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类生存的环境/中小学自然科普丛书
分类
作者 王乃樑//赵叔松//崔海亭//黄润华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为了保护和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每一个人都应该对地理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它的形成和演变,认识它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潜力。

基于这样的目的,《人类生存的环境》将向读者扼要地介绍我们的地理环境,讲述它的大地、海洋、景观和环境。

本书由王乃樑、赵叔松、崔海亭、黄润华著。

内容推荐

《人类生存的环境》由王乃樑、赵叔松、崔海亭、黄润华著。地球科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中无疑起着重大作用,而人们,特别是当代青少年对地球科学的性质、内容和重要性知之甚少。因此,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刻不容缓。同时,科学家们指出的当代全球性的人口危机、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等已逐渐引起从国家领导人到广大人民的关注,因而普及地球科学知识,让人民大众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提高爱护地球资源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实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编写了这《人类生存的环境》。

目录

前言 认识我们的地球环境

第一章 陆地地形的类型和成因

 第一节 地球内力塑造的地形

 第二节 地球外力作用对地表的雕塑

 第三节 河流与河流侵蚀、堆积的地形

 第四节 风与荒漠

 第五节 冰川与冻土

 第六节 海岸带

 第七节 地下水与溶蚀地形

 第八节 灾害性地貌过程

 第九节 地形演变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

第二章 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海洋

 第一节 起伏不平的海底地形

 第二节 千变万化的海洋环境

 第三节 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

 第四节 种类繁多的海洋沉积物

 第五节 富饶的海洋资源

 第六节 人类栖息的海岸带

第三章 地球表面的景观带

 第一节 鸟瞰地球景观带

 第二节 赤道奇观——赤道雨林与热带雨林

 第三节 热带落叶林和稀树草原景观

 第四节 亚热带常绿林景观

 第五节 温带夏绿阔叶林景观

 第六节 温带草原景观

 第七节 荒漠景观

 第八节 北方针叶林景观

 第九节 冻原景观

 第十节 高山景观

 第十一节 湿地景观

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第一节 人类——生物圈的新成员

 第二节 人类与大气圈

 第三节 人类与水圈

 第四节 人类与土壤圈

 第五节 人类与岩石圈

 第六节 人类与生物圈

结语 认同我们的地球环境

试读章节

地形或称地貌,是地表最主要的环境要素之一。陆地上某地地形的高低、起伏、陡缓决定着该地的气候、地表水与地下水、土壤、植被和动物等条件。地形的高低、陡缓和崎岖程度还影响到作用于地表岩石与土壤的侵蚀和搬运营力(如河流、冰川、波浪与风)的性质和强度。至于地形的崎岖或平坦程度对于居住和交通条件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

从形态上考虑,陆地的地形可以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与平原四大类。这四类地形规模有大有小,并且可以互相穿插。大规模的高原上可以附生着山地与盆地;山地中可以有盆地和平原;大规模的平原上可以矗立着孤立的山地和宽浅的盆地。在上述一级的地形类型上又附生着更低级的、更小的类型。这些在下面还要详细叙述。

按成因划分,地形可以分为两大类:(1)内生地形,即由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变动造成的地形,也称为构造地形;(2)外生地形,即由地表外动力塑造和雕刻成的各种地形。

地球的内动力与地下深处的岩浆活动有关。地表外动力是在重力场影响下水和大气沿地表的运动,包括地表与地下流水、冰川、风、波浪与潮汐等。它们对地表或近地表岩石进行刻蚀并将岩石碎屑搬运和堆积在另一处,这样就形成各种刻蚀或堆积地形。内生地形多半规模大,形成过程缓慢,造成诸如高大、绵长的山地,宽广、高耸的高原,巨大、深陷的盆地,广阔、无垠的平原等。内生地形的漫长形成过程可以通过地质学方法予以重建,它的现代过程则可以通过精密测量发现。后者的幅度一般不过每年数毫米。内生地形也有规模不大,并且快速形成的,例如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及与地震伴生的断层陡坎等。

外生地形规模较小,并且是叠加在内生地形主体之上的细节,就好像一个器具上雕刻或者涂敷的花纹一样。在地形学(亦称地貌学)的研究分工中,有的专门研究地球内力作用如何造成不同规模的地形及其形态特征,称为构造地貌学。这门学科不但需要地球物理学、地层学与构造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并且要求能将纯粹由地表外营力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地形从整个地表画面中剔除出去。这样,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骨架才能突现出来。

由于内生地形的形成过程多半是缓慢的,对现实环境影响不大,而外生地形的变化迅速,与现实关系密切,所以本书对前者只作概略讨论,对后者则将较详细地予以阐述。

第一节 地球内力塑造的地形

地球内力塑造的地形最显著的是地下岩浆喷溢到地面所形成的火山和熔岩高原。火山地形可以分为锥形、盾形和复合型等三种。锥形的主要由固体的火山碎屑组成。当上升的岩浆内聚积大量气体而引起爆炸时,岩浆物质沿地下管道溢出或喷射到空中,再堆积到地面就形成锥形火山。它的侧坡的角度是火山碎屑的堆积静止角,一般达到30~40度。锥顶的岩浆喷出口在火山活动停息以后就形成一个锅状的凹地,称为火山口。火山口积水成湖,称为火口湖。我国与朝鲜交界处的长白山就是一个锥形火山,其顶部就有火口湖,湖水从火山口的边沿一处溢出,下坠成为悬瀑。当上升的岩浆不含多少气体,沿地下裂缝上升到地面时,可以仍保持熔融状态,经流动一定距离才凝固成岩,称为熔岩。整个熔岩堆积体的形态则成为盾形。它侧坡的坡度在顶部约为10度,近底部约为2度。夏威夷的火山就是盾形火山的典型例子。复合型火山是火山碎屑与熔岩交替堆积而成的。在其形成过程中,火山碎屑堆积主要是加大它的高度,而熔岩堆积则加大其底座的宽度。它们的坡度近顶部可达30度,近底部接近5度。这种类型的火山所产生的对称与美观最受赞赏,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富士山和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

世界上的活火山或历史时期有活动的火山不下数百座。它们分布在陆上,也分布在海上,成为岛屿。然而它们相对集中在狭窄的地带上,最突出的是环太平洋沿岸,沿安底斯山、阿留申群岛与日本群岛分布;另一集中地带是从地中海到印度尼西亚的东西构造带。上述两条火山集中带也是地震集中带。它们都是与地下岩浆活动有关的。

岩浆活动在地表的表现还有大规模的熔岩高原。它们是由沿长大裂隙溢出的熔岩一次次堆叠而成。这种熔岩都是玄武岩。最突出的玄武岩高原的例子是印度西部的玄武岩高原,面积约达130万平方千米,最厚处约为3200米。

快速的内生地形还有与地震伴生的许多地面变形现象,如断层陡坎和地裂缝等。

缓慢形成的内生地形比较难以发现,但是利用地形学和地层学的方法也可以把它们揭露出来。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原来应为近似水平的地形面的变形看出地面是上隆、下凹或者折断了的。近似水平的地形面可以是堆积面也可以是外动力剥蚀削平而成的。长时间形成的内生地形可以分为两大类:地壳受到挤压而隆起或下凹的地形;地壳受到拉张而断裂下陷的地形。

P2-4

序言

杨遵仪

地球科学,简称地学。顾名思义,它是研究地球和包围着它的水圈和大气圈的形成、组分、结构、构造及其运动规律的学问。地球科学包括若干大分支:如研究地壳和地球内部的地质科学;研究地球所有水体的水文科学;研究大气圈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大气及其运动的大气科学;研究地球的表层、水和大气及其与人类和生物关系的地理科学等。面对范围如此广泛的研究对象,人们不得不把它们分割开来进行研究。因此,各大分支又划分为许多学科和亚学科。地球科学中已经命名的学科不下100个。例如,地质科学又分为:研究地壳的矿物学、岩石学和矿床学,研究地球构造的大地构造学和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形成约46亿年以来发展史的地史学,研究沉积地层及其化石的地层学和古生物学,以及研究地形的地貌学等。水文科学又分为水文学、海洋学、湖沼学、冰川学和水文地质学等。大气科学又分为气象学、大气物理学、天气学、气候学和海洋气象学等。地理科学又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等。

地球科学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息息相关,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地质学教会人们怎样找到各种矿产并确定其储量;我们已经发现并开发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今后还将继续发现和开发。钢铁工业急需的铁矿和锰矿等原料仍感不足,要依靠地质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去寻找。金矿是贵重金属金的原料,亟须大力发现和开发。以增加国家财富。各种有色金属,如铜、铅、锌和钨等矿的不断发现和开发,都直接为相关工矿企业服务,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水文学指导着水利工程的坝址选择和勘探、民用农用工业用地下水的寻找和溶洞水的利用。对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运动规律掌握愈深,则控制利用水资源的能力就愈强,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就愈大。大气科学与人们也有着密切关系,天气预报、台风预报、大江大河汛期天气预报和其他气象灾害预报,都直接牵动国计民生。从地理科学方面说,无论是各种地理图件的编制,还是国土利用、城市规划和环境整治等,无不密切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综上所述,可见地球科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中无疑起着重大作用,而人们,特别是当代青少年对地球科学的性质、内容和重要性知之甚少。因此,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刻不容缓。同时,科学家们指出的当代全球性的人口危机、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等已逐渐引起从国家领导人到广大人民的关注,因而普及地球科学知识,让人民大众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提高爱护地球资源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实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编写了这套《中小学自然科普丛书》,向人们宣传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以期更多的人认识地球科学,为地球科学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这套丛书共三册:《人类的家乡——地球》,介绍地质科学的基本知识;《风云变幻的大气》,介绍大气科学的基本知识;《人类生存的环境》,介绍水文科学、地理科学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着眼于长远的社会效益,决定出版这套丛书。这套《中小学自然科普丛书》的问世是适应其时、符合急需的,相信必定能收到不可忽视的效果。对于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我们代表广大地学界的同仁表示衷心钦佩和感谢。

希望广大读者能从本丛书中得到收获,并请对我们所编的这套丛书中的不足之处不吝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