很多。李启汉主动走出去和大家聊天,了解对半日学校的看法。从谈话中得知,工人们普遍觉得做工太劳累,生活又困苦,平时连吃饭都成问题,对读书的兴趣自然不大。李启汉经过调查后,决定改变教学方法,索性在半日学校里组织起工人俱乐部、游艺室等,让工人们觉得这是一个放工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来得自然就多了。李启汉再借机向大家宣传学习知识文化的种种好处,工人们亲眼看到“半日学校”上课的真实情况,纷纷表示愿意前来学习。

学校终于红火起来了。

半日学校其后发展为小沙渡劳动补习学校、上海第—工人补习学校。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第一所工人学校。P53-55

序言

1921年7月,在上海望志路(今兴业路)的一座小楼里,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茫茫黑夜里点燃起革命的火种,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开启了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前仆后继、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

正是为了铭记这段艰难曲折而又可歌可泣的历史,以史鉴今、以史资政、以史育人,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上海市档案局(馆)精心编撰了这本《日出东方》,并由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隆重推出。这本书以故事手法,生动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间跨度里党在上海留下的足迹,图文并茂,通俗可读,书中吸收了不少党史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发现,史料丰富,视野开阔。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的今天,这本党史通俗读物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她诞生在上海,绝非偶然。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并逐渐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920年夏到1921年春,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及旅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在实际斗争中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渐锻炼成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工人阶级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他们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上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同时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之一,上海也是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陈独秀、李大钊作为党的早期主要领导人,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上海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也在党的创建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了,古老落后的中国由此出现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一度以上海作为中央机关所在地,领导着全国的革命运动和工人运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和领导工作。当年革命活动旧址如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四大遗址、毛泽东旧居、周公馆、陈云故居等,如今散布在上海这座城市的各个地方。当我们来到这些留下革命前辈足迹的纪念地,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范,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同样需要指出的是,在党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不少带有首创意义的“第一”也都产生在上海:李启汉主持的沪西工人半日学校,是全国第一所工人学校;在陈独秀、李启汉支持下成立的上海机器工会,是党领导的中国第一个工会组织;李达任校长的上海平民女校,是党创办的第一所妇女干部学校;瞿秋白担任主编的《热血日报》是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所有这些,在《日出东方》一书中都有生动的介绍。这是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和中国革命圣地的骄傲和荣耀。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绘就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宏伟蓝图。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在《日出东方》出版之际,抚今追昔,重温中国共产党创建、发展、壮大的历史,我们更加坚定走好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的信念。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承优良传统,激发奋斗热情,振奋进取精神,坚定发展信心,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我们新的贡献。

后记

在迎接共和国诞辰65周年和上海解放65周年之际,《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红色记忆》杀青付梓了。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九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如初升旭日,从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策划这个选题的时候,时时在我们眼前浮现的就是这么一幅波澜壮阔的景象,身在这片土地,内心既由衷感到荣耀与自豪,也感到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经过主编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档案局(馆)和出版单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所属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两年的努力,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的这部书,体现出了对于党史研究成果在内容表现和出版样式创新方面所做的探索。

本书的成书出版,得到了多方的关心与支持。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琪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本书撰写了总序,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熊月之写了颇具学术功力的专家导言。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上海文化发展基金和上海新闻出版专项基金的资助,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原会长唐培吉为此撰写专家推荐意见,力推本书。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曹力奋、吴海勇、沈建中、陈彩琴参与了书稿的审读,提出了很多具体的修改意见。

入选本书的图片,都是精心甄选的珍品佳作。两家主编单位直接负责本书图片工作,提供了长年积累的第一手图片资料和珍贵馆藏资料。此外,还要感谢这样一些单位和个人,正是他们的大力协助和无私奉献,为本书的图片增色: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的领导和专家,根据本书的内容,独家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优秀馆藏图片和史料照片;《上海画报》社的首席摄影师、著名老建筑专题摄影家郑宪章先生,提供了“红色石库门”系列照片,《上海画报》社资深编辑张锡易先生提供了他珍藏多年的上海老照片和当代摄影作品;以建筑和人文风貌钢笔画为专长的吴蓉蓉女士,专门为本书画了十多幅上海重要革命遗址的精美画作。

本书的编著多元繁复,主编单位和出版单位通力合作,密切沟通,工作紧张有序,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力争交出一份让读者满意的答卷。欢迎读者在读过本书之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便我们进一步修改完善,使这部书成为学术和普及兼备、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图书,成为广大读者了解学习研究党史的必备读本。

编者

2014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9: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