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地,幅员辽阔。
亘古洪荒,悠悠岁月,多彩闪烁。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千差万别。东部,富可敌国;中部,文明悠久;而西部,则古老神秘。
没有到过中国西部的人,或许会问:中国的西部是怎样的?
也许,文人墨客们会充满了诗意般的想象和浪漫。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的西部是美丽的。
也许,有人会回答,中国的西部是苍凉的。
中国的西部究竟在哪里?
它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北魏民歌里?
它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唐诗里?
它在“金戈铁马,刻碑燕然”先人征战的场景中?
它在敦煌千佛洞的飞天壁画中?
……
西部,有最美的诗;西部,有最美的旋律。
历史上的西部,曾经地肥水美,草木茂盛,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然而,除了自然因素之外,由于我们的先人过度开发,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地力下降,灾害增多,渐渐地沦为生态性贫困,丧失了经济中心的地位。
千百年来,华夏儿女在那里辛勤耕耘,用汗水浇灌出璀璨的文明之花,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
在当代,提起西部,贫瘠与荒凉是绕不过的字眼。更何况,贫困,一直是纠缠人类的一个梦魇。
新中国诞生后,西部曾吸引着无数有志青年。他们满怀报效祖国的宏伟理想,响应祖国的召唤,离开繁华都市,义无反顾地投身广袤的西部天地。
……
他们是奉献于祖国西部的优秀儿女,他们所叙写的民族精神长歌,时至今日,仍激越于神州大地,重现于大西北,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感召着亿万人民!
在中国的西部,满眼是壮阔的风景:
雄伟的喜马拉雅。
壮丽的青藏高原。
连绵的瀚海大漠。
万仞壁立的帕米尔高峰。
蓝松白雪的天山。
滔天浊浪的黄河。
广袤的内蒙草原。
……
西部是大原野,西部是大手笔,它以原始、古拙、粗野、荒凉,它以丰盈、慷慨、生生不息、多姿多彩,会成为作家永不厌倦的精神领地。
行走在西部,那孤独、寂寞、忧郁、自惭、别绪离愁、壮志豪情,都会化入到长风野火。 西部的每一幅画面,都充溢着纯真的野性,充溢着男子汉气概的强悍情调:粗犷、放达、辽阔、苍凉、恐怖、战栗。
如果是诗人浪迹四野八荒,所到之处,那壮阔的景致,都会被他注入生命的色彩和馨香:处处洋溢着苍凉悲壮的歌韵!澎湃着磅礴激越的诗情!
然而,现实是最残酷无情的。
一个封闭太久的国家,一个从来认定自己是中央大国的民族,要让它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是需要经过无数灾难和耻辱才能领悟到的。这既是一种痛苦的选择,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种选择,归根结底,乃是一种历史的命运。
中国就是中国,有着太特殊的国情。
据日本朝日新闻社的“知惠库今日世界”手册1991年版数字,以可耕地与领土面积之比为指标,亚洲国家中第二大国印度为57%,小国日本也达13%,第一大国的中国却只有11%。
中国约有耕地18亿亩,以当下的13亿人分摊,人均为1.38亩。以每亩800斤计,人均产粮不过1104斤,在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略多于孟加拉国和日本,居倒数第三。P7-9
“啪!”
“啪!啪!”
“啪!啪!啪!”
“这是多美丽的夜景啊!”
面对璀璨多彩的银川夜景,我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内心的激动与感慨,一时都难以抑制,旅途的疲劳与困顿,也仿佛一扫而空,艾克拜尔·米吉提先生则不停地按下相机快门。
时间虽临近深夜10点,可银川城内,宽阔的大道,车流穿梭,通达流畅,楼宇、华灯、河流、湖泊交相辉映,远远望去,整座城郭竟是半城华灯、半城碧波。
好一派江南水乡的夜色韵味!
美人的气质,在于明眸;城市的灵动,在于水韵。
银川变了!宁夏变了!
何止是“塞上江南”的都市夜景迷人?
自然时令中的三月。
草长莺飞,桃红柳绿,微风和煦,那该属于早春江南的景致。
大西北的塞上,本该朔风劲吹,冰河封冻。
然而,在偏居西北的银川,我们却到处可见碧波荡漾的水面,城西——唐徕渠穿城而过,城北——爱伊河荡漾涟漪,城东——鸣翠湖百鸟翔集,城南——宝湖珍藏着银川七十二连湖绕城的美好记忆。
特别是越过爱伊河那静静流淌的河水,向市内眺望,整个城市水色迷离。那感觉影影绰绰,湿润而又清爽,绿中夹黛,万千气象,魅力四射……
每当晨曦微露之时,看到市民们沿景观水道看日出水流,流连忘返。
呵,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在宁夏连续数日的采访,实让我们感慨良多。
在这里,我们不只是欣赏到伊斯兰风格的独特建筑,品尝到回族人家的美味佳肴,观赏到回族风情的多彩服饰,体味到独特的回族文化魅力,更感受到了与时代潮流同步的现代化节奏。
原来,这里的冰冻早已破除,河水奔流不息,航道已经畅通,走银川,奔吴忠,跑石嘴山,往青铜峡,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广袤的乡村,到处呈现出热气腾腾的景象,到处荡漾着春天的气息,数百公里的黄河两岸:
大道通衢聚人气,农民新居靓金岸。
标志建筑次第生,波光粼粼满眼春。
城市集群亮人眼,特色城镇领风骚。
一幅幅蓝图,赏心悦目。
金色的黄河水,宛若流淌着的黄金,正在带给宁夏更加的丰饶和富足。城市追求着产业升级、华丽转身;乡村追求自然生态、小康富裕。
纵观今天的宁夏,正在将“塞上江南”的发展融人国际视野,迈向国际发展的大舞台。
“高起点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构筑中阿合作宁夏渠道,打造向西开放桥头堡!”
“把宁夏建成丝绸之路经济的战略支点!”
“中巴经济走廊!”
“空中走廊!”
一个开放的宁夏,一个富裕的宁夏,一个和谐的宁夏,一个美丽的宁夏,一个欣欣向荣的宁夏,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跃然纸上,正在成为现实的美景。
内陆宁夏,在人们的印象中,原是个落后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而如今,宁夏却令人刮目相看了,让宁夏人自豪了、荣耀了!让西部发光了!
这是为何?
为何不足十来年的时间,宁夏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动因在何处?巨变的支点在哪里?
为何这一巨变,令世人折服?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以及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千百年来,历代诗人留下关于黄河的千古诗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黄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斗水七沙”之称,自古以来黄河多水患,平均每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也由此传下“黄河百害,惟富一套”,自古“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
流经宁夏的397公里黄河河段两岸,虽然土地肥沃,除了传统的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现代经济发展滞缓的局面,提到了沿岸分布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的四个地级市,过去的城市化步伐还在探索中。
艾克拜尔·米吉提和裔兆宏合著的《黄河金岸》一书告诉读者随着国家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实施跨越式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提出打造“黄河金岸”,为沿黄城市群发展进一步发挥带动效应,从而建设西部最具潜力、最有特色、最富魅力、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精品城市带(群),实现建设一个城市目标,从繁荣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和谐,解决民生问题诸多方面,“黄河金岸”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河金岸》以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严谨的史海钩沉,翔实的人文掌故,真实再现了“黄河金岸”建设全过程,读来十分感人,是2014年纪实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厚;黄河文化广纳百家,兼收并蓄;黄河文化内涵深广,意蕴深邃。
作为中华民族母体文化、本源文化的黄河文化,融入了各民族的血脉,成为连接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
“黄河金岸”具有强烈的文化启示意义和高度实践价值。“黄河金岸”是大自然的启示,是历史进步的启示,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启示。“黄河金岸”是宁夏迎接一个伟大时代的厚礼。
艾克拜尔·米吉提、裔兆宏合著的这本《黄河金岸》以行云流水的叙述,严谨的史海钩沉,翔实的人文掌故,真实再现了“黄河金岸”建设全过程,读来十分感人,是2014年纪实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