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洋军阀史话(共4册)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丁中江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北洋军阀史话(共4册)》是台湾历史学家丁中江先生呕心沥血之作。

一部既能增长知识又可阅读欣赏、宛如文学作品的历史著作。

自1964年问世以来,行销华语世界数十年,至今累计印行十余版。

内容推荐

《北洋军阀史话(共4册)》由丁中江所著,讲述了袁世凯小站练兵,迄张学良东北易帜,历时五十年,勾画出清末民初军阀纷争的历史画面。

北洋军阀,是指北洋时代拥兵干政的军人,他们多为袁世凯培植的卵翼,以“我北洋团体”、“我北洋派”自称。

北洋军阀既代表袁世凯和他的这股势力,同时也代表了他们统治大半部中国的这一时期。

《北洋军阀史话(共4册)》是丁中江先生积累多年心血的力作,资料翔实,记述完整,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北洋军阀史的研究很有参考价值,是一部既能增长知识又可阅读欣赏、宛如文学作品的历史读物。

作者以新闻分析手法处理大量历史资料,条理井然,眼光独到,书中附有大量珍贵资料和图片,对填补坊间有关民国初年历史著作的缺失极有助益。

目录

北洋军阀史话一

阮文达序

再版胡健中序

五版沈云龙序

一 北洋时代

二 早年的袁世凯

三 朝鲜练兵

四 列强逐鹿朝鲜

五 张謇和袁的恩怨

六 甲午战争与马关和约

七 穷则求变

八 小站练兵

九 康有为鼓吹变法

十 百日维新

十一 新政功败垂成

十二 康有为逃脱

十三 袁的《戊戌日记》

十四 义和团之变

十五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十六 辛丑和约

十七 北洋大臣任内

十八 北洋军系的形成

十九 预备立宪的远期支票

二十 死里逃生,洹上归隐

二十一 革命事业风起云涌

二十二 黄花岗之役和保路运动

二十三 辛亥武昌起义

二十四 各省响应革命

二十五 拔大树

二十六 南京光复

二十七 清廷最后的挣扎

二十八 和谈

二十九 南京临时政府

三十 北方的革命活动

三十一 军心摇动

三十二 清帝退位

三十三 孙大总统荐袁自代

三十四 北方兵变

三十五 第一任民国政府

三十六 袁唐分手

三十七 内阁性质争议

三十八 陆徵祥超然内阁

三十九 张振武被杀

四十 黎元洪卖身投靠

四十一 宋教仁毁党造党

四十二 孙、黄、袁、黎四巨头协定

四十三 赵秉钧张冠李戴

四十四 俄侵外蒙,英侵西藏

四十五 大借款似毒药

四十六 政府和国会

四十七 宋教仁被刺

四十八 宋案水落石出

四十九 袁世凯的真面目

五十 李烈钧湖口誓师

五十一 第二次革命

五十二 虽胜犹败,得不偿失

五十三 蹂躏民主

五十四 熊希龄名流内阁

五十五 民国正式总统

五十六 袁和国会交恶

五十七 袁解散国民党

五十八 黎元洪北上入瓮

五十九 章炳麟龙泉寺“读书”

六十 袁家的新约法

六十一 徐世昌出山复古

六十二 白狼军神出鬼没

六十三 复辟谬说

北洋军阀史话二

六十四 欧战给日本造机会

六十五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六十六 中日会谈经过

六十七 冯段离心离德

六十八 张作霖和陈宦

六十九 杨度和筹安会

七十 国体论战

七十一 梁士诒和请愿联合会

七十二 外交上遭遇阻力

七十三 假戏真做

七十四 “半”推“全”就

七十五 皇帝总统

七十六 孙中山讨袁

七十七 蔡锷和小凤仙

七十八 唐继尧待机而动

七十九 云南护国起义

八十 讨袁军事部署

八十一 康有为和袁世凯

八十二 贵州紧随云南

八十三 四川战役

八十四 广西响应

八十五 广东被迫独立

八十六 浙江独立

八十七 军务院组成

八十八 张宗昌暗杀陈其美

八十九 袁被迫下令撤销帝制

九十 众叛亲离

九十一 冯、张、倪南京会议

九十二 陈宦求和与四川独立

九十三 段祺瑞组责任内阁

九十四 湖南陕西独立

九十五 皇帝总统归天

九十六 川、陕、粤取消独立

九十七 洪宪余波

九十八 黎元洪继任总统

九十九 段祺瑞大权独揽

一○○ 将星殒落,国丧元勋

一○一 府院不和黎段水火

一○二 国会和政党复活

一○三 徐树铮和阁潮

一○四 浙江的变动

一○五 奉天的内讧

一○六 段阁和日本交往

一○七 私愤介入国策

一○八 张勋的三次徐州会议

一○九 对德绝交

一一○ 督军团和公民团大闹北京

一一一 督军团再施压力

一一二 黎免段职

一一三 徐州的复辟会议

一一四 黎元洪引狼入室

一一五 复辟闹剧

一一六 伪谕、伪官

一一七 段祺瑞马厂誓师

一一八 辫子军不堪一击

一一九 劫后的北京城

一二○ 冯国璋扶正

一二一 罗佩金督川被逐

一二二 戴戡战死四川

一二三 孙中山在粤护法

一二四 段祺瑞在湖南碰壁

一二五 桂系自救反皖

一二六 关外的变化

一二七 冯段暗斗明争

一二八 段辞职和天津会议

一二九 天津督军会议

一三○ 段祺瑞改任参战督办

一三一 冯国璋南下受阻

一三二 主和派低头

北洋军阀史话三

一三三 奉军首次入关

一三四 北洋军进占岳州

一三五 段祺瑞三度组阁

一三六 南方军阀各行其是

一三七 湖南战役

一三八 亦战亦和

一三九 吴秀才脱颖而出

一四○ 徐树铮杀陆建章

一四一 安福国会

一四二 徐世昌就任总统

一四三 副总统难产

一四四 和平之声不绝如缕

一四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一四六 徐树铮西北筹边

一四七 外蒙撤治

一四八 巴黎和会

一四九 山东问题失败

一五○ “五四”爱国运动

 附录 曹汝霖的自白

一五一 学潮结合政潮

一五二 曹、章、陆免职

一五三 拒签《凡尔赛和约》

一五四 反日爱国运动遍全国

一五五 和谈两个难题

一五六 上海和会

一五七 王揖唐上海碰壁

一五八 张作霖统一东北

一五九 直皖争夺上海

一六○ 靳云鹏组阁

一六一 皖系直系明争暗斗

一六二 滇军在粤分家

一六三 七总裁内讧

一六四 吴佩孚衡阳撤军

一六五 张敬尧为害三湘

一六六 湖南重见天日

一六七 张作霖扮演和平先生

一六八 直皖两系正式翻脸

一六九 奉军入关助直

一七○ 直皖的三天战争

一七一 惩办祸首处理善后

一七二 天津巨头会议

一七三 唐继尧出亡广州

一七四 联省自治运动

一七五 广州军政府的颠沛

一七六 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

一七七 湘军援鄂

一七八 吴佩孚扬威两湖

一七九 山东五子

一八○ 唐继尧重返云南

一八一 湖南谭、程、赵之争

一八二 孙中山在桂林主持北伐

一八三 孙中山北伐的阻碍

一八四 第三任靳阁垮台

一八五 梁士诒短命阁揆

一八六 曹、张、吴三角之间

一八七 直奉两系翻脸

一八八 第一次直奉战争

一八九 冯玉祥进军河南

一九○ 徐世昌辞职

一九一 黎元洪再作冯妇

一九二 吴佩孚调冯玉祥离豫

一九三 废督裁兵徒托空言

北洋军阀史话四

一九四 “黎”菩萨自身难保

一九五 直系分裂

一九六 罗文干和金佛郎案

一九七 陈炯明叛变

一九八 孙中山离粤去沪

一九九 福建的三角斗争

二○○ 从汪大燮到张绍曾

二○一 临城劫车案

二○二 滇桂军逐走陈炯明

二○三 孙中山回粤就任大元帅

二○四 南北之间

二○五 黎元洪被迫下台

二○六 国会自行延长任期

二○七 曹锟贿选

二○八 卖布总统

二○九 东南的和平公约

二一○ 江浙战争齐胜卢败

二一一 西南局势纷扰

二一二 创办黄埔军校

二一三 张作霖率军六路入关

二一四 吴佩孚四照堂点将

二一五 第二次直奉之战

二一六 吴佩孚浮海南下

二一七 曹锟变成阶下囚

二一八 冯玉祥和国民军

二一九 段祺瑞入京摄政

二二○ 废帝被逐出宫

二二一 张作霖入京出京

二二二 孙中山北上逝世

二二三 蒋中正荡平两广群魔

二二四 长江的战火

二二五 五卅惨案

二二六 孙传芳驱逐奉军

二二七 吴佩孚查家墩再起

二二八 郭松龄联结冯玉祥

二二九 滦州兵变

二三○ 郭松龄兵败被杀

二三一 徐树铮廊房遇害

二三二 冯玉祥突变孤立

二三三 唐生智迫走赵恒惕

二三四 从许阁到贾阁

二三五 奉军入关击冯

二三六 国民军退守北京

二三七 吴拒冯系投靠

二三八 颜惠庆摄阁

二三九 吴张两巨头北京会晤

二四○ 南口冯军苦战

二四一 军阀杀记者

二四二 蒋中正誓师北伐

二四三 唐生智投效革命

二四四 吴佩孚痛失湘鄂

二四五 革命军底定江西福建

二四六 奉张就任安国军总司令

二四七 奠都南京

二四八 吴佩孚挥泪离郑州

二四九 吴佩孚凄凉蜀道

二五○ 张作霖自封大元帅

二五一 冯玉祥会师中原

二五二 阎锡山加入革命

二五三 龙潭大捷

二五四 蒋中正下野、复职、渡江北伐

二五五 日本出兵山东和济南惨案

二五六 光复北京祭告孙中山

二五七 日本军阀炸死张作霖

二五八 张学良杀杨宇霆、常荫槐

二五九 东北易帜全国统一

附录 民国元年至17年北京政府名单

 1.北洋政府历任元首(总统、执政、大元帅)姓名表

 2.北洋政府历任国务院国务总理姓名表

 3.北洋政府历任国务院及阁员姓名表

编后记

试读章节

中日谈判朝鲜事件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正月十八日举行,清朝首席代表是李鸿章,代表是吴大潋和续昌,日本全权代表是宫内大臣伊藤博文、农商大臣西御从道。谈判从二月十七日开始,至三月四日结束,议定条款三项:(一)四个月内中日尽撤驻韩军队;(二)中日两国均无庸派员教练韩兵;(三)遇有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派兵赴韩,应先互相照会。

从这次条约中可以看出日本已取得和清朝在朝鲜的同等地位。

《江华条约》使朝鲜自认非中国属国;《天津条约》则使清廷自认朝鲜不是中国的属国,同时日本因此取得和中国同等地位,当时官吏的愚蠢,真是痛心之至。

袁世凯变成了这次事件的罪魁,大家都把责任推到他的身上,他看到朝鲜局势的任人宰割,非常痛心。原来他在朝鲜期间,曾多次上书给北洋大臣(朝鲜事务属清北洋大臣管辖),他认为朝鲜终必有大乱,韩王庸懦无能,所以建议朝廷选派一个监国代朝鲜王执掌政柄。这时的北洋大臣是李鸿章,他虽然同意袁的意见,可是他正苦恼于中法和议未定,怕在朝鲜出乱子,所以把袁的建议搁置。袁世凯继续上书痛切陈言,但仍未见采纳。

这时刚巧遇到袁的嗣母牛氏生病,袁乃要求请假回籍,所以他便和来韩查案的吴、续两大臣一同返国。这是光绪十年(1884年)十二月的事。他在天津谒见李鸿章,再把他的建议上达,李仍不接受,他只好要求请假两个月,返回陈州府了。

清廷既然把自己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分了一半给日本,这与袁世凯企图更深一步控制朝鲜的计划完全背道而驰,其实朝鲜仍然把中国当作宗主国。当时朝鲜想增兵三营,要求北洋大臣仍派袁世凯前往练兵,可是清廷既已与日本签了条约,所以自然不会同意,而袁世凯这时则已回家乡休假了。

最可笑的,是清廷对朝鲜的统驭既没有原则,又没有目标。举例来说,在朝鲜壬午年以前,亲华派是大院君李昰应,而亲日派是闵妃和她的家族,可是吴长庆率兵到朝鲜来时,竟助闵妃平乱,诱缚大院君至保定拘押。甲申年中日在朝鲜互争雄长,这时闵氏一家都是亲华派了,照理清廷就该全力支持闵氏,可是清廷的军机大臣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却又主张释放大院君回韩。大院君被清廷押禁了许多年,内心当然仇恨清室,闵妃和大院君是仇人,这时见清廷又要送大院君回韩,自然也对清廷失望。

光绪十一年(1885年)夏天,清军由朝鲜撤退回国后驻戍旅顺,这时北洋大臣正计划护送大院君回韩的方法,因怕闵妃一系的韩人抗拒,当时定计遣水军提督丁汝昌和总兵黄金志、王永胜、张绍华、黄建筅等率领水陆两军押送。但是外间流言甚多,认为清军变相返韩,日本也以此质询清廷。李鸿章深感焦灼,乃决心召袁世凯至津,准备令袁负责押送。袁至天津,李鸿章口授方略,指派为护送专使。八月十二日清政府正式宣布释放大院君李昰应,并遣送回国。十九日袁世凯和大院君由大沽上船,分乘兵船两艘,鼓轮东驶,过烟台、旅顺,二十五日抵达朝鲜的仁川。

在朝鲜方面,闵妃这一派对于清廷送大院君返韩一事极为不满,闵妃竟逼使韩王拒派官吏前往迎接。袁世凯上岸后下榻中国行馆,同时分别照会各国兵船和领事,往复酬应,一面指责朝鲜政府无礼,竟不前来欢迎。第二天,朝鲜才派官吏和内侍来侍候。二十七日,袁世凯和大院君抵达韩京,韩王设幕南门,亲自迎接,于是大院君回韩的任务袁世凯总算完成了。

这时,在朝鲜又有新的酝酿,那不是日本而是俄国。俄驻韩公使威巴在袁世凯抵韩的先一日前往韩京,商谈条约要求陆路通商,同时以俄人来训练韩兵,保护韩国。替俄韩牵线的是总税务司穆麟德。穆麟德是德国人,但系清朝北洋大臣派遣来韩的,因其善弄权术,所以李鸿章撤去其职务,改以美国人墨贤理继任。穆挟恨投效闵妃,自称有拒大院君之策,并拉拢帝俄介入韩事。闵妃派穆在典圜局工作,月薪300元,可以自由出入宫廷。袁抵韩后洞悉其情,立即压迫韩王遣走穆麟德,俄韩的勾结遂告中断。袁世凯后来回天津复命时,李鸿章对于袁的应变之才大为赏识,袁之获李特别提拔,便是由此开始的。袁无形中也变成李对朝鲜问题的王牌了。这时北洋大臣奉到上谕:“庆军驻韩四载,前年乱党滋事,镇抚一切,因应机宜,尚称妥善,着择优保奖。”恰清廷驻韩商务委员陈树棠,称病请假,李鸿章乃奏请袁世凯以道员升用,赏加三品衔,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加委袁世凯为驻朝鲜交涉通商事宜。袁奉委后,乃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月初七启程再度赴韩就任新职。

袁世凯这次来韩,是第三次,又是这一年中的第二次,可是他这次所扮演的角色却是与以前相反,他前两次都是一手拿着剑,一手拿着强权,现在则是纯粹外交人员,虽然也需用武力作后盾,但是主要是樽俎折冲。

在这时候,清朝在朝鲜遭遇到的对手,不只是日本,还有俄国,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也想插手,因此袁世凯便展开一幕激烈的外交斗争。朝鲜内部的亲俄派以金嘉镇、郑秉夏为主,韩王也被说动。金、郑等私通俄国,愿受俄国保护,愿签约使俄国在朝鲜和中国地位一样。清廷获悉,令北洋大臣饬袁调查。袁已知韩国有秘密文件送至俄国,求俄保护,乃召韩国诸大臣至袁办公处询问。韩臣驰告韩王及王妃,王及王妃甚恐惧,乃派议政大臣沈舜泽、金宏集等先后诣袁谢罪,解释投俄事王廷俱不知,乃小人伪造,于是捕金嘉镇、赵存斗、金鹤羽等治罪,而俄国公使亦不承认有密约事。

光绪十三年(1887年)四月,美国人福久和韩臣洪英植、金玉均、金良默、郑秉夏等勾结,酝酿使朝鲜自主。袁世凯获悉,乃托病赴仁川,表示沉默抗议。韩王对袁的抗议深感不安,派近臣驰往慰问,并由朝鲜外务部照会美国公使,饬福久回美。这时福久和美籍总税务司墨贤理共商促使朝鲜借款开矿,而闵妃族兄闵咏翊,则向韩王建议认为中国最怕欧西各国,倘朝鲜能直接与欧西各国通往来,则中国必不敢强迫朝鲜。于是决定派朴定阳为赴美全权大使,派赵廷熙为赴英德俄意法各国特使。袁世凯获知闵咏翊的阴谋,即拟拘捕押赴天津,同时以朝鲜外交无自主权,不应直接派使出国事诘责朝鲜,朝鲜则以“使者已启程”来应付。袁这时乃要求朝鲜尽速召回特使,并派大员至中国谢罪,朝鲜政府公然不理。清廷退而求其次,要求朝鲜的特使到达出使国时,先赴中国公使馆报到,由中国公使偕同访谒,朝鲜方面依然置之不理,而对袁世凯则虚与委蛇。

这段期间可说是袁世凯办理对韩外交最艰苦的一个时期。

P17-19

序言

王湘绮(闽运)先生,以当代人写当代事,完成了一部“湘军志”;刊校甫竣,自己重读了一遍,不禁有“居然史迁矣”之感。但湘军志厚胡薄曾,是湘绮反复检阅档案,发现曾不如胡之处甚多,秉笔直书,不为私谊所影响,正是史家应有的态度,却料不到因此而招致了曾九帅(国荃)的不满,被迫销版毁书。虽然湘军志结果还是流传不朽,但湘绮老人当时不免感慨万千,深叹治史太难,年代远,失之真;年代近,失之偏;这艰辛,岂是率尔操觚者所能体味。

有人批评旧唐书“纪次无法,事实零落”;而新唐书则“用字奇涩,未免不文,刊削诏令,无不太略”。至于唐书以下,就更不足观了。但唐书之可贵,在于史官能守正不阿:刘知几领国史三十年,著作郎吴兢,襄辑史事,“则天实录”,实出兢手。至玄宗时,张说罢相继知几主国史馆,追览“则天实录”,中有宋环激动张说使辩证魏元忠事,张说不禁愤然叹道:“刘五(知几兄弟五人,行五)太不肯相假。”时吴兢在座,起而答日:“此兢编成,史草俱在,明公不可枉怨故人。”说遂请改易数字,兢正色道:“若循公请,是史非直笔,何足取信后世,况公肯受尽言,犯颜直谏,直声已足传播,奈何欲掠美沽名。”说拜服,仍令旧章,这与曾九帅迫王湘绮销版毁书,襟怀度量,又不知相去若干道里。

吾湘赵炎午(恒惕)前辈,在民初政坛,算得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当他读到中江兄“北洋军阀史话”初稿,竟自叹连置身其中,见闻亦未能如此详实,炎午先生极力推崇中江的著作,是因为这部书存“真”而且不“偏”;实在说,中江兄治史之长还不仅此,他是第一个用新闻分析手法处理历史资料的人,他确实做到了“述”而且“作”的最高境界。

袁世凯承淮军余绪,手创北洋军阀这个系统,他影响中国命运达半个世纪之久,直到他的身后,其幽灵仍围绕于北洋军阀之间,与当时动乱息息相关;中江兄穷二十年之力,完成了这部兼有史实与史论之长的钜著,他的心情,颇有“而今而后,死而无憾”的气概,他没有像湘绮老人一样自拟“史迁”,但确确实实承继了刘知几与吴兢的遗风。对于一个忧时忧国的书生而言,他真的是可以俯仰无愧了。

当祸乱相乘,颠沛造次之际,我和中江兄相处的时日最久,这一段文字的艰难缔造过程,我亦知之最深;因此,我敢于预卜“北洋军阀史话”,一定是一篇不朽之作。

后记

台湾历史学家丁中江先生,耗费二十年心血,撰写《北洋军阀史话》。自1962年起,在台北《大华晚报》逐日连载,脍炙人口。1964年初版问世,更是洛阳纸贵,一年之内便加印三次。此后,一发不可收,前后累计印行十余版,风靡华语世界五十年,成为一部不折不扣的历史类畅销书,同一题材、同一类型的著作至今尚无出其右者。据称,“世界各国大图书馆中,凡有中文藏书,必有《北洋军阀史话》”。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这部《北洋军阀史话》,以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2年版和台湾时英出版社2000年版为蓝本,并参照其他相关图书进行了校勘。一方面,吸收了友谊版对原有各版本史实错误的订正,大大增强了本书的可信性;另一方面,依据时英版增补了许多内容,尽可能多地保留了丁中江先生原著的风貌。相信这部出自台湾学者之手的《北洋军阀史话》,定会受到读者欢迎,帮助人们了解北洋军阀这一特殊历史时期。

应该说明的是,台湾诸版《北洋军阀史话》均为五册。其第五册名日“补遗本”,由“北洋军阀各派系”、“袁世凯的家族”和“一百年来中国史图”构成。“北洋军阀各派系”包括张国淦(《细说北洋军阀的起源》、张联菜《北洋军的建立》和唐在礼《辛亥以后的袁世凯》;“袁世凯的家族”包括袁克文《辛丙秘苑》和袁叔祯《我的父亲袁世凯》。这两部分内容散见在大陆有关出版物中,读者不难寻得。“一百年来中国史图”所收图片效果不佳,编排也略显粗糙,且很多内容与“北洋军阀”这一主题没有直接相关性。基于上述考虑,更考虑到《北洋军阀史话》卷帙浩繁,多出此册会徒增读者购书经济负担,故经过再三权衡,征得丁中江先生家属同意,此次出版该书,采纳了友谊版的策略,删除第五册,只出丁中江先生亲撰的前四册。

最后,感谢丁乃竺女士慨允商务印书馆出版《北洋军阀史话》,感谢王文生先生在我们联系版权所有人过程中提供的关键性帮助。但愿我们的努力没有辜负他们的美意。

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文化

2012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