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求真、易敬林主编的《星空集(当代大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漫谈)》讲述人类思维是宇宙中最高级的运动形式,是生命现象绽放出来的最绚丽的花朵,而人类却只是生态系统中极普通的成员;处在食物链金字塔顶端的人类,靠底层生物群落供养,因而在生物链中的处境最为脆弱;大自然不仅因对人类有用而具功用价值,更因其自身的美丽而具有内在的固有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星空集(当代大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漫谈) |
分类 | |
作者 | 徐求真//易敬林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徐求真、易敬林主编的《星空集(当代大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漫谈)》讲述人类思维是宇宙中最高级的运动形式,是生命现象绽放出来的最绚丽的花朵,而人类却只是生态系统中极普通的成员;处在食物链金字塔顶端的人类,靠底层生物群落供养,因而在生物链中的处境最为脆弱;大自然不仅因对人类有用而具功用价值,更因其自身的美丽而具有内在的固有价值。 内容推荐 徐求真、易敬林主编的《星空集(当代大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漫谈)》为各专业的老教授们抱着“秉持人文情怀,滋养学生心灵”的使命,以“跳出专业写专业,紧扣专业写人文,字里行间贮深情”的格调与心境而写的一本文集。《星空集(当代大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漫谈)》从不同学科出发讨论人类认知的进展和青年的求索责任,引导学生仰望星空,开阔视野,追问价值,开发人生,做有使命感的全面发展的人。 目录 人与自然——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 杂谈物种美 说水 寻找生态教育的人文精神 走进绿色制造时代——寄语制造业的新秀 “故乡”的水 中国水资源安全的远虑和近忧 鄱阳湖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漫谈 缜密探究纵情讴歌——顶礼自然之子们真善美的恢弘杰作 未来绿色能源展望 熵的哲学内涵剖析 大学与人文——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启笔于雅典学院师徒之争 格物致新厚德泽人——谈南昌大学校训 书香益心智 美育:一项富有魅力的教育工程 聪明、诚实、开拓、豁达——学哲学,有大用 说“工程师的摇篮” 文化不坠人文张扬 书法是心灵的写照 数学与文化 医学是什么 大学的价值在价值教育——无用之用为大用 大学里的那些人——读《清华精神生态史》 传承与创新——在开拓中实现人生价值 梦见诺贝尔 为人类开发新能源 繁星点点示来者,生生不息传薪火——寄语青年新闻学子 铮铮铁骨南昌人,凛然正气中国剑——记梅汝墩法官 视野决定高度,实践成就卓越——开拓化工新天地 新材料·新世界·新生活 家电产业天地宽,人工智能前景美 小刀具大作用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宏伟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 基因与干细胞 经济学小故事的启示 书艺群星耀古今——也谈书法家成才之路 视野与心灵——比天空更辽阔的是内心 关于精神的绿化 “和谐”是健康之本 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关于“自然辩证法”的随想 知识是私有的吗?——活出知识人的美好心灵 浅谈读书 古诗养人 视野·心胸·人文——建设知识人的精神家园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杂谈物种美 叶居新 《瞬间的永恒》,一幅精美绝伦的彩照:蔚蓝色的地球,在月球“地平线”上安详地冉冉升起…… 1968年,美国阿波罗空间舱宇航员W·安德斯在绕月球轨道上成功抢拍到这“永恒的瞬间”,并惊愕万状地感叹道:地球,“美,美得像圣诞树上熠熠放光的彩珠”!另一位宇航员B.奥尔德林所见所想则是:“站在月球表面,眼前一片荒芜;回望地球家园,那是水之星球,充满绚丽的色彩和无限生机。” 地球,迄今已知宇宙间千万亿颗星球中唯一养育生命的所在,这,便是人类与万物的母亲,人类与万物的故乡和家园。 感恩自然,感恩永无极限的历史长河、神秘莫测的广袤太空,是她,独具匠心地创造了斑驳陆离、千姿百态的生物物种,以迫使人类在花香、鸟鸣、鱼翔、蝶舞之永恒美的神圣注视和无情对比中,不断自省破坏、戕贼、屠戮的种种丑行。 在商品经济大潮无情涤荡和社会畸形“发展”的喧嚣声中,在深陷物质欲壑的痛苦挣扎中,只有静谧的森林、坦荡的草原和物种之雀跃的绿色音符,方可使人得以喘息、小憩和扪心审视自己的心灵。大自然为灵魂创造了万物,又为爱怜与审美创造了灵魂。物种之美为目视所发现,由灵魂的震颤而得以升华。物种的天然之美为一切天才艺术家所永远无可企及。 1842年,俄罗斯。格林卡的歌剧《罗斯兰与留德米拉》首演。该剧“黑海花园”一幕的布景五彩缤纷,令人目眩,那图案实为一种纤毛虫种群的倩影。一位真正的舞美艺术家,其工作灵感竟然来自一个世纪前在德国出版的科学著作:《纤毛虫彩色图集》。该书作者埃林贝克更值得称颂,他是纤毛虫那生命单元之美的发现者。 物种,无论动物或植物,无论是高等类群或低级单位,作为有生命的客观实体,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便是由细胞构成。然而,于1762年发现细胞的列文·虎克,最先令他感到震撼的,乃是由植物细胞壁所构成的华美图案。——他,并不是一位生物学家! DNA之双螺旋结构是20世纪初的伟大发现,然而,它飘逸柔美的曲线,至今还是诸多生命科学著作封面装饰图案的原型。美的“定格” 物种之美在于审美。审美是文化现象,而物种之美又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在文化大繁荣的今天,文人们相继推出了诸多“文化”,其中便有《荷事:中国的荷文化》于2009年出版问世。由此,我们将可再读周敦颐的“爱莲”和杨万里的“映日荷花”,也可欣赏季羡林的“清塘荷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郑伯琛的“荷叶咏”,以及丹青大师们的泼墨杰作。 荷,一个产生于亿万年前的古老物种,它将使我辈重温恬淡无为、贫苦幸福的童年之梦: 炎夏。蝉鸣。柳荫。孩子们嬉戏于清澈的池塘。水中,蝌蚪和蜻蜓幼虫在畅游,青蛙在竞技,空气中弥散着荷的清香。在荷花粉红色花瓣的簇拥下,金黄色的雄蕊群和其间的“小莲蓬”显得那样娇小、稚嫩…… 后来,我们得知荷即莲,又名菡萏、水芙蓉、芙蕖、水华、水旦、水芝、水泽,是睡莲科的挺水、浮叶型的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而且,不断加深了对荷文化内涵的理解。 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真乃“花中之君子者也”。在我国的民族文化中,莲的谐音为“廉”,象征着廉洁、廉正和清廉;荷的谐音为“和”,象征和平、和谐、和善、合意、合理、合力,寓意“和为贵”“和合共生”与“家和万事兴”。 荷花与睡莲是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的国花;在佛教文化发祥地印度,莲花是神圣、尊严、吉祥的象征。她洁身自好,与佛相伴,契合于佛教倡导的处世人格和印度的民族精神,也被奉为国花。 埃及人不仅将荷当做国花,而且认为尼罗河就是荷的原产地和故乡。在古埃及《亡灵书》中,便可见对荷的讴歌:“我,纯洁的莲花,在光辉中诞生,被拉的呼吸所宠养,从污秽与黑暗中逐渐升起,进入日光。花儿在碧波中开放……”其中的“拉”,便是太阳之神。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莲是太阳神的骄子,莲花象征着轮回与复活,常被置于木乃伊的灵旁,以保佑死者的灵魂升入天堂。 在埃及,一种白色的莲花,名为“埃及百合花”,是馈赠亲友的礼品。在一年一度的“莲花节”上,一朵白莲花便可作为青年男女真心相爱的信物。如今,开罗的标志性建筑——187米高的“开罗塔”,便吸收了莲花造型的元素,而尼罗河畔那35层的国家外交部大楼,其柱基便是莲花的形象。 我国澳门区旗的图案是一朵白色的莲花,缘该处古称“莲岛”,旧称“莲花地”。那朵抽象的荷花图案有3个花瓣,表示澳门特区由澳门半岛和凼仔、路环两个较小的附属岛屿组成。 荷,不惧骄阳,清波翠盖,芳姿淡雅,艳而不俗,香远益清,她如君子之孤高、雅洁、超脱,远离尘世的浮躁,在寂寞的清贫中实现自我的完美。即使到了秋风萧瑟之际,在悲凉、忧郁、哀怨的旋律中,那残荷的音符再和以岸边的败柳,便另有一番情趣。 送走盛荷的酷暑,便有惬意的爽秋和“阳秋的三绝”:肥蟹、醇醪、黄华(花)。君不见那千姿百态、风姿绰约的“隐逸之花”,或飘若浮云,或娇若惊凤,她迎寒霜而泰然自若,遇冷风则悠然自得。此情此景正所谓“莫嫌老圃秋色淡,犹看黄花分外香”。或如黄巢《不第后赋菊》所云:“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P3-5 序言 这本由南昌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编辑的《星空集》,不是专题的学术论文集,也不是一般的科普读物,而是老教授们从各自学术生涯的体验中为我们展现出的斑斓世界、奥妙宇宙以及那与星空一样美丽的人们的内心追求。文章各有千秋,讲的都是人类不尽的求索。 全书40多篇文章,按侧重的内容不同辑录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人与自然,讲述人类思维是宇宙中最高级的运动形式,是生命现象绽放出来的最绚丽的花朵,而人类却只是生态系统中极普通的成员;处在食物链金字塔顶端的人类,靠底层生物群落供养,因而在生物链中的处境最为脆弱;大自然不仅因对人类有用而具功用价值,更因其自身的美丽而具有内在的固有价值。只有敬畏和爱护那像母亲一样哺育了我们的大自然,树立起科学的生态自然观,才能为人类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正确的认知基础,使我们具有大地伦理的素养和生态文明的自觉。 第二部分大学与人文,讨论在大学这个开发人生的园地里,大学生们应该充分吸收她的文化乳汁,使自己成为视野开阔、内心丰富的全面发展的人。大学则应该从“培养人才”这个表象背后,看到自己“培养人格”“造就幸福人生”、通过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青年学生为全社会更多的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深层责任。大学的使命是通过塑造学生的和谐内心来孕育社会和谐和人类美好的明天,因而应该开展真善美均衡的教育,防止成为“职业培训班”和“技能养成所”,避免把学生培养成左脑与右脑分离的“半个人”。大学培养的应该是“完整的人”,而不只是“有用的人”。 第三部分传承与创新,各学科的老教授们与青年朋友们促膝谈心,揭示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进军的征途中,不同领域青年学子面临的广阔天地和发展舞台。为了跨上新的高度,必须刻苦学习,充分继承人类迄今积累的认知成果;而学习和传承的根本目的则是追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为人类开拓新的活动空间,使人类走上新的自觉。在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施展你的才干,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就最好地展现了你的人生价值。 第四部分视野与心灵,鼓励青年朋友放飞遐想,去寻找自己那形而上的天国,既要把山川灵气转化为自己的美好内心,也要让自己思维的翅膀,遨游星空。拥有比天空更辽阔的心灵,就是对世俗物欲横流的最好批判;拥有高贵的精神世界,就不会在忙忙碌碌中被物化而“丢掉自己”,却能在寄身心于宇宙中不断地“发现自己”,活出丰富和充实的人生。 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以崇尚物质、忽视人文为特征的文化生态危机,大学则产生了人文精神滑坡和办学目标功利化的倾向。它严重地挤压了青年学生的心胸与视野,使求学目的工具化、实用化。但是,文化才是大学之魂。大学应该以“问天、问地、问人生”为着力点,实践“育人为本,科学为根,文化为魂”的办学理念。温总理说,“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多次呼吁年轻人要“仰望星空”。希望这本小册子,能为青年学生“仰望星空”推开一叶窗户。 感谢老教授们以“跳出专业写专业,紧扣专业写人文,字里行间贮深情”的格调与心境,撰写文章,引导我们“仰望星空”,为认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大学对人类社会的责任,实践对人生的意义和心灵于生命的价值提供多维透视;为树立科学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认知基础;为催生求索精神,启迪创新萌动,为拓展视野,回顾心灵,理解幸福人生提供娓娓述说。感谢他们为大学文化建设付出的心血与热忱。 后记 南昌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约请科技工作者协会的会员中,有很多离退休老教授,不论是还在返聘讲课、担任教学督导或科研顾问发挥余热的,还是在家含饴弄孙安度晚年的,都十分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心系中国特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看到在全球“人才市场化”大环境下,不少青年学习目的追求实用,人生规划意在物质,在忙碌中缺乏开阔视野,在奋斗中缺少心灵追问,都不无忧虑。在振兴中华的人生实践中长期积累的责任感,在学术天地里一生耕耘体悟到的人类美好追求,使老教授们有话要说,有话想说。温家宝总理多次呼吁青年人要“仰望星空”,更激起了老教授们的共鸣。针对南昌大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离退休教授人数多的特点,我们在老教授们中征集稿件,编了这本《星空集》,为教授和青年朋友之间建立沟通渠道。 收到的稿件内容分散,风格各异,但仔细阅读起来都落笔于为青年朋友开阔视野,或提供科学知识的支撑,或奉献自己的内心体会,包含着丰富的精神营养。我们按照观天地开阔心胸,忧人文作深层思考,求外化激励创新,问内心升华人格四个板块,把文章集成“人与自然”“大学与人文”“传承与创新”“视野与心灵”四个部分,以便于读者从宇宙大自然、人类大历史、人生大意义、心灵大天地的维度来观察宇宙、人类与人生。这种划分当然是十分粗糙的,因为不少文章的内蕴既有侧重,又涵盖面很广,难以由编者抽取归类。 要说明的是,文集中的文章会有学术观点的不同乃至价值取向的差异,我们都尊重作者的自由表达,相信这正可以引起青年读者活跃思维,独立分析,广泛吸取营养。 文集中未收录纯学术性的专题论文,也未收录一般的概念陈述性文章,目的是便于不同专业的读者都能以较轻松的方式在倾听作者的娓娓述说中与作者“交流心得”。 感谢江西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张逢雨会长和南昌大学胡永新书记、周文斌校长对本书编辑和出版工作的大力支持。 南昌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2012.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