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夫主编的《恕》以国学文化的普及与传承为宗旨,尤其重视国学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尤其重视面向青少年读者的国学养成教育。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儒学是国学中的精华之一,不论是从它的历史价值、现实价值,还是从它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发展价值来讲,儒学文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言概之,“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本书对中华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筛选,汲取儒学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精华性,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直观和形象的阅读形式,便于广大读者阅读,也为展示中华博大精深的儒学打开一扇窗口。儒学,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建构和影响中国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当今,它们仍然是每位中国人必须承传发扬的文化要素。
宋一夫主编的《恕》内容简介:儒学,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建构和影响中国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当今,它们仍然是每位中国人必须承传发扬的文化要素。“国学百家讲坛”集萃历史文化典籍,透过影响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视角,以古鉴今,深入浅出,全方位为您讲解儒学十二大核心命题“仁、义、礼、智、信、诚、孝、恕、忠、廉、中庸、知行”。
《恕》的核心命题是恕,恕是儒学中的重要伦理范畴,指以仁爱之心待人。恕,是心字上有个如字,即以己心如别人心,以别人心如己心之意。《说文解字》:“恕,仁也。”恕是狭义的仁,是仁的核心和出发点,即“推己及人”为恕,用自己的好恶去推想别人的好恶。恕是人通过内省而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所以恕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正如曾子说:孔子他老人家的学说,只是忠和恕罢了。
清朝雍正年间,有个叫鲁之裕的人,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后来,他就到河南总督田文镜手下为官。
田文镜为官清廉、颇有政绩,但对待下属和百姓却过于苛刻。不过,他对鲁之裕倒颇为赏识,他看到鲁之裕办事干练、为人宽厚,就想提拔他做知县。
正在这时,田文镜接到了一份告发中牟县李知县的密报,说他亏空官库银两,为官失职。田文镜立即把鲁之裕找来,说:“我已经向朝廷写了奏章,免去中牟县知县的官职。我派你前往革去其职,并在那里代理知县。”
第二天,鲁之裕身穿布衣,头戴草帽,骑着毛驴,完全是一副寻常百姓的装束,只身从开封出发,到中牟县赴任。一路上,他了解风土人情、察访民众疾苦,决心到中牟县干一番事业,不辜负田总督的知遇之恩。
刚一踏入中牟县境,在田间地头休息的农民们,听说他从开封来,就都围拢来向他打听:“客人可曾听说我们的知县被免职了吗?”
“你们打听这事干什么?”
“知县大人廉洁奉公,体恤百姓,我们不愿意他离开这里。”
另一人补充说:“听说有人告发了他,那纯属诬告,李大人实在是冤枉啊!”
鲁之裕把百姓的话全都记在心里,又上路了。进入县城,他看到街市上的人们三五成群地在议论着什么,也凑上前去细听。只听有人说:“等鲁先生来了,我们应联名向他禀报实情。可不能让好人不得好报。”
另一人连连摇手,说:“不妥,不妥。田总督冷酷严厉,他是不会收回成命的。”
还有一人说:“鲁先生是前来接任的,他会放弃自己的利益,去保全别人吗7这需要何等的度量啊!”
鲁之裕思索着众人的言论,慢慢来到了县衙门前。经过通禀,李知县出来迎接。进入大堂之后,他说:“官印早已封好,恭候阁下前来接印。”鲁之裕想详细了解一下他的为人,就同他攀谈起来。从他的言谈中,鲁之裕感到李知县谦恭礼让,体恤民情:又看到县衙的陈设朴实无华问道:”你县里得李知县不像是个贪财奢侈之人。鲁之裕就直率地问道:“你县里的库银为什么会亏空呢?”“我祖籍云南,家有老母,进京谋职,一等十年。到任之后,想把母亲接来安度晚年。但我一贫如洗,只好当着县中官员的面,写下借条,从官库中预支我的薪俸。”
鲁之裕听后,为他的孝心所感动,对他的撤职十分同情。他决定辞官不受,返回开封,禀明实情。
田文镜在总督衙门怒气冲冲地等着他,说:“派你去罢官接任,为什么不召而返?”鲁之裕心平气和地说:“我出身寒微,多亏总督大人栽培提拔,授我中牟县知县。我一心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可是我到中牟县后,听到百姓的议论,亲见李知县的为人,了解到所谓亏空库银确是一桩冤案。我不能昧着良心,只顾自己升官,不管他人死活。我虽然也想做官,但这官不应该得,我宁肯不去做,也不能让无辜的人失掉官职。”
这一番话说得田文镜陷入深深地思索之中。过了一会儿,他歉疚地说:“要不是你依情力争,我几乎革掉了一个清官。不过,革职、任命的奏章,已送出五天了。”鲁之裕急切说:“我能追回!年轻时我可骑马一天跑三百里。”得到田总督的允许,他立即策马扬鞭出发了。
做官,是常人的愿望,鲁之裕也不例外。但当他得知别人是无辜失官,就宁可自己放弃职位,而成全他人。这正是恕道所要求的。P18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