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孤灯夜话/吴藕汀作品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吴藕汀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吴藕汀编著的《孤灯夜话》内容涉及金石书画、填词赋诗、种药养虫、人物故实、社会变迁,琳琅满目。文字处处见性情,是日记,又是时评。面对这样一位知识渊博又有真知灼见的文化老人,就如同坐拥一座格调不俗、藏品丰富的图书馆,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打开《孤灯夜话》,安安静静地读下去。

内容推荐

吴藕汀编著的《孤灯夜话》是作者晚年的回忆录。《孤灯夜话》内容驳杂,金石书画、版本考据、填词赋诗、种药养虫、人物故实、京昆弹词、社会变迁琳琅满目,人、事、物随忆随记,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名人轶事兼容并包,经历、见闻、感想、品评冶于一炉,读来饶有兴味。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卷一

灯谜

筑路

痘司

方丈滩

方廷高

高家湾

《夜航船》

《庭闻录》

唐梅

磨墨

麻雀

康王

十年浩劫

《文武香球》

结婚仪式

文明戏院

文旦

文星桥

黄异庵

文鼎

《六十名家词》

《六十种曲》

农历六月

六月六

京冬菜

京粉

京剧演员名片

《京剧剧目初探》

龙女

龙井

龙眼

龙船

龙顺和尚

龙头

颜大维

端平桥

《单刀会·训子》

新埭

新兴舞台

初学诗词

诸老大

《望乡》

敦本堂

南湖船娘

许文渊

许瑶光

许明农

许家村

谜社

许鸿宾

《许姬传艺坛漫录》

《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

一得阁

一日知事

《天女散花》

《孝经》

二泉酒

三世如来

三先锋

三里桥

三和尚

三星

三弦

三扁担

三塔

三轮车

《三关排宴》

王一奎

《王先生》

《王老五》

王楚香

王蓍铜印

王福厂

五四运动

试读章节

灯谜

我小的时候在灯谜场中,有射童读者,乃指《百家姓》、《三字经》、《神童诗》、《千字文》、《千家诗》、《酒诗》、《诗品》之类。因为当时的人读书颇多,容易记得,故不分开。至我作谜之时,则各书分开矣。如我所制昆目面灯谜中,有“指路”射《三字经》“教之道”,“学堂”射《千字文》“人奉母仪”,“堆仙”射《千家诗》“重重叠叠上瑶台”,“采莲”射《诗品》“手把芙蓉”等。

筑路

民国十八年(1929)后,嘉兴拆城筑路完成。城中自南至北,开辟一条较宽道路。从东道弄起,经过钟家桥、鸣阳门直至环城路北段,由各学校男女童子军合力兴建,用煤屑铺成之大道,不久即告工竣,就此命名日童军路。一九四九年后,废童子军,路亦改称为少年路矣。

痘司

乡间野庙,塑有一尊年少官员,头戴乌纱,身穿红袍,冠上并有两枝金花,一如古代进士服式。眉心有几点红斑,传是管理“天花”之神,俗谓“痘司”。旧时有人患天花者,即求其保佑。天花危害人之生命颇厉,尤其小儿最为严重。汉唐以来,早已流行不止。清乾隆年间,由西洋传人牛痘,但推广颇缓,直至光绪末年,才大量施种,因此天花已成历史陈迹,痘司神像亦随之被打成齑粉矣。

方丈滩

方丈港在南浔西去七里许,以河港清澈而闻名。故而此地在民国初年,设有丝厂。六十年代我去时,港之两岸居有农民,丝厂犹在,而河水遍种水葫芦以养猪,已非昔日之波光潋滟,可谓大煞风景。港岸水边,残存不少石柱,犹留风俗遗迹。太平天国前,农民大都拥有迎船,受雇于婚丧诸事人家。船身宽广,可扎灯彩。上有顶棚。据云大者可容百人,小者当亦数十人。而今所见东侧西斜之石柱,即当时停放迎船建棚所用,亦已百年历史矣。

方廷高

方廷高名天赐,徽州歙县柘林村人。十三岁来我家大成酒行作学徒,从我祖父为师。因无文化,遂以体力行栈司之事。人颇忠厚,唯性倔强,少与人合,我祖父殊信任之。在酒行时,每三年去家一次,居住一年重来,在家薪水照常,每去还津贴其五十大洋。抗战八年,与我家共患难,未及返里。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因老归家,年已六十有六。在我行五十馀年,一朝离去,未免黯然。去后尚有书信往返,土牛之变,则音讯杳然矣。

高家湾

高家湾在禾郡(嘉兴)东门城外,南湖边上。宋末有高氏园。赵孟坚云“皇甫子昌至自毗陵,彝斋留侍笔墨,后改馆于高文长之烟雨楼”便是。元吴镇云:“春波门外旧日高氏园中烟雨楼即此。”高家湾即园之原址,北至熙春桥,南至盐仓桥一段街道。《嘉兴县志》司能任云:此地“民廛啮比而居。市楼水阁,依趁南湖,势弯如月……。即浇湖之环抱也”。洪杨之乱,竟成一片瓦砾。事平客民来,初种罂粟,后种红薯。我幼年所见,仅有老郎庙某氏祠堂。后起建木业、纸业两公所。抗战前几年,开有洪兴牛行、平民娱乐场及茶烟小店,殊有兴旺之势,不久被日寇荡之无存了。

《夜航船》

《夜航船》为明张岱所辑之类书。序中有云:“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日: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日:是两个人。僧日: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日: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日: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此书命名之由来也。书无刊本已三百年,近有铅印本,依据天一阁抄稿本印之。自从清代以来,类书精者颇多,《夜航船》已少参考价值。倘无近人注明出处,实废书耳。我购而庋之,不过以其向无刊本,好奇而已。

《庭闻录》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刘健著有《庭闻录》一书,记述吴三桂降清受封、割据称帝,以致败亡之经过。自来野史,对吴氏颇少贬语,此书则否。因其父罪于吴氏反清时,曾受杖戍。故云:“……勒成一书,诛乱贼于既死,以报先人于地下。”其论可知。但仍记吴氏“好轻财,士人有一长,即收录无弃。与人计事,相对如家人父子。或有诘难,益喜与相往复,娓娓不倦。生平非盛怒,无疾言遽色也”。当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者可比拟。此书为一九八五年上海书店《豫章丛书》影印本。

唐梅

我年二十五岁丁丑(1937)元宵后一日,去超山看梅。见大明堂前有所谓“唐梅”,年代更胜于宋梅,我此时已疑其非。后知抗战前几年,冠生园主人冼氏,为唐梅作宣传,修理大明堂时,偶在东吴家兜地方见一老梅,遂移至堂前,冒称唐梅,并立有石碑者,至今人尚懵懵也。

P3-5

序言

写在前面的话

启正

吴藕汀先生自幼家道殷实,过着左琴右书的生活,但成年之后,太半人生处动荡之世,个人命运便如一叶处江流之中。即便如此,先生仍能保持“自由之思想,人格之独立”,这于生者而言,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孤灯夜话》是吴藕汀先生的又一本随笔集。由于时代的原因,先生的大部分文字都是写在烟盒纸上,或小学生的方格本上,字体大小不一,他人难以辨认,整理这些文字的繁重任务,大部分由其哲嗣吴小汀先生承担。小汀先生说:“先父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曾表示,就这样随意地写,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为尊重藕公的想法,保持作品原貌,编辑只根据文字量的多少简单分了九卷,修正了一些整理稿中明显的错讹文字,通过查询相关资料补充了一些整理稿中缺失的文字。《夜话》内容涉及金石书画、版本考据、填词赋诗、种药养虫、人物故实、京昆弹词、社会变迁,可谓琳琅满目。文字处处见性情,像日记,又像时评。面对这样一位知识渊博又有真知灼见的文化老人,就如同坐拥一座格调不俗、藏品丰富的图书馆,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打开这本书,安安静静地读下去。

吴藕汀先生与中华书局的结缘已经有半个世纪之久。1958年,经由陈乃乾先生的绍介,藕公第一部作品《词名索引》由中华书局出版。2012年3月16日至31日,中华书局在国家图书馆的稽古厅举办“中华书局百年历程暨珍贵图书文献展”,展品中有1999年吴藕汀先生创作的一幅绘画作品,主要构图为远衬青山,近着红树,旁有茅屋,二人相对。作品右上题字如右:“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诗己卯年八月吴藕汀时年八十又七。”此作是经由谁人之手交予中华书局收藏,至今已经无从查考。藕公去世后一年,即2006年,中华书局编辑李忠良出差嘉兴,顺道访秀洲书局范笑我,恰逢吴藕汀之子吴小汀在场。当即达成了“吴藕汀作品集”的出版意向。自2008年8月以来,中华书局已出版的吴藕汀作品有《词名索引》、《戏文内外》、《药窗杂谈——与侗廔信摘录》、《十年鸿迹》、《鸳湖烟雨》。2013年,适值吴藕汀先生诞辰百年,《孤灯夜话》和《药窗诗话》(增订本)的相继出版,标志着先生的大部分重要作品已出齐,这算是对藕公最好的纪念吧。

书评(媒体评论)

仲尼称士,必任重而道远。汉人力田,与孝弟并重。牛乎牛乎,吾复不能以绘事限之矣。

——王蘧常题吴藕汀书室画牛阁

人弃我取,为当世难得之人。

——黄宾虹

品高学粹,自难与今人契合。但无论如何,终不可淹没,必将发扬光大也。

——周子美致吴藕汀

观其治学之勤,闻见之广,更不能以绘事一端限之矣。

——沈侗楼

施蛰存对(吴藕汀)先生极崇敬,晚每去多有言及。

——葛渭君

吴老是旧式文人,看问题的角度当然不会和今人一样。至少是提供一个非常有趣也非常有价值的角度。

——网友Nebula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5: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