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志村编著的《转型期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根据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的理论研究结果,探求中国转型期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规则,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和宏观金融调控的有效性。本书将采用大量计量分析方法研究我国的现实货币政策问题,如协整分析法、VAR分析法、广义矩分析法(GMM)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转型期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规则研究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卞志村 |
出版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卞志村编著的《转型期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根据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的理论研究结果,探求中国转型期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规则,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和宏观金融调控的有效性。本书将采用大量计量分析方法研究我国的现实货币政策问题,如协整分析法、VAR分析法、广义矩分析法(GMM)等。 内容推荐 《转型期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规则研究》内容简介:货币政策的功能在于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有可能实现中央银行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无论这一目标是物价稳定还是经济增长或是其他,其最终效果均与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式密不可分。货币政策操作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依赖于所处的经济环境。我国经济目前正处在转型期,经济的开放度也越来越高,没有现成的货币政策理论能够完全指导中国转型期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操作实践,故针对转型期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操作及货币政策规则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书的研究从货币政策操作规范、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目标等四个方面展开。 卞志村编著的《转型期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第二章首先回顾了货币政策规则的一般设计和历史演进,然后比较分析了用于研究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研究的两个理论框架: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和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范式。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优点在于能够进行福利分析,明确的效用函数形式使我们能通过模型来考察宏观经济政策及经济冲击对居民效用的影响,当然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研究方法而不是结论。 第三章在卞志村(2006)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拓展,验证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即在充分考虑到汇率因素时,转型期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究竟应遵循规则还是相机抉择。我们对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操作中的规则性和相机抉择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发现从1996年至今,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以相机抉择性成分为主的货币政策。在此期间,规则性货币政策成分只对经济运行产生很小影响或基本没有影响。在真实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波动方面,引入开放经济因素的分析与卞志村(2007)在封闭经济下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而且我们还发现,中国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成分加剧了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波动。我国的经济波动主要是由相机抉择性货币政策成分引起的。动态模拟的结果表明,如果中国在开放经济下采用规则型货币政策操作,我国经济的波动程度将会大大降低。规则型货币政策不仅能够减少实际经济的波动,稳定通货膨胀预期,而且能大大减少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波动。 第四章在国内有关泰勒型规则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反应函数法对开放经济下泰勒规则进行了比较分析,在传统泰勒规则只对本国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作出反应的基础上,引入了汇率及外国经济波动。GMM估计结果显示,传统泰勒规则中直接引入汇率会降低模型解释能力,而且引入汇率项后我国利率对产出缺口的反应系数为一0.1263,与现实情况不符。但在泰勒规则原式中加入外国经济波动项不会降低模型对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解释能力,利率关于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反应系数分别为O.5936和O.3253,与封闭经济下的估计系数区别不大。外国经济波动对本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长期均衡实际利率和潜在产出。卞志村(2006)在封闭经济下对泰勒规则的研究已证明,泰勒规则不适合在中国运用,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利率对通胀缺口反应不足,泰勒规则在我国很可能是一种不稳定的规则。本书将分析扩展到开放经济下,发现这一现象仍然存在。 第五章首先对有关货币政策传导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利率渠道,二是信贷渠道,三是汇率渠道,四是资产价格渠道。我们使用包含11个变量的VAR模型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以研究利率渠道、信贷渠道、汇率渠道及资产价格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相对大小。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利率传导作用依然十分微弱,汇率传导渠道和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作用则更加微弱。虽然我国转型期的货币政策急需向规则转型,但我国尚不完善的政策传导机制可能会削弱规则型货币政策的效果。因此,要继续推进利率、汇率及金融市场改革,才能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和货币政策操作范式转型的目标。 第六章首先通过对通货膨胀目标与汇率目标性质的分析,指出二者是无法共存的,因为汇率目标会降低中央银行通货膨胀目标的可信度,而中央银行有关通货膨胀承诺的可信程度是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最关键部分。所以对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开放经济体来说,固定汇率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我们使用了开放经济下的新凯恩斯模型,对不同政策体系下的社会福利进行比较,比较的目标体系包含四种组合,即严格通货膨胀目标制下资本自由流动,严格通货膨胀下限制资本流动,灵活通胀目标、资本自由流动和完全浮动汇率制,灵活通胀目标、限制资本流动和管制汇率浮动。通过模型参数的校准,我们实证分析了当小型开放经济体面l临冲击时,不同目标体系下本国各经济变量的反应程度。实证结果表明,灵活通胀目标、资本自由流动和完全浮动汇率制构成的政策目标体系能够更好地吸收冲击。此外,严格通货膨胀目标制无法组成吸收国内外冲击的最优政策体系。这说明,我国中央银行遵循最优货币政策规则选择货币政策目标时,并不一定要选择严格通货膨胀目标制。目前情况下,产出因素和通货膨胀因素都应是我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权衡因素。故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灵活通货膨胀目标的政策框架,如混合名义收入目标框架(卞志村,2005)作为向通货膨胀目标制转型的过渡安排。此外,灵活通胀目标、资本自由流动和完全浮动汇率制政策体系的优点也为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制度改革提供了方向。 本书第七章论述了转型期开放经济下我国货币政策规则框架的选择问题。浮动汇率制是实现经济转型和货币政策转型的必要条件,如果我国实行以通货膨胀目标制及泰勒规则为主体的货币政策框架,就必须实现向浮动汇率制的转型。从我国现实国情来看,流行于发达国家的泰勒规则可能暂时还无法在中国使用,在当前情况下,我们还需一些辅助性的工具规则作为过渡,如基础货币规则、单一规则等。虽然这些辅助性的规则最终将成为历史,但其仍是当前实现平稳转型的必要条件。我国当前处在转型期和开放进程中,这种双重背景使通货膨胀目标制暂时也不适合在中国实施,但我国中央银行应尽快明确宣布货币政策操作规范向规则型转型,以更好地稳定公众预期,努力让规则型货币政策成分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在降低经济波动的同时,积极创造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各方面条件。为了提高中国经济运行质量,我们应该寻找一种过渡安排。这种过渡安排可以包括混合名义收入目标框架(卞志村,2006)、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基础货币规则等,作为向货币政策新框架转型的过渡期安排,既重视产出,也重视通货膨胀,同时兼顾汇率波动,促进我国经济的协调健康稳定发展。 目录 序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货币政策操作规范 1.1.2 货币政策工具 1. 1.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1.4 货币政策目标 1.2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本书的创新之处 2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规则:理论框架 2.1 货币政策规则的一般设计 2.2 货币政策规则的历史演进 2.3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分析的理论框架 2.3.1 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 2.3.2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 2. 3. 3 两种分析框架的比较 3 转型期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 3.1 引言 3. 2 规则还是相机抉择:理论分析 3.2.1 规则与相机抉择:时间非一致性的分析 3.2.2 规则与相机抉择:通胀偏差的分析 3.3 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回顾 3.3.1 中国经济的转型 3.3.2 中国经济的开放进程 3.3.3 转型期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回顾 3.4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实证检验 3.4.1 检验方法的说明 3.4.2 规则性和相机抉择性货币政策成分的动态影响 3.5 规则型货币政策操作的动态模拟 3.5.1 模拟序列的生成 3.5.2 产出波动、通胀波动和汇率波动的模拟结果 3.6 本章结论 4 开放经济下的泰勒规则 4.1 泰勒规则中的汇率 4.1.1 引入汇率后的标准化模型 4.1. 2 关于该模型的讨论 4.1.3 相关解释 4.2 政策协调下的最优泰勒规则 4.2.1 两国政策不协调时的最优泰勒规则形式 4.2.2 两国政策协调时的最优泰勒规则形式 4.3 开放经济下前瞻性泰勒规则与泰勒条件 4.4 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实证研究 4.4.1 历史分析法 4.4.2 反应函数法 4.4.3 泰勒规则的协整检验 4.4.4 开放经济下泰勒规则的检验 4.5 开放经济下泰勒规则的反应函数法估计 4.5.1 数据的选取 4.5.2 泰勒规则反应函数方程式 4.5.3 估计结果 4.6 开放经济下泰勒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5 转型期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5.1 利率传导渠道 5.1. 1 利率间传导 5.1.2 利率到实体经济的传导 5.2 信贷传导渠道 5.2.1 银行信贷配给渠道 5.2.2 资产负债表渠道 5.2.3 实证检验 5.3 汇率渠道 5.3.1 汇率传导的理论分析 5.3.2 汇率传导的估计问题 5.4 资产价格渠道 5.4.1 托宾的q效应 5.4. 2 非对称信息效应 5.4.3 流动性效应 5.4.4 财富效应 5.4. 5 资源配置效应 5.5 国内相关研究 5.6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实证研究 5. 6.1 变量选择 5.6.2 VAR模型中数据顺序的选择 5.6.3 实证模型 5.6.4 实证检验 5.7 结论与政策建议 6 转型期开放经济下的目标规则 6.1 开放经济下政策目标回顾 6.2 新凯恩斯模型的建立 6.2.1 居民 6.2.2 企业 6.2.3 货币当局 6.2.4 利率平价条件与资本管制 6.2.5 国内外冲击 6.2.6 参数校准 6.2.7 经济均衡条件 6.3 实证结果 6.4 本章结论 7 转型期开放经济下我国货币政策规则框架的选择 7.1 汇率制度 7.2 转型期开放经济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 7.3 转型期开放经济下中国的目标规则 7.4 转型期开放经济下我国货币政策规则框架的选择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