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德雷曼编著的《逆向投资策略》分为五部分,每部分都包括一个大的主题。第一部分会检视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些异常的投资狂热事件,这些危机让我们对投资者的行为产生了新的心理学认识。第二部分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批判性评论会帮助你精确理解:为什么最近大部分的市场崩溃被证明非常具有破坏力,以及为什么这次崩溃会持续如此长的时间。第三部分向我们展示了,尽管分析师在预测的时候很有信心,但长期来看,其预测与市场表现明显不符。在第四部分中,会介绍一些能够让你克服心理弱点和预测错误的逆向投资策略。第五部分会展望未来几年里我们应该对市场持怎样的态度。我们也会讨论投资者常用的投资工具。
大卫·德雷曼编著的《逆向投资策略》内容简介:逆向投资之所以会获得成功,是因为进行预测的投资者不知道自己的局限性所在。
历经半世纪,四次全面改版的投资经典:
1970年,《逆向投资策略(原书第4版)》前身《心理学与证券市场》面世。
1979年,经改版后的《逆向投资策略:证券市场成功心理学》面世。
1982年,79年版的《逆向投资策略》修订版问世。
1998年,临近世纪之交,德雷曼根据时代变化与十多年来积累的经验重写了《逆向投资策略》一书。
2012年,在华尔街经历了互联网泡沫与次贷危机的洗礼后,行为金融与投资心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新世纪跨入第二个十年之际,德雷曼再次重新演绎了自己的这本经典著作,对章节结构进行了全面调整,最终将本书呈现给广大读者。
在本版《逆向投资策略》中,德雷曼向读者展现了这样一个投资世界:从心理学的角度诠释了市场波动和泡沫产生与崩溃的机制。批判了有效市场理论等金融学经典的致命缺陷。反省了专业投资者预测失败与投资回报较差的根本原因。结合行为金融与逆向投资策略,开创21世纪投资的新范式。警示广大投资者在未来投资市场中的各种机遇与挑战。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译者序
译者简介
前言
第一部分 心理学前沿的启示
第1章 泡沫星球
何必为泡沫和恐慌烦恼
狂热的共性
泡沫会随着时间改变吗
当代的股灾更严重
了解早期的泡沫事件
新心理学一瞥
第2章 危险的情绪
情绪:心理学的一个强大的影响因素
对概率不敏感
风险判断和收益呈负相关性
持续性偏差
时间解释效应
情绪对证券分析的影响
基本面和股价的背离
证券分析的重要性
情绪会严重影响证券分析吗
大逃亡
第3章 决策的危险捷径
心理捷径
习得性危险(近因性和显著性)
谁在一垒
图表通常需要详细注解(代表性偏见)
小数法则
自封的猎手的辉煌
提防政府的统计数据
对先验概率的漠视
回归均值
冗余信息所扮演的角色
由信息超载引发的偏见
启发式数学
锚定和后见之明
启发法和决策偏见
第二部分 新黑暗时代
第4章 穿斜纹软呢夹克的征服者
革命性的新金融假说
历史回顾
强大而新颖的假说
专家们迎面而来
学术界的闪电战
有效市场军团不断壮大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有效市场假说的胜利还是特洛伊木马
支持有效市场假说的专家
思想的力量
阿基里斯腱
第5章 皮肉之痛
1987年大股灾
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崩溃
2006-2008年的房市泡沫和大股灾
理性的市场没有泡沫或股灾
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第6章 有效市场和托勒密本轮
波动性的最后落脚点
贝塔系数登堂入室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波动性理论接二连三破产
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波动性假设的谬误
有效市场假说的致命要害
统计学漏洞和私设法庭
有效市场假说投资表现测量方法应重新修订
可怕的异常现象
有效市场的另一个挑战
市场效率的曲折之路
有效市场假说战舰的更多漏洞
其他违背有效性的证据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中的黑洞
有效市场假说的黑天鹅
信仰的飞跃
现代经济的危机
与恶魔的契约
第三部分 有缺陷的预测和可怜的投资回报
第7章 华尔街预测成瘾
心理学和投资失误
信息处理的弱点
多少才能称得上太多
过度自信退出舞台
分析师一贯的乐观
亏损的不二法门
第8章 你能下多大的赌注
预测之罪1:预测公司的收益
预测之罪2:长期记录
预测之罪3:偏离平均预期
预测之罪4:行业预测
预测之罪5:分析师在繁荣期和衰退期的预测
预测之罪6:这意味着什么
预测之罪7:我很特别
预测之罪8:预测失误的原因
预测之罪9:心理因素在决策上的影响
预测之罪10:局内人和局外人
预测之罪11:预测者的诅咒
预测之罪12:分析师的过度自信
第9章 不速之客与神经经济学
意外和市场
成长不惧价高
意外:我们的研究结果
历史数据透出规律
差异中的共性
正面意外的影响
负面意外的影响
触发型事件效应
第一种触发型事件效应
第二种触发型事件效应
“事件强化”效应
神经经济学和市场
意外效应的变化
第四部分 市场反应过度:新的投资规范
第10章 通向赢利的逆向投资路径
颠倒的投资世界
概念股的墓葬群
低市盈率策略成功的早期证据
难以置信的时代
为什么耽搁了那么久
伟大的发现
最后一枚图钉
小结
第11章 从投资者的过度反应中获利
投资者过度反应假说
投资者过度反应假说引出4项逆向投资策略
实施逆向投策略
使用投资者过度反应假说的概率
远离蓝筹股
经验是良师
第12章 行业逆向投资策略
新的逆向投资策略
为什么投资行业内最便宜的股票
防御型团队
投资组合的其他考虑
第13章 困难市的投资
突发下跌和2011年8月的市场恐慌
高频交易的其他潜在问题
8月炮火
通向灾难的快车道
你应该做什么
波动性旋风
保护性措施
其他逆向投资策略
卖出的时点
第14章 更好的风险理论
从雕像被推倒说起
第一个金融启示:流动性
流动性不产生流动性
第二个金融启示:杠杆
流动性和杠杆:死亡组合
其他风险因素
第三个金融启示:通胀
超越“谨慎人”原则
股票风险更大?
风险转化为收益
第四个金融启示:税收
这幅图画有什么毛病吗
不可靠的国债
测量风险的更好方式
采用更适用的风险分析
第五部分 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第15章 用别人的钱赌博
救助咏叹调
主席先生
事情是如此简单?
次贷雪球
赌场的新花招
美联储和监管机构在哪里
与系统博弈
第16章 不易察觉的手
自由贸易
我们处在自由贸易的新时代?
未来的通货膨胀
致谢
作者简介
注释
参考文献
第一章泡沫星球
你还记得过去把投资当作一件趣事的那些日子吗?我记得。对我来说,20世纪60年代末的纽约金碧辉煌,那时我20来岁,正当年。我是在股市泡沫破灭(Go—Go Bubble)的前一年开始从事分析师的工作。我们购买的所有股票都在上涨,而且不只上涨20%或30%;甚至,对这种涨幅都不屑一顾,并且感叹到得到如此的收益简直就是对资金的浪费。计算机服务公司、医疗保健、半导体公司股票和很多能上涨10倍、20倍甚至lO0倍的股票,才是我们的最爱。我们都将变得很富有,或者说我和其他年轻的同事们在接下来18个月里都抱有这种不切实际的期待。
我们那时是新生代,对市场非常陌生,经常嘲笑那些只买蓝筹股和提醒我们在市场见底之前赶紧出售股票的守旧派。他们难道没有意识到牛市才刚刚开始吗?越来越多的分析师开始推荐热门股票,而所有大证券基金也纷纷买人热门股,基金净值迅速飙升。这一次和20世纪20年代的那次一样,所有人都开始买卖股票。随着股市不断创出新高,我们的幸福感延绵不止。
那时候我的一位朋友(就叫他蒂姆好了)参加了一项小组活动,他声称要通过活动达到自我改正的目的,但从聊天中可以看出,其实他更想认识新的有趣的女人。不管当时的情形如何,火热的股市永远是小组的谈资。蒂姆聪明,口才又好,总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快就成了焦点人物。这个由心理分析师(他本人也是个贪心的投资者)主导的小组讨论逐渐演变成了选股讨论会。其中的一个组员.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中年商人,认为自己是金融上的失败者。他听从了蒂姆对股票的建议——当股价翻倍的时候,股价还会继续翻倍,再翻倍,让他一下子就变成了成功的商人,一个千万富翁。他变得非常自信,甚至让蒂姆感到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但这位商人新发现的金融帝国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很快市场开始急转直下。他的保证金仓位很重。当那个“股票识别法则”不灵时,他破产了。蒂姆也不得不将那位商人作为答谢的伯爵名表原物奉还。那时我的这位朋友转战到曼哈顿第一大道的酒吧,他希望那里可以为他提供自我价值的实现感。但我们仍然充满信心,认定市场下跌只是一个快速修正过程。我们所投资的股票,不像其他投资者投资的股票,我们的股票是实实在在的,一定会上涨得更高……
可惜,我们中间没有人从般市逃走。
最终,很多朋友的获利损失殆尽.本金也严重缩水。随着市场继续下行,我慢慢想起我是一个价值分析师,于是我带着仅有的一点获利以及新长出的溃疡(结果证明这只是神经太紧张了)离开了股市。但从中我学到了一课,即股市的上涨很波澜壮阔,但牛市的结束令人毛骨悚然。尽管我受过训练,对泡沫也有所了解.但我还是被市场打败了。
尽管股价在上升的过程中带来了几乎无穷尽的快乐,但泡沫一旦被戳破,就像是跌入了但丁笔下的第八层地狱。并且,泡沫并非只是股市偏离正常轨道这样的随机事件,像我们将会看见的那样,泡沫与市场行为是一个整体。它们显著放大了市场的过度反应,而且永远在和投资者的最大收益背道而驰。泡沫生成机制以及泡沫破裂时市场的反应,长期来看非常一致。遗憾的是,人们往往不善于从错误中学习。
考虑一下这种情形。
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市场成交量持续单边上升,随着市场的每一次修正,投资者近乎普遍的信心,从认为市场注定会再次创新高到开始对其产生怀疑。当反弹一次次失败,这种怀疑就变成了深深的焦虑。这一次事情会很不同吗?
接下来就是追加保证金的通知!作为经济增长和消费的核心——金融工具,没缘由的开始急转直下。不只是2%或3%的下跌,常常是一天下跌10%或更多。到底发生了什么? 谣言开始蔓延,一家又一家的大机构濒临倒闭。需要采取措施阻止这种有可能引发前所未有的恐慌式崩盘。不愿意干预市场的美国总统被其首席顾问告知,应发表经济展望良好的声明,承诺在市场的短暂停歇之后,国民经济的大繁荣将会到来。
协助总统安抚市场的是他非常尊敬的财政部长,他曾是华尔街最强大的一家投资机构的主席,也是他那个时代的传奇人物。其他市场强人物也把资金和个人声誉押在了财政部长和总统身上。
财政部与美国各大银行的总裁以及投资银行家一起,试图迎头阻击这场看上去像是经济大灾难的事故。一项巨大的银行救援计划很快被执行。这个消息让股票一路上扬。受到摧残的投资者希望这项行动可以挽救市场和金融体系,但反弹在一周内就失败了,股价再次一落千丈。如果银行和大资金池都不能找到一个支撑点,谁还能撑得住呢?很多专家现在看到了整个金融瓦解市场的可能性。
当然这一幕就发生在声名狼藉的2008年大股灾之前,是吧?但等一等,这种描述与1929年10月的大股灾之前的混乱也很相似。非常神奇,不信你可以把总统换成乔治w.布什或者赫伯特·胡佛,财政部长既可以是亨利·保尔森,也可以是安德鲁·梅隆。
这些大股灾造成了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呢?1929年的大股灾以及之后的大萧条,将震动之波推向了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体系之中,彻底改变了美国人对他们熟知的华尔街的忍耐度。在1929年之后的几年里通过了很多重大的法令,以阻止那些被发现的惊人的滥用行为。但在此后一二十年里,没有一项改革能重塑人们对金融系统的信心。当美国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义务兵役法在1940年重新执行时,股票经纪人在100个最不重要的行业分类中排名第99位,因而不能豁免兵役。失业人口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20%左右或高于20%,,而由蓝畴公司构成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市值,从1929年的1 500亿美元下跌到1932年的170亿美元,下跌幅度为89%。
2007—2008年的大股灾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毁灭性特征,金融类股票在短短的21个月里下跌了83%,差不多只有1929年大股灾到1932年股市最低点耗时的一半。资产价值的迅速跌落让恐惧的放款人拒绝贷款给急需资金的银行,而作为几个世纪以来贸易齿轮不可或缺的金融润滑剂的信贷完全被冻结了。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认为这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严重的信贷收缩,工业界处于自黑暗时代。以来从未经历过的信贷困境的边缘。P2-5
请与投资思想家大卫·德雷曼同行
龙去蛇来,万象更新!辞旧迎新之际,郑博士又将全球“逆向投资之父”大卫·德雷曼(David Dreman)的传世经典之作——《逆向投资策略》的第4版译成了中文,“泊”来中国。无疑,这是郑博士献给中国投资者的一份最好的新年礼物。
之所以将这份礼物称之为“最好”,就在于投资者可以从书中找寻到不确定的投资市场上藏着的那粒确定的思想种子:一颗总会生根发芽,释放光芒,并且内含赢的秘密的种子。
需要提醒的是,这粒思想种子,是大卫·德雷曼系统地总结自己50多年征战华尔街的经验与教训的结晶,由34则浓缩而成的具体的心理学指导原则构成。
谈到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大家自然会想到“市场先生”。这个源起于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寓言故事,对后世的投资行为带来了明显的正能量与好声音。股神沃伦·巴菲特对此也说过,“为了使自己的情绪与股票市场隔离开来,总是将‘市场先生’这则寓言故事谨记在心。”
格雷厄姆认为,市场先生有个可爱的特点,即他不介意被人冷落,如果市场先生所说的话被人忽略了,他明天还会回来并同时提出新报价。市场先生对我们有用的是他口袋中的报价,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市场先生看起来不太正常,你就可以忽视他或者利用他这个弱点。但如果你完全被他控制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其实,一定程度上,德雷曼在书中讲的就是如何让投资者不被“市场先生”所控制,尤其是不被市场先生的情绪所误导并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正因如此,德雷曼提醒投资者:股市通常是在投资者情绪驱动下,出现价格脱离内在价值的情况。他接着说,如果想战胜市场,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逆向投资原则,也就是说,要利用其他投资者的错误来寻找利润点,寻找那些被低估的股票,同时回避那些被高估的股票。被低估的股票价值终将被市场所发现,而被高估的股票价格也终将实现其价值的回归。
在许多人看来,所谓“逆向投资”就是和多数人的投资行为相反的“高见”。假如按此理解德雷曼的逆向投资原则,那就大谬了。事实上,德雷曼以行为金融学为基础,即投资心理学作为“逆向投资”的理论武器,动用了作者及其他人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成功心得和失败教训,逐条反驳了时下仍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效率市场理论”的每个假设,最终得出属于作者自己的独特的投资心理学指导原则。不仅如此,理论研究之后,作者还通过大样本统计检验配上自己的投资实证研究,从而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完善与发展了实践与实战性很强的“逆向投资体系”。
被低估的股票价值终将被市场发现,而被高估的股票价格也终将实现其价值的回归。这一结论,在中国股市同样适用。在去冬今春的跨年度行情中,以银行股为首的大盘蓝筹股价值的回归与以中小板、创业板为首的小盘高估值股票价值的回归,就是最好的证明。
实战中,我们常常感叹,即使我们有了最优的资金管理、好的交易方法,但是由于贪婪与恐惧,欲望与痛苦,又让我们偏离了走向成功的道路。因此,情绪与心理的管理。对于成功交易亦举足轻重。令人高兴的是,德雷曼在其《逆向投资策略》第4版中,进一步完善了自己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投资范式,对股市投资中的情感理论与神经经济学也作了专门的讨论。其中所内含的赢的秘密之养料值得大家汲取。愿广大投资者在成功之路上与大卫·德雷曼一路同行!是为序!
经济日报(集团)社高级编辑
证券日报社资深副总鳊辑马方业
2013年2月于北京
德雷曼的表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没有任何复杂的数学推演和深奥的理论阐述,而是娓娓道来,充满引人入胜的故事及经验总结。但是,并不因此就降低了该理论的应用价值,因为真理往往是简单朴素的。——徐洪才 著名经济学家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
德雷曼不愧为逆向投资策略的大师,他用简明的心理学原理完善了这一投资策略。——《纽约时报》
扔掉所有的金融学术著作吧,仅看德雷曼的书就够了——唐·菲利普斯晨星公司主管
大卫·德雷曼总是鹤立鸡群,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德雷曼总是能在投资原理的土地里去粗取精,发掘隐藏的宝石,而且他也确实非常精于此道。通过寻觅不受欢迎的股票,回避受人追捧的股票,德雷曼成为投资市场的真正赢家。——约翰·里斯 全球最大财经博客网站Alpha See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