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生物学始于20世纪之初,开创于20~30年代,发展于50~60年代,成长壮大在80~90年代。我们这一代人承上启下地对当代社会大变革和科学技术大发展,感受至深、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科学总是在前人基础上不断地探索与前进!所以,管康林、金松恒和朱向涛编著的《农林生物科学通论》不是只着眼于学科的最新进展与成就,而是重视它的历史性和基础性,以传统生物学观点与大农业思想来总结生物、农林有关的研究成就与问题,内容极其庞大而丰富,总共13章。
中国现代生物学始于20世纪之初,开创于20~30年代,发展于50~60年代,成长壮大在80~90年代。我们这一代人承上启下地对当代社会大变革和科学技术大发展,感受至深、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科学总是在前人基础上不断地探索与前进!所以,《农林生物科学通论》不是只着眼于学科的最新进展与成就,而是重视它的历史性和基础性,以传统生物学观点与大农业思想来总结生物、农林有关的研究成就与问题,内容极其庞大而丰富,总共13章。总论《科学史》一章,提纲挈领地表达了近代生物科学的发展,使几代人的生物、农林科学技术知识的创造发明得到了浓缩与衔接。
管康林、金松恒和朱向涛编著的《农林生物科学通论》编写始于新世纪之交,原意是为浙江林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前身)生命学科初建时提供暂时性教材或参考书,为加强林学院教学的生物基础知识,采用生物一农林学科合编方式,是一种尝试。现在新版书名改为《农林生物科学通论》,其内容已做了大幅度增补并增加了“园林与植物园”一章,使它成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基础教材的组成部分,是很需要的。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在20世纪前半期,生物学与农林学各自都在发展自己的专业学科,彼此以专业为界,互相不来往。所以,过去的农林院校不设生物学课,致使生物基础很薄弱。
时至20世纪后期,当传统生物学渐趋成熟和分子生物学兴起,它不仅冲击着生物学本身,也将冲击着农林科学。随之,有些高校将生物学系改名为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以其强大的包容性和渗透性出现在自然科学面前,自此生物与农林的自守专业也被打破了。所以,近些年来,生命科学的自编基础教学在农林院校很快得到发展与加强,本书就是这样的一种产物。关于生命科学的特有命题——“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更具公共的生物知识性被入编,作为农林生物科学的基础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书可作为农林大学的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农学、林学和园林专业的综合性教材,它不仅加强了生物学的基础教育,而且有效地与各专业知识结合。本书也可作为高校非专业类的生命科学的公共课,老师可以灵活地选择章节讲授,留给学生更多的自学知识和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