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也就是后来的宋宣祖,是涿郡人。他家世代为官。老爸的爷爷就做了县长,祖坟风水极佳。涿郡这个地方是古代燕赵之地,自古以来出了很多悲壮之士,这暗示了赵弘殷也是个壮士。赵弘殷从小习得一手好武艺,十八般武艺耍得虎虎生风,骑马射箭更是一把好手,而且性情刚烈、宁折不弯,是一个铁铮铮的型男。
宋宣祖赵弘殷年轻时很猛,打仗毫不含糊,跟着赵王王镕混,后来曾经带着五百个骑兵在黄河边上救过唐庄宗李存勖一命。庄宗看他是个人才。就把他留下来带领禁军。后汉乾祐年间讨伐王景时,宋宣祖被箭射中了左眼,但他轻伤不下火线,奋力出击,把敌军杀了个屁滚尿流,被提拔为护圣都指挥使。
都城开封屡经战乱,被战火翻来覆去烤成了一个糊烧饼。二十岁的后汉隐帝刘承祐酷爱美女,不理朝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是个老实人,上了无数次书,也没打出个水漂来,就决定去刘承祐占的寝宫来一出“尸谏”,劝皇上色海无边,回头是岸。不承想,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挨了一顿板子,还好捡回了条命。
赵弘殷是个猛男,生孩子也很猛。有一说是他为了躲避父祸,逃难逃到现在洛阳郊外的夹马营,被乡绅杜爽看中,做了上门女婿。据说,赵弘殷和老婆杜氏结婚多年,小两口相敬如宾,可惜的是两个人一直没有小孩。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夫妻二人多方求药问仙看广告,终于有了点起色。最开始的一个孩子没成活,公元927年3月21日夜里,第二个孩子出生了,产婆喊道:“恭喜将军,贺喜将军,是个带把儿的!”赵弘殷很高兴,把这个孩子取名为赵匡胤。
赵弘殷膝下一共有五子二女.夭折了两个儿子.只剩下了三子二女,但产量也不算少了。公元946年,他最大的儿子赵匡胤都满十九岁了;次子赵光义,比老大小十二岁;三子赵匡美公元947年出生。
显德三年(956年),赵弘殷领兵去攻打扬州时,和周世宗柴荣在寿春胜利会师。寿春卖饼商人的饼既薄又小,世宗很生气,要把十几个卖饼的给宰了,赵弘殷磨破了嘴皮子才救了他们的小命。后来,他做官做到检校司徒,被封为天水县男,和儿子赵匡胤一同管理禁军,爷俩这么风光,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很荣耀的事。
后汉时,赵弘殷因为军功升任护圣都指挥使。后来.他儿子赵匡胤投靠了郭威,郭威率军叛乱,赵弘殷被后汉草包皇帝刘承祐指派护驾出征,结果在儿子劝说之下,举手投降,倒了戈,加速了后汉的灭亡。郭威建立后周后,赵弘殷一路加官晋爵,跟赵匡胤父子俩掌握着禁军,死后追授为太尉。宋太祖即位后,赵弘殷被追封为宋宣祖,谥号武昭皇帝。
公元927年,赵匡胤出生时,赶上了大唐帝国下台二十周年的社会大动乱。在这二十年里,不管你是阿猫阿狗,有兵便是爹,手头有点军权就可以当皇帝。从后梁到后唐、吴越、前蜀,九个大大小小的政权并存。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况且还是九虎。这些国家自然是天天打架,有的人甚至是今天做了皇帝第二天就死了。
赵匡胤是靠禁军发家的,在陈桥驿被禁军拥立做了皇帝。禁军是封建帝王的直辖军队,担任帝王以及皇宫、首都等的保卫工作。北宋的禁军很多,士兵数量是历朝以来最多的。据史料记载,宋朝开国初期禁军就有二十万,后来越来越多,数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了北宋中期,禁军已经增长到了骇人听闻的八十多万。
汴京是赵匡胤的发家之地。天福七年(942年)之后的八九个年头里,汴京城开始遭殃。这段时间不是很长,皇帝倒是有很多,前后经历了: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契丹主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后汉隐帝刘承祐。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二月十六日夜,宋太祖赵匡胤出生在洛阳城东北的夹马营。夹马营虽然地理位置很低调,但却很出名。后来因为宋太祖出生时身有异香,香味经久不散,所以又被称为“香孩儿营”。宋真宗即位后,为了纪念宋太祖赵匡胤,把原为传舍的夹马营改建为应天寺,不久又更名为发祥寺,估摸着有“恭喜发祥”的意思。
每个皇帝出生,都要整点八卦,赵匡胤也不例外。据说他老妈曾经梦见大太阳跑到自己怀里,而后就怀了孕,生赵匡胤的时候,他“胞衣如菡萏”,说白了就是跟荷花一样,身上还有金色,三天不退;好不容易生下来了,小家伙还身有异香,经久不散。这一来跟后唐明宗李嗣源日夜烧香磕头企盼真龙天子下凡的祷告正好凑一块去了.很是玄乎。
据说,赵匡胤三岁时,老妈领他去寺院里进香。赵匡胤发现念经的小和尚偷偷瞅他娘,便跑过去抡起木头玩具。把小和尚的头当木鱼敲。赵匡胤一边淡定地敲着光溜溜的“木鱼”,一边说:“叫你不好好念经,叫你眼神色迷迷……”那个“真色小和尚”愣是给他敲哭了。主持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丢脸,就把小和尚给辞退了,小和尚因为看美女丢了铁饭碗。
赵匡胤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却喜欢把家里老爹收藏的各种兵器当玩具,热爱习武。赵匡胤热衷于纵马驰骋、舞刀弄棒,根本不把读书考取功名的事儿放在心上。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