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百家讲坛》丛书系统地把握国学文化的根与脉,以国学文化的普及与传承为宗旨,尤其重视国学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尤其重视面向青少年读者的国学养成教育。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儒学是国学中的精华之一,不论是从它的历史价值、现实价值,还是从它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发展价值来讲,儒学文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言概之,“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现代教育出版社特邀国内相关领域精尖学者打造《国学百家讲坛》,率先推出《儒学》分卷十二册。本册为宋一夫主编的《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孝/国学百家讲坛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宋一夫 |
出版社 | 现代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学百家讲坛》丛书系统地把握国学文化的根与脉,以国学文化的普及与传承为宗旨,尤其重视国学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尤其重视面向青少年读者的国学养成教育。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儒学是国学中的精华之一,不论是从它的历史价值、现实价值,还是从它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发展价值来讲,儒学文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言概之,“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现代教育出版社特邀国内相关领域精尖学者打造《国学百家讲坛》,率先推出《儒学》分卷十二册。本册为宋一夫主编的《孝》。 内容推荐 儒学,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建构和影响中国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当今,它们仍然是每位中国人必须承传发扬的文化要素。《国学百家讲坛》集萃历史文化典籍,透过影响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视角,以古鉴今,深入浅出,全方位为您讲解儒学十二大核心命题“仁、义、礼、智、信、诚、孝、恕、忠、廉、中庸、知行”。本册为宋一夫主编的《孝》。 《孝》的核心命题是孝,孝在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之前,已是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孝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在中国古代,很多儒学之士把孝视为最高道德,是诸德的根本。儒学大师所讲孝道,抛开其忠君的内容之外,还是十分可取的。孝的确是诸德的基础。人若不孝,则很难取善于人;与人不善,则不能取信于人,故失去为人的基本道德。 目录 国学漫谈 《尚书》·说孝 剡子扮鹿取奶 子路背米孝双亲 孔子·说孝 孟子提倡孝悌 闵子骞保护继母 孟子·说孝 缇萦上书救父 李密孝祖上“陈情表” 荀子·说孝 夫妻同死尽忠孝 夏统洛阳买药 《礼记》·说孝 世代家传研《周官》 弊絮单席尽孝心 《孝经》·说孝 吉翂为父申冤 曹娥寻父投东江 扬雄·说孝 扇枕温席传孝名 仇览劝人敬寡母 王通·说孝 破冰捕鱼只为孝 恪守遗示葬孝经 林慎思·说孝 拓跋宏为父吸痈 孙思邈学医孝双亲 司马光·说孝 殚精竭虑安父心 朱寿昌同州认母 二程·说孝 岳飞孝母赴国难 杜环义奉常母 朱熹·说孝 谢定住打虎救母 陆葇诵诗救父 真德秀·说孝 王原千里寻父 千里寻母尽孝心 王廷相·说孝 千里出塞慰双亲 潘周岱夜取泉水 陈确·说孝 方观承北国探亲 伪造家书苦用心 试读章节 子路背米孝双亲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性格豪爽开朗、好勇,武艺高强,却从不欺负弱者,且尊老爱幼,是乡里有名的大孝子。 子路家里很穷,常常以糠菜充饥。他想,家有穷富,人有高低,但家庭越贫寒,就越应想方设法孝敬父母,尽心尽力地去侍奉,让父母少受些苦。他常常自己吃野菜或灰莱做的面团子,却设法让父母吃上米饭。 后来,家境稍有好转,子路对父母更是照顾备至,尽子之孝道。 一天,子路去五十里外的陬邑做买卖,见集市上卖一种米,白白的,粒粒晶莹如珠玉。子路问:“这是什么米?”同行的人告诉他说:“这叫稻米,做饭香甜可口!”子路又打听了一下米价,比普通的粟米贵了很多。子路想,何不背点回去让二老尝尝。只要二老高兴,稻米贵贱是小事。于是他就买了一口袋米,走了五十里山路,背回家,给父母煮出香喷喷的白米饭。二老边吃边夸赞:“稻米饭真好吃啊!” 子路见二老这样喜爱白米饭,就经常去陬邑背米。 后来,子路得知孔子收徒讲学,就前往拜师学习。由于他勤奋刻苦,很快成了孔子的得意门生,可就有一样叫先生不满意:子路过一段时间就请假回家。 一天,孔子问子路:“你为什么过一段时间就请假回家,家里是不是有什么事?”子路见先生问起这事,忙行礼回答:“先生不知,家中二老最爱吃陬邑的白米饭,学生过一段时间就得去陬邑背米,孝敬双亲。为这事,学生才请假,请先生原谅。缺的课程我会尽力补上的。” 孔子听了,深为感动,并夸赞他说:“子路真是个大孝子啊!” 子路常对人说,背着沉重包袱走远路的人,休息时从不选择地点,因为太累呀!双亲年迈家里又很穷的人,找工作会从不挑拣挣多挣少,因为急需钱养家糊口、奉养双亲啊!所以,子路不管多粗重的活他都干,为的就是挣钱给双亲买稻米;背着米走五十多里的山路,他只要想起双亲吃着白米饭时高兴的神情,就疲累顿消。 二位老人去世以后,子路到了楚国,受到楚国重用,曾显贵一时。跟随他的车子达到一百多辆,积攒的谷子有几十万担,坐车铺的垫子一层接一层,吃饭的时候,摆着好多个鼎看着吃。 历史人物 子路(前542~前480年):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泗水东南)人。仲氏,名由,字子路,亦字季路。孔子学生。性格直爽勇敢。对孔子的“正名”主张表示怀疑(见《论语·子路》)。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被任为季孙氏的宰(家臣),后任卫大夫孔悝的宰,在贵族内讧(蒯聩之乱)中被杀。 历史钩沉: 本历史事例出自《孔子家语》的记载。“昔者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复得也。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若过隙。”(《孔子家语》卷第二)孔子如此评价子路(仲由)的孝道:“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汉代刘向《说苑·建本》有相同记述。元代学者郭居敬《二十四孝》第二篇即为《百里负米》。 历史典籍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简称《家语》。是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 P32-3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