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长海主编的《语言教学游戏(让课堂更精彩)》是“小悦读课堂教学新思维丛书”系列之一,本书共六章:千锤百炼字词句、诙谐趣味辨语音、妙用语意识情趣、活学活用广阅读、思维敏捷会说话、妙笔生花擅写作等。用故事的形式进行作文教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语言教学游戏(让课堂更精彩)/小悦读课堂教学新思维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许长海 |
出版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许长海主编的《语言教学游戏(让课堂更精彩)》是“小悦读课堂教学新思维丛书”系列之一,本书共六章:千锤百炼字词句、诙谐趣味辨语音、妙用语意识情趣、活学活用广阅读、思维敏捷会说话、妙笔生花擅写作等。用故事的形式进行作文教学。 内容推荐 许长海主编的《语言教学游戏(让课堂更精彩)》内容简介:不同的教师,教同一门课程,善教者情动辞发,学生如乘轻舟,举帆顺风,学生视听课为“乐事”;不善教者语言无味,学生如入荒山野坡,举步艰难,学生视听课为“苦差”。《语言教学游戏(让课堂更精彩)》告诉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的一些关键环节上发挥语言艺术,学生就会像被磁铁吸引着,与教师一同走进艺术的殿堂。 目录 第一章 千锤百炼字词句 1 哪个字错了? 2 唐伯虎与小孩比智力 3 同字大变身 4 一字千金 5 心上的那一点 6 满腹经纶的求婚者 7 三三成趣 8 “中国”的内涵 9 “海外赤子”非海外 10 “中国睡狮”缘何来? 11 “东道国”做东道 12 “倒楣”不“倒霉” 13 让苏东坡特别不悦的两个字 14 杨花何以代柳絮? 15 挂历的来历 16 看语意写成语 17 数字俗语面面观 18 俗语成语大串联 19 谚语成语大替换 20 补充谚语中缺失的部分 21 看前句猜后句 22 广告大师的童年 23 解读对联 24 看联识人 25 举一反三补对联 26 成语纠错 27 动词替换 28 送小动物回家 29 换词达意 30 巧填成语 31 给词语找朋友 32 汉字的笔画 33 词语接龙 34 数字换成语 35 汉字联盟 36 魔法汉字 37 一笔换字 38 成语与“舌” 39 词语迷宫 40 成语接力 41 十二生肖的成语 42 成语里的反义词 43 成语接龙 44 成语楼梯 45 成语之最 答案及解读 第二章 诙谐趣味辨语音 1 为何要把丈夫比作鸡和狗? 2 皮匠为何要叫板诸葛亮? 3 “名列前茅”巧解读 4 借路为何变借光? 5 “逐鹿中原”不逐鹿 6 “狗屁”究竟是什么? 7 为何单单露“马脚”? 8 结果的琵琶开花的箫 9 书香是何香? 10 “及第”不“及地” 11 “东西”缘何来? 12 为何单单要上“当”? 13 “花”与“门”在何处? 14 “马”“虎”缘何为一家? 15 佛印巧对苏东坡 16 “狼”“狗”之分 17 不能“卖”“韭黄” 18 《笑林》笑趣 19 冼马官是洗马的官吗? 20 巧妙对句 21 和尚不见了 22 一百分的由来 23 人名的谐音 24 有趣的绰号 25 巧填叠字 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 妙用语意识情趣 1 王羲之的睿智 2 诸葛瑾得驴 3 巧填“之乎者也矣焉哉” 4 漏字拾取 5 一字定胜负 6 佛印吃鱼 7 杜牧遇村姑 8 “心”“木”之术 9 巧解对联 10 吴用巧做藏头诗 11 张融家在何处? 12 天的姓氏为何? 13 李白题诗作画的用意 14 如何通一窍? 15 大师改字成佳话 16 徐文长的酒令 17 石学士的机敏自嘲 18 靴子的价格 19 所出之处皆相同 20 巧辩词句 21 仿词造句有意趣 22 猜年龄 23 词语中的数字 24 追问到底 25 猜猜我是谁 答案及解读 第四章 活学活用广阅读 1 “而已”缘何不能用? 2 蝙蝠为何不是禽兽? 3 燕王征巧匠 4 卖身的鹦鹉 5 师、父斗法 6 想做天使的孩子 7 吝啬鬼拜师 8 纪晓岚妙答乾隆 9 蚂蚁的礼遇 10 庸医获匾 11 自咬耳朵 12 孩子的归属 13 巧答“数学诗” 14 思维测试 15 巧记地图 16 补充古诗 17 古诗里的数字 18 疯狂的人名 19 各行祖师串联 20 巧填电影名称 21 出名的历史 22 词语连线 23 古诗里的成语 24 诗词里的动物 25 巧填颜色 26 巧填数字 27 俗语连线 28 诗词与动物 29 有关两个蛋的诗 30 有趣的动物 31 中药中的谜语 32 帮助丫鬟找主子 33 春天的百花园 34 相近的俗语 35 文人的别号 36 歇后语中的三国人物 37 年龄的趣谈 答案及解析 第五章 思维敏捷会说话 1 发誓不戒酒 2 死亡率的妙答 3 不丢脸的方法 4 东方朔设计救乳母 5 晏子的诡辩 6 巧认儿子 7 签字的腿 8 角色的错位 9 相隔千年的相遇 10 巧买面包 11 君臣比字 12 一句话到底值多少钱? 13 周总理的道歉 14 如何战胜古人 15 房子租给谁? 16 有关小鸟的作文题目 17 巧言对侮辱 18 救命的一句话 19 谁下棋是天下第一? 20 阿凡提的道理 21 巧接故事 22 狄更斯的奇思妙语 23 如何买到“义气”? 24 一言止逃 25 狼狈的苏联大使 26 马路从何而来? 27 没事少出门 28 聪明的演讲者 29 马寅初借题发挥 30 自己给自己颁奖 31 巧言妙说 32 颠倒歌 33 脑筋急转弯 34 完成歇后语 35 数字与成语 36 聪明的林肯 37 俗语里的数字 38 圣人连连看 39 改错字接成语 40 历史中的人名 41 古诗里的月份 42 谚语里的孪生兄弟 43 歇后语里的历史人物 44 有趣的宝塔诗 45 水滴里的汉字 46 享誉全球 47 惯用词语 48 花丛里的诗 49 四大名著落谁家 50 趣闻古语 51 古诗里的气象 52 暗藏玄机的药方 53 朋友的种类 54 谦辞与敬语 答案及解读 第六章 妙笔生花擅写作 1 延陵季子的判断 2 巴尔扎克小时候 3 还有10元在哪里? 4 沙漠赛马 5 小约翰的世界地图 6 聪明的裁缝 7 巧妙构思 8 创意作文 9 镜子里的猪八戒 10 两兄弟过河 11 仿写句子 12 巧拟标题 13 换角度取标题 14 幸免一死的方法 15 由枯萎的花想到的 16 反对的父亲 17 读短文谈感受 18 淹死人的浴缸 19 改嫁的少妇 20 巧识名言 21 公共汽车里的动物 22 帮助盲人买剪刀 答案及解读 试读章节 1 哪个字错了? 有个人用米数石聘请了个家庭塾师,教孩子读书,并与塾师约定:读一个别字,罚米一升。一年后解聘,按读一个别字罚米一升计算,仅剩下二升米,主人便把米取来放到桌上,作为塾师的报酬。塾师大失所望,连声叹道:“是何言舆(兴)?是何言舆(兴)?”主人一听,便对孩子说:“连这二升也拿回去!”(语出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你知道塾师说的话中哪个字错了吗? 2 唐伯虎与小孩比智力 空山一块田 相传,唐伯虎走到一处,偶然看见一个小孩在看桥头栏杆上的一首填空诗,就问小孩:“你能填出来吗?”小孩摇摇头。唐伯虎于是信笔填写,成了一首完整的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唐伯虎说:“这不仅是一首诗,也是一条谜语,打一物。你能猜得出来吗?” 小孩说:“我也给你出一道字谜:空山一块田。我的谜底吃你的谜底。”唐伯虎笑着说:“你的谜底就是我的谜底。” 你知道谜底吗? 谜语画 谜语“空山一块田”,让唐伯虎和那小孩结了缘。原来唐伯虎游山玩水,盘缠将要用尽,于是以卖画为生,让小孩帮他收钱,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担任他的“经纪人”,同时也结交书画爱好者。 这天,唐伯虎要卖的画,画面是一条长著黑毛的狗。唐伯虎说了:“此画是谜语画,打一字。买画者付银三十两,猜中者分文不取。”这种出卖方式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但无人猜中。一天,一位秀才上前取画便走。唐伯虎忙问:“买画吗?”秀才摇头。小孩说:“你猜中谜底了吗?”秀才点头。“请你把谜底说出来。”秀才不语。唐伯虎和小孩异口同声地说:“他猜中了。” 你知道谜底吗? 不吉利的“困” 唐伯虎和小孩路过一处庄园,听见里面有砍伐树木的声音。唐伯虎敲了几下门,也不见主人来迎接。小孩从门缝朝里一看,只见主人正在院子里挥着斧头砍树,没有听见。小孩大声呼喊,主人才听到,忙开门迎接客人。 小孩见大树枝繁叶茂,便问:“大伯,这么好的树,为什么要砍呀?”主人说:“院子方方正正像‘口’字,树就是木,‘口’中加‘木’就是‘困’,不吉利!” 唐伯虎问小孩:“你说,大伯说得有道理吗?” 为了保住这棵大树,小孩暗暗想了个主意,忽然说:“大伯,你要砍了这棵树,更加不吉利!” 唐伯虎说:“把你的想法同大伯说说。”小孩对着大伯耳朵说了一句话,大伯听了连声说:“对,大树是不能砍!” 你猜猜小孩说的是什么话? 3 同字大变身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一次到妹婿秦观家里去作客。苏小妹见哥哥来了,大摆酒席,热情招待。饭后,秦观陪苏轼到书房小憩,忽然苏轼看见桌上有一幅秦观的字谜画,上面写着:“我有一物生得巧,半边鳞甲半边毛,半边离水难活命,半边入手命难保。”苏轼看完以后,对秦观说:“妙,妙,妙!”于是随手提起笔来,也写了一个字谜:“我有一物分两旁,一旁好吃一旁香,一旁眉山去吃草,一旁岷江把身藏。”写毕,秦观拍手道:“真妙,真妙!”苏小妹听了,跑进书房,说:“什么东西如此之妙?”俯身看罢,信口说道:“我有一物长得奇,半身生双翅,半身长四蹄,长蹄的跑不快,长翅的飞不好。”说完,苏轼、秦观异口同声地说:“妙极了,妙极了!” 刚说完,他们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他,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他们三人的谜底是相同的,都是同一个字。 你能猜出来是哪个字吗? 4 一字千金 传说,唐朝文学家王勃到南昌,赶上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写成《滕王阁序》。最后写了序诗: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将序文呈上就上马走了。在座的人看到这里,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独”字,阎伯舆都觉得不对,派人去追回王勃,请他补上。 赶到驿馆,王勃的随从对来人说:“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随便写了。”阎伯舆知道后,说道:“人才难得”,便包好千两银子,亲自率领文人们到驿馆来见王勃。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地问:“我不是把字都写全了吗?”大家都说:“那里是个空字呀!” 王勃说出道理后,大家听了都连称:“绝妙!奇才!” 你知道王勃是怎样回答的吗? 5 心上的那一点 明朝万历年间,绍兴城里新开了一家点心店,徐文长常常光顾。一次,店主央求他给写一块招牌,徐文长一挥而就,并嘱咐店主不得改动。谁知招牌一挂出来,立刻门庭若市,原来大名鼎鼎的徐文长竟然把“心”字中心的一点没有写,绍兴城的人都来看热闹,点心店的生意也就格外兴隆。 可是名声卖出去以后,店主就开始偷工减料,点心的质量每况愈下,生意也就渐渐不景气了。一天,一个顾客对店主说:“‘心’缺一点还叫‘心’吗?难怪生意不好!”店主于是用黑漆在“心”中间补了一点,可生意却并未好转,反而更加萧条了,店主摸不透个中奥妙,来请教徐文长。 徐文长还是在“心”字上做文章,他给店主出了一个主意,店主照办了,果然生意兴隆。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