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铭,本名陈佑民,男,1932年出生于四川,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曾在长江港湾工程设计部、武汉建筑设计院、港汉国际建筑设计公司、上海联创建筑设计事务所,出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副总建筑师、总建筑师、顾问总监等职。
这本《三峡情缘》是其最新创作的作品。
《三峡情缘》通过三代伟人相串,三代祖孙相连,三代专家相伴的故事,演绎万里大江的沧桑变迁。以世纪历史为背景,以高峡建设为环境,以山川风光为衬托,以不同命运为核心。试想伟大与平凡同现,成功与挫折交织,科技与艺术融合,集史事、言情、风景于一体,展现上下一个世纪三代人恩怨情仇、悲欢离合的奇特境遇,表述人们对峥嵘岁月的反思,对美好生活的眷恋,对和谐社会的憧憬……
《三峡情缘》的作者是幼铭。
楚望台突然响起激烈的枪声,全副武装的士兵,臂挽白布红条,手持刀枪利器,英勇冲击。
一勇士挥手向前高呼:“冲啊——”
起义军冲锋陷阵,一声爆炸,勇士负伤倒地。
列兵扶起急喊:“程排长!你……”
程排长取下腰间水壶,声音颤动地说:“小江,你把这个水壶送我家里,留给我那即将出生的孩子……”溘然而逝……
凌晨,阅马场旌旗招展,火炬闪亮。将士们汇聚红楼外,耀武扬威,振臂高呼:“胜利了!胜利了——”
一片欢腾……
黎明,大堤后的巷道内,传出婴儿诞生的啼哭,由弱到强,逐渐变为惊天嚎啕。
一个苍劲的声音,萦绕天际——
“这是个结束帝制的幸运儿,起名楚晖——寓意楚天的晨曦,已照亮江河大地……”
东方红日升,一艘巨轮从海上驶向长江,碧波中卷起金浪。
孙中山凯旋,伫立船头心潮澎湃……
申城车站前,万众欢呼,群情振奋。
孙中山站在敞篷车上,频频向欢送的民众挥手致意……
石城总统府,灯光明亮,气氛庄严。
孙中山在志士仁人簇拥下,举行就职典礼……
初夏羊城,草木葱绿。
办公室里挂着一张大地图,上面用铅笔勾勒出五条铁路干线,把内地与沿海连接起来。
孙中山凝思的目光注视着峡江地段,倏然拾起地上的半截铅笔,在上面画了一道横杠,转对坐在桌前整理文稿的宋庆龄,说道:
“庆龄,你把这一句加到《实业计划》中去……”
宋庆龄放下文稿,抬起头来:“您说,我记着。”
孙中山边走边思索:“峡江河道,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宋庆龄记完,兴奋地站起,望着图上横杠说:“这个设想太好了!在此修筑大坝,拦洪蓄水,使上游的船只溯流通行,又可利用其水力发电,真是一举数得啊!”
孙中山走到夫人跟前,吩咐地说:“实施这项工程很重要,你尽快整理出来,争取早日问世……”
深秋申城,树叶飘飞。
一栋三层楼房外万籁无声,只有中间窗户还亮着灯光。宅邸内书房,孙中山伏案在撰写《民生主义》,全神贯注,进一步阐述开发峡江水力资源的重要性——
“像峡江地段这样大水力,比现在各国所发生的电力都要大得多。其所以益人民者何等巨大,而其鼓舞商业何等有力耶!”
孙中山顿时被这个雄伟的设想震撼了,不禁兴奋得咳嗽起来……
宋庆龄精心调熬好中药,走进房来,见先生咳嗽不止,连忙放下碗,上前去捶背。
“看你也不休息?还这样不停地写。”
孙中山喘了口气,止住咳,又显精神地说:“我是太感动了!有人考察过,这一段的水力,可以发生3000余万匹马力,这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宋庆龄看着先生百感交集,递上药碗。
孙中山喝下药,深切地问:“《实业计划》实行几年了,工程怎么没有多大进展?”
宋庆龄沉默了下,说:“资金匮缺,技术复杂,又无国际援助,无法付诸实施。”
孙中山叹息了声,右手按住肝部的疼痛,感怀不已地说道:“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看来我这个设想,也许是一个梦……”
南津关阴云密布。汹涌的洪水冲出峡口,狂奔而下。
荆楚平原一片汪洋,房屋被淹,死尸漂浮。人们挑筐背篓,扶老携幼,背井离乡……
已是二十岁的程楚晖,肩上挎着水壶,与身背帆布包的余志川,在堤上不期而遇。两人面对波涛翻滚的江面,同时惊叹地说:“好大的水啊!”然后相互打量。
程楚晖见余志川胸前别着一枚校章,试问:“大学生,你是来游山玩水的?”
余志川笑答:“也可以这样说,但不是消遣!我是为毕业论文补充峡江的资料。”
“那好,我能为你提供些情况。”
“你是……”
“救命啊——”忽然传来呼救声。
两人转头望去,只见有人被围困在一片洼地洪水中挣扎着。
程楚晖向余志川手一挥:“走!”二人旋即跑去……
左岸洼地洪水中,江海清扛着大包,江妻背着幼儿,在齐腰的水里踉跄逃命。水越漫越大,猛地一股风浪涌来。江妻身躯一晃,孩子从背篓中翻出,被浪吞没。
江妻惊呼:“虎子——”晕倒,江海清扔掉包,急忙扶住妻子,连喊救命。
程楚晖与余志川跑来,放下水壶与背包,涉水游去相救……
江妻被救上岸,躺在地下昏迷。程楚晖拿起水壶,余志川取出仁丹,为江妻送服。
少顷,江妻慢慢苏醒,睁开眼睛哭喊:“我的虎子啊!”江海清站在身边,眼里噙着泪水。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