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子编著的《这年头小孩也不容易混(我们的成长故事1)》精华本丛书之一,是专为广大青少年朋友量身打造的精神读本,以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目的;以亲情、友情、青涩的爱情为主线;以我们的成长故事、我们的青涩时光、两代之间、师生之间、人与自然等主题为系列,伴随每一个孩子愉快地度过自己的青春期!
《这年头小孩也不容易混(我们的成长故事1)》是华夏出版社《课外阅读》杂志的精华本丛书。
《课外阅读》杂志,面向初高中学生,积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高品质的精神食粮,受到广大学生、家长、老师的好评。为了让刊物中的佳作走进更多读者的视野,我们在繁忙的期刊工作的同时,精选出本丛书。
《这年头小孩也不容易混(我们的成长故事1)》由柘子编写。
在一栋高层住宅里,每层楼的安全门旁边都放置着一个垃圾桶。十八楼也不例外,例外的是六户人家中有一户外国人。
逢年过节,垃圾桶里放满了掏空了礼物的盒子;过节后,垃圾桶边堆满了垃圾。
这天,王太太倒垃圾的时候,发现垃圾桶边有一堆衣服,像商店里的新衣服一样,干净且平整,还能闻到衣服上淡淡的香水味道。
第二天,王太太倒垃圾的时候,遇到外国邻居正往垃圾桶边放一堆书。外国邻居太太主动和王太太打招呼:“你好!我叫丽太太。”她的普通话讲得很棒。原来丽太太要回国一段时间,暂时不住这间房子了。
丽太太问:“请问,您知道有志愿者组织吗?”王太太不理解:“什么志愿者,去边疆的志愿者吗?”丽太太说:“不,是慈善机构的志愿者,专门收集捐赠品给需要的人。”王太太似乎明白了:“噢,你只要往垃圾桶一扔,就会有人捡去的。”丽太太摇摇头:“扔,是一个不好的词,我是想送。这些东西曾经和我在一起,我希望将它们送给需要和喜欢它们的人使用。”丽太太的中文学到家了,连词意也这么精确。王太太终于明白了:“好,我看看有没有朋友需要你的东西,让他们来拿,好吗?”丽太太高兴了:“好,请到我家来看看。”
客厅已经收拾过,堆放着洗干净的被褥和窗帘,用纸盒装好的童车,简单的家具和餐具,鞋子放在鞋盒里并写上了鞋码。王太太感叹地说:“这些东西你都不要了,还这么费神清洁它们,你太好心了。”丽太太说:“这是对接受者的尊重。如果我把它们随便丢弃在垃圾桶里,就说明这些东西是废物,而不是我送给别人的。要是有人捡了废物去使用,就是对他们的羞辱。这样做不仅对别人不尊重,也是对自己不尊重。”
王太太打电话通知了一个打工小青年前来拿需要的东西,那小青年立即来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么干净的东西可以免费获得。小青年再三问丽太太:“你不想要个最低价吗?意思意思。”丽太太说:“我只想听您说,您很需要这些东西,并非常喜欢它们。施舍是人最大的快乐,您满足了我的快乐,我还要感谢您。”这时候,丽太太的儿子提着他的一袋玩具问:“妈咪,这个哥哥有儿子吗?”丽太太笑了:“这个哥哥还没有儿子,但他自己可能会喜欢你的玩具,因为他还是个大小孩。”小青年立即表示非常喜欢这袋玩具,于是小男孩详细地介绍了每个玩具的名称和特性,并希望新主人能陪伴玩具睡觉。小青年发誓说一定让玩具和他睡在一起,并把玩具的名字记了下来。
王太太感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自此以后,王太太在淘汰衣物的时候,先洗净叠好并用塑料袋装好,鞋子放在盒子里并写上鞋码。垃圾桶边不断出现的新变化影响了邻居,大家都不吭声,却暗地里效仿起来。十八楼的风气很快被小区管理处发现,宣传栏里出现了一篇题为《施舍的快乐》的小文,介绍了十八楼的好风气。不久,这个小区的垃圾桶都发生了变化。
美国旧成衣出口排在出口收入的第六位,一定是那些志愿者组织在垃圾桶边收集来的“新”衣服起了重要作用。据说有百分之四十四的香港人淘汰没穿过的新衣服,但不知道他们是用何种方式淘汰的。对于贫富有差距的世界,施舍的快乐当是值得尝试的快乐。而施舍的快乐一旦成为风气,浪费就会被遏制,因为接受施舍不再是羞辱,而是同样的快乐。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