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的《杜甫》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做的《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皮波人物”团队历经数年精心打造!秉承伟大与成功的话题,从教育与成长的角度诠释平凡与伟大的差别。“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杜甫/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 |
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的《杜甫》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做的《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皮波人物”团队历经数年精心打造!秉承伟大与成功的话题,从教育与成长的角度诠释平凡与伟大的差别。“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内容推荐 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的《杜甫》讲述杜甫——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客观叙述了杜甫的一生,他天资聪颖的童年、他漂泊半生的羁旅生涯、他流传后世堪称“诗史”的著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学习这位诗人的可贵之处。 目录 天资聪颖 书香门第 七岁咏诗 翩翩少年游 初到洛阳 游历江南 考场失意 往游齐赵 李杜之交 洛阳初识 把臂同游 太白辞行 鲁郡重逢 竟成永别 长安十年 二次落第 奔走朱门 大典献赋 诗酒年华 胸怀天下 丽人兵车 时代悲声 首获官职 幼子惨死 流亡生涯 安史之乱 颠沛流离 被叛军掳 为王孙哀 思妻念友 仕途暗淡 三吏三别 异乡异客 成都草堂 悄然长逝 知交零落 内乱方平 寂寥残年 湘江水逝 试读章节 异乡异客 回到华州后,杜甫一心惦念着唐军的战绩,同时又忧虑时下的灾荒,这些使他食不下咽,日益烦躁不安。眼看世局纷乱,人民流离失所,而自己仕途坎坷,有志难伸,48岁的杜甫身心俱疲。 乾元二年(759 年),关中一带收成锐减,民不聊生,杜甫下决心弃官西去。他觉得自己蹉跎了半生光阴,依然毫无成就,也许仕途真的不适合他。 因为杜甫有一个从侄在秦州(今甘肃天水),他便带着妻儿作客于此。 杜甫在秦州住了三个月,他时常独自凝望天边陷入沉思。官位虽然放弃了,但忠君爱国之志并没有忘怀。眼见战乱依旧,百姓流离,联系到自己漂泊作客的流浪生涯,杜甫不禁潸然泪下。妻儿都在身边,但杜甫的心灵仍然是孤独的,他惦念着音信杳然的弟妹,也想念着好友李白,《梦李白》二首是表现他对李白惦念之情的传世佳作。 李白从浔阳狱中开释之后,乾元元年(758年)又被逐于夜郎(今湖南怀化一带),约在乾元二年春夏间才遇赦得还。这时的杜甫还不知李白获赦的事,所以仍旧十分担心他的安危和健康情形。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梦李白》其一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梦李白》其二 杜甫自从和李白在鲁郡作别之后,便常常怀念他,这次竟然接连几天梦见李白相访。他想起李白这位飘逸不凡的大诗人,竟会被牵累,老来还要受囹圄之苦,天道不公,不公至斯。杜甫于是慨然写下“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样深沉的无奈。 在秦州期间,杜甫感于时事变化,深悟世情的转移无情,及战乱下生命的无依,庆幸自己及时看破了仕途的不可靠。 每当戍边的鼓声凄凉地在月白风清的夜晚响起时,雁群从天边传来哀凄的叫声,秋月皎洁地挂在天空,杜甫仰望明月,不禁深深地怀念起家乡及流离四散的手足。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国事、亲情、友情,沉浸在对这些的回忆中,时光很快便流逝了。杜甫一向经济拮据,此时生活更加困难,几乎难以维持温饱。吐蕃又趁唐朝内乱攻入秦州,使得秦州陷于一片混乱。杜甫一家只得再度迁徙。离开秦州后,杜甫选择了同谷(今甘肃成县)这个地方,原因是同谷物产丰饶且气候宜人。这一带盛产的山芋、蜂蜜、冬笋等,都是维持生活的食物;而良好的气候、幽静的山川,更可以调养杜甫的身心。这年十月,杜甫由秦州出发前往同谷。 在同谷停留不到一个月,杜甫又决定迁到富饶而平静的杜甫一家在一年之中,四度迁移,春由洛阳回华州,夏自华州徙秦州,冬由秦州赴同谷,又自同谷奔成都。老迈羸弱的杜甫何尝愿意东奔西走,他也是被迫要找寻一个可以永居的地方。 乾元二年(759 年)冬末,杜甫一家安全抵达成都,暂住在城西郊外的浣花溪寺。这是一座古庙,宽敞幽静,杜甫很喜欢这里的环境。 这时高适正在彭州(今四川彭州)为官,他给予了杜甫一些生活上的照顾。杜甫的另一位朋友严武在巴州(今四川巴中),他似乎不那么寂寞了。第二年春天,杜甫便在成都的浣花溪畔建了一处居所,经费据说还是朋友募集来的。给予他最多帮助的,是他在成都为官的表弟。当表弟获悉杜甫要定居下来时,便亲自为他安排一切,解决了他筹款迁居的困难。 春末,杜甫的居所落成,这就是后来的杜甫草堂。浣花溪的幽美,林木的苍翠、宁静,不啻是世外桃源。杜甫坐拥青山绿水,逍遥自在地过了一段静谧温馨的生活。平静之中,享受天伦乐趣,一家大小也都健康活泼起来。从此这座朴素简陋的茅屋便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人们提到杜甫时,可能会忽略了他的出生地和去世的地方,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P111-1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