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雅人有深致--清赏小品赏读/闲雅小品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芳芳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芳芳编著的《雅人有深致——清赏小品赏读》分为八章。“冰玉吾斋”,书斋是闲雅生活的精神中心领地,文房、图书、金石,书斋中不可缺的良伴;幽人是栖,结庐在人境,居住环境的美学理想与精神诉求;几案清华,美石、盆景、瓶花、供果……眼前手边的把玩,虽是小物,寄托深远;咫尺烟霞,收藏并亲自创造书画艺术,两宋以来深得雅士欢心,收自然烟霞于一室,纵不能远游,海岳之情不减;君子于嬉,虽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然博弈游戏之事,君子行之有道,圣人不废;求其友声,音乐洞悉人生的秘密,联结“自我”与“他者”心灵,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其次立言,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君子修身有三不朽,此为雅人宣言,清赏理论;韵士天成,秉天地灵秀之气而生,千万人中难见其一,奇情雅癖的典型人物,略择若干,以为收篇。总之,希望围绕着雅人清赏生活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尽量做一个丰富立体的展现。

内容推荐

闻,一炉香的氤氲;看,一瓶花的姿态;听,一尾琴上的琤琮;赏,一块石的风骨……俱是水流云在,妙处难与君说。优雅并未远去,清韵犹有余响,在这被功利心挟裹的年代,让我们沉下心来,领略久违的鉴赏之趣、器物之美。

一生太短,一世太半长,奔波于尘世的我们,渴望偶尔走出喧哗,面朝大海,看春暖花开,在自然天地问寻找迷失的自我,或许你正在旅途,那么,带上王芳芳编著的《雅人有深致——清赏小品赏读》,且走且吟,或许你无法出行,只能在斗室中忙碌,那么,在倦意来袭时,翻翻本书,领略一番纸上山水。

目录

卷一 冰玉吾斋

 苏轼 东坡论文房

 佚名 后主青石砚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节选)

 方孝孺试笔说

 沈德符 假骨董

 钱谦益 题钱叔宝手书《续吴都文粹》

 周亮工 书钿阁女子图章前

卷二 幽人是栖

 王禹偶 黄冈竹楼记

 黄庭坚 论香四则

 陆树声 砚室记

 文震亨 位置

 屠隆 山斋

 黄汝亨 浮梅槛记

 李渔 厅壁

 查慎行 种草花说

 郑燮 书后又一纸

卷三 几案清华

 白居易 太湖石记

 苏轼 怪石供

石菖蒲赞

 林洪 诗筒

 李日华 日记二则

 文震亨 蔬果

 屠隆 盆玩

 袁宏道 瓶花引

 陈贞慧 香橼

 戴名世 芝石记

 沈复 盆景

胸中丘壑

卷四 咫尺烟霞

 刘义庆 钟荀斗技

 景焕 黄筌

 黄庭坚 书自草《秋浦歌》后

 米芾 苏子瞻作墨竹

 罗大经 东坡画壁

 徐渭 为商燕阳题刘雪湖画

 董其昌 米元晖山水

 李日华 清明上河图

 李流芳 题画为子薪

跋盆兰卷

 侯方域 管夫人画竹记

 郑燮 写字作画,亦是俗事

板桥润格

 金农 题画

 蒋坦 秋芙喜绘牡丹

卷五 君子于嬉

 《晋书》 谢安好棋

 佚名 《丸经》集叙

 宋白 弈棋序

 程颐 养鱼记

 贾似道 促织论

 宋濂 书斗鱼

 袁宏道 斗蛛

 卫泳 缘饰

 周亮工 与何次德

 张大复 张灯

 傅山 请看唱

 张岱 祁止祥癖

 吴敏树说钓

卷六 求其友声

 《礼记》 知乐

 列御寇 郑师文学鼓琴

 桓谭 雍门周以琴见孟尝君

 刘义庆 王子猷

 苏鹗 沈阿翘

 南卓 羯鼓

 段安节 歌

 欧阳修 三琴记

 赵希鹄 论弹琴

 吴从先 销魂之听

卷七 其次立言

 欧阳修 六一居士传

 苏轼 书《六一居士传》后

 高濂 《燕闲清赏笺》自序

 沈春泽 《长物志》序

 汤显祖 与宜伶罗章二

 袁宏道 与龚惟长先生书

 俞琬纶 《打枣竿》小引

 傅山 书《张维遇志状》后

 龚鼎孳 晴窗书事

卷八 韵士天成

 周辉 米芾

 王锖 云林遗事

 吴从先韵友

 李日华 梅花驿令

 史震林松痴

 蒋坦 夏夜苦热

 孙道乾 小螺庵病榻忆语(节选)

 杜文澜 《玉纪》序

试读章节

《金石录》①后序(节选)

李清照②

余建中辛巳,始归③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时作吏部侍郎,侯④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⑤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⑥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⑦,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⑧,多有亡诗、逸史,鲁壁⑨、汲冢⑩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李清照集笺注》

【注释】

①《金石录》:宋代赵明诚撰。共三十卷。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考订精核,评论独具卓识。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又作德父,密州(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期宰相赵挺之的第三子。建炎元年,知江宁府。三年移知湖州,赴任途中,病殁于建康。

②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省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兼工诗文。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其父李格非,亦为当时文章名家。

③归:古代称女子出嫁为“归”。

④侯:对士大夫的尊称。此处指赵明诚。

⑤朔望:朔日和望日。旧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亦指每逢朔望朝谒之礼。

⑥葛天氏之民:葛天氏为传说中的上古帝名,上古之治,民风淳朴。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表示不慕功名,甘于淡泊闲适的隐世生活。

⑦遐方绝域:边远偏僻的地区。

⑧馆阁:北宋有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通称“馆阁”。

⑨鲁壁:《〈尚书〉序》:“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后以“鲁壁”指孔子故宅藏有古文经传的墙壁。亦借指古代文化典籍。

⑩汲冢:即汲冢书。晋太康二年,汲郡人不準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所得的数十车竹书,皆先秦科斗文字。此处借指古代文化典籍。

铅椠:本义为古人书写文字的工具。铅,铅粉笔;椠,木板片。后又引申为文章、典籍。

率:标准。

簿:本义为本子、册簿。此处作动词用,意为造册登记。

憀栗:凄怆、不适貌。

刓阙:即“刓缺”,磨损残缺。

【赏读】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清人纳兰性德的这一阕《浣溪沙》,所用典故,便是绝代女词人李清照与其夫婿赵明诚的闺房旧事。世已变,时已逝,而人已去,只留下孤单的那一个,对着西风残阳,追思往事——在那生命中的春天,那赌书、泼茶的欢乐,当时只道都是寻常的事情啊!

“当时只道是寻常”,这样哀婉苍凉的心绪,是才人纳兰性德的发挥。现在,再看看李清照自己是怎么说的。为亡夫平生的心血巨著《金石录》作后序时,李清照已经五十二岁,离嫁入赵家,三十四个年头了。她从头回忆起,最初的少年夫妻,恩爱甜蜜之外,更难得志趣相投。那时丈夫还只是太学士,经济条件不好,两人便常常典当衣物,去购买碑文拓片、书籍文献。另外还捎上些瓜果零食,供展玩文物典籍时“咀嚼”。这个细节很可爱,一对还爱贪个嘴的年轻人,言行中有种不拘小节的活泼与无忧无虑。果然称得上是天真淳朴的“葛天氏之民”。

“赵、李族寒,素贫俭。”赵、李两家其实可称名门望族,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历任朝廷要职,曾为当朝右相。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为著名文学家,官至礼部员外郎,历史上有清廉之名。李清照的母亲是号称“三旨相公”的岐国公王珪之女。王珪虽被后人讥为“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无所建明”,然门第显赫,富贵已极。赵、李两家联姻,算得上门当户对,强强联手,绝非寻常清寒士人之家。两家都是士大夫家庭,对子女教育严格,作为大家庭里的小两口,如无自己收入,手上可供“挥霍”的钱财,估计也确实有限。此处李清照的话,一为自谦,另外,也透露着依靠科举起家的士大夫官僚阶层,以“诗书传家”的文化自豪感。正是家庭文化背景的深厚,熏陶出这一对风流俊雅的才子佳人。

然后是渐入中年,夫妻俩“屏居乡里”的十年,及赵明诚两次出任地方官的时光。在李清照的回忆中,这些已非新婚燕尔的岁月,反而更加爆发出生命的光彩,沉淀下爱情的深厚。金石书画中的把玩与沉醉,为共同的志趣工作着,在诗酒茶香中的默契相伴……赌书泼茶,笑得仍然像少年时代一样开心。岁月静好如斯,怎不叫人“甘心老是乡矣”!

要注意的是,那也是赵李两家在政坛上先后失意的时间段。李格非因元祐党祸而受牵连被罢官。赵挺之,本与蔡京勾结,升到右相,不料转遭蔡京排挤也失了势。赵挺之去世后,被追夺赠官,家人受株连。赵明诚夫妇只得搬到青州乡下,一住十三年。失去了长辈的庇佑,这对老天的宠儿,成熟起来,走入了他们人生的丰盈岁月。

这也是《金石录》的资料收集与整理集中进行的时间段。竭心尽力,搜罗勘校,已经不是“雅癖”二字可形容,这是共同的精神追求与理想,是对传统文化薪尽火传般的执着。所以,才有了这八个字的总结:“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藏书成规模后,为了方便阅读,又另置副本,更加重了经济负担。遂摒弃一切华服美器,忽略物质上的精致享受,值不值得呢?作者随后给予了答案——“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人各有所好,各有其志,但凡乐意,一切付出都是值得。全文点滴写来,写出了《金石录》成书的艰辛,字里行间,浸润着伉俪深情。而难以让人忽略的,是贯穿始终的夫妻俩身上的那种传统士大夫的精神力量。

P11-15

序言

瓦尔登湖边的隐士梭罗曾说过:“有时间改善自己灵魂资产的人享有真正的闲暇之乐。”英国作家萧伯纳则认为:“真正的闲暇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而是能自由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关于“闲”的问题上,中西方的哲人贤士有着惊人的共识。但在中国的古典语境里,闲情所包含的意蕴更复杂,指向更严肃,是一个可以自成体系的文化与人生命题。

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明代学者高濂道:“心无驰猎之劳,身无牵臂之役,避俗逃名,顺时安处,世称曰闲。”闲的对立面并非是忙,而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空虚无聊。如何在人为物役,杂务缠身的有限生命里,获得并有价值地度过闲暇时光,是体现一位士大夫、一个真正的君子,其所有情趣、性灵、胸襟的关键所在。

钟鼎卣彝,书画法帖,窑玉古玩,文房器具、投壶博弈、花鸟虫鱼……消磨永日,使人乐而忘饥。不仅是闲暇的填补,更赋予了情趣与志向上的意义,是阻隔尘俗肮脏的屏障,个体精神力量的源泉。明代学者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正式提出了“长物”的概念——非为物质生活所必需的多余之物,却是精神世界的珍宝。

闲情被赋予如此正当性、重要性,追根溯源,由自华夏古典的雅文化传统。这种传统,除了涵盖现代人所一般理解的审美意义,同时还是社会的、政治的,不同于流俗的高雅格调之余,亦具备有心怀天下,志向高远的现实积极诉求。正如《诗经·大雅·抑》云:“訏謨定命,远猷辰告。”治国的重要政策已经拟定,将要诏告民众。东晋名士谢安认为此句真正的有“雅人深致。”很明显,脚踏木屐游山玩水,吟诗下棋只是表相,这位东山隐士骨子里所拥有的仍是治“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的宏图。而这也是一切传统中国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抱负与责任。“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连被称作天上谪仙人的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也会抱有文以载道的初心:“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念念终不忘政治理想。

中国雅文化传统大致可说属于儒家体系。孔子恶郑声之乱雅乐,讨厌靡靡之音,而听到传说来自于舜帝时代,元声大雅的“韶乐”,则三月而不知肉味。儒家礼乐并重,真正的雅乐,用以教化百性,提高君子自我修养。这种礼乐观,推而广之,基本上可代表后世儒家思想体系下的艺术观——赏心乐事,无不最终体现中正平和的个人修养,寄托着哪怕缥缈的政教目的。

不可忽视的还有道、释思想的影响,以清玄的哲学魅力,作为补充与调剂,在士大夫阶层中,渐渐形成“出世”与“入世”,这对立统一的人生观,影响着他们的文学创作,也为中国雅文化注入飘逸瑰丽的一缕灵魄。  燕闲多清赏,雅人有深致。在这样厚重文化土壤与高远哲思背景下产生的清赏小品,是中国文言小品文中别样芳姿逸态的一束鲜花,它张扬人生的闲暇,纵情游艺之乐,醉于器物之美,所反映的又非单纯闲情,它实肇始于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之爱,由作者的学养与情操蕴育,以真挚而积极的姿态,在浊世中成就一个自由的精神空间。在这里,人的心灵可以高蹈、出世,亦可散淡、守拙,乃至放诞,多怪癖;人的态度,可淳朴如葛天氏之民,清冷如太虚仙人,亦可粗疏如野老村夫……

追溯大雅之始,聆听钟声余响,本书在篇目选择上,时间跨度从先秦时代直至晚清,从中我们或可窥见中国雅文化发展的些许脉络。

远在春秋战国,乐、射、御、书、数,儒家“六艺”,圣人已不嫌其“闲”。城邑中的鼓琴之声,孔子用以教化百姓,老庄则借之尽情展示造化神奇。琴、棋、书、画,魏晋时期尚为“末艺”,到唐代业已成为文人必备“四艺”。玩石、品砚、金石、藏书等,亦走上大雅之堂。两宋文风鼎盛,士大夫崇尚风雅,出现了香道、茶道、花道,出现了米芾这样爱物成癖的痴人,出现了苏轼、黄庭坚等集博物与才艺一身的通家。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一代大儒,与图书、金石、琴、棋、酒偕隐,苏轼盛赞其为“有道者”。宗室赵希鹄《洞天清录》,开后世闲适玩好之“清赏”专著先河。

元代倪云林以其泠然世外、神骨俱冷,成为名士偶像。明代尤其到中后叶,“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统治地位受到挑战,知识阶层开始提倡“童心”,重视“性灵”,鼓吹个性解放与心灵自由。这也是清赏小品名家辈出的时代。“公安三袁”的性灵活泼,徐渭的狂怪倔傲,傅山的浑朴洒脱,李日华的雍容典雅,李流芳的清丽深情,钱谦益的蕴藉浑厚,张岱的骨格清奇,见性传神……

城市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市民文化兴起,推动本属“雅文化”范畴的清玩清供,以各种形式走上商业舞台,催生产业效应。附庸风雅者泛滥,但附庸风雅虽然可笑,亦不失为向“风雅”的致敬。这种情况下,出现了《长物志》、《考槃余事》等标榜风雅正宗的清赏名著,也出现了《闲情偶寄》这样面向大众的雅趣普及本。

明末清初,长期政治高压气候,改朝换代的巨变,让众多士人远避朝堂,隐志向于识小,托沉痛于幽闲。清玩清供之物,是心灵后花园,也是政治避难所。而雅癖与声色共举,高洁与玩世并行,恰是滋养清赏小品的最丰厚土壤,卉集阆苑,织就仙锦云霞的文坛美景,直至清代中晚期,渐回归于道统的朴素。

随注释与赏读的深入,于文字之美以外,作为编写者感受最深的,是这些闲情文字中闪现的作者个性之光,那是时代与个体的命运撞击,所激发出的真韵、真才、真情,是浊世中的高贵,沉重肉身放飞的优雅,像一束束穿过历史长廊迎向我们的亘远灵光。

因清赏小品题材涉及广泛,内容繁杂,如何为篇目分类以更便于读者阅读,很费了一番踟踷。考虑到清赏小品体例,亦可看作古人关于“生活的艺术”、“生活的美学”的集中阐发,它包涵的不仅是静止的“物”,更重要的是鲜活别致的生活本身。长物诚然可贵,然人与物的关系、人的行动、人的姿态,才最终成就“雅人深致”的完整清赏过程。最终尝试着将全书分为八章。

“冰玉吾斋”,书斋是闲雅生活的精神中心领地,文房、图书、金石,书斋中不可缺的良伴;幽人是栖,结庐在人境,居住环境的美学理想与精神诉求;几案清华,美石、盆景、瓶花、供果……眼前手边的把玩,虽是小物,寄托深远;咫尺烟霞,收藏并亲自创造书画艺术,两宋以来深得雅士欢心,收自然烟霞于一室,纵不能远游,海岳之情不减;君子于嬉,虽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然博弈游戏之事,君子行之有道,圣人不废;求其友声,音乐洞悉人生的秘密,联结“自我”与“他者”心灵,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其次立言,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君子修身有三不朽,此为雅人宣言,清赏理论;韵士天成,秉天地灵秀之气而生,千万人中难见其一,奇情雅癖的典型人物,略择若干,以为收篇。总之,希望围绕着雅人清赏生活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尽量做一个丰富立体的展现。

编书虽云不易,交稿终归忐忑,自知才疏学浅,错漏难免,贻笑方家事小,误导读者事大,还望诸君拨冗阅读之余,不吝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3: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