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编著的《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程》内容介绍: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现有测绘基准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测绘新技术和空间定位技术,通过新建、改建和利用的方式建立地基稳定、分布合理、利于长期保存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形成高精度、三维、动态、陆海统一,以及几何基准与物理基准一体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全面提升测绘工作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服务保障能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程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
出版社 | 中国测绘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际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编著的《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程》内容介绍: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现有测绘基准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测绘新技术和空间定位技术,通过新建、改建和利用的方式建立地基稳定、分布合理、利于长期保存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形成高精度、三维、动态、陆海统一,以及几何基准与物理基准一体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全面提升测绘工作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服务保障能力。 内容推荐 国际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编著的《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程》第一篇规定了工程中连续运行基准站建设中的土建工程、设备工程、质量检查与监理、资料汇交和运行维护等内容;第二篇规定了工程中GNSS大地控制网的布网设计、点位勘选、观测墩建造、观测,以及资料汇交等内容;第三篇规定了工程中高程控制网中的水准路线布设、水准路线的普查、选(补)埋、水准观测和资料汇交等内容。本规程针对点位建造和观测环节,还规定了建造流程、质量控制、施测方法、精度指标等内容。附录部分是针对正文的细化,并给出了样例。 《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程》适用于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可作为其他类似工程的参考书,可为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和从事测量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目录 第一篇 国家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建设技术规程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技术设计 3.1 功能设计 3.2 站址设计 3.3 站址勘选 3.4 初步设计 3.5 施工图设计 4 土建工程 4.1 GNSS观测墩 4.2 重力观测墩 4.3 观测室和工作室 4.4 防雷工程 4.5 辅助工程 4.6 其他要求 4.7 提交资料 5 设备工程 5.1 设备技术指标 5.2 设备安装与测试 6 质量检查与监理 6.1 土建监理 6.2 承担单位质量检查 6.3 法人单位质量检查 6.4 提交资料 7 资料汇交 7.1 勘选资料上交清单 7.2 初步设计资料上交清单 7.3 施工图设计资料上交清单 7.4 施工土建资料上交清单 7.5 监理和质量检查资料上交清单 7.6 设备安装资料上交清单 8 运行与维护 附录1-A TEQC软件使用 附录1-B GNSS点之记 附录1-C 站址勘选照片样例 附录1-D 土地使用意向书 附录1-E 站址实地测试结果 附录1-F 勘选技术报告 附录1-G 施工图模板 附录1-H GNSS观测墩设计图 附录1-I 标志设计图 附录1-J 土建过程照片 附录1-K 重力观测墩设计图 附录1-L 观测室设计图 附录1-M 工作室设计图 附录1-N 防雷工程 附录1-O 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附录1-P 基准站设备登记表 附录1-Q 防雷设备 附录1-R 设备安放位置示意图 附录1-S 设备安装过程照片及要求 附录1-T 基准站建设要求资料 附录1-U 电子文件登记表 第二篇 国家GNSS大地控制网单项工程建设外业技术规程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布网设计 3.1 设计原则 3.2 点位布设 4 点位勘选 4.1 基本原则 4.2 勘选要求 4.3 点号编制方法 4.4 点位命名 5 观测墩建造 5.1 水准仪器的基本技术要求 5.2 水准观测 5.3 设置测站 5.4 测站观测顺序 5.5 间歇与检测 5.6 测站观测限差 5.7 观测中应遵守的事项 5.8 结点的观测 5.9 新旧路线联测或接测时的检测 5.10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 5.11 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5.12 原始数据格式 6 资料上交 6.1 水准普查、选(补)埋上交资料内容 6.2 水准观测上交资料内容 6.3 水准路线上的重力测量上交资料内容 6.4 资料汇交清单 附录3.A 水准点选埋 附录3.B 资料整饰细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