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中国当代社会,参与其和谐发展,基督教应该加强其社会革新和神学建设,从而为自己提供与时俱进的充分准备及有利条件。这样,基督教的理论探讨和社会构建在此可以同步展开,并能形成与整个中国和谐发展的呼应和顺应。对此,我们也有必要从教内外共同推动基督教的“中国化”理论发展,创立其体态完备、趋于成熟的“中国神学”,同时亦鼓励并帮助中国教会实现其在中国社会处境中的结构调整及角色转换,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地教会,形成中国风格的基督教思维和生活。围绕上述构设和思考,卓新平和蔡葵主编的《基督教与和谐社会建设》汇集了26篇论文出版,呈现给关心并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广大读者。
卓新平和蔡葵主编的《基督教与和谐社会建设》系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与北京燕京神学院联合举办的国际合作论坛的会议论文集。海内外基督教的著名学者围绕“和谐社会与基督教的理解”、“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宗教对话与经典研究”、“基督教对和谐社会的可能贡献”、“基督教的‘中国化’:实现和谐的努力”、“共在:生态与社会和谐”、“对和谐的神学理解”七个主题展开了深入且多元的讨论,集中探讨了基督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可能的贡献、应有的努力、已有的资源等问题,是新时期基督教适应社会的有益探索。
序
一、领导致辞
“基督教与和谐社会建设”国际论坛致辞
发挥基督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几点思考
“基督教与和谐社会建设”国际论坛开幕式致辞
二、和谐社会与基督教的理解
基督教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文化挑战
倡导构建一种中国特色的和谐神学
“公民基督徒”与基督教中国化问题
基督教生根中国的研究——从神学的非希腊化、中国化到天国实践在中华
三、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关于佛教与基督教中国化历程的简要比较
诸子心愿的高峰
基督教在中国本色化、关连化或脉络化之必要性与可行性——从中国教会历史发展观点检讨之
《资政新篇》来源考
四、宗教对话与经典研究
梵二会议关于非基督教宗教的教导
宽恕不可宽恕的——十字架的和好与和平
社会公义的承载者是有信仰的个人——以500年前的德国社会为例
五、基督教对和谐社会的可能贡献
中国社会与殷切款待
从和谐的视角看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的挑战与机遇
试论中国特色基督教理论和实践
持久的训导主题:追求和平与正义——若望二十三世教宗和他的《地上和平》通谕
六、基督教的“中国化”:实现和谐的努力
基督教差异性与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一经济人与德兰修女
丁光训“三自观”再诠
七、共在:生态与社会和谐
基督教生态伦理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和谐与本色: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本色策略之研究
诺斯替主义、混合主义和宗教共同体——试论宗教间关系范式的演进及其政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