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主编的《文心雕龙研究》“是一部体大思精的古代文学理论巨著,是我国文化史上永放光芒,照耀了此后历代文坛。”“它不仅帮助我们洞察古代文学的演变,它提出的一系列文学原理和关于我国文化史的真知灼见,有不少地方,对当前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工作还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不少篇章,也大有助于青年一代增进文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本书包括《《文心雕龙》审美四题》、《《文心雕龙》教学之随想》、《反思《文心雕龙》“文体通变观”之近现代学者的问题视域》等文章。
玉树不见,雅音已绝——哀悼一代龙学家王师更生
文果载心——《生生不息的中国文论——蔡钟翔自选集》出版座谈会综述
王元化“规律”反思与《文心雕龙创作论》“减法”式修订
王元化《文心雕龙》研究中的《资本论》因素 (资料考察篇)
中国大陆近五十年(一九四九——二○○○)《文心雕龙》学研究概观——以戚良德著的《文心雕龙学分类索引》为依据
《文心雕龙·辨骚》篇属性之再检讨周勋{
《文心雕龙·辨骚》篇“博徒”、“四异”再辨析——兼论对该篇篇旨和刘勰文学理论体系的理解
反思《文心雕龙》“文体通变观”之近现代学者的问题视域
坚持优良学风的典范——再读祖保泉著《文心雕龙解说》有感
《文心雕龙札记》自然思想与折衷法则略论
论户田浩晓《文心雕龙研究》的朴学精神
刘勰仕历考论
一个《文心雕龙·原道》篇的神解
《文心雕龙·原道》要义疏解
试论《文心雕龙》“宗经”观念的深层意蕴
《文心雕龙》中的“谶纬”考论
“雕龙之道”与“雕虫之艺”——论刘勰、裴子野文学思想之渊源及其异同
《文心雕龙》文论基础与构成
刘勰论儒佛道三教关系——以《灭惑论》为中心
论乐府“趋”“送”与六朝文学“写送之致”说的关系——兼论“写送之致”对“韵”本初审美内涵的构建
刘勰“中和”音乐美学思想探析——以《文心雕龙·乐府》为核心
经学与《文心雕龙》的文学作品论
刘勰“虚静”说新探
《文心雕龙》的意象创构论
《文心雕龙》的“物感”生成图式及其心物辩证观谈刘勰对中国文学形式美的建构
“夸饰在用,文岂循检”——刘勰对艺术特殊规律的独到发现
《文心雕龙》审美四题
往者虽旧,余味日新——以《宗经》篇为例论《文心雕龙》在大学教学上的意义
讲得让人喜欢刘勰——评李建中先生《文心雕龙讲演录》兼及大学教育
《文心雕龙》教学之随想
从刘勰与梁启超的文学趣味论审视当代中国文化
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工作回顾与展望——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学会工作全面发展
典藏《文心》《文选》追味六朝遗音——镇江市图书馆并创“文心”与“文选学”两大资料中心
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唁函(蔡钟翔先生逝世)
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唁函(王更生先生逝世)
编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