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宗师传奇/马振邦武学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叶知秋//张力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力主编的《宗师传奇》内容介绍:马振邦自幼习武,不拘门派,遍访名师,精通查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通备、劈挂、红拳等传统武术,是河北李存义形意拳在西安的代表传人。他曾担任陕西省武术队教练30年,培养出了赵长军等著名武术运动员。20世纪80年代起,他还担任过多部武打影视剧的武术设计,把中国传统武术的真功夫融人到影视艺术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武术电影风格。

内容推荐

张力主编的《马振邦武学集1:宗师传奇》讲述了一代武学宗师马振邦先生朴实而传奇的人生。他年少时因体弱多病而踏上习武之路,却从此迷上武术,与武术结下不解之缘。他投师众多名家,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终成一代大师。他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了赵长军、黄大鹏等著名武术运动员,为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高超的武技和高尚的武德,堪为一代又一代习武之人的楷模。一起来翻阅《马振邦武学集1:宗师传奇》吧!

目录

序一 风雨人生 奋斗无悔 马振邦

序二 一代武术宗师 雷志敏

序三 永远的恩师 赵长军

序四 武者的对话——耄耋与不惑 马文国

第一章 血泪家世

第二章 少年立志

第三章 形意传灯

第四章 青春之恋

第五章 遍访名师

第六章 历史选择

第七章 九死一生

第八章 悲喜爱情

第九章 一日为师

第十章 东方黎明

第十一章 全能弟子

第十二章 武人风范

第十三章 老树新花

第十四章 天下武当

第十五章 壮志不移

第十六章 夕阳余晖

附录一 马振邦访谈录:精武人生八十年

附录二 马振邦武术生涯大事记

附录三 马振邦形意拳传承宗谱

附录四 马振邦弟子代表人名录

附录五 马振邦家族图

后记 两代习武人的心灵对话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马振邦到尖扎县不久,那里发生了反革命暴乱。一天,他坐着羊皮筏子到黄河北岸的库儿村打醋,被搜捕叛匪的解放军误认为是特务抓了去,他多次解释,他亲戚也来作证,可是解放军就是不相信。唉,没有办法!  在尖扎县押了几天,上级决定把他这个“特务”押送到化隆县公安局。押送那天,用绳把他捆起来,系在一个解放军班长的马上。  解放军班长骑在马上,马振邦跟在马后边走,走了一段路,他感到捆得难受,让那位班长给他解开绳子,那位班长就是不干,班长说:“我一解开,你跑了咋办?”  马振邦说:“我是好人,不是特务,我跑了干什么?”  班长说:“你的问题还没调查清楚,是特务不是特务还说不定!”  马振邦微微一笑说:“好我的同志哩!我如果要跑早就跑了,要打的话,别说你一个,就是再有几个,我也不在话下!”  那班长说:“你再不必磨牙了,说什么我也不会解开你!”那位班长不理马振邦,骑在马上,挺着胸膛,照马屁股打了一鞭,马儿跑起来,马振邦也只得跟在马屁股后边跑!  翻过了一个山峁,马振邦累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难受极了。他对那年轻的班长说:“你不给我解,我给我解了!”  那班长说:“好,你有本事你就解吧!”马振邦说:“行!”只见他吸气缩身,身子一抖,那捆得紧紧的绳就脱了下来。那位班长吃惊地跳下马,问:“你的本事怎么这么大?你是玩杂技的还是耍魔术的?”马振邦说:“都不是,我是搞武术的!”那班长听后,吃惊地问:“你的功夫就这么大?”马振邦说:“我的解放军同志哩,我给你说我是好人,不是特务,你还不信!如果我要跑,你再长两条腿也赶不上,如果你要打,恐怕再有几个人也招不住收拾,我一不跑,二也不打,我相信政府不会亏待一个好人!”那位班长也笑了,就这样,他们说说笑笑到了化隆县公安局。  班长先走进大门,跟在后边的马振邦被挡住了。门卫问:“你是干啥的?”马振邦指着班长说:“你问他”,班长回头说:“他是犯人。”这时,正好碰见部队一位首长,首长很生气,批评年轻的班长警惕性不高。他说:“怎么能这样押送犯人?让犯人走在你的后边,跑了咋办?”班长把路上的情景说了一遍,那位首长笑了,对马振邦说:“好,你放心,只要是好人,我们很快就会释放你!”由于交通不便,去西安调查材料的同志还没有回来,马振邦只好和那些叛匪押在一起。  一个外号叫“白马将军”的叛匪首领,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杀害了我军民 30多人。被捕后,装聋卖哑,拒不交代自己的罪行。一天晚上,这伙土匪在“白马将军”的操控策划下,准备杀死我公安干部,越狱逃走。马振邦知道后,立即把这消息告诉了公安局的干部。晚上,正当这伙匪徒准备动手时,解放军冲了进来。马振邦朝“白马将军”狠狠一崩拳,一下把这个壮如牛的“魔王”打倒在墙角,他又朝策划叛乱的另一匪徒马如彪的筋骨猛踢一腿,这家伙“哎哟”了一声便躺在地上不动了。  马振邦协助解放军平息了狱中土匪的“暴乱”,不久,从西安调查的同志回来了,证明他确实不是特务。在他离开化隆县时,公安局的同志对他说:“马振邦同志,对不起你!”他笑着说:“这没有什么,我相信共产党不会冤枉一个好人!”那位押送他的年轻班长,一定要送送他。他开玩笑说:“今天送我绑不绑?”那班长说:“不绑,又有什么作用?”他又问:即使绑,“怕不怕我跑?”那班长说:“不怕,即使你跑,我也不追……”马振邦和那位年轻班长同骑一匹马离开了化隆县公安局,那位班长把他送了好远好远,一直到太阳快落山了,还不忍分别……P34-36

序言

我经常在想,如果7岁那年我没有接触武术,今天的马振邦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又或者说,还会不会有马振邦这个人?很多事情不是有假设就会有结果的,但是有一件事情我是可以肯定的:在我生命当中的很多人,我永远不会忘记。因为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今天的马振邦。

父亲马士杰在我的人生中,不仅赋予我生命,更是我事业的引路人。没有父亲的支持,为我付出的一切,我不可能在武术事业上有所作为。如果要说谢谢,他是首位值得感谢的人。

1928年4月,我出生在一个比较贫困的回族家庭。父亲是个遗腹子,出生不久后他的母亲就改嫁了,是我的太奶将父亲带大。父亲从懂事时就开始给人打工,他很能吃苦,靠自己的勤劳维持着生活。我幼时失去母亲,7岁患上疟疾,因无钱医治,父亲特别焦急,后听人讲练拳能治病,就托人介绍,让我拜当地拳师白云祥为师,开始了最初的习武生涯。

当时我每天上午11时发病,全身抽搐、打摆子,白老师就让我10时开始练功,让我做踢腿、甩臂等基本功,经常练得我大汗淋漓。到了11时,我的病竟然没有发作,我父亲高兴极了,从此每天让我准时练习,从未间断,而我的病也慢慢不治而痊愈了。经过这么一个阶段的练习,白老师见我悟性高又能吃苦,就开始系统地教我桩功、腿功、手型、步法、跳跃、平衡、滚翻等动作,还教会我七式门。两年后白老师又将我介绍给当地名拳师马恩臣。

马恩臣先生为人忠诚厚道,谦虚谨慎,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回民坊很有口碑。他耐心地教我十路弹腿、查拳、形意拳、太极拳等,还教我打沙袋、推手、器械。两年后马老师见我拳套、技巧有了一定基础,加之他身体也不大好,就对我说:“你跟我学拳两年,武艺长进不少……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学拳术最忌故步自封,不求上进。无论查拳、形意拳还是太极拳,从古至今历时千载,经几十代人相传成为体系,其精华、绝技,绝非你三年五载可以领会贯通,你得学一辈子、练一辈子。咱西安有一形意名家,乃为形意拳正宗传人,师父跟他学拳数年,受益匪浅,但我年岁已到不惑之年,精力不足,你乃初生牛犊,血气方刚,正是学艺的大好年华。老师介绍你跟他学习,想你一定会百尺竿头,更高一筹……”

就这样,我在马恩臣老师的引荐下,正式递帖拜王青山(傅剑秋的关门弟子)为师。跟名师学拳,使我又向前迈了一步。王青山先生要求严格,一招一式都要做准确。我学形意拳,光三体势桩功就站了半年,之后才准许我进入下一环节训练,他教授技术要领只讲三遍,不允许你的思想有丝毫松懈,否则就严厉批评……他教我推手、太极拳,又教我实战,每教一个动作都要讲清其动作的攻防含义及用途,我心里默默地记牢,并不断地演练尝试,逐渐地将老师教授的东西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同时王老师和马老师还经常教导我:“练拳的人,首先要有武德,要谦虚好学,不光要以技服人,更要以德服人,只有德艺双全的人才是名家高手。练拳如扎花绣描,一定要循规蹈矩,细心寻味,持之以恒,勤学苦练才能领略拳术的要点,然后愈练愈精……”这些话,至今我铭记在心,受用一生。

拜王青山老师为师时,我的两个哥哥已长大成人,父亲带着他们打拼,后来在家里开了一个熟牛皮的加工作坊,生活有了保障,我父亲就给王老师专门开了一个饭馆,让师父一家人经营,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8年后,王青山老师离开西安回河南新乡,我父亲又把山西武术名家申子荣请到我家,给我传授太极拳、混元益气功等。我那时刚结婚,家里又改为养牛卖牛奶,我每天除挤奶、送奶、打扫牛圈外,其余时间全部用来学艺。在同一个家里,我和老师住一屋,半年时间都不住自己的房子。我太爱武术了,舍得下大力气练,因此我的武艺日益见长。1953年和1954年参加西北地区民族传统武术比赛都取得了优秀成绩。

1958年,我被选入第一届全国运动会陕西武术集训队,在队担任技术组长。1959年参加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后,我被正式调到省体委,负责组建省武术队,年底正式成立省武术队,我被任命为主教练,这就开始了30年的专业武术训练生涯。

王青山老师曾教导我一句话,“一处磕头,百处练艺”,我把它作为座右铭,从未放弃过任何向名师学习的机会。1953年,在西北五省的民族形式体育表演赛运动会上,我认识了中国通臂拳专家、著名武术家马凤图的大儿子马颖达,并跟他学习通备拳、翻子拳、通备剑,又通过他认识了他的大弟马贤达。以后我们交往甚密,成为良师益友。1963年兰州体委邀请陕西武术队赴兰州表演,我又有幸拜访了马凤图老先生,并拜老先生为师,从中受益匪浅。1960年还拜王子平老先生为师,跟他学习十路弹腿和一些长拳。20世纪50年代还拜徐雨辰先生为师,我后来担任省武术队教练后,徐老师不但给我传授一些训练方法,而且让我特别对运动员的意志、武德进行培养。他说作为一个名教练不仅要给运动员教授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教人,这些话语对我的教练工作帮助很大。我感谢这些前辈们给予我的帮助和教诲,使我的技术日益精进,我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在这里还要提到那空前的大浩劫、大动荡的年代,我被戴上了“牛鬼蛇神”、、被体工队隔离审查,在1967年2月,

“封建把头”“锦标主义”等帽子,我的妻子铁莉媛受到红卫兵残酷的精神冲击,在分娩中不幸去世,留下了孤单的我和5个可怜的孩子。在这里我觉得特别对不起妻子,她为了我的事业,独自承担家庭的重担和抚养儿女的责任而无怨无悔,我感谢我的岳母协助她帮我把孩子一个个带大,并在我还在牛棚时就决定将她的小女儿铁玉芳许配给我。在那漫长的痛苦难熬的日子里,有岳母的关心、帮助和照顾,我的家才没有破裂。我有一个关心我、鼓励我、给我勇气活下去的未婚妻,才让我熬过那场难以忍受的浩劫。1969年6月,我和铁玉芳结婚,1970年元月,我被送往陕西武功县贞元公社第三小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就在那样的岁月里,我热爱武术的心始终未泯灭,我认真劳动,农场的活计我全都学会,也挺能干,但我还抽空坚持练功。在农村期间,我曾带着9岁的赵长军,给他教拳一个多月,我又带宝鸡地区武术队训练,参加省上举办的武术比赛,成绩还不错。

1973年,我终于被调回省武术队,在这里我要感谢省体委副主任张高学,是他努力给了我机会,我终于回到我所热爱的专业里。家里的事我全不管,心里只装着训练,我采用“闻鸡起舞”的方法带领全队进行了半年多的训练,在此期间,我和队员同吃同住同训练,几乎没有回过家,尽管家就在单位的家属院里。功夫不负有心人,1974年的全国武术比赛在西安进行,我队获得成年组团体总分第二、少年组团体总分第四的好成绩,其中徐毓茹、白文祥、赵长军、张仙萍、楚凤莲等获得了金牌,从此陕西武术队跃居全国先进行列,我和我的队员们也多次代表中国出访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里,我从心底里感激我的老伴铁玉芳女士,有她的支持、理解和帮助,我才能无后顾之忧地放开膀子大干,有她的帮助我才能坐下来总结我一生的训练经验和习武心得。玉芳是陕西省女篮教练,工作也很累,她除搞好她的训练工作外,还抽休息时间帮助她老母亲搞家务,帮我整理抄写我的文章,有了她的支持,我才能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因此我很感激她,向她致谢!

总之,我这一生道路坎坷,但也充满了不断从逆境中走出来的乐趣,回眸我84年走过的路,我没有荒度我的年华,我奋斗过,我不遗憾。我这一生酷爱武术运动,视武术事业为我的生命,我为它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倘若我这一生积累的武术知识能对后人有所启示、有所帮助,自己所奋斗所奉献的事业能得到继承和发展,我这一生也就无所遗憾了。为此,我感谢帮我整理编写并出版此书的张力先生,为我提供了总结人生和武学的平台;我感谢我的师弟张克俭教授,在我们多年的交往中,在劈挂拳理论上对我的帮助;感谢原西安市体委主任刘侠僧老前辈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陕西武术界的同仁们给予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马振邦

2012年11月

后记

武术是中国古老的技艺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几千年的发展,门派众多,名家辈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传承并发展着中华文明的血脉,创造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近现代,Chinese wushu(中国武术)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武术也不断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传统武术受到冷落,逐渐被人们遗忘……武术界的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中国武术蓬勃发展中暗藏的危机,开始呼吁保护传统武术文化并付诸行动,一代宗师马振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马振邦自幼习武,不拘门派,遍访名师,精通查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通备、劈挂、红拳等传统武术,是河北李存义形意拳在西安的代表传人。他曾担任陕西省武术队教练30年,培养出了赵长军等著名武术运动员。20世纪80年代起,他还担任过多部武打影视剧的武术设计,把中国传统武术的真功夫融人到影视艺术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武术电影风格。

为了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学习武术的真谛,马振邦和爱人铁玉芳合著过《武术初学二十六讲》,系统介绍武术入门的基本功训练方法和基础武术理论知识;为了整理传统套路,他整理出版了《十路弹腿》;为了呼吁武术回归传统,他撰写过《关于武术运动的一点浅见》、《还武术的本来面目》、《谈拳械套路中的武术意识和神态合一》等论文;为了保护陕西地方武术,1995年,他和志同道合的武友发起“陕西地方拳观摩赛”并成了陕西地方传统拳种研究会;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红拳文化,2005年,他作为发起人之一成立了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被聘为终身名誉会长,在他们的努力下,2008年,红拳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传统,我们编辑出版了《马振邦武学集》,共分为《宗师传奇》、《武学笔记》和《拳术精粹》三部。其中《宗师传奇》是马振邦的传记,讲述了一代武学宗师马振邦先生朴实而传奇的人生;《武学笔记》是马振邦多年武术教练工作的经验总结,在讲解武术基本知识的同时,还附有清晰图示和训练方法,广大武术爱好者可通过本书为学习各种拳术打下坚实的基础,轻松踏上武术入门之路;《拳术精粹》收录了马振邦在继承优秀拳术套路的基础上整理的十路弹腿、形意拳、混元益气功等代表性武术套路,配上实拍动作示范照片,直观明了地展现出每一种拳法套路的招式,是本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和教材。

我们期待《马振邦武学集》的出版,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关注武术,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3: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