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组织体验科技生活/四特教育系列丛书
分类
作者 萧枫//姜忠喆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7.人工脏器的开发

1963年,美国的哈代大夫进行了临床上第一例肺移植。直到80年代初,全世界仅进行过40例肺移植,其中仅有1例患者离开医院,创造了肺移植后存活的最长纪录——令临床大夫们垂头丧气的10个月!与其他脏器移植相比,肺移植一直处于令人绝望的低潮!直到册年代环孢霉素应用于临床,才使肺移植迅速发展起来。目前,肺移植已成为肺衰竭终末期治疗的主要手段。全世界现已完成了5000多例肺移植,1年成活率超过70%,5年成活率达55%左右。双肺移植、心肺联合移植也有很大的进展。

尽管如此,肺移植仍远远落后于其他脏器的移植。供移植用的肺仅是可供移植的心脏来源的10%~15%,供肺的严重缺乏是肺移植广泛开展的主要障碍,因为:①肺极易感染:肺是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的器官,在从供者身上切除供肺到把供肺植入受者体内过程中,空气中的病毒、细菌等已在肺内大量繁殖;②肺极易受损:供肺切除后,稍不谨慎,即会形成肺水肿,完全丧失气体交换功能;③供肺保存困难:目前最好的保存液可保存肾脏70小时,而肺仅能保存30小时。

人工呼吸机已有80多年历史,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相当普遍,但这种机器仅起到把空气压入肺内的作用,而肺的真正作用是让空气中的氧弥散到血液中,同时又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肺内,所以,肺的换气功能是和血液系统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工呼吸机绝不是具有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人工肺。事实上,人工肺也并不复杂,为了配合心脏外科手术的需要,50年代已设计出来的“体外循环机”,就包含了一颗大的人工心脏和一个大的人工肺。相信有一天,医学生物工程学专家一定能设计出可植人人体内的人工肺。

1922年,巴汀·伯斯特发现了胰岛素,即胰腺的B细胞分泌的一种调节血糖水平的激素。随着认识水平的发展及医学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步意识到临床上存在一种以胰岛素不足为核心环节的疾病——I型糖尿病。该病以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的严重紊乱为病理生理基础,以全身大动脉、微动脉为靶器官,最终引起肾脏、心脏、眼睛、大脑等多器官的严重疾病发生。自然,除了按时补充胰岛素治疗该病外,外科大夫又把目光瞄准了胰腺移植。与其他脏器移植一样,由于排斥反应,胰腺移植在六七十年代效果并不理想,发展缓慢。直到8D年代环抱霉素应用以来,才带动了胰腺移植的巨大发展。目前,人类已完成了约7000例,1年存活率已达80%以上。

小肠移植:由于具有丰富的集合和孤立淋巴滤泡,内含大量能参与排斥反应的淋巴细胞,移植后的小肠不易成活,所以,小肠移植一向被视为器官移植的“禁区”。加之,肠道有强大的吸收储备,对一个人而言,即使因某种病被切除掉几十厘米的肠段,并不会明显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且,即使肠道功能已完全丧失,可以通过全静脉营养使患者长期存活。因此,长期以来临床上很少进行小肠移植。直到80年代,由于环孢霉素的广泛应用,小肠移植才又发展起来。目前人类共进行了300多例小肠移植,最成功的1例移植的小肠活了211天。

甲状旁腺移植:任何原因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引起全身钙、磷代谢障碍时,均可进行甲状旁腺移植。此种腺体移植排斥反应小,成功率高,手术简单易行,但供移植的腺体来源有限。

其他:肾上腺的移植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胰岛移植用于治疗A1型糖尿病等移植术正处于积极的探索和日益成熟之中。

在过去的如年间,外科医学领域不断取得新成就,时至今日,除大脑外,几乎所有人体主要器官均可成功移植。然而外科手术能否真正延缓濒临死亡的患者的生命,还取决于所移植的器官是否受患者本身免疫系统的排斥。

由于这种免疫排斥的现象极难避免,因而绝大多数患者在接受器官移植后,仍需长期甚至终生服用类固醇之类的免疫抑制药物,以增加存活的机会。然而,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会导致种种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因而大大削弱了器官移植的医疗效果。

美国外科医学研究者以白鼠为实验对象,曾利用一种免疫方法先将所需移植器官组织的小部分注入接受移植的白鼠体内,然后在数日后,再将所需移植的整个器官或组织移植给白鼠。结果,在毋需药物的协助下,白鼠体内的移植器官安然存活,而且无免疫排斥现象。

上述的免疫方法是根据近年一项新兴的免疫训练概念发展而成的。近年来,有些免疫学家认为,人体免疫细胞的敌我辨认能力似乎来自胸腺的训练及督导。如果这一概念正确,而移植组织或细胞又能先与胸腺相处一段时间,那么胸腺将能训练免疫细胞使之视移植组织如本身组织而不予以排斥。

为证明上述概念可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外科学家贝克尔率先以患有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白鼠为实验对象,先在移植前将少量的健康胰脏细胞注入病鼠胸腺之内,数日后再将大量健康胰脏组织移植给病鼠。结果,在移植后除接受过一次抗淋巴细胞的注射外,白鼠体内血糖恢复正常,显示移植其体内的胰腺组织并未受到免疫排斥,而且能像平常一样分泌所需胰岛素。

意大利科学家罗慕西曾利用上述方法在白鼠体内实验,进行了完整器官——肾脏的移植。在手术前他先将移植肾脏的部分组织注射到白鼠胸腺内,10天后罗慕西将整个肾脏移植到白鼠体内。移植后,白鼠体内肾脏功能正常,不使用抑制免疫剂,也未出现免疫排斥现象。

目前,人类肾脏的移植能否使接受者获得较长的存活期,完全取决于移植器官能否借药物的帮助不被排斥。如果上述免疫训练法日后被应用于人类的器官移植,则无疑是器官移植外科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P69-72

目录

第一章 学生体验科技生活的指导

 1.学校组织学生科技活动的原则

 2.学校组织学生科技活动的意义

 3.学校组织开展科技活动的方法

 4.构建学校科技活动课程体系的尝试

 5.开展科技课外活动的具体步骤

 6.使学生在科技生活中健康成长

第二章 学生现有科技生活的体验

 1.抽水马桶:冲去生活的烦忧

 2.x射线:让我们永远铭记伦琴

 3.洗衣机:解放妇女劳动力

 4.磁悬浮列车:会“飞”的列车

 5.人造棉:大众消费大众爱

 6.彩色胶片:把你的精彩留下

 7.石英钟:精确把握每分每秒

 8.心脏起搏器:给人的心脏加把力

 9.尼龙:开辟纺织新天地

 10.无籽西瓜:满足人类新口味

 11.人工肾脏:人造血液清洗厂

 12.人造地球卫星:开发高远位置资源

 13.激光:人类的希望之光

 14.断手再植:中国医生的创举

 15.深海钻探:海底世界真奇妙

 16.智能机器人:像人一样聪明

 17.游戏机:电子时代的时尚娱乐

 18.试管婴儿:人类的新孩子

 19.乙肝疫苗:人类健康的保障

 20.五笔字型:把中国带人信息时代

 21.信息高速公路:新世纪的生存之道

 22.“探路者”号:首访火星的使者

 23.人机对弈:挑战人类自我

第三章 学生新型科技生活的体验

 1.人造食品与合成食品

 2.久藏不腐的辐照食品

 3.未来世界食品如何保鲜

 4.未来的炊具

 5.未来世界的饮用水

 6.未来农业提供的食品

 7.人工脏器的开发

 8.太空食品

 9.药物食品

 10.超高压食品

 11.器官移植

 12.人类未来的粮食——石油蛋白

 13.未来世界会出现的布料

 14.未来人们的服装

 15.未来世界的量体裁衣

 16.未来人们穿的鞋

 17.会散热的服装

 18.未来的摩天大楼

 19.新型的生态住宅环境

 20.电脑住宅

 21.海上城市

 22.地下城市

 23.宇宙城市

 24.塑料房屋

 25.合成纸屋

 26.仿生建筑

 27.节能建筑

 28.太阳能建筑

 29.生命建筑

 30.智能大厦

 31.21世纪的房屋

 32.悬挂建筑

 33.可生长的房屋——植物建筑

 34.未来的人类居住环境

 35.未来的学习工具

 36.未来世界的电脑

 37.未来的工作环境

第四章 学生未来科技生活的体验

 1.生命的修复

 2.“透视”基因

 3.未来的人行道

 4.未来的列车

 5.智能汽车

 6.巨型运输机

 7.超越太阳

 8.新型“空天飞机”

 9.大匹兹堡国际机场

 10.超高速货船

 11.自动交通系统

 12.空中公交运输

 13.高速自行车

 14.轻型汽车

 15.飞行汽车

 16.神奇的飘车

 17.电动汽车和太阳能汽车

 18.未来汽车上的智能玻璃

 19.高级列车

 20.双层列车

 21.磁悬浮列车

 22.地效益船

 23.空中机场

 24.航天母舰“遐想”

 25.五千万年后的生物

 26.第三代定向能武器

 27.星球大战

 28.太空“宾馆”

 29.太空农业

 30.去火星旅游

 31.全球一网

 32.未来“信息手表”

 33.进入“梦的世界”

 34.个人通信系统

 35.未来信息战争

序言

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特教育系列丛书”以“特定对象、特别对待、特殊方法、特例分析”为宗旨,立足学校教育与管理,理论结合实践,集多位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校长、老师们的教育成果与经验于一体,围绕困扰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教育难题,集思广益,多方借鉴,力求全面彻底解决。

本辑为“四特教育系列丛书”之《爱学习,爱科学》。

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都重视和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曾说过:“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成功方程式则是“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这也是爱因斯坦对其一生治学和科学探索的总结。我们不难看出正确的方法在成功诸因素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位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也就是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知识盲”,而是“方法盲”。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学习方法教育极具重要性。本书包括提高智力的方法以及各种学习方法和各科学习方法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但要说明的是:“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施以不同的方法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的金钥匙,从而终身享用。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

本辑共20分册,具体内容如下:

1.《智能提高有办法》

智能提高可能性,与遗传基因和后天因素息息相关。遗传因素我们无法改变,能够改变的就是尽量利用后天因素。本书针对学生如何提高学习智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给予了切实的指导,对中小学生颇有启发意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2.《高效学习有办法》

高效学习法是一种富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和高效学习训练系统。它从阅读、记忆、速算、书写这四个方面入手,提高孩子的“速商”让孩子读的快,学的快,算的快,记的快,迅速提高学习成绩。本书针对学生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给予了切实的指导,对中小学生颇有启发意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3.《提高记忆有办法》

人的大脑机能几乎都以记忆力为基础,只有记忆力好,学习、想象、创意、审美等能力才能顺利发展。那么如何才能记得更多、记得更牢、更有效地提高记忆力呢?本书帮助你找到提高记忆力的秘密,将记忆能力提升到顶点。本书针对学生如何提高记忆力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给予了切实的指导,对中小学生颇有启发意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4.《阅读训练有办法》  本书以语境语感训练为主要教学法,以日常生活中必读的各种文体、范文讲解及阅读材料的补充为内容,从快速阅读入手,帮助学习者提高汉语阅读水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应的学习方法,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轻松作文有办法》

写作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抒发感情需要写作,总结经验教训需要写作,记叙事件需要写作……总之,无论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写作。本书针对学生如何提高写作能力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给予了切实的指导,对中小学生颇有启发意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6.《课堂学习有办法》

课堂听课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形式,学生在校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听课中度过的。听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大部分知识都得通过听老师的讲课来获取。要想学习好,首先必须学会听课。本书针对学生如何提高课堂学习能力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给予了切实的指导,对中小学生颇有启发意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7.《自主学习有办法》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本书针对学生如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给予了切实的指导,对中小学生颇有启发意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8.《应对考试有办法》

考试主要有两种目的:一是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如何有效的准备考试,可分成考试前、考试中、考试后三个部分做说明。本书针对学生如何应对考试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给予了切实的指导,对中小学生颇有启发意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9.《文科学习有办法》

综合文科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中的现实问题,学会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本书针对学生如何提高文科学习能力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给予了切实的指导,对中小学生颇有启发意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10.《理科学习有办法》

理科学习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总的来说,科学的学习方法可用如下此歌谣来概括:课前要预习,听课易入脑。温故才知新,歧义见分晓。自学新内容,要把重点找。问题列出来,听课有目标。听课要专心,努力排干扰。扼要做笔记,动脑多思考。课后须复习,回忆第一条。看书要深思,消化细咀嚼。本书针对学生如何提高理科学习能力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给予了切实的指导,对中小学生颇有启发意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11.《组织阅读科学故事》

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疑问几乎无处不在,而这些疑问往往能激发孩子们珍贵的求知欲,它能引领孩子们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世界,并进一步地探知世界的奥秘,是早期教育最为关键的环节。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把握时代的脉搏,做知识的文人,我们特此编写了这本书,该书真正迎合了青少年的心理,内容涵盖广泛,情节生动鲜活,无形中破解孩子们心中的疑团,并且本书生动有趣,是青少年最佳的课外读物。  12.《培养科学幻想思维》

幻想思维是指与某种愿望相结合并且指向未来的一种想象,由于幻想在人们的创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发明创造活动中应鼓励人们对事物进行各种各样的幻想.幻想思维可以使人们的思想开阔、思维奔放,因此它在创造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本书针对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幻想思维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给予了切实的指导,对中小学生颇有启发意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13.《培养科学兴趣爱好》

怎样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这是很多老师都想得到的答案。想学好科学,兴趣很关键。其实,生活中的许多小细节都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大家完全可以因地制宜,为学生创造个良好的环境,尽量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机会接触各种活动。本书针对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爱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给予了切实的指导,对中小学生颇有启发意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14.《培养学习发明创造》

发明创造是科学技术繁荣昌盛的标志和民族进取精神的体现。有学者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创造的世纪,而迎接这个创造世纪的主人,正是我们那些在校学习的孩子们。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发明创造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好奇心正是他们探索世界,改造世界,产生创造欲望的心理基础。通过开展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鼓励青少年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实现新目标,这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力的最好途径。

15.《培养科学发现能力》

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最终得出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证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我们能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题之后,就能发现真理。本书针对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发现能力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给予了切实的指导,对中小学生颇有启发意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16.《组织实验制作发明》

科学并不神秘,更没有什么决定科学力量的“魔法石”,科学的本质在于好奇心和造福人类的理想驱使下的探索和创新。自然喜欢保守她的奥秘,往往不直接回应我们的追问,但只要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每个人都能像科学大师一样——用永无止境的探索创新来开创人类的文明。本书针对学校如何组织学生实验制作发明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给予了切实的指导,对中小学生颇有启发意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17.《组织参观科普场馆》

本书集中介绍了全国多家专题性科普场馆。这些场馆涉及天文、地质、地震、农业、生物、造船、汽车、交通、邮政、电信、风电、环保、公安、银行、纺织服饰、中医药等多个行业和学科领域。本书再现了科普场馆的精彩场景;科普场馆的基本概况、精彩展项、地理位置、开放时间、联系方式等多板块、多角度信息,全面展示了科普场馆的风采,吸引读者走进科普场馆一探究竟。本书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本参观游览的实用指南。通过本书的介绍能让更多的观众走进科普场馆。

18.《组织探索科学奥秘》

作为智慧生物的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漫长的探索进程,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探索科学、利用科学史。镭的发现,为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打开了大门。万有引力的发现,使人们对天体的运动不在感到神秘。进化论的提出,让人类知道了自身的来历……探索让人类了解生命的起源秘密,探索让人类掌握战胜自然的能力,探索让人类不断进步,探索让人类完善自己。尽管宇宙无垠、奥秘无穷,但作为地球的主宰者,却从未停下探索的步伐。因为人类明白:科学无终点,探索无穷期。

19.《组织体验科技生活》

科技总是不断在进步着,并且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彩。学校科学技术普及的目的是使广大青年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书针对学校如何组织学生体验科技生活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给予了切实的指导,对中小学生颇有启发意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20.《组织科技教学创新》

现在大家提倡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发应从幼儿开始,在长期的教学、训练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小学科技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新的观念,主动地、富有兴趣地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去观察、探索、实验现实生活乃至自然界的问题,在课内外展开研究性的教学活动等,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科技活动辅导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科技课教师不断探索辅导方法,不断提高辅导水平,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由于时间、经验的关系,本书在编写等方面,必定存在不足和错误之处,衷心希望各界读者、一线教师及教育界人士批评指正。

编者

内容推荐

学校科学技术普及的目的是使广大青年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组织体验科技生活》针对学校如何组织学生体验科技生活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给予了切实的指导,对中小学生颇有启发意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组织体验科技生活》由萧枫、姜忠喆主编。

编辑推荐

萧枫、姜忠喆主编的这本《组织体验科技生活》是“四特教育系列丛书”之一,系统而深入地分析和探讨了学校如何组织学生体验科技生活,并给予了切实的指导。全书共分四章,包括:学生体验科技生活的指导,学生现有科技生活的体验,学生新型科技生活的体验,学生未来科技生活的体验。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故事情节强,适合青少年阅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6: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