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杜威--教育即生活(精)/亲历中国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康桥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康桥主编的《杜威--教育即生活(精)》全文收录了杜威“教育哲学”和“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讲演。这两个讲演的内容,至今值得一读。此外,本书还选择了几篇颇具代表性的评论文章,书后附有杜威在华活动的年表。

谨以本书来纪念杜威访华,纪念杜威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并以此献给当今的中国读者。

内容推荐

杜威,五四启蒙运动时期中国邀请的第一位贵宾,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大师和教育家。他于1919年至1921年在中国讲学,发表了轰动整个时代的“五大讲演”。他所宣传的民主与科学精神、改良主义思想和教育理论,盛行一时,影响深远,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论和思考。几十年来,杜威哲学在中国起起落落,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康桥主编的《杜威--教育即生活(精)》全文收录了杜威最具有代表性的讲演《教育哲学》和《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并收入了几篇重要评论,书后附有杜威在华活动年表。本书追寻大师行迹,记录大师风采,生动地再现杜威在中国讲演的历史盛况,充分反映杜威的中国观。

目录

“亲历中国丛书”总序

序 杜威对中国的指点

教育哲学演讲

 一 教育之所以必要

 二 教育与儿童和社会

 三 游戏与活动

 四 做戏与工作

 五 环境与习惯

 六 教育即生活

 七 学科与生活

 八 科学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九 科学进步对道德的影响

 十 科学发展为何重要

 十一 科学内容与教育的关系

 十二 学制的组织

 十三 中等教育学制的内容

 十四 职业教育

 十五 道德教育的内容

 十六 道德教育的目的

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演讲

 一 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的派別

 二 科学精神对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的影响

 三 人群与人群的冲突

 四 人与社会的冲突

 五 鉴别的标准

 六 各社会共同生活的要素

 七 经济生活的重要

 八 分位与契约

 九 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

 十 国家与政府

 十一 德系学者的答案

 十二 英国的自由主义

 十三 人民的权利

 十四 国际政治

 十五 知识思想与社会生活

 十六 知识思想的自由

中国人眼中的杜威

 在杜威博士之六十生日晚餐会上之演说(蔡元培)

 杜威先生与中国(胡适)

杜威在华讲演年表

试读章节

我开端先要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为什么要有教育,进一层说,为什么教育是不可少?第二个是为什么要有教育哲学,进一层说,为什么教育哲学是重要,是不可少?

解答第一个问题,教育所以不可少的缘故,就是因为人类在婴孩时期,自己不能生存,要是没有父母去教育他,扶助他,就不能成人了。有许多低等动物的教育,从小到大,不过都有偏于形体一方面,人类却不能仅注重形体一方面,还有心理、知识、道德等各方面的教育也都应该注重的。因为人类的婴孩时期,是个渐进的时期,什么人都要经过的。教育就是从这个婴孩时期渡到成人时期的一只摆渡船。所以,教育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简单说,教育所以不可少的缘故,就是因为“生”与“死”两件事。当人类生下来的时候,不能独立,必须倚靠他人,所以有赖于教育;死去的时候,把生前的一切经验和知识都丢了,后世子孙倘要再去重头研究,岂非太不经济,甚至文化或可因此断绝。所以,因为人类有死的一件事,也非有教育把他的经验和知识传之子孙不可。

解答第二个问题,我们并不是说教育哲学万不可少,不过是很重要。我们且从反面看,倘使人类没有教育哲学,对于教育事业必定不去研究不去思想,但看人家怎么教,我也怎么教,从前怎么教,现在也怎么教;或学他人的时髦,或由自己的喜欢,成一种循环的无进步的教育。这就是没有教育学说的流弊。教育哲学就是要使人知道所以然的缘故,并指挥人去实行不务盲从,不沿习惯的教育。

在一种保守的社会里,教育哲学是用不着的,从前的旧社会大概都持这种态度;最近二三百年来,方才有点进步。社会学上有个笑话,说在以前石器时代,斧头都是用石做的,后来有一个人发明了铁也可以做斧头,于是那时候的人就由他所发明的铁斧,把他杀死。这虽然是个笑话,但社会的进化的确如此,往往自己不喜欢进化,也不喜欢别人进化。

但是,另一种社会里,学说却是不可少。这种社会不但不反对变迁,并知变迁不可没有;故能欢迎变迁的潮流,预料变迁的趋势,设法去帮助改良的人物,做改良的事业。当现在变迁很快的时代,多少潮流在外面激荡:我们应该去选择哪一种是对,哪一种是不对,辨别哪一种是重要,哪一种是次要。当这时代倘没有教育哲学的指挥,一定不能从这许多互相抵触、互相冲突的里面,选出哪一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潮流趋势来。教育与长进(growth)是很有关系的,教育就是长进。没有教育,就没有长进。教育不进步,社会也不能进步。试看,最下等的动物,其初生的婴孩,与父母大致相同,所不同者,形体之大小而已;等级渐高,婴孩时期也渐久。一直到最高级的人类,婴孩与大人便完全不同了。我们看了这个比例觉得很奇怪,以为阶级最高的人类,产生婴孩便应该立刻变成人,岂非可省许多事?讵知这正是人类的极大的利益。因为有了这一个很长的婴孩期,正可在此期内,尽量地教育他。人类的进化全仗这婴孩期的长久。

再拿人类社会来看,也可以看出渐进的阶级。初民社会生活简单,教育也简单,不过无形中的一种仿效罢了,就是现在的文明社会也大部分还是如此。他们没有学校的教育,只靠着直接的教育。一切人生日用的事,都是他们的教育。试看大多数的人,对于种种常识实在比我们多。他虽然不曾受过有法式的教育,然我们不能说他们没有教育,不过他们所受的是“不文”(illiterate)的教育罢了。这种“不文”的教育,人类从前受了都是不知不觉的。后来渐渐进化,觉得一切知识的经验都不可不保存,使它传得远、传得久,于是文字也就发明了。

P2-4

序言

千年以来,中国一直吸引着全球关注的目光。作为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自古就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包容心态,接纳过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无论是千年前的零星游客,还是百年来的传教士、学者或者大师,他们先后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落寞和当代的崛起。他们经历了从好奇、探究、兴奋、赞叹,到幻灭、深思的心路历程,最后形成了专业的海外中国学。不知不觉中,这些亲临中国的朋友本身也融入了中国历史的长河。

从五四时代起,有一批文化名人不远万里,亲临中国,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们通过讲演、谈话和著述,带来新学说,传播新思想和新观念,让我们不但有幸目睹他们的风采,从而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与世界沟通的愿望,并开始思索中国的发展道路。这些来华的文化名人中有美国的杜威,英国的罗素、萧伯纳,法国的萨特,印度的泰戈尔……他们是大师,是世界名人,更是朋友。他们多年来关注中国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关注中国的历史命运。在我们彷徨不定的时候,他们为我们指点前程;在我们遭受异族侵凌的时候,他们为我们呐喊奔走;在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他们为我们欣喜鼓掌。他们的到来,本身就是一种热潮、一种力量。他们的每一次来访,都曾在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成为当时的重大文化现象。他们坚定的目光、自信的话语、超人的学识,曾经感动过我们的伟人,也曾激励过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

是的,他们与中国密不可分。或许他们的观点并不能让所有人接受,但历史会记住他们的真诚。我们收录这些大师的讲演、著述和谈话,记录他们在华活动的行迹,选录当时及之后的种种评论,试图以此重构这些历史画面。我们愿以此来纪念这些文化名人,以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这就是我们编辑这套“亲历中国丛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亲历中国丛书》编委会

2014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