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百年孤独》,像走一座迷宫。
沿途风光旖旎,引你驻足逗留贪恋于此地美景,而往往忽略了指引方向的路标——那是马尔克斯埋下的重重伏笔与提示。
杨照拿着线头,带你走进这座回环曲折的迷宫。他不厌其烦,将所有繁复的线索收集、梳理、引证,一一解读书中那许多美丽难懂的隐喻,解读南美大陆无法改变的命运,以及那块土地上那群人已被注定的结局。
《百年孤独》是部奇书,《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活着是为了说故事)》则是真正读懂它不可或缺的钥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活着是为了说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杨照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读《百年孤独》,像走一座迷宫。 沿途风光旖旎,引你驻足逗留贪恋于此地美景,而往往忽略了指引方向的路标——那是马尔克斯埋下的重重伏笔与提示。 杨照拿着线头,带你走进这座回环曲折的迷宫。他不厌其烦,将所有繁复的线索收集、梳理、引证,一一解读书中那许多美丽难懂的隐喻,解读南美大陆无法改变的命运,以及那块土地上那群人已被注定的结局。 《百年孤独》是部奇书,《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活着是为了说故事)》则是真正读懂它不可或缺的钥匙。 内容推荐 杨照是台湾著名作家,文化评论家。擅长将繁复的概念与知识化为浅显易懂的故事,是极少数有能力全方位解读经典的名家。 《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活着是为了说故事)》中,杨照借由讲述南美洲内战和政治背景、马尔克斯独特的童年养成,当记者时观察到的各地民情……不厌其烦地将《百年孤独》中繁复的线索一一搜集、整理,带读者一步步寻找、梳理、解开书中一个个伏笔和谜题,指出这部魔幻现实主义巨著不仅是布恩迪亚家族六代的故事,也是一则南美历史的隐喻。《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活着是为了说故事)》文字简白畅达,深入浅出,句句浅显易懂,字字言之有物,是第一部解读《百年孤独》的华语专著,带你真正读懂《百年孤独》! 目录 作者序 多重时间叙述的奇书——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的绝景 第一章 作为一个文化单位的拉丁美洲 第二章 魔幻写实的文学舞台 第三章 写实主义、现代主义与福克纳 第四章 加西亚·马尔克斯写作的三大主题 第五章 线性开展与不断循环的时间观 第六章 从上帝之城到人间之城的转向 第七章 依赖理论与社会的集体记忆 第八章 极度悲观的绝望之书 第九章 超越科学理性的文学之眼 附录 加西亚·马尔克斯主要作品创作年表 试读章节 拉丁美洲的身份认同 谈加西亚·马尔克斯,应该从一九四八年四月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举行的“第九届泛美会议”讲起。 什么是“泛美(Pall-America)会议”?这是北美洲与南美洲国家共同召开的高峰会议。“泛美会议”的龙头,是全美洲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它借由这个会议来确保拉丁美洲国家会配合美国的外交布局。 一九四八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三年,这一场“泛美会议”的主角,理所当然是美国派来的代表——马歇尔将军①。马歇尔这个名字几乎等于“战后重建”,美国帮助欧洲从战火破坏中重建的关键工作,就叫做“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曾经担任过将军的马歇尔,在战后成了美国最重要的外交官。 马歇尔带领美国代表团来到波哥大,主导“泛美会议”,谈战后拉丁美洲的经济再造。战争并没有在美洲大陆上进行,而这片大陆大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少被动员、被影响的区域,尽管如此,拉丁美洲还是无法自外于大战造成的全球政经势力的巨大挪移变化。 短短三十年间,欧洲,尤其是西欧,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无情蹂躏、摧残,无力继续维持传统西方盟主的地位,美国和苏联相应崛起,取欧洲而代之,占据了世界的主导地位。 拉丁美洲传统上就有着多重身份认同的困扰。一方面有对旧殖民主——西班牙、葡萄牙——的认同,另一方面当然也有反对旧殖民主,主张高度本土中心的认同。不过这种本土认同,只要稍微升高一点,强调“美洲本位”的话,马上就会碰触到另一个敏感的议题,那就是如何看待它北方的邻居——那个强大且霸道的美国? “美洲本位”,也就是“泛美”,没有办法排除美国。美国不会允许拉丁美洲国家搞自己的团结认同,而将它排除在外。早在一八三二年美国采取的“门罗主义”立场就表明:美洲可以、也应该寻求外于欧洲,甚至对抗欧洲的认同,美洲可以、也应该团结起来抵抗欧洲的影响、剥削,但这必须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前提下进行。 对拉丁美洲国家来说,这不是真正的自主解放,而是一个新的老大哥,取代旧的老大哥。很自然地,它们会依违在新旧两位老大哥之间,寻求最大的利益与安全保护。有时候它们拉拢美国对抗欧洲,但要是美国老大哥给的压力太大了,它们也会回头找旧欧洲势力来抗衡美国。卡斯特罗与盖坦 不过到了一九四八年,这种状况彻底改变了。这时,别说旧殖民主西班牙、葡萄牙,就连传统上更强大的英国、法国,都只能乞怜于美国的经济援助,没有任何力气顾及拉丁美洲,更不可能为了拉丁美洲甘冒得罪美国的危险。因此,拉丁美洲国家如果不想完全臣服于美国霸权之下,只剩下一个选择——那就是拉拢苏联。一九四八年的“泛美会议”,美国有备而来,就是要以经济援助、合作计划绑住拉丁美洲国家,确保美国的后院不会有苏联可以插手的空间。 在新的冷战情势下,美苏对立逐渐形成,美国极度看重“泛美会议”,当然拉丁美洲国家内部的反美势力,也必定相应将“泛美会议”视为关键决战点。反美势力集结的主要方式,就是同一时间召开“拉丁美洲学生大会”。前来参加“拉丁美洲学生大会”的,包括后来古巴的革命领袖,统治古巴几十年的卡斯特罗。 卡斯特罗在四月初抵达波哥大,陆续见了哥伦比亚当地的重要左翼政治人物,包括自由党党魁盖坦。并约好了四月九日下午两点,要和盖坦再度会面。然而就在四月九日下午一点零五分,盖坦从办公室出来,要去吃午餐,竟然在路上被一名失业工人当街枪杀了。卡斯特罗依约到达自由党办公室时,盖坦这位哥伦比亚反对党领袖,已经不在人世了! 此事非同小可。今天我们觉得卡斯特罗是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不过在当时,盖坦比卡斯特罗的名号响亮得多。哥伦比亚预定在一九五。年进行总统大选,一九四八年时,大部分关心哥伦比亚政情的人,都看好盖坦会在两年后的大选中胜出。一个将会成为哥伦比亚下任总统的人,突然当街被杀,这事能不严重吗? “香蕉大屠杀” 看看地图,我们可以知道,哥伦比亚在南美洲的西北边,它的领土依照不同地形分成两大块——波哥大所在的山区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区域。哥伦比亚在殖民统治下的发展,是从加勒比海沿岸开始的,早先的西班牙人,还有后来的美国人,在沿岸修了铁路…… P7-10 序言 多重时间叙述的奇书——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的绝景 二十多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以“二二八事件”为背景,部分取材自我的外祖父经历的短篇小说《黯魂》。小说发表后,受到了许多重视,前前后后被收在超过十本以上的选集里,成了我创作初期的“代表作”。 我自己心里明白,《黯魂》得到的热烈回响,不全然是因为作品写得特别好。更重要的是这篇小说应和了当时台湾社会的脉动。那是一个重新挖掘历史的时代,那是一个以文学探触禁忌记忆的时代,还有,那是一个尝试探求新鲜小说写法的时代。 《黯魂》用了当时最主要的一种新的小说风格—魔幻写实。叙述从小说主角颜金树生平最后一次面对镜子开始,镜中将要预示他自己死去时的影像……会用这样的手法写,不消说,当然是受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刺激影响。 我之前读了杨耐冬先生的中译本,后来又在台湾大学对面的“双叶书廊”找了英文译本,再从头读起。下笔写《黯魂》时,我几乎读过两次《百年孤独》。说“几乎”,是因为两次阅读,都没有真正读完。读中译本和读英译本有完全一样的反应,读到最后的三分之一,开始产生强烈“舍不得读完”的感觉。我相信小说最后会有一个气势惊人的结局,一个真正能总纳前面那么丰富奇特叙述的结局,我相信读到那样的结局,一定会产生心神荡漾的恍惚之感,带我进入一种最高又最深的阅读境界,正因为如此相信,所以拖延着,不想那么快走到那终极之处。 写完了《黯魂》,我知道自己应该、也可以走向那阅读绝景了。我又将中译本找出来,再从第一个字读起,这次会一直读到最后一个字。 阅读过程中,我无可避免注意到了:我自己模仿的“魔幻写实”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原汁原味的“魔幻写实”两者之间的差距。没有办法,愈读愈明白差距有多大,也就愈读愈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加西亚·马尔克斯写得出来的,我就是写不出来。 我特别注意到了时间的问题。我自己写的,是单一叙述时间中夹杂着记忆倒叙,看来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很像,但绝对不是同一回事。我仔细分析检查了他的时间序列,冒出了一身冷汗,他挪移出入了多少不同时间!我开始怀疑他的叙述时间,恐怕超过了中文翻译所能表达处理的,拿出英译本比对,唉,果然如此。 逐步分析、逐步对照,在文本中徘徊游移,终于还是来到了马孔多的命运终点。读完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我激动不已,不只是我的期待与信任没有落空,更重要的是,《百年孤独》的结尾,和《黯魂》一样,写的都是预见死亡,得到关于自己死亡情境的答案。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还没读到《百年孤独》终篇的我,写出来的小说,却和《百年孤独》有同样的结尾?是纯粹的偶然,还是意味着《百年孤独》书中其实已经藏着结局的暗码记号,潜意识中的我已经感觉故事只能以这种方式收场?那可能的暗码记号,又是什么? 在某个意义上,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当年创作疑惑的持续思考。从一个小说写作者的身份出发,多次出入依违在读者与研究者的身份间,互相印证,彼此诘问,借着讲授“现代经典细读”课程的机会,终于得以整理出来。因为是以多重身份的立场进行的思辨,谈说的方式无可避免显示了多层次的摇晃碰撞。整理过程中,我刻意保留了一些穿梭不同角度的趣味,让解读的流动,可以更接近我真实的思考经验。 我是这样接触、接近加西亚·马尔克斯及《百年孤独》的,或许也可以这样来帮助一些读者接触、接近,进而享受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