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图书立足于科学的新发现、新问题、新角度、新探究,力争提供新颖别致的写作和阅读角度,让青少年在平实、简单、有趣的文字中认识科学、亲近科学、走近科学。它是青少年课堂知识有益、必要、恰当的补充和扩展,架起了普通常识和科学探究之间的桥梁,鼓励学生从当下出发,从课堂出发,从生活出发,去探究大千世界和万物原理,在课堂内外、自身与世界之间获得探究的乐趣和自信!赵玉山和高丽芳主编的《发明力量的魔力》是该套书之一。
赵玉山和高丽芳主编的《发明力量的魔力》图文并茂,在文字叙述和引导的同时,提供大量精美精致的图片,让孩子在深入浅出的故事中了解、走进科学殿堂。全书设置模拟学生生活场景,并力争故事化、情节化,以激发学生阅读和探究欲望。丛书设置栏目大致如下:1、生活原点,科学主题在生活中的元发点和主题科学探究的出发点;2、刨根问底,通过讲解科学道理,使读者深入了解科学本质和科学规律。3、探究发现,设计若干有趣可行的练习或者活动,通过图表、实验和模型制作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围绕主题知识的深入探究和体会。4、拓展阅读,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扩展和补充性资料。《发明力量的魔力》是该套书之一。
炎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神农氏(或神农氏的子孙),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因以火德王,故称为炎帝,又称赤帝、烈山氏。传说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五弦瑟,以乐百姓;发展制陶文化,设立市集进行贸易。自他以后中国进入农耕社会。关于炎帝时期的发明创造,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农工基础。耒耜的使用和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
二、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据《帝王世纪》载,神农“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为尝百草。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四川至今还有一个感人的神话传说,说神农氏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他尝尽了百草,有一天尝到一种剧毒的断肠草,终于他的肠子断烂,为人民牺牲了生命。炎帝与大自然,与疾病作斗争,这种以身实践的探索精神,为后世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立市廛,首辟市场。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发明的以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市场是我国货币、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
四、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原始人本无衣裳,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神农教民麻桑为布帛后,人们才有了衣裳,这是人类由朦昧社会向文明社会迈出的重大一步。
五、作五弦琴,以乐百姓。据《世本·下篇》载,神农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日:宫、商、角、徵、羽”。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能使人们娱乐。
六、削木为弓,以威天下。神农始创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兽的袭击,有力地打击了外来部落的侵犯,保卫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劳动成果。
七、制作陶器,改善生活。在陶器发明前,人们加工处理食物,只能用火烧烤,有了陶器,人们对食物可以进行蒸煮加工,还可以贮存物品,酿酒,消毒。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对人类的饮食卫生和医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炎帝时期的这些发明创造,为人类的文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又促使人性升华为一个民族的文明支柱,不仅构成了世界文明史中绚烂多彩的重要组成,而且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