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年景/沐心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冬君
出版社 希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独立于山水之巅的文人

文人眼中的江南,有栖居山水问的心悟,有在书房里舒展笔墨纸砚之悟,还有攀越征服大自然的生命之悟。

徐霞客,此生有山缘,不应举,不入仕,但问名山秀水,一生仆仆于奇山异水之间,乐此不疲,何其悠然!二十一岁,他辞别母亲和新婚妻子,执一杖,携二仆,行如奔鹿,敏捷似猿,过了天台山,行至雁荡山麓,寻湖雁荡山。

据说,那山顶上静栖一湖,芦苇茂密,相拥为荡,南来之雁,皆宿于此,名日雁荡。

雁荡山,峰险水秀,云谲石奇,峙浙东之地,东晋诗人谢灵运曾经乘兴而来,兴尽而归。然而,真正触摸雁荡之灵,与其难舍难分的,还要数明代的徐霞客,以奇人探奇山。

山巅之湖,美的极致。在云天之际,让他牵挂不已。那儿有春花烂漫的山歌,芦花飞雪的秋韵,静如处子的一池神秘,更有大雁怡然,白云自得,蓝天护持,这天籁的纯美。

山之峰,如怒笋;山之柱,如卓笔,摩天辟地。有大水自崖上轰然而下,深潭凸岩,峭削直立,水无着落,腾空飘泼。山中道士告诉他,这就是龙湫之瀑,飞流直下,其水源于山顶之湖。

清晨出发,主仆三人持杖登山,一步一喘,终至一巅。环望群峰,绿意朵朵,白云弥漫,若云海玉环,几可俯拾。待微风扯走片云,俯视脚下石壁直立,石笋森森,但闻水声潺潺,莫辨水源何自。道士做向导,遥指前方云绕之山说:再过三座山峰,就是雁荡湖了。说罢,便循旧路返归山下,他们主仆继续前行。

再翻越两座山峰,人迹绝。踏山脊如行刀背,每过一脊,皆于刀剑锋刃中攀缘。登至高处,竞无容趾之地,怎能容湖?四周石如刀劈,也难容足,以身贴崖而行,一时踌躇不能动。  见一青藤悬崖垂空,主仆先后顺藤而下,不料,藤索中崖而止,下不着地,只好将身体贴崖壁暂息,却仅容一人立足。藤下悬崖百丈,缘藤返上,藤亦上不着山顶,便以布绳衔接,循布绳上攀,布绳被凸出的剑石割断,幸而贴住石壁,再接布绳,奋力腾挽,最终脱险。寻路而归,主仆衣履俱敝,狼狈不堪。

回到龙湫瀑,雨后怒涛倾注,飞珠扬雪,徒见水荡,不见雁荡,寻湖之兴一时索然。

读《徐霞客游记》,如钱谦益赞:“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更知在明代,中国还有这样一位充满自然野性的自由文人。

青藤书屋里的“凡·高”

江南的天高,江南的路远,江南的丘陵将山水分隔成多元的、相对独立的小空间。气候宜人,物产富庶,又为文人提供了精神独立的物质支撑。他们各自经营着心灵的自由江山,形成了独特的江南文人文化。江南文人有奇人,也有狂人。

徐渭是一狂生,就像一颗文曲星降落在青藤书屋。那时叫榴花书屋,院中有一棵石榴树。徐渭六岁时,便在这里读书。十岁在书房南窗下,手植青藤一株,书香岁月,青藤叶茂,嫩芽丝丝缕缕,摇曳在窗前廊下,在天井的恬适中,有着江南秀气的惊喜,读书的枯淡里,悄然着自由的伸展。于是,徐渭稍长,便将它改为青藤书屋。

这一年,徐渭还小试身手。坊间流传,他到乡下扫墓时,碰到县令吃摊派,酒酣耳热,贪官一高兴,不禁吟道:“红白相兼,醉客不知南北。”徐渭听后愤然,随口讥道:“青黄不接,小民哪有东西!',几个回合后,县令失态,忍不住骂起来:“童子才五人,无如尔狡!”徐渭则道:“知县仅七品,谁比公贪。”

神童的自由意志初露锋芒,但不一定适合八股文章。徐渭在青藤书屋读书,直到二十岁才考中秀才。之后乡试八次,屡屡落第,便自作主张不再科第,转入闽浙总督胡宗宪幕府,帮他出谋划策,东南抗倭,屡建奇功,从此,声名大振。

但狂人命运不爽,时运不济,胡宗宪因严嵩党事发下狱,徐渭受牵连,佯狂自杀未遂,却误杀己妻。妻亡下狱,幡然省悟。在艺术的自由星空下,徐渭的狂生本性、布衣本色,催发他的才华,就像那漫舞的老藤,曲直有致,刚健淳厚,漫溢于谈画论道中,被袁弘道誉为“光芒夜半惊鬼神”。

他自称“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以示不拘俗世;手书青藤书屋牌匾“一尘不到”,寓意清雅不媚;“自在岩”则是他的自比,安卧在青藤书屋门前。

中国画的泼墨画法,源自于徐渭,源自于他的生命本性的自由流露。他把墨泼到宣纸上,一任水墨自然流淌,在水墨浸润宣纸的变化中,宣泄着感情的激荡和个性的激扬,大概是位东方的凡·高吧。

有一幅《葡萄》,他在画上题诗道:“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扔野藤中。”画上的署名是“青藤”。“青藤”与徐渭似乎有着说不清的缘分,它象征了江南文人的自由伸展的力量。

P21-24

目录

一、迎春——跟着春天吃茶去

 1.收藏春天的风雅

 2.文人眼中的江南

 3.魂兮归来哀江南

 4.我与我周旋

 5.文明的抗战

 6.唐诗的江山

 7.唐宋之间的那段江南往事

 8.厚生的文明样式

 9.自治造就桃花源

 10.楠溪江上的“水磨调”

 11.有一方水土叫青花

 12.游吟的山魂

 13.缤纷的风姿花谣

二、留夏——品味乡愁的词语

 1.卜辞里的玉凤

 2.美的对话

 3.宣纸上的乡愁

 4.云间词雨

 5.四马路上的“茶花女”

 6.赛金花出走以后

 7.相识何必曾相逢

 8.女性的政治文化

 9.迷你男权主义的闲话

 10.沙发上的浏览

 11.阳台阅读

 12.随风说书

三、送秋——考古的美学与意味

 1.牛河梁人“白骨启示录”

 2.彩陶文艺复兴

 3.一双史前的眼睛

 4.金币之国

 5.快乐的临淄

 6.有声有色的古墓

 7.慈善是一门政治艺术

 8.力的较量

 9.速度的想象

 10.沉睡在历史深处的军队

 11.品味市井宋

四、入冬——留住文化的根

 1.中国出了个好皇帝

 2.酒在世说中还原人性的心语

 3.上海四马路上的《时务报》

 4.天国之魂石达开的悲剧

 5.儒教骑士辜鸿铭

 6.诗意地栖据历史

 7. 留住文化的根

序言

春生、夏长、秋获、冬藏,是人类文明赋予自然的一个生命流程。四季在每一个华丽的转身之际,给宋人一个阳光灿烂的启示:一年都是好景致。但,春夏揖别,秋去冬来,叹一声四季在时间的秩序里却无缘聚首,怎么办?宋人聪明,他们把四季的花样叠拼起来,让每一个好景致定格在一个瞬间里长相厮守,这便是宋代流行的“一年景”。

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对宋代民间节序风俗有一段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年景”的好景象。北宋靖康初年(1126年),京师妇女喜爱用四季景致为首饰衣裳纹样,从丝绸绢锦到首饰、鞋袜,“皆备四时”。京城人把这种从头到脚展示一年四季景物的穿戴,称为“一年景”。诸如,应季的节物有:立春日树梢和簪上吊挂的丝绢剪成的“春幡”纹样、元宵节之“灯毬”纹样、端午“竞渡”纹样、避邪之“艾虎”纹样、“云月”爱秋景纹样;四时的花儿,则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等更多的四季花朵图案。“皆并为一景,谓之一年景。”

常州武进南宋墓葬,出土了三件朱漆戗金奁,棱脊圆柱形,戗金工艺精美,花叶舒展,花筋细如游丝,富丽堂皇,是宋代戗金漆器艺术的巅峰。镜匣盖面上是一幅仕女庭院消夏图,匣身中腰一圈为戗刻的四季花卉。干枝梅连着春花牡丹,相接夏荷萱草,又与秋芙蓉紧邻,最后止于冬春之交的茶花。花枝摇曳出四季的味道,一圈拓展开来,正好是“一年景”。其他两件也同样戗刻花卉,表达对“一年景”的追慕。

福州南宋黄升墓,出土了非常精美的丝绣品。有两件绣花绶带,刺绣纹样几乎囊尽了一年景里的所有花卉,荷花、山茶、杜鹃、桃花、菊花、蔷薇、芙蓉、石榴、秋葵、海棠、牡丹等。还有用各种花朵拼合为“一年景”的被面。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出土的“一年景”罗织品,四季花卉纹样精美。

宋代名画《宋仁宗后坐像》,侍立左右的两个宫女,头戴花冠,簪嵌了近百朵花儿,缤纷斑斓的头饰,展示了“一年景”的花样年华。黄升墓墓主和德安周氏墓墓主,都戴有高贵的头饰。梳高髻,插金钗银簪,罩金丝彩冠。依据宋人对“一年景”的热情追捧,彩冠上应该插满了四季的鲜花,不过除了金银珠宝,鲜花已随墓主人土了,想必正合墓主心愿。这便是鲜花的可爱处,不留恋,不永恒。

看来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只是纪实,“一年景”在出土实物和宋画里更加风雅多彩。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七中,引用了张彦远《画评》说:“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其实,王维已经将生命里的“一年景”入画了,一个诗、佛、画家,把四季叠拼在他的诗情画意里,宣泄着他对自然的拥有,对生命的期待。

“一年景”的花样年华,还是在宋代成长起来的。两宋时,宫廷盛行簪花宴,御苑常备应节的鲜花,作赏赐、宴会簪戴之用。宋太宗在宴会上,曾赐千叶牡丹给寇准簪戴。宋真宗则常常赐花给大臣簪戴,以示恩宠。《宋史·舆服志》卷五载:宋制,新进士赴闻喜宴时,要由皇帝赐给花戴。司马光中进士时,在闻喜宴上,同榜进士皆受赐簪花,偏他不动,旁边的人劝他“君赐不可违也”,他才勉强把花戴上。

宋室风雅,民间风行。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风俗记》里写道: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挑担走街穿巷者亦然。京城有俗谚:“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据《武林旧事》记载,从端午节到六月六,都城临安的女子皆戴茉莉花,一时茉莉花香城内外,花朵则游弋在街陌里巷。“妇人簪戴,多至七插,所直数十券,不过供一饷之娱耳。”

冬天来临,第一次降雪是“花飞雪”,落叶、花瓣儿谢了绿红,是太匆匆。聪明的女人想出了好办法,把应季的鲜花夹在书册中间,留作冬天簪髻插花之用,宋人称之为“花腊”。不过,干花易碎,亦不够鲜美,于是,女儿家们又想出了好办法,那就做假花吧。可她们不忍称这种仿生花叫“假花”,而是称作“像生花”。美好的向往产生美好的称谓,“像生花”暗喻了一种努力对自然生命状态的模仿,就像日本人将插花称“生花”一样。语言是心灵的窗口,一种让花重生的感动油然而生。

鲜花昂贵,且有季节的局限,那就簪戴“像生花”吧。“像生花”可以做出一年四季的各色花朵,如果喜欢,就把一年四季的花朵都簪戴起来。时尚就是这样造出来的,“一年景”花冠开始被热宠。然而,“像生花”也有贵贱之分,南熏殿旧藏《历代帝后图》中所描绘的皇后服饰、仕女花冠,恐怕是最昂贵的“一年景”了。花冠上的“像生花”是用罗绢、金玉、玳瑁等珠宝制成的,普通民女恐怕只能自选力所能及的花料了。然而,无论高低贵贱,向往自然的美丽,那是每个人的生命底色,自然的起点是平等的,有何戴不起呐?“一年景”开始风靡,直到南宋末年,元代已经没有这份风雅了。

走过花之流年,穿花如生命之花盛开,也许一瞬间便了无痕迹,如飞花吹雪,美丽迁徙;如落樱缤纷,灿烂散尽。生命的行色,也许刚刚褪去春之嫩绿,还未及夏、秋、冬的转载,便烟消云散了。赶紧穿上一年的景色,让生命的每一个瞬间绚烂着四季的缤纷,哪怕落花一瞬。

“一年景”,是宋人的审美之眼对自然的独特把握,那是来自细腻而又敏感的心灵对四季的体贴,在刻骨铭心处生长出来的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既然人生如四季流转,美好的生命就不能成为被时间拉长的影子,亦不能任由时间分割。每一天都有一生的丰满,每一天都是一个人生四季的追求,而不是一个季节的单调。一个瞬间便享受了四季的奢华,她们有这种承载的厚度和能力。

因为,宋人在词里早已做好了精神格调的铺垫,伤春、苦夏、哀秋、恨冬,那是人的情感在自然的感发中,谦逊而婉约的另一种审美表达,自有一份青衣的庄重托底,依旧是一首人生四季的流水高腔。

将四季堆砌于一身,一步一摇的花团锦簇,是宋人对自然美丽的别裁,“一年景”就是一曲人生的欢乐颂。

一千年以后,四季不再分明,花儿失去了季候,心灵在暖房里开始麻木冰冷,一个人类努力营造的城市文明,与自然渐行渐远。某一天醒来,有一种回归的渴望。当一朵山菊让你怦然心动时,心灵的文字一定会带着生命的质感,滑过四季斑斓的底蕴,然后再流向内心。

细细地品味四季的花香,漫漫地观赏一年景的色彩,在文化中国的四季流转中,发现美的惊喜,撷芳采华,铺就心灵的锦绣之路,就像戏剧里的青衣,身段谦谨,水袖拂肩,唱腔委婉,莲步迟幽在这条路上,一个成熟的意象,成全了自我的精神四季,生命顿然优雅起来,人的一生便完成了。

这,便是本书书名的由来。

内容推荐

春生、夏长、秋获、冬藏,是人类文明赋予自然的一个生命流程。四季在每一个华丽的转身之际,都给人们一个阳光灿烂的启示:一年都是好景致。作者李冬君在《一年景》中细细地品味四季的花香,漫漫地观赏一年景的色彩,在文化中国的四季流转中,发现美的惊喜,撷芳采华,铺就心灵的锦绣之路,成全了自我的精神四季。诗样的语言,文化的视角,深厚的史学功力, 冷峻超拔的史学观点,《一年景》诠释了一个全新的文化中国。

编辑推荐

细细地品味四季的花香,漫漫地观赏一年景的色彩,在文化中国的四季流转中,发现美的惊喜,撷芳采华,铺就心灵的锦绣之路,就像戏剧里的青衣,身段谦谨,水袖拂肩,唱腔委婉,莲步迟幽在这条路上,一个成熟的意象,成全了自我的精神四季,生命顿然优雅起来,人的一生便完成了。

《一年景》以唱叹之笔写史,将义理、考据、词章三者高度融合,读者能从作者李冬君的行文中感受到神游八表、思接千载的激情,又能领悟到作者穷搜深讨、精益求精的考据功夫。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6: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