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欲惑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萝瑞·艾胥娜//米奇·梅尔森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最终我成功了。我的剧本被选中了,我接到了很多经纪人的电话,他们表示愿意代理我的所有作品。我辞掉了保险公司的工作,连桌子上的东西都不要了。”

说话的这个人刚刚庆祝完他30岁的生日。他写的剧本还没有拍成电影,但是他的整个生活改变了。有人给他打电话,雇他参加各种项目。他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他在赚钱,负担得起自己的开销了。

但是他幸福吗?“可笑啊,我最近买了房子,结果自己在里面晃荡,觉得有压力,胡思乱想。为什么我还是若有所失?”

房子很漂亮,新添置的家具让房间看起来宽敞迷人。艾米穿过房间时,她还记得那三个月没有厨房的噩梦生活,还有那四处都是让她流眼泪的灰尘。这会儿对她来说算是难得拥有的一刻,很快她就要去幼儿园接自己三岁的孩子,然后买东西,接着再从另一家幼儿园接回五岁的孩子。“我丈夫和他的朋友们在另一个晚上玩牌,而我不得不放声大笑,因为他们不再说‘你的工作怎么样了’,而是‘你那为退休而存款的计划进行得如何了’,他们都在争着看谁会先退休。有趣吧,但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都在为接下来的事做准备。从前我们想有个孩子,认为在那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然后我们认为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家,所以就买了房子,结果还是觉得不对劲。于是我们重新装修了房子,然后修建了花园,现在大家在谈论退休。如果最后真的退休了,要是还觉得不够怎么办?”

这种若有所失的感觉来自何处?为什么会在如此多的成功人士中蔓延?虽然这种不安感可能来自没有成长、改变或失败,但我们之中的许多人的成就要比曾经梦想的还要多。至于说变化,我们买了车、衣服,有了朋友、爱人,事业以光速在发展,也不再太看重理想,但依然觉得还是缺了什么能让自己永远感觉到满足的东西。

这种要填满自我的饥饿感从来都没有消失。在派特·康洛伊(PatConroy)的半自传畅销书《海滩音乐》(Beach Music)中,主人公在美丽的威尼斯沉思着:“不知道为什么,我老是喜欢去想:会有别的地方比此时此地更好或者更让我神往。我发现,在这一刻,我很难开心起来。”

你可能也发现了这种让人害怕的感觉,总是在想现在该怎么办、接下来该怎么办;或者那种心神不定的感觉,是不是没法摆脱?本章讲的就是那些已经差不多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但依然觉得若有所失的人。让我们从探索其源头开始,看看为什么这种感觉与我们的成功或失败毫无关系。

适应性自我

当你和总是觉得若有所失的人交流时,有些东西就立刻变得明显起来。这一感觉不是突然出现在他们生活中的。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感觉一直存在。他们在觉得完满的时候会梳理思绪,然后感觉一片空白。

现在是下午五点钟,39岁的米歇尔躺在床上。床头茶几上放着一些土豆沙拉,一磅咸牛肉,一包奥利奥,还有几份《星报》(Star)和《国家询问报》(National Enquirer)。明天她得在楼梯机上锻炼一个半小时,小报都会被叠在猫箱上。但这一刻,她靠着枕头,盖着被子,想今晚得好好出去玩一玩。

她在床上想了一天的是周末去见父母的事。这一年一度的活动过去经常让她气得手指关节发白,一整个星期都感到虚弱。现在已经有所改善了。

在从机场回家的路上,米歇尔的麻烦就开始了。“我们七个人挤进了爸爸的奥尔兹莫比尔牌汽车。他开车的方式让我觉得晕车,我觉得我得让他靠边停下来。我妈妈转过来跟我说:‘宝贝儿,衣服不错,但是裙子是不是太紧了?’”

“我的弟弟踢了我一下。他知道他们要开始了,当然这些事对我来说已经过去了,但我当时想的是我不会让她说服自己,于是我告诉妈妈:‘这是我的风格,妈妈。’但我的声音中显然流露出了不满,大家都听得出来。妈妈一脸受伤的样子,说:‘我只是想说你这行头花了那么多钱,裙子应该搭配才对。亲爱的,你有那么多好看的衣服,怎么不好好搭配一下。”’

对米歇尔来说,这是老生常谈了。她母亲出于好心而连续不断、遮遮掩掩的批评让她几个月的心理治疗都白费了。米歇尔内心一度有点钦佩母亲这一石二鸟的绝招,既告诉了她太胖,也提醒了她花钱太多,而她在车里的时间还不到10分钟。

“接下来母亲开始给我们上课,说她以前上班是怎么穿的,说她过去最好的光景,曾经拥有的伟大事业。她是她们那一代人中少数上大学的女性,但她放弃了一切,当了家庭主妇和五个孩子的妈妈。没有人提过既然她最小的孩子都已经30岁了,她本来可以在很久以前就有机会回去工作的。爸爸的耳朵都变红了。我觉得他和我一样讨厌妈妈说的这个故事。他关了空调,打开了窗户,他能在空气中闻到愤怒的味道。母亲把头发散开来。她每次整理头发都要花好几个小时,我有点想拍拍爸爸的背,和他握握手。我们都爱妈妈,我们也想得到她的认可,但结果最后都只是觉得她烦。”P2-4

目录

译者序

献词

鸣谢

引 言揭开长期不满之谜

 引言提要:

 想要自己没有的东西,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永不满足者的11个人格特征

 滋生长期不满的9大核心问题

第一章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缺了什么?/寻找自我/1

 本章提要:

 自恋者的伤痛:永不满足的饥渴

 你想要的是你需要的吗?

 负罪感的秘密

第二章 为什么你总是不能坚持梦想?/寻找目标/25

 本章提要:

 你有勇气做你自己吗?

 不要只考虑其他人

 舒缓你的焦虑感

第三章 为什么你的幸福转瞬即逝?/寻找认同/51

 本章提要:

 今天,你抑郁了吗?

 用抑郁逃避现实的痛苦

 结束家庭中的消极传统吧

第四章 为什么你无法放松?/寻找信任/71

 本章提要:

 焦虑就是你根本没办法停止担心

 只有自己才是真正可以依靠的吗?

 构建信任

第五章 为什么你烦恼而又浮躁?/寻找效能感/93

 本章提要:

 被娇生惯养/剥夺人生太久了的孩子们

 让社会来一次粗鲁的唤醒

 烦恼和浮躁的真相

第六章 为什么你找不到注定的另一半?/寻找伴侣/117

 本章提要:

 你对伴侣的要求反映了你自己

 相恋,失恋

 将感情看做镜子

第七章 为什么你的收获总是没有付出多?/寻找控制/141

 本章提要:

 给予者充满挫败感的生活

 给予者、强者、被依靠者的秘密:害怕自己不再被需要

 给予意味着你想要做,还是你必须要做?

第八章 为什么你总是将自己和别人比较?/寻找认同/159

 本章提要:

 家庭秘密

 攀比思想的根源

 停止比较,相信你的直觉

第九章 为什么你总是追求无法得到的东西?/寻找安全/181

 本章提要:

 求而不得的心仪对象

 当你追求着无法得到的东西时,你在逃避着什么?

 幻想

第十章 够了,这一切/寻找满足/203

 本章提要:

 我们对改变既爱又恨,想要维持现状但是希望结果更好

 只不过是自寻烦恼

 反映最真实心声的访谈

第十一章 满足吧/改变与成长/225

 本章提要:

 是什么就是什么

 表达真实的自己

 找到内外的平衡

 推荐阅读/236

 作者简介/237

序言

我平时对这种励志自助或者心理自助的书并不太感兴趣,因为我发现这类书很多都是在无聊地重复一些东西,说的内容都是隔靴搔痒。不过这本书却不一样。作者将人性剖析得非常透彻,将表面的东西揭开,然后让读者自己问自己,为什么自己总是会重复某些行为,让自己觉得不幸福、不满足。

在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这本书的内容鞭辟人里。一开始我觉得里面说的内容可能并不合于自己的情况,但里面的例子逐渐让我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问题。而且作者将所有不同的习惯和个性连接在一起,拼成了一个整体。作者不仅让我看到了自己做了什么,并且让我发现了自身行为背后的原因,同时也告诉了我应该如何改进。我自己尝试了一下里面的一些练习,比如靠记笔记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这个方法让我更加了解了自己。作为译者和读者,我要感谢本书的作者将他们多年的经验糅人其中,确实对我有一定的帮助。

本书讨论了生活中不满足感出现的原因。两位作者都是心理治疗师,他们将自己的来访者普遍都有的问题浓缩在了一起,形成了九大核心问题。每一章都讨论了改变和成长,结尾的章节将所有的观点集中起来,让我们看到了让生活幸福的希望。

画家偶尔会退后几步,审视自己的画作,才能看出画中的不足之处,想出办法将其改善。而面对人生的画作,我们却往往信手涂鸦、草草了事,虽然自感并不满意,但是却很少“退后几步”,检讨自己,看看能在什么地方改进。

我们试图把心中的不满和困惑放在一旁,但事实证明这并非明智之举。在本书案例中我们就看到了自己经常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在梦想触手可及的时候却选择放弃?为什么让我们感觉快乐总是转瞬即逝?为什么我们凡事亲力亲为,以致自己焦头烂额?为什么我们逃避挫折,过分依赖他人?为什么我们在爱情路上寻寻觅觅却永不知足?

所有这些问题其实都反映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得不到满足的渴望就像人生这幅画作中无法填补的空白。如果任其留白,人生的圆满、内心的安适就无从谈起。

但是我们并不孤独。本书中有许多人和我们一样面对着同样的困惑和不满,从他们/她们的故事和心理辅导经历中,我们能得到许多启示,学会认识自己,掌握自己。本书涵盖的内容很广,非常值得一读。要是读者有时间做做里面的练习,思考一番,肯定能悟出一定的道理,弄清楚究竟是什么让自己的内心一直纠结。另外读的时候不需要按章节的顺序来读,这也是作者对章节巧妙的安排。读者可以根据标题和大致介绍来读与自己相关的章节。

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作为译者,我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也看到了这一面背后的成因。究竟能从这本书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自己,还等待读者们自己去发掘。

本书得以成稿,要感谢廖岩编辑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要感谢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2012级陈丽丽同学在翻译和校对方面的倾力加需。

内容推荐

萝瑞·艾胥娜等编著的《欲惑》为那些明明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却还在生活中抱怨不断、从不满足的人所写。两位作者通过大量的心理咨询经验,发现了那些在工作、爱情、生活中饱受长期不满困扰背后的深层原因,揭开了人们内心欲望的本来面目,帮助人们了解自己、改变自己,并提供了实用可操作的训练方法。

人生的追求与奋斗没有错,成功更没有错,痛苦来源于迷失与深层的心理失调。《欲惑》为迷失在种种欲望中的你点燃一盏明灯、带来一次蜕变。

编辑推荐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缺了什么?

为什么你总是不能坚持梦想?

为什么你找不到注定的另一半?

为什么你总是追求无法得到的东西?

为什么你总是将自己和别人比较?

为什么你的收获总是没有付出多?

为什么你烦恼而又浮躁?

为什么你无法放松?

为什么你的幸福转瞬即逝?

将目光从外物移开,《欲惑》(作者:萝瑞·艾胥娜)将帮助你发掘出深藏内心的“致病”根源,将其层层剖析,最后粉碎在阳光之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