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抗癌博士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张佼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佼主编的这本《抗癌博士》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抗癌·患者说说》,荟萃了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现代健康报及长江网肿瘤频道,先后用8年时间跟踪报道的“抗癌博士”群体的真实故事,堪称“抗癌”真人体验版;下编《防癌·专家说说》,以人格化手法邀请人体36个器官与您倾心交谈,并特别为您解读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十大防癌建议》,可谓“防癌”专家指导版。

内容推荐

癌,不是不治之症,可以“抗”而胜之,可以因“抗癌”而获“博士”殊荣。张佼主编的这本《抗癌博士》隆重推出128位“抗癌博士”的精彩故事,每一类癌肿都有权威医学专家的精辟分析。癌,可以抗,也可以防,善待自己,是最好的预防。本书倾情推出人体36大器官的真诚表白,每一篇文章都能让您——健康生活,从现在开始。

目录

【抗癌 患者说说】

 食道篇

专家说

寻找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应对方式

患者说

攻读“抗癌博士”

潇洒骑游5000里

买菜做饭我全包

绚丽斜阳洒讲台

 胃篇

专家说

胃镜“照”明抗癌路

患者说

人要活 就得动

我有三位抗癌“博导”

难得糊涂 潇洒抗癌

失在其中 得在其中

饮食清淡 烟洒不沾

快活!年年游山水

抗癌夫妻有“求”必应

“毫发无存,正好轻装上阵”

大病不断 越活越好

转身,我依旧美丽

夫妻双双斗癌魔

一步步 一圈圈 我走过10年

多亏我家“娘子军”

老法官“神断”三癌

用热忱感化病友

数字养生

有爹在,我不怕!

带瘤安然生存 每年外出旅游

 肠道篇

专家说

早期大肠癌 九成能活过五年

患者说

女儿 爸爸为你去“攻博”

乐为亲人做唐装

看书、写作 我生存的寄托

食疗、药疗、保健品三管齐下

走出家门“吹牛”去

爱好越多 烦恼越少

唱歌跳舞让我快乐

采栽草药惠及邻里

38载忘我工作生命无悔

乐做社区义工

养心“十字经”

精雕细刻 玻璃任我“狂草”

术后3个月就上班

73岁照样爬山

“玩转”电脑成潮人

我这一辈子都很顺

康复会给我增添生命活力

 肺篇

专家说

肺癌提倡“综合治疗”

患者说

抗癌 全家总动员

我是医生 也是癌友

老伴陪我享受三重乐

吸烟、戒烟 健康两重天

我的生活充满阳光

亲情·爱情·友情 助我走出阴影

退了,还是“组织部长”

生命之歌唱不完

自拉自唱 忘掉病痛

腊味油炸限用 残菜剩饭不吃

乐做居委会“老大妈”

培桃种李乐融融

妻子那碗汤 喝来我23年精气神

与天南海北“粉丝”侃抗癌

感谢我人生中的三条好汉

“生命之歌”让生命放出光彩

感谢中医

 鼻咽篇

专家说

面对肿瘤 首选规范治疗

患者说

23年抗癌路越走越稳健

面对癌魔 学会忘记

风雨十六载修得平常心

今生要活100岁

糊涂一点 潇洒一片

衣食住行 全面管理

携起病友的手 点燃希望的灯

丈夫让我过得比蜜还甜

娘啊 儿想偷懒都不敢

用精神战胜死神

 甲状腺篇

专家说

甲状腺癌真不可怕

患者说

36岁成为幸福妈妈

我有两个家

三步曲营造快乐生活

“厂里还需要你”

 肾篇

专家说

肾癌 治疗吃药均需慎重

患者说

好心态助我战癌魔

相濡以沫 与命运抗争

咱当兵的人 就是这个样

 膀胱篇

专家说

正规治疗 宽松休养

患者说

早晚2次运动、助我癌症康复、血糖稳定

战胜膀胱癌

妻子默默为我奉献36年

妻子用爱“拉”回了我

我和老伴舞翩翩

生命源于顽强

管好“进出口”

醉心酿药酒 开心每一天

 卵巢篇

专家说

请充分信任医生

患者说

风雨同舟安享晚年

我想开一场个人演唱会

“你的健康是全家的幸福”

孤僻的我变开朗了

 乳腺篇

专家说

科学求治 乐观面对

患者说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携友斗癌 其乐无穷

享受快乐人生

光明留人间

上老年大学 绘生命第二春

学玩卡丁车 聊发少年狂

爱的力量让我走到今天

幸福的一家人 靓丽的风景线

我们是彼此的“拐杖”

唱了11年的歌

踏着夕阳去读“博”

难忘病房团年饭

战胜自己 活得美丽

康复后我对病人更负责

丈夫像征战的将军

微笑抗癌

太极让我健康快乐

3个五年“我赚了”

每天都是新鲜的!

21年后我仍是家中“总理”

快乐原来是可以创造的

“招生办”让我快乐充实

用快乐的心“抗战八年”

母子一起抗癌魔

老公 我要为你活出精彩

 其他器官篇

专家说

医患结合争取活 培养爱好苦中乐

患者说

勇斗肝癌13年

体检做得好

拿到CT报告的刹那,我没有哭

胰腺

每天到江滩走一走

口腔

舌头被切三分之一我还能唱歌

34年平常心 无往而不胜

我微笑着在天堂门口踱步

咽喉

“后天哑巴”能说话

血液

化疗让我变得不再娇气

感恩让我学会坚强

淋巴

总念着她的好

3个月化疗 45万字自传

生命原是如此多彩

骨骼

一条半胳膊 42年先进

前列腺

“苦”日子过得乐呵呵

宫颈

从此打开封闭的心

36年抗癌路 从不间断练气功

我与癌症抗争43年

【防癌 器官说说】

 消化系统

委曲求全弯管子——食道说

应酬不惜胃穿孔——胃说

快快逆转脂肪肝——肝说

疏导胆汁化顽石——胆说

一日三餐靠我“推”——小肠说

处理糟粕常遇阻——大肠说

分泌调控主沉浮——胰腺说

轻叩多漱早晚刷——牙齿说

酸甜苦辣由我说——舌头说

 循环系统

心底无私天地宽——心说

输血管道怕“高人”——血管说

布控岗哨传烽火——淋巴结说

捐躯无憾愧脾虚——脾说

 呼吸系统

吐故纳新无反顾——肺说

强守咽峡御顽敌——扁桃体说

守关护寨昼夜忙——鼻说

 神经系统

废寝忘食理万机——脑说

我是人体“因特网”——神经说

缤纷世界览无余——眼说

调节平衡传佳音——耳说

 运动系统

铮铮铁骨撑人生——骨说

健美健心大力士——肌肉说

巧夺天工创奇迹——手说

千里之行始于足——足说

 内分泌系统

失控难免添怪病——内分泌腺说

新陈代谢我主宰——甲状腺说

危难之中见真情——肾上腺说

 泌尿系统

“汛期”难免阴阳虚——肾说

“代人受过”勤排污——膀胱说

 生殖系统

播撒甘露意绵绵——卵巢说

舍身忘死孕精灵——子宫说

涓涓乳汁育生命——乳房说

灌注铮铮男子汉——睾丸说

老来得“宠”诚惶恐——前列腺说

 其他系统

铜墙铁壁不可摧——皮肤说

天性善良怕癌变——细胞说

 特别推荐

“十大防癌建议”解读

 附录

附录1:“抗癌博士”代表人物榜单

附录2:原创歌曲《好一个“抗癌博士”》

附录3:我写《好一个“抗癌博士”》

附录4:读者热评“抗癌博士”

附录5:武汉癌症康复会简介

试读章节

攻读“抗癌博士”

江西广丰县总工会退休干部周楚衡

教授鼓励我“攻博”

1991年lO月的一天,我在吃饭时突然感到吞咽有梗阻感。后来这种现象频现,医生说是食道炎,开了点消炎药。我吃了一段时间药却毫无作用,还常常因为喉咙不舒服而难以入睡。翌年2月,我被上海肿瘤医院确诊为晚期食道癌,食道中段肿瘤长达8厘米,癌细胞已经转移。医生背着我对我爱人说:“你们来得太晚了,这样的病人只能活半年到一年左右。”

面临厄运,我爱人不知暗暗哭过多少回:两个孩子才念初中,这个家怎么也不能没有他啊!

那年,我47岁。整天被痛苦、悲观、绝望、烦躁等恶劣情绪笼罩着,想到死,我就不寒而栗,精神恍惚。

在上海肿瘤医院“放疗”期间,朋友介绍我到上海瑞金医院看消化科专家门诊。著名教授、瑞金医院老院长徐家裕对我说:“你是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你也知道癌症目前在医学上还是个未解决的难题,所以你必须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医生一道,争取三年‘大专’毕业,五年‘本科’毕业,八年‘研究生’毕业,直至读‘博士’……”这段话充满哲理,顿时“刻”进了我的大脑。

徐教授解释:对于癌症,三年抗过去了,生的希望就很大;五年以后生的希望更大;如果你到八年,能够读到博士,就更厉害了。徐教授的话像一剂良药,给了我战胜癌症的极大勇气,成为我与癌症斗争的“座右铭”。当我达到一个目标时,另一个更高、更难的目标又在吸引着我。

闯过一道又一道难关

经过两个月每天一次的“放疗”(用放射线照射病灶部位,杀死癌细胞,消除肿瘤,由于我的病情严重,我需要的放射量几乎达到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我的食道肿瘤终于消失了,吃饭时吞咽梗阻现象也没有了,我取得了与癌魔搏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

朋友借给我一本介绍“静坐”的小册子。静坐,可以使人排除烦恼、痛苦,达到无忧、无虑的状态……我开始练习静坐,少则半小时,多则一个小时。我惊讶地发现,静坐可以让全身变得轻松、自在、愉悦。

1993年7月,我受凉久治不愈,结果发现癌症复发。因为头一年放疗剂量已达极限,不能再放疗。

从1993年的7月到1994年8月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前后共做了7个疗程的化疗。每次化疗时,本来血色正常的脸色立即变得黄中带青、青中带黑,常常吃什么吐什么。为了闯过“化疗”关,我每天坚持走路锻炼,早晨、下午各走两个小时,结果食欲保持得很好。我妻子笑我说:“你比坐月子的女人还能吃。”化疗结束时,我体重由之前的50公斤长到63公斤,终于闯过癌症治疗的最艰难一关,取得第二个回合的胜利。

然而,当我做完第七个疗程的化疗后,由于免疫功能急剧下降,我患了带状疱疹。这之后,我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大小病痛的折磨,闯过一道又一道难关。

十多年的抗癌历程,其实真正放疗和化疗的过程只有两年。1994年8月以后,我多次复查,一切正常。回想起这些年来许多比我病情轻的癌友相继去世,而我却能活下来,我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幸运的人,徐教授要我克癌“攻博”的积极心理暗示,是我“学成”的关键,其间我悟出了它的真谛。

人生最珍贵的“学位”

10多年来,我一方面坚持正确的方法养生、健身(2001年开始,已学会了太极拳、剑、扇十多个武术套路,每天早晨到广场上和大家一块锻炼,几年坚持下来,身体变得越来越结实了),一方面坚持文学创作,用创作减轻自己精神和肉体的痛苦。40万字的长篇小说《星湖草,星湖月》,目前正等待出版。

2002年春天,在我成功抗癌的第十个年头,我到在武汉工作的儿子家暂住,在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上发表了《教授鼓励我克癌“攻博”》的短文,以答谢当年给我信心和力量的徐家裕教授。编辑在按语中给了我一个响亮的称号“抗癌博士”,这让我十分振奋,也十分惭愧。徐教授也祝福并鼓励我:“一般说来,食道癌患者能够超过5年,存活机会就很大了。要特别提醒的是,对自己的病,既要藐视,又要重视。要适当锻炼,定时复查。”他还说:“病人特别需要医生对自己病情的解释,重病患者更需要得到医生的鼓励,作为医生应该让他们在无望中看到希望,让他们找到自己与疾病抗衡的亮点”。

我终于走过了三年“大专”、五年“本科”、八年“研究生”,直至读“博士”的路程。2003年11月,我撰写的长篇抗癌故事在长江日报·汉网发表,被不少网站转载。2004年11月,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播出了我成功抗癌的专题节目。今年初,我的抗癌专著《成功抗癌13年——我创造了生命奇迹》出版,我把它看作“攻博”的论文,等待着我的导师——广大读者和病友,还有专家教授给以指点、评价,如能有幸通过“答辩”,那就是我这一生最珍贵的“学位”了。

(现代健康报2006年4月19日)

P4-6

序言

癌,不是不治之症,人们可以“抗”而胜之,可以因“抗癌”而获得“博士”殊荣。“抗癌博士”,是成功,是荣耀;一种战胜“绝症”的成功,一种捍卫生命的荣耀。“抗癌博士”也是武汉传媒协同社会力量,用8年时间完成的一项“群体抗癌”健康传播工程。著名外科学家吴孟超院士2010年曾高度评价其“意义非凡”,欣然题词鼓励:“大力宣传防癌抗癌知识,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癌症究竟离我们多远?据《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统计,全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312万,相当于每分钟约6人确诊癌症。预计到2020年,我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例将达400万,全民防癌迫在眉睫!目前位居我国男性癌症发病率前十位的器官是:肺、胃、肝、食管、大肠、膀胱、胰腺、脑、淋巴、肾;女性癌症发病率前十位的器官是:肺、乳腺、大肠、胃、肝、食管、卵巢、宫颈、胰腺、脑。

癌症,如何抗而胜之?

器官,如何防病防癌?

《抗癌博士》这本书拟围绕上述问题,与大家分享最新的防癌抗癌理念及其最接地气的对策。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抗癌·患者说说》,荟萃了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现代健康报及长江网肿瘤频道,先后用8年时间跟踪报道的“抗癌博士”群体的真实故事,堪称“抗癌”真人体验版;下编《防癌·专家说说》,以人格化手法邀请人体36个器官与您倾心交谈,并特别为您解读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十大防癌建议》,可谓“防癌”专家指导版。

书中128位抗癌者,所患癌症涉及人体20多个器官,其中癌龄达8年以上的占90%,15年以上的50%,20年以上的30%,30年以上的10%,癌龄最长的已逾40年。他们生活得健康快乐,有滋有味儿,人称“抗癌博士”。还有10%癌龄8年以下,正在攻读“抗癌博士”。

抗癌者何以为“博士”?

“抗癌博士”源于一个真实故事。1992年,江西广丰患者周楚衡被诊断为晚期食道癌,被判定还能活半年到一年时间。他到上海求诊时一位教授告诉他:“癌症目前在医学上还是个未解决的难题,所以你必须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同医生一道,争取3年‘大专’毕业,5年‘本科’毕业,8年‘研究生’毕业,直至读‘博士’……”医生饱含人文精神的安慰,给了黑暗中的周楚衡一个亮点,激励他与病魔勇敢抗争,终于闯过3年、5年、8年12002年4月,武汉《长江日报》健康专版发表周楚衡克癌“攻博”的文章,赞誉他为“抗癌博士”。2004年11月,央视《共同关注》报道他写下“四十万字见证抗癌历史”。2006年2月,深圳海天出版社为他出版了抗癌专著《我创造了生命奇迹》。本书《抗癌·患者说说》首篇《攻读“抗癌博士”》,讲述的就是周楚衡在医生、家人和社会的关爱中,成长为“抗癌博士”的故事。

“抗癌博士”实为一个坚强信念。3年“大专”、5年“本科”、8年“研究生”——为患者树立了一个科学目标,一个坚强信念。临床发现,癌症的复发几乎都在最初的5年内,如果5年内没有任何复发迹象,所有癌症证据被去除,医学上称为临床治愈。也就是说,闯过5年,全面康复大有希望。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已达到67%。我国大中城市目前达到40%以上。有些预后良好的癌肿,5年存活率达80%以上。

“抗癌博士”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健康传播工程。当今世界,癌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极大威胁人类健康。为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动员大众参与防癌抗癌活动,中国抗癌协会1995年倡导发起,每年4月15日~21日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全国传媒积极响应,不少健康新观念得以传播。2006年4月,第十二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到来之际,现代健康报联合武汉市科协、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武汉癌症康复会,以及湖北省肿瘤医院等数十家医院,策划推出首届武汉十大“抗癌博士”评选活动,大力宣传“癌症可防可控可治”新理念。活动刚一推出,即被新华社报道,全国上千家网媒迅即转发,“抗癌博士”的评选标准被广而告之:“有8年以上抗癌经历,心理状态良好,思想积极乐观,抗癌心得颇丰并乐于助人的患者”。2006年至今,“评博”活动已延续6届,相关防癌抗癌宣传持续8年,吸引数万市民参与。从线上传播广泛的抗癌人物报道及健康新观念普及,到线下影响深远的交流互动活动,“抗癌博士”形成一个以“群体抗癌”为主导的,高度关注民生(2007年《中国新闻年鉴》评价)的。极具社会影响力的健康传播工程。

本书是这个工程的纪实。

这个工程带给我们三点启示:

同病相联,用心抗癌——成功抗癌的基础。现代医学证明,绝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相关。民间盛传癌症患者“三分之一被吓死”,可见心理因素对癌症治疗更是至关重要。变“相怜”为“相联”,抱团取暖,团队作战,有助于患者战胜心理恐惧。早在20年前,武汉就出现了民间抗癌社团——武汉癌症康复会。他们与患者相联,与医界相连,与社会相联,“联”出“癌症不可怕”的团队气场,“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武汉十大“抗癌博士”评选活动,正是通过持续聚焦这类人群,传播、分享大量行之有效的抗癌经验,用数百位闯过5年、8年后全面康复的成功案例,“联”成“癌症是种慢性病”的武汉样本,帮助无数新发癌症患者,坦然面对疾病。本书汇编了历年评选活动中的代表性文章,其中荣膺十大“抗癌博士”称号的刘松寒(1975年患乳腺癌)、孙波因(1982年患胃癌)、王家文(1993年患肝癌)、翁谦(1999年患膀胱癌)等一大批“群体抗癌”领头人,如今都是七八十岁高龄老人。在他们的笔下,您可以读到生命遭受重创时的心路历程,感受坚强、坚韧与平静;看到同病相联、回归健康的快乐身影,感受生命的珍贵,家庭、社会的美好。

医患合作,科学抗癌——成功抗癌的保障。抗癌需要专业指导,良好的医患合作关系,既能帮助患者康复得快,活得好,也能给医生带来极大的职业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抗癌博士”评选活动,展示了医患合作的最高境界——在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相互成就之中,让“医学归于大众”。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于世英教授,湖北省抗癌学会理事长、湖北省肿瘤医院老院长陈焕朝教授等,带领武汉一大批医学专家,在忙碌的临床工作之余,经常审阅点评“抗癌博士”文章,同时撰写大量防癌科普文章,参与报社举办的防癌展览、论坛、义诊等大型社会活动。在这本书里,您可以从患者的讲述中见到诸多好医生,他们“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界名言)。本书十大癌肿点评文章,展示了他们“总是去安慰”的风采。于世英、张应天、张克亮、宋启斌、陈焕朝、卢宏达、冯刚、龙志雄、王泽华、黄韬、孔庆志等教授,依次点评了食道癌、胃癌、肠癌、肺癌、鼻咽癌、甲状腺癌、肾癌、膀胱癌、卵巢癌、乳腺癌以及其他器官癌的文章。读这本书,您如同与一群名医朋友在线交流,可以感受科学抗癌的踏实、从容与宁静。

健康生活,全民防癌——有效防癌的动力。癌,可以抗,也可以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健康饮食及生活方式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通过早期诊断可治愈,三分之一通过合理治疗可使生活质量提高。连续六届十大“抗癌博士”评选活动,现代健康报、汉网、长江网等传媒通过线上线下报道及活动,广泛宣传这些防癌抗癌新观念。2010、2011年,现代健康报携手科协、卫计、药监等权威部门,推出武汉“百万市民学科学——健康生活·科学防癌”大型系列活动,通过大型防癌展览、防癌论坛、防癌讲座及防癌义诊等交流互动活动,向全社会发出防癌总动员,大力倡导“每天健步走”等健康生活方式。本书彩色插页图片,浓缩了“抗癌博士”这项健康传播工程的8年历程。本书下编《防癌·器官说说》,是“抗癌博士”活动的升级版,特别邀请武汉大学廖皓磊、武汉市普爱医院成小梅等十多位医学专家“为器官请命”。“器官”们剖心置腹的表白,将让您尽得防病防癌真谛。读附录部分冯觉平教授解读的“十大防癌建议”,您就握有十大防癌利器。

“抗癌博士”这项健康传播工程,让人们“看到人类最终战胜癌症的希望”(新闻学者张昆语)。这本书,记录的只是这个工程的部分成果。癌症还在肆掠,工程仍需继续……目前长江网、好医网与武汉癌症康复会正继续推进,相信融合发展中的传媒,能为国人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愿这本关乎癌症、关乎健康、关乎生命的小书,能帮助您珍爱健康,呵护好每一个器官,快乐生活每一天。

张佼

后记

我做传媒工作30余年,结交了很多朋友,近20年与大家一起做了两件事:长江日报的“健康百事”、现代健康报的“抗癌博士”。皆与快乐相伴,与健康结缘。

武汉传媒做健康传播,拥有得天独厚的科普资源。一生致力于让“医学归于大众”的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院士就曾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我在长江日报编辑健康专刊12年,办健康周报8年,有幸得到裘院士及武汉一大批医学专家朋友,以及武汉各大医院领导和通讯员朋友的信任和支持。我们与读者一起分享层出不穷的健康新观念,还经常与大众一起交流互动。

用今天的互联网思维看,健康编辑是较早有“用户”意识的媒体人。随着国人健康意识增强,健康传播所具有的“知信行”效应,即传递健康知识、确立健康信念、促进健康行为,促使健康传媒较早就从单纯的信息提供平台,向大众服务平台转变,因而“用户体验”也较早融入传媒生态,其参与感、被尊重感、成就感,也极大增强“用户黏度”,并影响着传媒的影响力。2000年我在长报时期,曾将“健康百事”结集出书,书名《我谈我病》就源于“用户”体验专栏。所收集500多篇文章,200多篇是医学专家撰写的健康新知,200多篇是读者“体验”有效的健康单方偏方验方。“我谈我病”专治小病,至今被读者称道“一看就会用,一用就见效”。巧合的是,这本《抗癌博士》,书名也是源于读者体验专栏,不过,这次我们关注的是大病——癌症。

“抗癌博士”是承栽武汉十大“抗癌博士”评选活动的一个征文专栏,2006—2012年我同现代健康报团队一起完成五届征文活动,长江网承接完成第六届。本书上编《抗癌·患者说说》所收集128篇抗癌故事,全部来自特殊“用户”——“抗癌博士”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对“癌症不是绝症”的体验,是对“超我”境界的体验,曾激励无数患者积极应对疾病,也感召大众科学防癌,健康生活。

2012年5月,我调离相知相伴20年的健康圈,到集团媒介发展研究所工作。人虽然离开,心却始终牵挂着那些人,那些事,尤其牵挂那些“抗癌博士”。2013年12月,我如约参加武汉癌症康复会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见到不少我熟悉的“博士”,还见到多位曾一起开展“抗癌博士”活动的医学专家朋友。当大会为第六届十大“抗癌博士”颁奖,并如期启动第七届十大“抗癌博士”评选活动时,我为“抗癌博士”已然成为我们这个城市,一个群体抗癌的标识而感动。一份不了的健康睛结,促使我重拾《抗癌博士》出书计划。

这本书,我在现代健康报时曾完成初步编辑工作,后因工作太忙而搁置。感谢武汉癌症康复会周桂南秘书长,感谢他鼓励并支持我完成本书。周先生是那种很有能力很有活力也很有感染力的人,我非常高兴“抗癌博士”能在新传媒与康复会的创新合作中,继续发挥其社会影响力。

利用休息时间,我重新构思全书结构,将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抗癌·患者说说》,其中100多篇源自现代健康报,10余篇源自长江网肿瘤频道。下编《防癌·器官说说》,其中30篇源自长江日报《健康百事》(本书对相关观念及数据进行了全面更新),6篇特约专家为本书撰写。

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抗癌·患者说说》所有文字和图片,基本以现代健康报及长江网刊发时为准,作者文中所涉及年龄及癌龄,均以文章刊发当年为参照。在本书编辑过程中,我们得知有几位作者因病离世,依然保留了当年见报文章,因为其抗癌风采绝不因离去而褪色。我曾为死后捐献角膜,帮助三位患儿复明的乳癌患者谢裕萍深深震撼,她的无私,她的坦然,她的奉献精神,让我们对癌友这个特殊人群充满敬意。这本书,是对生命奇迹的讴歌,也是对那些难以忘怀的抗癌英雄的缅怀。《防癌·器官说说》作者的身份,也基本以当年见报时为准。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遗漏和不足,还请大家多赐教,多多批评指正。

回首20年来我做的两件事,特别是回想十大“抗癌博士”评选活动走过的8年历程,我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首先,我要感谢我所在传媒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给了我一个传播健康、结缘健康、享受健康的岗位。感谢历任领导对健康传播的高度重视,感谢我曾所在长江日报科教部、文艺部、专刊部等部门领导和同仁对健康传播的厚爱,感谢现代健康报诸位分管领导的悉心指导。

健康传媒是专业传媒,我感谢我所在传媒拥有的专业后盾——医学专家朋友,特别对尊敬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裘法祖院士怀有一份永远的感激。难忘1992年12月,裘院士亲笔为即将创刊的((健康百事》撰写发刊词,寄望“科学性、通俗性、指导性并重”;难忘2000年7月,老人亲自为《健康百事》文集《我谈我病》写序,热情肯定传媒为大众健康作出的不懈追求;难忘2002年3月,老人应邀到长江日报优秀医学科普文章颁奖现场与获奖作者见面,即兴演讲20分钟;难忘2005年11月,为鼓励现代健康报更好地服务大众,裘院士题词鼓励:“健康生活,从现代健康报来”。

现代健康报不负厚望,持续数年的“抗癌博士”活动,极大增强大众的防癌抗癌意识。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著名肝胆外科学家吴孟超院士,感谢他2010年对现代健康报防癌抗癌活动题词嘉许:“大力宣传防癌抗癌知识传,努力提升全民健康素质”。

借此机会,我要感谢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于世英教授,湖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原湖北省肿瘤医院院长陈焕朝教授等一大批医学专家,一直热情支持“抗癌博士”宣传活动,并为本书点评,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防癌抗癌新知。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武汉癌症康复会会长、原武汉市中心医院院长孔庆志教授的热情支持。从“抗癌博士”评选方案的确立,到每一届评选活动细节,他都从专业角度把关。感谢武汉市卫计委、药监局、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等机构领导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武汉地区四十多家大中型医院的大力支持。

这里,我还要真诚感谢相知相伴20年的科普作者们。感谢武汉市普爱医院成小梅等专家朋友,用独到的科普才情为心、肝、脾、肺、肾等30多个人体器官幽默立传;感谢武汉大学医院廖皓磊教授,特别为本书增加了舌头、血管、淋巴结、肌肉及细胞等5个器官的诙谐表白。  健康传媒是“用户体验”传媒,我感谢所有参与“抗癌博士”评选活动的朋友,同我们分享抗癌心得,把抗癌信念传递给大家;感谢每一位“抗癌博士”,特别感谢首届十大“抗癌博士”刘松寒老妈妈,以她独到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带领众多癌友走向康复。在这里,我还要真诚感谢武汉癌症康复会及各区工委,8年如一日地支持“抗癌博士”;感谢褚四翠团长及生命之歌艺术团,无数次到防癌活动现场激情义演。感谢爱心企业提供一次又一次帮助。

健康传媒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品牌的打造。这里,我还要感谢武汉市科协杨军等领导的大力扶持,让“抗癌博士”通过“百万市民学科学”这个大平台,发起全社会防癌总动员;感谢兄弟传媒对“抗癌博士”持续聚焦,感谢新闻界资深专家夏碧霞、吴三敏、高万亿、喻长勇等朋友,对“抗癌博士”智慧投入,感谢武汉电视台胡桂林、王晓路2012年5月推出新闻专题片《武汉,有一群“抗癌博士”》……让“抗癌博士”不断创新健康服务模式。感谢风雨同舟8年的现代健康报团队,感谢钟晓霞、罗兰、唐智峰、何建群、刘璇等,对“抗癌博士”品牌建设的真情付出;感谢张惠萍、关雁平、晏利利等,对“抗癌博士”栏目采编的真情投入,并特约专家为本书完成十大癌肿的点评;感谢白涛、高峰、唐美文、涂亮秀、蒋海鸽、董超、王树磐、刘力、赵静敏等,对“抗癌博士”线上线下工作的真情奉献;特别感谢高峰调长江网后,通过新上线的肿瘤频道,圆满完成第六届“抗癌博士”评选工作。感谢美编董超为这本书完成大量视觉设计。

最后,特别感谢武汉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主任卢宏达教授审读全书;感谢湖北科技出版社熊木忠主任对“抗癌博士”的厚爱,力荐此书;感谢武汉尚上创意工作室的精心制作。

感谢每一位为“抗癌博士”付出心力的朋友!

感谢20年来相约健康快乐同行的朋友!

2014年12月6日是裘法祖院士诞辰100周年,谨以此书纪念这位深受大众尊敬和爱戴的的人民医学家。

张佼

2014年10月于武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