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健的新作《中外散文诗比较研究》为散文诗的比较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它开辟了新的理论和研究思路,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描述了现当代散文诗写作在各个国家的情况和相互之间的影响,并用诗歌来思考我们现代社会的文化和文学。这本书还有一个似乎不易被察觉的优点:即这是一位诗人写的书。黄永健写过三本诗集,他不仅是一位散文诗评论家,同时也是散文诗创作者。
黄永健的新作《中外散文诗比较研究》全书约30万字,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
《中外散文诗比较研究》者黄永健教授长期从事散文诗研究、创作和教学,目前的这项研究是在前期研究成果《中国散文诗研究——现代汉语背景下一种新文体的理论建构》的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本著在散文诗文类建构、文类演化、文类传播,散文诗的文化特质探析,中外散文诗艺术内涵阐释,外围散文诗理论分析,散文诗作家主体论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所引入的当代国际上散文诗的新型文本以及艺术范式,有助于拓宽我国当代散文诗的批评疆界,提高汉语散文诗创作水准,推动汉语诗学的国际化进程。
引论/1
一、散文诗共识/1
1.散文其形,诗其内质/1
2.散文诗是被“建构”起来的新文类/3
3.散文诗的源头——波德莱尔/4
二、中外散文诗比较研究的学术价值/7
1.研究的意义/7
2.方法论、难题及研究思路/9
第一章 散文诗的发生学问题/11
一、欧美散文诗的发生及相关问题/11
1.散文诗发生学与散文诗起源学/11
2.散文诗与历史语境/16
3.浓缩放射性的意义结构/19
二、中国散文诗发生的原因/25
1.现代生活经验催生出新诗和散文诗/25
2.新诗的再解放/29
小结:散文诗发生与现代性蔓延/39
第二章 散文诗的文体演化/42
一、被“建构”起来的新文类/42
1.散文、诗、散文诗/42
2.在《恶之花》与《巴黎的忧郁》之间/44
3.散文诗的两大优势/50
二、散文诗文类的共时性演变/52
I.散文诗演变的可能性/52
2.散文诗文类标志及共时性变异/54
三、散文诗历时性的文类变异/99
1.西方散文诗历时性文类变异/99
2.中国散文诗的历时性文类变异/103
四、散文诗的民族性(文化性)变体/108
1.散文诗与法兰西的民族性/108
2.散文诗的德国、俄罗斯、美国变体/109
3.散文诗的非西方世界文化变体/112
五、从《嚎叫》到《人行天桥》——金斯伯格与郑小琼比较论/120
1.两种“嚎叫”/120
2.郑小琼散文诗人类学意义上的价值/124
3.郑小琼散文诗的文体创新价值/126
小结:自由演化的散文诗——文类交叉与文类再生/128
第三章 中外散文诗的审美内涵比较/137
一、前散文诗与现当代散文诗/137
1.前散文诗/137
2.现当代散文诗/141
二、散文诗中的中国现代性/146
1.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多重现代性/146
2.中国散文诗中的多重现代性/150
三、散文诗融通——在审美现代性的尽头/164
1.散文诗的文类要素——审美现代性/。164
2.在审美现代性的尽头/167
第四章 中外散文诗理论研究/176
一、外来理论及其回响/176
1.从王国维到刘半农/176
2.高长虹、郭沫若、鲁迅、徐志摩等的散文诗理论诠释/178
3.陈敬容、叶维廉的散文诗理论诠释/186
二、中外散文诗理论研究的成绩/191
1.中国的散文诗理论研究/191
2.外国的散文诗理论研究/201
三、当代中国散文诗的创作与批评/208
1.历史积淀与美学传承/208
2.当代中国散文诗批评/210
3.散文诗争鸣/217
第五章 中外散文诗作家论/223
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中的散文诗作家/223
二、专事散文诗创作的散文诗作家/229
三、兼事散文诗创作的散文诗作家/231
四、散文诗创作主体的文化品格和人文水准/238
五、散文诗作家的才胆识力和文化机遇/250
结语/260
后记/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